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黑化的蘇定方:大唐一代軍神,三戰滅三國,功高薛仁貴

2021-02-13 世界大歷史

在隋唐演義中,羅成死在了一個名叫蘇定方的強敵手中,蘇定方歸降唐朝後,依然和羅家過不去,曾多次迫害羅成的子孫,最終,蘇定方死在了羅通手中,可謂是惡人終得惡報。演義小說中的人物形象與真實歷史中的人物形象總是有很大的區別,甚至完全就是兩個人,蘇定方也不例外,那在真實的歷史中,蘇定方是什麼樣的人呢?

蘇定方是冀州武邑人。在隋朝末年的亂世中,年僅十幾歲的蘇定方就跟隨父親馳騁沙場了。父親死後,蘇定方受命統領父親的兵馬徵討各路起義軍,著名的起義軍領袖張金稱就是被他親手斬殺的。617年,竇建德在河北發展壯大後,蘇定方投奔到了竇建德的麾下,成了大將高雅賢的養子。621年,竇建德在虎牢關被秦王李世民擊敗俘虜後,高雅賢等竇建德舊部推劉黑闥為主帥,與唐朝繼續進行著戰爭。蘇定方作戰異常勇猛,屢破唐軍,為竇建德、劉黑闥立了很多戰功,622年,劉黑闥、高雅賢等戰死後,蘇定方沒有選擇歸降唐朝,而是選擇了歸隱故鄉。

627年,秦王李世民登上了皇位,是為唐太宗,歸隱了五年之久的蘇定方正式出山,出仕唐朝。630年,唐太宗任命李靖、李世績等為大將,分兵四路大舉討伐東突厥,蘇定方被分配到了李靖麾下。李靖派蘇定方率二百騎兵作為前鋒,襲擊頡利可汗,蘇定方乘霧而行,一舉襲破了頡利可汗的牙帳,逼得頡利可汗狼狽而逃。李靖隨後以大軍進擊,最終平定了東突厥。

▲李靖滅東突厥之戰

或許是蘇定方早年與唐朝為敵的緣故,蘇定方在唐太宗時期並沒有得到重用。唐高宗即位後,於656年任命程咬金為大將討伐西突厥,蘇定方又一次成了程咬金的先鋒官。大總管蘇海政在鷹娑川與西突厥四萬多騎兵遭遇,正殺得難解難分時,蘇定方率五百騎兵對西突厥人發動了突擊,西突厥人抵抗不住蘇定方的勇猛進攻,很快敗陣而走,蘇定方趁勝追奔了二十裡,斬殺了一千五百多人,得到了戰馬二千匹,西突厥人為了逃命而遺棄的軍資器械漫山遍野,不計其數。

唐軍本應迅速追擊以擴大戰果,由於副大總管王文度嫉妒蘇定方的功勞,竟然擅自修改軍令,唐軍因此列陣緩行,馬多瘦死,士卒疲勞,無有戰志。蘇定方於是勸說程咬金查明軍令實情,治理王文度之罪,可惜程咬金沒有聽從,唐軍因此損失了一次大好戰機。唐軍班師回朝後,程咬金受到了罷官的處分,王文度受到了被殺的重罰,蘇定方則被提拔為了主將。

657年,唐高宗任命蘇定方為大將,指揮唐朝和回紇聯軍,再次徵討西突厥。蘇定方大破處木昆部後,進擊突騎施部,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賀魯指揮十餘萬兵馬迎戰官兵。蘇定方臨危不懼,率領一萬多人主動進攻,十萬突厥人輕蘇定方人少,團團包圍了蘇定方。蘇定方命令步兵們佔據高處,列槊對外,與西突厥人相持,自己親率騎兵們列陣於步兵們的北邊。西突厥人先進攻步兵陣,他們接連三次都不能取勝,蘇定方於是趁西突厥人士氣衰減時率領騎兵們出擊,一舉擊潰了西突厥人,官兵追奔了三十裡,斬殺了數萬敵軍。西突厥人懾於蘇定方的勇猛無敵,幾乎全部投降了官兵,可汗阿史那賀魯最後帶著數百騎狼狽西逃。

蘇定方在突騎施部取得大勝的消息傳遍了西突厥,西突厥諸部歸降者絡繹不絕,可汗阿史那賀魯見人心瓦解,率領餘眾繼續西逃。蘇定方馬不停蹄,繼續追擊阿史那賀魯,又在伊麗水上大敗之,阿史那賀魯於是帶著十幾個騎兵逃亡西去。蘇定方隨即派副將蕭嗣業追捕,蕭嗣業緊追不捨,最終在石國擒獲了阿史那賀魯,平定了西突厥。

▲蘇定方滅西突厥之戰

659年,阿史那都曼擁其所部及疏勒、朱俱般、蔥嶺三國叛亂,唐高宗再次任命蘇定方為大將討伐之。當蘇定方得知阿史那都曼在馬頭川屯兵後,立即選出精兵一萬人、良馬三千匹前往襲擊之。蘇定方一日一夜急行三百裡,在天亮時抵達馬頭川西四十裡處,阿史那都曼大驚,慌忙率軍迎戰唐軍,一番激戰後,叛軍被唐軍擊敗,紛紛退守馬保城。蘇定方等唐軍到齊後,四面圍住馬保城,伐木為攻具,布列於城下。阿史那都曼自知不免,於是開門出降了蘇定方。

660年,唐高宗又一次任命蘇定方為大將討伐百濟。蘇定方指揮水、陸兩軍並發,在熊津江口大敗百濟軍隊,趁勝進逼百濟國都真都。蘇定方距離真都二十多裡時,百濟王扶餘義慈舉全國之兵來戰,蘇定方再次取得了大勝,斬殺了一萬多人,唐軍趁勢進擊,團團包圍了真都。扶餘義慈畏懼蘇定方,攜太子扶餘隆棄真都而去,其次子扶餘泰於是自立為王,真都城中的百濟人自知不敵蘇定方,紛紛出城歸降。蘇定方發兵進攻真都,一舉攻克了城池,擒獲了扶餘泰。不久後,扶餘義慈、扶餘隆等皆歸降蘇定方,百濟國於是宣告滅亡。

▲隋唐時期,位於朝鮮半島西南部的百濟國

在四年的時間裡,蘇定方三任主將出徵,接連生擒阿史那賀魯、阿史那都曼、扶餘義慈三位君主,為唐朝開闢了數千裡的疆土,實為大唐鼎盛的第一功臣!

▲位於韓國忠清南道扶餘郡定林寺的《大唐平百濟國碑銘》

660年時,蘇定方已經六十九歲了,但蘇定方在此後的歲月中並沒有閒著,他在661和662年出徵高句麗,在663年又出鎮西北,防禦吐蕃,以老邁之軀為唐朝貢獻了最後的力量。667年,七十六歲的蘇定方死於軍中,唐高宗聽說後悲痛萬分,立即下詔追贈蘇定方為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諡號為"莊"。

蘇定方死後,唐朝和宋朝歷代皇帝都為其設廟祭拜,他的崇高地位無人非議。但是進入明、清後,民間藝人卻把軍神蘇定方塑造成了一個反派,以至於現在許多人對他的印象十分不好,不得不感慨時間真的會改變一切啊!

有興趣的朋友們掃碼關注吧!歡迎朋友們分享轉發,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的歷史。如果你也喜歡寫有趣的文章,歡迎投稿哦!

掃一掃,加入我們的QQ群,讓我們一起討論更多的內容吧!

相關焦點

  • 不滅個國,就沒法在圈子裡面混,大唐有哪些滅過國的將領?
    後來李世民打算遠徵高句麗的時候,希望李靖能出山指揮,只不過快73歲高齡的李靖不能從軍了,如果讓他再年輕個十歲,估計連高句麗這個外患都給滅了。「三朝元老」遠徵高句麗的李勣大將很多人提到大唐遠徵高句麗一戰,都只知道副將薛仁貴,卻不知道最重要的主將李勣。
  • 盤點唐朝歷史上的4位傳奇猛將,皆有滅國之功,且都是以寡擊眾
    TOP、3 薛仁貴薛仁貴是北魏河東王薛安都六世孫,世代為將,但在薛仁貴這一代已經沒落了;後來在妻子的鼓勵下,薛仁貴從軍了,從最小的士兵開始做起,剛上戰場的薛仁貴,很快就嶄露頭角;當時唐軍先鋒被高句麗軍團團圍困,無法脫身。
  • 初唐五大名將:蘇定方排名第三,秦瓊和薛仁貴沒資格上榜
    大唐建國之後,李世民擒薛仁杲、破劉武周,敗竇建德,活捉王世充,擊退頡利大可汗。李世民為將時的戰功,足以傲視一切初唐名將。本著君不與臣爭功的原則,李世民不參與今天的評選。李淵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初唐第一名將,應該是李靖。李靖武德年間的戰功,主要有輔助李孝恭平定江南。
  • 蘇定方:犯我大唐者,生擒其王滅其國!
    懸鏡司執事看完,隨手打開《華夏文明五千年·唐·將相篇》,一頁頁翻過,待看到《將相篇·蘇定方》時,只見上面寫道:蘇定方徵西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句麗,「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王二(懸鏡司執事)作為蘇定方的親兵,參與了這場突襲,有幸見識到了軍神李靖的用兵如神,也再次見識到了蘇定方的膽略與氣魄。唐太宗李世民終於洗刷了「渭水之盟「(公元626年)給他帶來的恥辱,戰後,做突襲小隊首領的蘇定方以戰功授左武候中郎將,後改任左衛中郎將。
  • 大唐名將蘇定方,滅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麗、定吐蕃
    「暴政」之下,先後崛起了多個起義軍首領,其中有名的就有關隴集團代表李淵,稱雄河北的竇建德,割據隴右的薛舉父子,佔據東都洛陽的王世充,至於其他好漢就不再列舉,最終結局就是天下被最晚起義的李淵集團獲得,其他各路群雄先後被滅,當然其中給李氏唐朝威脅最大的莫過於竇建德,手下當中既有劉黑闥、蘇定方這類猛將,還有凌敬、魏徵這樣的謀士。
  • 不滅個國都不好意思入群?唐朝初年的將領有多猛?滅國是家常便飯
    作為大唐頂尖將領圈子裡的一員,不滅一兩個國家,你都不好意思入群。那麼到底有多少將領,曾經帶兵滅國呢?一、蘇定方: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在很多文學作品裡面,蘇定方被定性為一個大奸臣,總是跟正派人物作對,比如說總跟秦瓊、薛仁貴這些人唱反調。
  • 撥開迷霧,走近縱橫四海的大唐蓋世英雄——蘇定方
    蘇定方當時可能也不知道他們殺了人家的副總統,因而沒有拿到朝廷顯擺,唐廷也覺得這件事太微不足道,所以史料都沒有詳細記載。一個月滅百濟顯慶四年(660),西突厥已經被滅,唐高祖李治決定,高句麗用兵,理由是高句麗和百濟一起欺負新羅,新羅向李治求援,李治剛收拾完西突厥,正好有空,那就出兵吧!
  • 薛仁貴為何從戰神淪為常敗將軍?
    不過,薛仁貴平生作戰取勝多為戰術性的勝利,而落敗卻都是戰略性的失敗。可以說,薛仁貴後期是導致大唐疆域和實力大幅收縮的「常敗將軍」。太宗遠徵高句麗重大戰役,薛仁貴嶄露頭角貞觀末期,唐太宗親徵盤踞遼東數百年之久的高句麗,練就一身武藝的薛仁貴主動請求隨軍參戰。
  • 要沒薛仁貴這個全場MVP,高句麗滅國之戰,險些釀成大唐薩爾滸!
    但事實上,由於大戰略家蘇定方已經調到西線防禦吐蕃並在乾封二年(667)去世,由李勣作為總指揮的這場戰爭布置混亂,配合錯謬,其戰略規劃甚至遠不及龍朔元年(661)到龍朔二年(662)對於高句麗討伐的水平。在李勣和契苾何力的冒進主義思想指導下,唐軍幾乎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但因為戰神薛仁貴的逆天表現徹底扭轉了戰局,唐朝才能收穫一場滅國拓土的史詩勝利。
  • 蘇定方:一個被我們誤解了千年的唐朝名將
    在演義小說中,蘇與羅兩家仇深似海,恩怨糾纏三代,蘇家始終都是以大反派面世,蘇定方最後被剖腹掏心而死。被黑的毫無依據。但是正史上的蘇定方遠非如此,而是大唐歷史上實實在在的一代名將。蘇定方的成就並不亞於李靖、李績這些初唐名將。
  • 蘇定方:被演義小說黑得一塌糊塗的大唐軍魂
    乾封二年卒,年七十六」可知,蘇定方至死都守衛在大唐的西北前線,為大唐的繁榮昌盛鞠躬盡瘁,並非《說唐》中所載因奸計敗露在逃亡的路上被羅通剖腹掏心而亡,這是對一個英雄最大的污衊。02唐高宗時期,朝廷內部勢力之間權力爭鬥是其被黑的原因蘇定方前期是以李唐集團對立面將領的身份出現在大家視野中的。
  • 大唐的滅國名將排行榜,不滅一兩個國家,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會打仗
    要論古今名將,大唐之盛,可謂亙古未有,在唐朝滅國實在是太稀鬆平常了,一個將軍要是沒滅過一兩個國家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會打仗。 一、李靖 滅蕭梁,破輔公祏,擊滅東突厥,平定吐谷渾,歷任檢校中書令、兵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冊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 宏偉版圖的唐帝國名將的對外徵伐,三戰滅三國
    相比較而言,只有蘇定方比較冤:生前是左武衛大將軍、邢國公,76歲病逝後配享武廟,追賜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但是,他在民間的口碑和聲譽很差,甚至比不上圖謀造反的侯君集,在戲曲舞臺上則是奸臣、反派的大白臉模樣。這種情況的發生和隋唐演義小說中射殺羅通有關,可事實上的蘇定方無敵名將,三戰滅三國。
  • 蘇定方:一直被世人低估的他才是大唐神將
    當時蘇定方所部正在休息,與大總管營帳相距10餘裡,中間只隔著一座小嶺。蘇定方看到遠處塵土飛揚,知道敵人大軍已至,便率領500騎兵朝著敵軍直衝過去,敵軍毫無防備,頃刻間被唐軍衝散,亂成一團,他率部乘勝追擊20餘裡,斬殺敵軍1500餘人,獲馬2000匹,敵軍所遺棄的鎧甲兵器不計其數。副大總管王文度對蘇定方甚為嫉妒,恐其再獲大功,對大總管程知節說:「敵軍雖然逃跑,官軍死傷也多。
  • 千古名將蘇定方,兩度平定西突厥
    唐高宗即位後的永徽六年,唐朝用兵高句麗,李治想起了垂暮之年的蘇定方。 被雪藏二十五年的他被重新啟用,先是隨程知節西徵,平蔥嶺、滅西突,兵鋒劍指中亞,直至鹹海之濱,將帕米爾高原收入大唐囊中。 後又從現如今的山東榮成出發,率十萬大軍跨海東徵,伐高句麗、滅百濟,飲馬漢江,前後滅三國,並生擒其國主,帶回東都洛陽,獻於高宗闕下。 蘇定方晚年,不顧年老體衰,仍以七十高齡,坐鎮西陲,威懾吐蕃,使之不敢東向,最終也卒於任上,可以說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在為大唐東徵西戰,後被掛像凌煙閣。
  • 平定高句麗的大唐名將
    唐軍圍攻安地城,高句麗二十五萬大軍來救,唐太宗指揮眾將阻擊高句麗援軍。薛仁貴想要立功,便身穿白衣,持槍殺入敵軍陣中。他所向無敵,敵軍畏懼逃跑,唐軍趁機發動攻擊,大敗高句麗。唐太宗見薛仁貴勇猛無敵,對他十分稱讚,封他為遊擊將軍、雲泉府果毅。
  • 撥開迷霧見月明,大唐的蓋世英雄,滅國戰神,成就了大唐巔峰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這位大唐戰神-蘇定方。 本以為就會這樣平靜的過完下半生,但李唐集團怎能錯失如此將領,很快蘇定方就被發掘,任命為折衝都尉,配上千兵力,官至五品。 大唐初建,百廢待興,剛剛佔據了中原,但北方卻不太平,突厥勢力日漸猖狂,屢犯大唐邊境,燒殺搶奪無惡不作,貪得無厭的本性使他們的欲望無限放大。邊境地域的百姓也深受其苦。
  • 白袍大帥薛仁貴:一生戎馬戰無不勝,卻被侄子毒傷,更遭親子誤殺
    最後,靠著程咬金這個福將隻身闖敵營,在蘇海那裡騙來了解藥,才將薛仁貴救了回來,雖然命保住了,但因為毒性太烈,薛仁貴從此元氣大傷,體能和力氣大不如前,慢慢地淡出了一線主力陣容,最後又被薛丁山誤殺,一代戰神的傳奇故事,在小說中就此結束。對於這些內容,聽過隋唐系列或者說薛家將系列的人都不會陌生,哪來的侄子毒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