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太極拳樁功,六步功法要訣

2020-08-28 太極—飛飛

一步功法

太極技藝要提高,樁功修煉為主道。

基礎定步混元樁,身法意念須得當。

體鬆氣沉自然站,兩腿微屈目平看。

雙膊抬起胸乳前,撐飽意念要周全。

亦可兩手在胯旁,提按之意精中藏。

堅持定時經常站,健身強體功力現。

二步功法

定步技擊樁功站,懶扎衣式貴當先。

兩腿前三後七擔,不丁不八是關鍵。

虛要騰挪實精貫,提神含胸意丹田。

兩膊棚起於胸前,雙手內合目前瞻。

高不過眼遠足齊,後手守中不可離。

靜中去求意念動,健身壯基增內功。

三步功法

技擊樁功虛實換,前弓後坐五行現。

兩手劃圈在胸前,不可凸凹與缺陷。

務使兩手運化圓,圈套圈來環扣環。

合為內旋開外旋,八法勁道在裡邊。

進退協調兩手轉,上下隨合意氣連。

松沉轉進動中變,以下帶上達貫穿。

四步功法

活步樁功技擊寶,懶扎衣式為主道。

兩手陰陽隨圈轉,粘走螺旋開合變。

前進後退任意換,上下相隨身法伴。

平圓立圓環套環,陰陽虛實隨腰現。

身法十三相配用,松沉做到最為重。

圈環意念來引導,神意氣合方為妙。

五步功法

兩手劃圈隨步變,神意引導內外轉。

陰陽粘走虛實換,五行步法在裡邊。

前進後退左右轉,定為中土是關鍵。

以下帶上整體現,外擺內扣隨顧盼。

棚捋擠按為四正,採挒肘靠更奇玄。

松沉粘走陰陽找,蓄髮鬆緊配合好。

六步功法

精神提領為先行,周身上下貴貫通。

開呼合吸氣調配,蓄髮全靠備五弓。

陰陽摺疊複合變,粘走時間精中練。

丹田鼓蕩內勁增,對拉拔長壯腰功。

內氣循環周天通,終生探研無止境。

相關焦點

  • 深度揭秘「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功」不僅僅是「功夫」!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是一句武術諺語。對「功」來說,我們有著不同的解釋! 「功」的三種解釋 一就是,練拳練武術,只有堅持,只有能夠吃得苦中苦,才能有功夫上身!
  •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論站樁的重要性
    渾圓樁(混元樁),無極樁,形意拳的三體式,八極拳的定勢樁,詠春拳的羊角樁,少林的馬步樁等……這些樁功最大的差別就是姿勢不一樣,而靜中求動,凝練氣血是一致的目標有句話叫做,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功是指什麼功。這「功」我的理解,是氣血的凝練的程度。外練筋骨皮,內練的是一口氣。這一口氣就是氣血的運行及使用!
  •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上)扎馬步
    馬步是練武前的基本功之一,所謂「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意指空學那些拳譜套路上的招式,而沒有實際進行全身肌肉的重力與耐力訓練,最終將會淪為花拳繡腿。馬步是大多數中國武術門派所採用的基本的樁功訓練,只有太極拳等極少的拳種才沒有樁功。通過練習馬步主要是為了調節「精、氣、神」,完成對氣血的調節、精神的修養的訓練,鍛鍊對意念和意識的控制。
  •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其實說明了練武的三大境界
    可老一輩武術大師都愛講一句:「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個「練功」到底是什麼功?傳統武術並不只注重招式,還注重身體素質,正所謂一力降十巧,一個強大的武者不僅耐力驚人,具有極強的抗擊打能力。打出的拳仿若帶著千鈞之勢,無論是威力還是氣勢,都不是只學習招式的花架子可媲美的,正所謂你打我十拳筋不痛骨不折,我打你一拳那就是拳拳到肉!
  • 練拳不懂養,百練功不長!練了這麼多年太極拳,這個道理你懂嗎?
    九、練拳練功似修煉練拳練功的過程是修心養性,靜養身心的全過程。求無極,養內氣,練樁功,調陰陽,通經絡,運開合,吐故納新。這些都是與修心養性分不開的。人有三寶,精、氣、神,又有七情六慾。人在幼年,不受七情六慾之擾,可以保持人身先天之三寶,到成年後,人體之眼、耳、口、鼻、舌、心意等七竅的活動逐漸增多,太過了則三寶精、氣、神逐漸有所損傷,導致陰陽之氣不平衡,陽盛陰衰,身體漸衰,抵抗力減弱,若受到六邪外感與七情內傷,就會生病。
  • 老話說「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到底是為什麼?
    文豐拳社| 文2020年的統計全國習練太極拳的人突破1個億,學習詠春拳的人數海內外有5千萬餘人;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會聽過自己的老師說:「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容易讓人誤會成只是希望我們練習得勤快一些
  • 自學太極拳的一些見解
    太極拳,深奧而不神秘,男女老少皆宜,當然高手有高手的感悟,初學有初學的體會!不管神秘還是深奧,我們先練起來再說。每天練習要有一個簡單的流程和章法,剛開始自學我們不用學太多,先熱熱身,活動活動筋骨,就可以開始了。
  • 打拳不練功 到老一場空
    《內家拳》  武術流派的說法之一。"內家"起始與"外家"相同。黃白家在《內家拳法》中詳述了內家拳法的內容,其中有應敵打法、穴法、所犯禁病法、練手者三十五、練步者十八,而總攝於六路和十段錦中等。晚清時有人把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統稱為內家拳。 《外家拳》 武術流派的說法之一。"
  • 吳式太極拳大師王培生前輩口傳太極拳要訣詳解
    練功達到「煉神還虛」的地步,就會形神具備、與道合真。「煉拳至無拳無意之境,乃與太虛同體,故用之奧妙不可測」。(劉奇蘭語)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句武諺抓住了修煉最關鍵的問題--內功修煉。要訣的第一句是檢驗練功者真練還是假練、操練的方法對頭還是不對頭、取得的成果是大是小,只要用「精、氣、神」的標準對照,便一目了然。吾輩後學當細心體悟。       第二句「上領下隨中關提」。
  • 意到、氣到、力到,才是練拳的關鍵
    搞明白了什麼是太極,那麼我們怎麼練習太極拳呢? 要練好太極拳,首先要用心意去練。人是有思想意識的,人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意識,練拳也如此。所以,老拳譜總講「在意不在氣,在氣則滯」,太極拳是意氣運動。混元太極拳的全稱就是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這裡也強調了心意。
  •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個「功」到底指的是什麼?
    世界上所有的武術和格鬥術練到最後的結果都是一樣的,都會產生「內力」,不是你說你沒「內力」就沒有,內力也不是那些很神秘、很詭異的的東西。中國有句著名的武術諺語:「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說明「功」是個很重要的東西。那麼「功」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
  •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站樁是練功,師父傳授的六個體悟心得
    修為太極不從這裡找,離太極真意很遠很遠。有的時候把黑白分清楚了,但是分家了,把黑扔一邊,或白丟了,這不對;或者兩個東西合在一起,一合,黑白又不分,成灰的了,又不對了。合到一起時,應當還是黑白分清,既合又分,這個矛盾體就是太極。
  • 《楊氏太極拳練功要訣六首》
    《楊氏太極拳練功要訣六首》抽臂換步身右轉,坐穩左胯踏右步,六、《左右倒攆猴
  • 看到就一定要收藏起來:馮志強先生經典練拳理念四則
    九、練拳練功似修煉練拳練功的過程是修心養性,靜養身心的全過程。求無極,養內氣,練樁功,調陰陽,通經絡,運開合,吐故納新。這些都是與修心養性分不開的。人有三寶,精、氣、神,又有七情六慾。三寶無損身健康,三寶有損則生病,耗盡則死。
  • 意到、氣到、力到,原來這才是練拳的關鍵
    搞明白了什麼是太極,那麼我們怎麼練習太極拳呢?要練好太極拳,首先要用心意去練。人是有思想意識的,人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意識,練拳也如此。所以,老拳譜總講「在意不在氣,在氣則滯」,太極拳是意氣運動。混元太極拳的全稱就是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這裡也強調了心意。其次,練習太極拳要做到鬆柔緩慢,圓活自然,輕靈舒展。這裡,最重要的是要放鬆。不要用拙勁、僵勁練拳。第三,練拳要注意呼吸開合。
  • 被稱為「通徹天地」的站樁功,功法要訣何在?
    站式練功法於唐宋時期日趨完善,並且已經出現了八段錦、金鋼十二式、羅漢十八法等多種功法,由於其效甚捷,法門簡便,且講究「與天地相溝通,借天地之氣而養我身」,故被譽為「通天徹地」的功法。但是到宋朝末年,受當時政治、社會影響,「禪坐」吐納興盛,而隨著時間流逝,真正的練功方法、真正的武術卻逐漸被湮沒。至清末民初,殘留者只散見於民間。
  • 練太極拳的意到、氣到、力到是這麼回事!!
    太極拳原來是不分門派的,為了紀念老師,後學者才給太極拳加上了姓氏,出現了幾大流派。太極拳的本相是混元,練不出混元氣,就談不「四兩撥千斤」。所以,練習太極拳就應該在追求太極本相上下功夫。現在,練習太極拳的人很多,但是,練的不得法,不僅不能健體強身,反而會造成傷害,更不用說練出功夫了。所以,練太極拳要講究方法。要練好太極拳,首先要搞明白什麼是太極。
  • 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練武就是要知道在哪裡下功夫,練功就是基本功,你把注意力放到練套路上面去了,你的功就忘了!舉個例子:你每天把八極拳的撐捶打一百遍,一年之後你就是個有功夫的人啦!老祖宗說得好:「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就好比是一輛汽車,它的好壞,最終取決的不是它的車身有多漂亮,而是它的發動機功能。記住,練習傳統拳法的基本功就是你的發動機。
  • 太極拳的正確練習途徑
    武語云:「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最簡單明了的樁功也是最最實在和核心的根本樹木生長是根莖葉同時成長,太極拳也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如果樁功單練幾年、再練拳架幾年、推手技法幾年,不按自然規律教授和學習太極拳,也就違背了太極原理。
  • (張玉璞老師自述練拳心得體會)
    (90歲的撫順市太極拳秘書長張玉普先生,網名:老青松現在同張炳立老師一塊兒同修楊氏太極85拳)張玉璞男,現年90歲,現居撫順市順城區。太極拳愛好者國家二級裁判員國家武術六段中國武術協會會員省市武術協會會員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曾擔任撫順市太極拳協會組織部長、宣傳部長,副秘書長、秘書長現任順城區太極拳協會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