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定方:被演義小說黑得一塌糊塗的大唐軍魂

2021-01-11 魚羊秘史

中國文學有「雅」「俗」之分,以前的雅文學、書面文學都掌握在社會精英士大夫階層中,傳播內容及形式有局限性;文化知識一直是底層民眾心中的高地,而俗文學、口傳文學構成了底層民眾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狀態,直至明朝活字印刷術才大大提升了文化的傳播效率和廣度,並且將「雅」和「俗」從傳播內容及形式上進行糅合,形成了以歷史演義小說、戲曲等更接地氣、更容易被底層人們接受和傳頌的形式。在傳播的過程中,創作者為符合廣大群眾口味,吸引眼球,在正史基礎上進行再創作,難免會對歷史情節和人物做出調整和修改,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演義小說逐漸代替了正史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以至於「亂象」頻出。

《三國演義》裡的曹操,歷史上是一位政績卓著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其成就非常高,但在演義小說中,被後人寫成「清平之奸賊」,更是因為那句「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被冠以自私自利的小人形象。《楊家將》中的潘美,歷史上是一位戰績卓著、忠君愛國的名將,只因在一次撤退阻擊戰事件中,因一個籍籍無名的監軍指揮錯誤而背負千古罵名,被寫成了賣國求榮、陷害忠良的奸詐小人。戲曲《鍘美案》中的陳世美其實是一位德才兼備,為人清廉的好官,只因為嚴辭拒絕朋友買官的無理要求,而被懷恨在心寫成戲劇中的拋妻棄子,貪圖富貴的負心漢模樣,流傳於民間,再難改變公眾的看法。

「黑」你沒商量,哪管你是帝王還是將相。歷史上這樣的「被黑」事件已是屢見不鮮,但那種歷史性的漸進式被「黑」,甚至整個家族都被黑的體無完膚的也只有大唐軍魂蘇定方了。這是歷史進程中時代背景造成的,更是演義小說創作者推波助瀾,民間盲目傳頌的結果。

蘇定方是從以下幾點被「黑」的:在燕山作戰時,用暗箭射殺羅藝;在紫金關外用卑鄙的手段誘殺羅成;為取得李唐王朝信任,且在投降後能加官進爵,便砍殺前來增援劉黑闥的梁王沈法興。在演義小說中,蘇與羅兩家仇深似海,恩怨糾纏三代,蘇家始終都是以大反派面世,蘇定方最後被剖腹掏心而死。被黑的毫無依據。

而事實是這樣的:

01

在《說唐》一書中,羅藝是被蘇定方在交戰中用暗箭射殺的。這本身就與正史不符,羅藝曾是隋將,後歸降李唐受封燕王,和太子李建成結為黨羽。於貞觀初年(627年)佔據幽州圖謀反叛,太宗命令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帥兵討伐,最後羅藝在兵敗逃亡的路上被部將所殺。而武德六年(623年),劉黑闥兵敗身亡後,蘇定方便歸隱故鄉冀州武邑,直到貞觀初年(627年)被唐廷起用任匡道府折衝,所以從時間上和歷史事件上來看,羅藝的死和蘇定方沒有任何關係。

羅成本身就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其人物塑造源於猛將羅士信,《大唐秦王詞話》羅成登場自報家門「姓羅名成,字士信」。再到後來歷史文學創作者為了歷史演義小說故事情節趣味性的需要,羅成和羅士信就同時存在了。正史上羅士信死於洺州之戰,一個虛構人物——羅成之死和蘇定方又有什麼聯繫呢?

另外一個栽贓嫁禍,就是梁王沈法興之死。《說唐》裡記載,蘇定方被李世民招降之後,立即砍殺前來支援劉黑闥的梁王沈法興,才被李淵封為錫國公。正史中沈法興是被李子通打敗後在逃亡的路上投江而死。創作者是想把蘇定方塑造成一個不擇手段奸詐殘忍的角色,除了張冠李戴的強加罪責之外,更顯得滑稽可笑的是《說唐》系列小說中,竟把神魔元素強加其上,將蘇定方的兒子、孫子都渲染成不折不扣的大反派,始終處於反唐角色,真是無所不用其極!蘇麟、蘇鳳、蘇錦蓮、蘇寶同、羅成、羅通等等皆是小說創作中的虛構人物,其所載的故事情節皆為子虛烏有。

據《新唐書》所載「拜涼州安集大使,以定吐蕃、吐谷渾。乾封二年卒,年七十六」可知,蘇定方至死都守衛在大唐的西北前線,為大唐的繁榮昌盛鞠躬盡瘁,並非《說唐》中所載因奸計敗露在逃亡的路上被羅通剖腹掏心而亡,這是對一個英雄最大的污衊。

02

唐高宗時期,朝廷內部勢力之間權力爭鬥是其被黑的原因

蘇定方前期是以李唐集團對立面將領的身份出現在大家視野中的。年少時期便以驍勇多力、膽識超群而名聞鄉裡,多次打退過河北反隋義軍,先是在竇建德帳下聽命,竇建德敗亡後又投奔劉黑闥,並多次立下戰功,成為首屈一指的少年悍將,劉黑闥兵敗被殺之後便歸隱故鄉,直到貞觀初年才被唐廷重新起用。而後期諸多的歷史演義小說都是以隋唐興廢徵戰,最後大唐一統天下為主要歷史題材,贏得最終勝利的李唐集團作為正面形象示人,所以在唐初的統一戰爭中,蘇定方作為對立面被寫在演義小說中倒也可以理解,但把他後期對大唐的歷史功績徹底掩埋,實屬令人痛惜令人咬牙切齒。

唐高宗時期的國際環境錯綜複雜,降服周邊諸國也是為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蘇定方作為當時第一名將而備受重用和信任,他也沒有讓唐高宗失望:萬國來朝,大唐帝國的版圖達到了巔峰狀態。然而這一國家戰略謀劃與當時文官集團的想法是背道而馳的,蘇定方不免會被人詬病而成為眾矢之的。例如「烏海之戰」在後世的文獻中就沒有記載,由此可知蘇定方一直受朝內文官集團的打壓,故意隱瞞他的歷史功績,以至於蓋世奇功得不到宣傳,名譽大損。

朝廷之上充斥著各種權力的明爭暗鬥,門閥之間互相猜忌互相掣肘是不爭的事實,蘇定方作為一個武將,長期在外帶兵打仗,遠離朝堂,在政治上處於中立狀態。再者其性情耿直不懂圓滑,又屢建奇功,招人嫉妒也在情理之中。《新唐書》載「帝悼之,責謂侍臣曰:定方於國有功,當褒贈,若等不言,何邪?乃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諡曰莊」,按道理來說為了國家邊境長治久安,邊防大將的死應該第一時間通知到朝廷, 但高宗是從他處聽說蘇定方逝世的消息的,而且是過了很長時間才聽說的,這本身就不符合情理。

03

歷史演義小說創作時代背景使其逐漸被「黑」

明朝中後期小說、戲曲創作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再者印刷技術也趨於成熟,由於城市經濟的發展、廣大群眾物質生活也隨之提高,且對其愛好和需求也不斷增長,這就激發了一部分文人創作小說、戲曲的熱情,而其更能靈活的反映複雜的社會生活,表達內心情感,這也是其繁榮的重要因素。

清政府作為少數民族統治華夏大地政權,對漢族的民族英雄是極為忌憚的,更不予宣傳。對文人創作文學也進行了殘酷的鎮壓,那些不利於統治者的文學創作都被銷毀禁止。大環境下也造就了文人的創作取向,文學創作的復古傾向更為嚴重,這不利於文學創新,所以諸如《說唐演義全傳》之類的創作,有憑空構撰脫離真實,模仿其他演義小說的痕跡,其內容更是光怪陸離,失之偏頗。

有些作者除了以正史或野史筆記為主要創作素材進行文學創作,來表達自己對時代的諷刺之外,還加入了一些新奇因素使故事情節更加跌宕起伏引人入勝,來增加其傳唱度;再者為了迎合統治者的意願,其內容由隱晦性變成了顛覆性,篡改之風已經開始盛行。很多作品為了追求更高的真善美辨識度,只得把故事情節中的「惡」擴大化,這種強烈的落差感更能表達底層民眾內心情感的訴求,很少有人去追究故事背後的歷史真相,以至於民間傳唱度高反響大。很多人物及情節深入人心,對後世影響深刻,在這種情況下出現歪曲歷史及人物的事情也在所難免。

蘇定方的人物形象第一次完整展現,是在明朝萬曆年間諸聖鄰在民間戲曲說唱基礎上編著的小說《大唐秦王詞話》中,以文武兼備、至孝忠君的正面形象示人。其形象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是清康熙年間諸人獲寫的歷史演義小說《隋唐演義》,到雍正年間所編著《說唐演義全傳》便將蘇定方在通俗演義文學中的反派形象徹底定型了;其後的諸多作品中,蘇定方及其子孫都以奸佞小人的嘴臉出現,完全被一黑到底,這些著作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更容易被廣大群眾接受,流傳甚廣,蘇定方再也無法翻身了。從明朝萬曆年間《大唐秦王詞話》到清乾隆年間《說唐合傳》,整整兩百多年的時間裡,蘇定方家族一次次的持續被「黑」,逐漸被「黑」的徹底,這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事情。

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這位歷史名將輝煌燦爛的一生,蘇定方不僅英勇蓋世,而且為人正直,一生馳騁疆場數十年,「北擊頡利、西滅突厥、東平百濟、南鎮吐蕃、縱橫萬裡,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西域諸國震懾降服」。他是拱衛國土,平定四方的大唐軍魂,更是中國歷史上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人們很容易相信先看到的事物或聽到的話,一旦形成主導地位,就很難去接受其他的不同意見了。在現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很容易被一些表面現象蒙蔽雙眼,如果盲目相信並傳播,豈不助長了別有用心的人。而對那些肆意踐踏文學創作,唯利是圖之人,還請您「筆下留情」。黑白顛倒、肆意扭曲的故事屢見不鮮,顛覆性的文學創作並不是指歪曲了的價值觀,當事實被認為是謊言的時候真的是一種傳承的悲哀了。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王家大海 編輯:吃硬碟吧、小二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英雄人物,被演義版的小說黑化得面目全非、黑白...
    蘇定方被民間演義黑的一塌糊塗,他是盛唐名將一生功勳卓著,然而由於民間評書小說流傳更廣,這樣一個戰神卻被不少人以為是反面人物。 在說唐系列的民間演義和評書中,蘇定方是最大的反派之一,隨著版本的不斷加工,蘇定方完全成了一個奸臣的形象。
  • 被黑化的蘇定方:大唐一代軍神,三戰滅三國,功高薛仁貴
    在隋唐演義中,羅成死在了一個名叫蘇定方的強敵手中,蘇定方歸降唐朝後,依然和羅家過不去,曾多次迫害羅成的子孫,最終,蘇定方死在了羅通手中,可謂是惡人終得惡報
  • 蘇定方為啥變成了小人?毛主席都為他叫屈!
    (蘇定方)在清朝年間,《說唐演義全傳》刊行以後,蘇定方和其子孫的形象隨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小說主要的反面人物。 《說唐》裡,蘇定方是竇建德的一員大將。後來,劉黑闥與李世民交戰,李世民因愛才而招降蘇定方,於是蘇定方立即投降,並砍殺了前來支援劉黑闥的上梁王沈法興,李淵便封他為錫國公。到了《說唐後傳》(羅通掃北)中,蘇定方則以一個白臉長髯的奸臣面目出現。兩個兒子蘇麟和蘇鳳在京城結成蘇黨,與瓦崗後人組成的秦黨形同水火。
  • 撥開迷霧,走近縱橫四海的大唐蓋世英雄——蘇定方
    歷史上有這麼一位默默無聞英雄,他的千秋功業不輸於初唐凌淵閣二十四功臣的任何一位,卻被後世小說野史歪曲了形象,今天我們一起來走進的歷史,了解真實的大唐名將——蘇定方。隋朝末年,由於昏庸無道的隋煬帝楊廣的殘暴統治,導致流寇盜賊乘勢燒殺搶掠,農民起義烽煙四起,地方官府疲於應付,顧此失彼,天下大亂。
  • 蘇定方:一個被我們誤解了千年的唐朝名將
    我曾經在看這些影視劇的時候確實對蘇定方的所作所為感到憤怒,但是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接觸到的知識面越來越廣,了解歷史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發現真正的歷史絕非演義的那樣,我們應該正確地對待歷史不能單從影視劇判斷一個人的好壞。
  • 蘇定方:犯我大唐者,生擒其王滅其國!
    ,然後消失在了書房,回到了大唐名將蘇定方初露崢嶸的年代。初露崢嶸隋末,冀州,信都郡。懸鏡司執事已經化身為一名身穿盔甲年方十八的少年,懸鏡司執事一邊打量周邊,一邊深呼吸古代新鮮的空氣,醉氧的懸鏡司執事忽然聽見有人喊到:「王二,過來一下。」懸鏡司執事不由自主的應到:「是,將軍!」這便是少年時期的蘇定方嗎?
  • 大唐名將蘇定方,滅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麗、定吐蕃
    導讀:隋末唐初年間,群雄並起、兵事不斷,在此期間湧現了不少文臣武將,李世民憑藉開國二十四功臣,奠定了李氏唐朝的基礎,而唐高宗時期則憑一將之力,將唐朝疆土拓展至巔峰,此將便是蘇定方,隋末群雄逐鹿時期,他戰場勇猛無敵,給李世民一方造成不小麻煩,唐初時期再度出山效力,此後三十年裡戰績累累,成為大唐初期最知名戰將;
  • 帶你還原一個真實的蘇定方
    明清之際,有部著名小說《說唐演義全傳》,其中有位北平王羅藝在戰爭中被小人暗算,後來其子羅成也被這個小人設計,又導致淤泥河內亂箭射死,不久此人投降大唐,但因與羅家有世仇,所以當羅成之子羅通率唐軍徵討北方渤海國時,他又想設計讓羅通陷入敵軍包圍,沒想到奸計敗露,羅通將其殺死,報仇雪恨,但是其子孫後代延續了這份仇怨,叛出國去與大唐世代為敵,這位小說家筆下的奸賊名叫
  • 蘇定方:默默無聞的大唐英雄,被《說唐》歪曲成壞人?
    大唐名將蘇定方和父親蘇邕起初因在冀州大地上經常和流寇鬥爭而受到鄉親愛戴,公元 617年,蘇定方的父親戰死,蘇定方則入了楊義臣麾下,繼續圍剿農民起義軍,就在快要將竇建德部全部消滅時,隋煬帝將楊義臣調至揚州,給了竇建德部喘息的機會。
  • 初唐五大名將:蘇定方排名第三,秦瓊和薛仁貴沒資格上榜
    李績原名徐世績,字懋功,隋唐演義類小說裡面的徐茂公,歷史原型人物就是他。武德年間,李績追隨李世民,平定了王世充和竇建德。一戰擒二王之後,李淵論功行賞,李世民是第一功臣,第二功臣就是李績。李績還參與了平定江南的戰役,功勞也很大。李靖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 歷史上那些被評書、戲劇和演義嚴重抹黑的忠臣良將
    相比之前的「唐傳奇「的文言文早期小說,話本更加通俗易懂,更容易廣泛流傳。而評書、戲劇選取題材的來由自是來自於有一些歷史背景,再被加工渲染的演義、小說之類。演義和小說的區別,就是演義一般都有歷史背景,而小說可以沒有。
  • 撥開迷霧見月明,大唐的蓋世英雄,滅國戰神,成就了大唐巔峰
    金庸:《說唐》這樣的小說跟歷史相去很遠,比如歷史上蘇定方是一個很好的大將,打了很多漂亮的仗。但《說唐》最大的歪曲就是把蘇定方這麼好的大將寫成壞人,完全不對。
  • 歷史鉤沉:蘇定方真的殺死了羅成嗎
    公元630年,他作為前鋒率軍一馬當先攻破了東突厥頡利可汗的牙帳。公元658年,他作為主帥揮師攻滅了西突厥汗國。突厥餘部多數西遷中亞、西亞,並向東歐擴張,其後裔逐漸形成了現在的土耳其、哈薩克斯坦、亞塞拜然等國家。 蘇定方是個好將領,但他在民間的口碑卻一直不太好,這是受了評書和戲曲的影響。
  • 少年悍將徵戰一生,說一說蘇定方的那些事
    唐代的歷史總是吸引著很多人,不論是正史、野史還有小說總是被人們津津樂道,其中蘇定方也是被人熟知的人物,是一個很有名的軍事家,但是在小說裡被定位於一個反派人物,今天就通過正史來看一看真正的蘇定方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 蘇定方:一直被世人低估的他才是大唐神將
    後來投靠竇建德,竇建德的大將高雅賢喜歡蘇定方,收其為養子。嗣後,他隨從竇建德、劉黑闥攻城克邑,屢建戰功。及至劉黑闥、高雅賢敗亡,蘇定方又回到了故鄉。 唐貞觀元年(627),蘇定方為匡道府折衝都尉。貞觀四年(630),隨從大將李靖在磧口(今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西)攻打東突厥頡利可汗。李靖讓蘇定方率200騎兵為前鋒,趁霧而行。
  • 不滅個國,就沒法在圈子裡面混,大唐有哪些滅過國的將領?
    一人滅三國的神將蘇定方要說唐朝被黑的最慘的名將是誰,不用說就是蘇定方了。因為在演義裡面,蘇定方被當作一個大反派抹黑。可歷史上的蘇定方,他可是唐朝三戰滅三國的超級名將,他的一生都是在戰馬上度過的,為了唐朝揮灑了自己一生的熱血。
  • 傳奇人物程咬金:民間小說中的混世魔王,史實所載的大唐開國虎將
    自隋朝末年瓦崗起義中揭竿而起,一個三板斧,打得無數英豪拍手稱快,被譽為混世魔王,初為瓦崗的精神領袖。初稱帝,後禪位於李密,潛心投入領兵作戰,戰鬥驍猛,成為瓦崗義軍的虎將。 李唐崛起後,幾經轉戰,他最終是投奔於李唐李世民麾下,後續隨李世民徵戰,成為唐朝開國的功勳之臣,他便是程咬金,程知節,被譽為混世魔王的人。
  • 千古名將蘇定方,兩度平定西突厥
    唐高宗即位後的永徽六年,唐朝用兵高句麗,李治想起了垂暮之年的蘇定方。 被雪藏二十五年的他被重新啟用,先是隨程知節西徵,平蔥嶺、滅西突,兵鋒劍指中亞,直至鹹海之濱,將帕米爾高原收入大唐囊中。 蘇定方晚年,不顧年老體衰,仍以七十高齡,坐鎮西陲,威懾吐蕃,使之不敢東向,最終也卒於任上,可以說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在為大唐東徵西戰,後被掛像凌煙閣。 正所謂:大漠狼煙,自有封狼居胥之志;東伐滄海,更有開疆定海之功。後人如是說:「悍將蘇烈,大丈夫也!」
  • 蘇定方
    蘇定方 蘇定方(592年/600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於世。冀州武邑縣(今河北武邑縣)人,唐朝初年名將。 蘇定方少年時便以驍勇善戰及氣魄驚人聞名,曾隨父徵討叛賊,安定鄉裡。隋朝大業末年,他投奔竇建德、劉黑闥領導的河北義軍,屢建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