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是什麼?人的意識是從無到有,還是永恆存在於宇宙中的?

2020-12-12 騰訊網

意識是什麼?人的意識是從無到有,還是永恆存在於宇宙中的?

記得小時候學習哲學,一直對物質和意識這兩個概念弄不清。哲學書上總會有這麼一句話:「物質是意識的基礎,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應。」對於物質,大家都很清楚,那就是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也就是自然界中的任何真實存在的物品。

而意識就很模糊了,它看不見摸不著,卻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身體之中。許多唯物論的人都不承認意識的存在,覺得意識只不過是人體細胞裡所儲存的一些神經元罷了。但是,人越大,就越會相信意識是存在的。

從目前的科學研究證明,物質是先產生的,然後意識就是物質的產物,也就是說,物質是意識的載體。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意識只存在於有生命的物體上。

但在哲學界,一共有三大意識。第一意識是宇宙的高級意識,它掌控著宇宙的運行與存在,掌握著萬物的變化與規律。這種意識大概和我們所熟悉的宗教神學有關。

而第二種意識,就是人類的意識,也就是我們的思維,對一個問題的思考,做出的判斷和決定,以及人類的記憶力,想像力等等。這也是一種高級意識,因為這種意識是沒有規律可循的,一千個人腦就會有一千個不同的意識,誰也不知道一個人類腦袋裡在想些什麼。

最後一種意識就是低等生物的意識了,也就是動植物的意識。其中,動物的意識表現的較為強烈,它們可以思考,可以行動,可以對身體的任何一個部分下達指令。但是動物的意識比較有規律性的,比如說,你對著一條陌生的狗一跺腳,它就會下意識的吵你「汪汪汪」的叫,這就是動物的意識。

另外,植物的意識就更加低等了,或許它們只是對環境的變化所作出一些應變性的改變。比如你碰一下含羞草,它就會縮起來,植物的意識也比較低等,基本上是有規律可循的。

這3大意識組織成我們所熟悉的宇宙,但這並不是全部,而是我們人類已知的意識。那麼,人類的意識究竟是從無到有,還是一直存在著的呢?

其實,這個問題困擾著無數的科學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方法證明物質的意識是一直存在著的。因為在我們的記憶裡,意識也是一個慢慢增強的過程。從受精卵開始,我們便有了意識,然後經過胚胎的發育,長大,意識越來越強烈。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在媽媽肚子裡的歲月,我們還記得多少?大部分人可能是一點兒也不記得了。

即使是幼年,3歲以下發生的大多數,我們可能都沒有一點印象了。這不是意識的消失,而是意識的模糊。正因為年齡太小,大腦還未發育完全,所以我們對於意識的掌控力不是很強,這也造成我們會忘記以前的一些事。

可以聯想一下,在宇宙中,大概也是這個規律。人在出生之前,沒有載體,也就意味著沒有任何的意識。人在死亡後,載體無法正常工作,人的意識也就會逐漸消失,最終在宇宙滅亡。

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否決意識可以脫離物質,單獨游離在空中。佛學講究一個輪迴之說,也就是說,這個人死後,意識會短暫的消失,若干年後意識又會附著於另一個載體,形成來世。然而,來世的人根本不會記得前世自己做過什麼。就像我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前世一樣。來世的意識完全可以看成一個全新的意識。這種意識只會針對它的現階段載體,而並不會有前任載體的半點意識。

由此可見,意識這個東西很玄,哪怕它是一直存在著的,對於我們來說,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只有當意識和物質同時存在的時候,咱們才會感知到它的存在,否則,沒了物質的意識,也就不是意識了!

相關焦點

  • 宇宙大猜想:當意識不再依賴寄生於身體,人類終將永恆?
    大家好,我是靈西居,歡迎來到我的宇宙大猜想。今天的話題是:當意識不再依賴寄生於身體,人類是否會永恆。當做出這個立題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缸中之腦和意識虛擬化。缸中之腦簡單的敘述就是:只保留一個大腦,然後用營養液提供能量,用電腦信號作為信息輸入的機制來模擬各種感覺,包括但不限於眼耳鼻舌體表現出來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等感覺。
  • 宇宙也存在自我意識?如果玻爾茲曼大腦被證明,就完全有可能
    近年來,人類科技可以說是快速發展,人工智慧也已經越來越高級化、人性化,不過說到底,人工智慧還是不能與人類相比較的地方就在於,人工智慧是沒有自我意識的,而人類有自己的思維意識,可以自主的思考一件事情,這大概也是人類與人工智慧最本質的區別了吧。
  • 宇宙本源、物質與意識——結合哲學、物理學、生物學談談個人思考
    這個無限擴大的球坐標系是可以在4個方向上無限延伸的,無限的球坐標系中全部的點的集合構成了整個宇宙。從這個坐標系來說,對應的就是上一段話所說的宇宙=全部=永恆。深刻理解了霍金的宇宙時空模型後,還需要理解一點:雖然宇宙的存在不需要任何特定條件來產生,所有的一切就是永恆存在著,但是構成宇宙中現在我們看到的的這些物質和能量不是永恆存在的,是慢慢演變來的,在演變的最初,他們是什麼樣子的?
  • 人是簡單的個體,卻有無數個意識分身,宇宙是多意識還是多世界呢
    地球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宇宙的存在也令人心生好奇,人類的渺小不足為過,但是地球在宇宙簡直就是一粒塵埃,可能它的消失都不會影響到宇宙本身的存在,人是簡單的個體,地球卻並非簡單的個體,而宇宙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 意識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到底是物質還是能量?
    即便意識真的有能量,也不是目前我們能夠發掘和掌握的。一些人堅信意識是能夠傳遞能量的,但迄今為止並沒有一例得到嚴謹的科學驗證。這種意識是能量能夠隨意掌控的說法,曾經在特異功能和氣功等領域風靡一時。一些很有名氣的科學家也曾支持過這種論調,鼓吹過特異功能和氣功,為一些騙子鳴鑼開道,弄得騙子們越來越猖獗,什麼通過在北京發功就撲滅了大興安嶺火災,什麼意念隔空取物,耳朵認字等等,發展到舉國上下,群魔亂舞,鬧出一出出笑話,如頭戴各種鍋盆接受宇宙信息,癱在地上亂滾等各種怪異行為。
  • 意識是什麼?意識為什麼要修改客觀存在欺騙我們?
    科學家主要研究客觀的東西,而意識屬於主觀的存在,所以科學家不研究意識,也可以認為在當時這屬於「科學禁區」。但是現在有很多生物學家、醫學家、神經學家想通過科學的手段來證明意識是什麼。意識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一個人只能確定你自己是存在意識的,但不能確定別人是否也同樣擁有意識。雖然人可以通過一些跡象,猜測別人可能有意識但無法確定,比如我們在電影《終結者》中看到的機器人T800,甚至後續天網升級出來的更高級的機器人時,人類就無法確認。
  • 意識從何而來?或許意識是物質基本性質 遍布宇宙
    哲學家菲利普·戈夫(Philip Goff)在他的新書《伽利略的謬誤:意識新科學的基礎》中思考了一個激進的觀點:如果意識不是大腦所做的特殊事情,而是所有物質所固有的特性,那意味著什麼?這種理論被稱為「泛心論」(panpsychism)。在新書中,戈夫為讀者梳理了這一理論的歷史,回答了常見的反對意見,並解釋了為什麼他認為泛心論代表了最好的前進道路。
  • 我們的意識並不來自於本身?而可能是來自四維空間的宇宙意識
    眾所周知,人的所有行為都是由大腦來指揮的,如果沒有大腦,人就沒有能力去做所有的事情,但是為什麼大腦裡有那麼多的想法?難道這一切都是天生的嗎?現在跟大家來討論一下,人的意識,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或許人類的意識並非天生就有的,科學家們說,很可能是來自未來的四維空間?
  • 人的意識是一種能量,人死後意識會去哪裡呢?科學家猜測平行宇宙
    除談到死亡外,現代科學家還一直在尋找關於人死後的謎團,例如,靈魂是否存在,人死後將去何方等等。科學家對此有不同的看法,一位 RobertLanza博士提出了「平行宇宙」的論斷,比較起來很有趣,其核心概念是「死亡是一種幻象」物理課上,物理老師告訴我們,能量守恆定律是物理定律中最重要的一條,它是許多物理研究的基礎,它的內容是「能量不會憑空產生和毀滅,它只能由一種形式轉變為另一種形式」,例如,我們用能量來發電,用風能、火能、核能來發電,它們通通轉化為電能,這種思想對人類來說也應該適用
  • 整個宇宙是如何從無到有的?
    最終,您想到了一個最終的問題:整個宇宙是如何從無到有的?這是所有問題中最大的問題之一,因為它基本上不僅在詢問所有事物的來源,而且首先詢問它們是如何產生的。今天,當我們觀察宇宙時,我們收集的全套觀測資料,即使考慮到已知的不確定性,都指向一幅非常一致的圖景。
  • 你是宇宙中唯一有意識的生物?
    「唯我論」的部分觀點會引申出哲學殭屍問題:雖然前者並不必然否定自我以外物質的存在,但信奉它的人對於其他人是否具有意志/精神持高度懷疑,即便他們看起來有血有肉,說著同一種語言。當然,從字面意義上,「你永遠無法真正理解另外一個人」的表述是沒有問題的,畢竟,所謂的感同身受其實也只是變向的以己推人的想像和猜測罷了。
  • 盤古開天闢地是人類自我意識的覺醒,不是宇宙大爆炸
    你猜他看見了什麼?你先別往下翻,我用圖片隔開,你自己想想答案:他看見了自己。沒錯!是自己。人類的自我意識從此產生。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個把「天、地、人」分開的人,給他編了個神話,叫盤古開天。當然,事實上這可能是一個漫長的漸悟過程,也有可能是一個群體的頓悟過程。
  • 意識是虛擬的還是真實存在的物質?人類大腦究竟是如何產生意識的?
    人類會思考 意識對人類那麼重要,可是人類至今不知道意識究竟是什麼東西,人類只知道意識是存在的,但是意識以什麼樣的形態存在,它又是如何產生的始終找不到確切的答案。
  • 量子物理中,「意識」導致波函數坍縮,這裡「意識」到底指什麼?
    《量子物理中,「意識」導致波函數坍縮,這裡「意識」到底指什麼?》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今天有小夥伴私信我,提問:「量子物理中,「意識」導致波函數坍縮,這裡「意識」到底指什麼?」。以電子為例,它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粒子,不論什麼時候它都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粒子,不會因為任何原因被砸碎變成一團雲霧。但粒子有可能出現在空間中不同位置的概率可以用一個時空坐標的函數模的平方來表示,這個函數就叫做波函數。
  • 人的意識是一種能量,人死後意識會去哪裡呢?
    除談到死亡外,現代科學家還一直在尋找關於人死後的謎團,例如,靈魂是否存在,人死後將去何方等等。科學家對此有不同的看法,一位 RobertLanza博士提出了「平行宇宙」的論斷,比較起來很有趣,其核心概念是「死亡是一種幻象」
  • 人死亡究竟意識,靈魂有沒有皈依與存在
    關於死亡的意識古代有人犯了罪很重的刑罰就是砍頭,人被砍掉頭顱究竟有沒有意識,無從印證。後來一個法國人親身做了一個實驗。這人就是法國的化學家及生物學家拉瓦錫,他因為得罪權貴,而被推上斷頭臺。關於靈魂的存在形式這一切只是人暫時的意識罷了。那麼人類死亡以後,真的有沒有靈魂,靈魂去了哪裡呢?從目前的科學認識裡,生命是有意識的物質體,這樣的物質體可以思考,有喜怒哀樂。
  • 人去世了,經歷了一輩子的意識去哪了,是否存在於宇宙某個角落?想不到
    我們都是宇宙的星塵,在幾十上百億年前,在那些巨大的、年老的恆星壯麗隕落的時候,將她們一生所創造的各種元素拋灑到宇宙的各個角落。這些原始的物質在漫長的歲月中,慢慢的形成了新一代的恆星、行星以及其他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一切,當然也包括我們自己。也許組成我們身體的某兩個原子,它們其實是分別來自於兩個相距非常遙遠的遠古恆星。
  • 由意識起源到四維世界和宇宙宿命的猜想
    人的本質是什麼?生活的目的是什麼?該如何讓自己內心如魚得水般活在這個世界?這些問題就像飢餓,一次次讓我張開了進食的嘴,但我還沒有找到可以消除飢餓的食物。所以,每每想到這種狀態,有時覺得自己如乞丐般悽涼可憐。後來,終於決心到研究人心的學科中去尋找答案。首先從入門書籍開始,我選擇了黃希庭教授的《心理學導論》和彭聃齡教授的《普通心理學》。
  • 南哲漫談 | 迷宮:分裂內在意識的永恆輪迴——西部世界觀後感
    莎士比亞曾經在《哈姆雷特》中感嘆道:「人類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傑作!多麼高貴的理性,多麼偉大的力量,多麼優美的儀表!多麼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麼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麼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這是剛剛逃離黑暗的中世紀的「神權」統治的人類發出的對自我意識覺醒的禮讚。人類成為理性力量的代表,成為了地上的天神。
  • 意識的種子(1)
    找出這存在的種子,你將知道整個宇宙的種子。 馬哈拉吉繼續說道:正如你所知,你擁有身體,而在身體中的是普拉納或生命力,還有意識(或存在性,或「我是」的認知)。現在,人類存在之整個現象與其他造物,甚至與從土地中萌發的草葉有任何不同嗎?仔細地想一想。假設你家後院裡積聚了一點水;一段時間之後,一隻昆蟲的軀體在那裡形成;它開始活動,並知道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