有人說,在交通和通訊日益發達的今天,西藏已經沒有了所謂的「秘境」。但有一個地方—日喀則市定日縣絨轄鄉一個深藏在喜馬拉雅山南坡溝谷的偏僻鄉村,卻是個例外。
卓奧友峰西坡的冰川融水,在絨轄溝的「東大門」造就了這片高山溼地的美麗景觀。照片右側,一條蜿蜒的小路就是去往絨轄溝的道路。照片右側山坡下黑白相間的小點,是附近牧民夏牧場的帳篷。照片左上方的山體,懸崖峭壁屹然挺立,經過千萬年的風雨侵蝕,經常會發生滾石滑坡現象,成為這裡最危險的景觀。
絨轄溝藏在中國和尼泊爾邊境的喜馬拉雅山南坡的深谷之中,是一個人口只有840人、面積不到1000平方公裡的溝谷。在藏語裡,「絨」意為溝,「轄」意為深,「絨轄」就是深溝的意思,這裡是不受現代文明打擾的一片淨土,也是喜馬拉雅地區真正的動物王國,生活著紅斑羚、喜馬拉雅塔爾羊、長尾葉猴、棕尾虹雉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從絨轄溝的地貌遙感圖上可以看出,它是一條東北到西南走向的狹長深谷,起點從達倉村算起,終點到靠近邊境的左不德村,長約55公裡。絨轄溝的景觀特色非常豐富而又界線清晰。首先從絨轄溝的「東大門」開始,是一個叫卓吉措布的高臺地,四周是卓奧友峰冰川融水匯聚而成的高山溼地、溪流和湖泊,是典型的高山溼地景觀。然後從達倉村到倉木堅村,懸崖峭壁林立,峭壁中還懸掛著一條落差數十米的瀑布,這就是是美麗的月亮谷瀑布。最後,在河流絨轄曲與麥隆曲交匯處往南的方向,還分布著5個雪山冰川湖泊。
到絨轄溝後,一定要去拜訪清朝在絨轄溝立下的那塊劃定中國與尼泊爾國界的界碑。如果沒有這塊界碑,後人要想欣賞絨轄美景,或許就只能跑到境外去了。
曾經有人說,喜馬拉雅山是中國與南亞的一道天然屏障,阻隔了戰爭及各類爭端。但事實並非如此,1788年和1791年,喜馬拉雅南側的廓爾喀(今尼泊爾)就曾兩次入侵西藏。當時的乾隆皇帝大為震怒,諭旨督軍平定入侵者。
1792年(清乾隆五十七年),大將福康安親自率領主力部隊,來到這裡,將絨轄溝的戰略通道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最終將廓爾喀人趕出西藏,並在絨轄溝勘界立碑。1825年(清道光五年),山洪衝毀了界碑。次年,清朝在原址重立界碑。現在看來,如果沒有這塊界碑,這個地方很可能會成為三不管地區或爭議地區。
在聶拉木縣與定日縣交界處的拉布吉康山,是西藏著名的神山之一。由於拉布吉康山距離絨轄溝非常近,因此崇尚苦修的米拉日巴,很快就相中了絨轄溝這塊環境閉塞的清幽之地,並從拉布吉康山來到絨轄溝的倉木堅村。從此,倉木堅村的曲嘎寺成了他的棲身之地,也成了他最後的圓寂之地。
重修的寺廟規模雖小,但依然很莊嚴,很有氣勢。曲嘎寺旁的山上有一座米拉日巴的修行洞,名為「瓊貢普」。據說洞內還有米拉日巴的遺物——坐墊,被信眾視為神聖之物。
當年米拉日巴在此苦修,長期以蕁麻等野菜為食,他的身體變成了與蕁麻相同的顏色——綠色。所以現在在很多唐卡中,米拉日巴的身體顏色也是綠色的。經過9年的山洞苦修,米拉日巴終獲成就。
如今,曲嘎寺已是絨轄溝最著名的人文景觀。幾百年來,米拉日巴的事跡連同他膾炙人口的歌,也一直迴響在這片寂靜的山谷中。
絨轄溝之美,美在幽靜,美在奇險。這裡人跡罕至,無通訊信號覆蓋,有野獸出沒。不過它的最大魅力就在於給人一種徵服的快感,而且也可以享受一次穿越邊境線的自豪。
到達路線:
從拉薩沿著318國道一路西行,來到定日縣崗嘎鎮,從崗嘎鎮往南,沿著一條碎石路,前行35公裡,來到海拔5400米左右的普士拉山口,翻過這道山口(極難行走的「搓衣板」山道,旁邊有懸崖峭壁,極為艱險),就可以到達絨轄溝。
住宿建議:
絨轄溝暫時沒有可供遊客住宿的旅舍,可以住在附近的崗嘎鎮。
最佳出遊時間:
每年的4-6月和9-10月,這兩個時間段屬於當地的旱季,麗日高照,雲淡風輕,適宜出行。7-8月為當地的雨季,容易遇到滑坡。
喜歡旅遊愛冒險的小夥伴們,不一樣的秘境,千萬別錯過哦!
本文為玩轉西藏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玩轉西藏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和圖片版權均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立即聯繫刪除!玩轉西藏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113808338@qq.com獲取更多信息。http://lyfzt.xizang.gov.cn/http://lyw.xizang.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