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比亞迪的印象怎麼樣?多問幾個人,答案會兩極分化,有人看到了漢唐的前衛,有人停留在彼時的舊印象。這是比亞迪向前走要面臨的一個考驗,誰叫它過去風格太明顯,近年又進化太快?形象轉變太快,而中國市場的縱深又太大。
2020年,也許是任重道遠的第一年,2021年如何縮短品牌轉變的進程?是比亞迪的必答題。
2020年銷量:沒發揮實力?
2020年比亞迪汽車累計銷量42.69萬輛,同比下降7.46%,乘用車銷量41.63萬臺。其中,比亞迪12月銷量為56,322輛,同比增長30.44%。有一說一,以比亞迪目前技術力和設計,秦、宋、唐+漢,40萬出頭的銷量不算很好。用現在的熱詞說,比亞迪2020年的狀態呈現「內捲化」,刀片電池、晶片擴產、驍雲1.5L發動機、DiLink/DiPlot接踵而至,也迎來漢唐組合和宋PLUS,比亞迪汽車是舉力向上,但銷量表現卻跑不過大盤。
回顧全年,比亞迪的銷量表現不太穩定,1月跌幅較大,隨後在疫情的影響下,比亞迪早於大盤復甦,3月實現正增長,但在4月之後比亞迪的銷量增長落後在大市。在6-9月整體市場大幅復甦,比亞迪節奏有點拖沓,這和其今年重磅車型漢和宋PLUS均留在下半年上市有關。
第四季度,漢產能爬坡和宋PLUS助攻,比亞這銷量增幅遠超整體市場,不過基盤依然較小,全年累計無法趕過整體市場。12月比亞迪漢銷量12089臺,目前產能仍未能滿足市場需求,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長江通過個人認證微博表示,「漢目前還是產能不足,現在下單需 8 周左右交付。為此還請大家多多諒解。」
從全年銷量結構來看,秦(秦/秦Pro/秦Pro新能源/秦EV)和宋系列(含宋/宋Pro/宋Pro新能源/宋PLUS)成為絕對主力,合起來佔比達到60%以上,漢唐各佔10%左右,其餘定位較低的車型合起來佔比約18%,呈現高中低2:6:2的比例。
不過,從單一車型來看,秦、宋兩大系列內部切得太碎,作為中堅力量的秦Pro和宋PLUS單月銷量太過單薄,在市場中的表現差強人意。秦所在的細分市場,不乏一些主自主品牌表現不錯,帝豪、逸動和艾瑞澤等,看回秦Pro、宋PLUS和唐的產品力,我們會有一種銷量沒把實力體現出來的感覺,它們的銷量應該更好。
從車型分類來看,純電動車型12月銷量為19,482輛,全年銷量為130,970輛;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12月銷量為19,482輛,全年銷量為48,084輛。燃油車型方面,轎車12月銷量4,507輛,全年銷量39,575輛;SUV車型12月銷量20,504輛,全年銷量174,298輛;MPV車型12月銷量2,470輛,全年銷量23,410輛;商用車方面,12月銷量1,247輛。
比亞迪2020年大事件回顧:
· 2月國內疫情嚴重,在復工復產需求的壓力下,比亞迪快速調整,成為汽車行業率先生產口罩的廠商之一,口罩產量隨後提升至2000萬隻/日,帶來現金收益;
· 3月「刀片電池」閃亮登場,電芯採用疊片結構+陶瓷塗層技術,體積利用率提升50%,可充放電3000次以上,行駛120萬公裡。克服磷酸鐵鋰電池低密度問題,實現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性能過硬引發關注;
· 4月,宣布刀片電池投產重慶弗迪工廠,年產能提升至10GWh;比亞迪IGBT長沙工廠動工,提升新能源車電子晶片產能,強化半異體實力;
· 5月,聯合小米科技發布「手機NFC車鑰匙」和「千裡眼」汽車功能,進一步提升汽車智能化應用能力;刀片電池穿刺實驗,成為行業熱點話題,招來寧德時代的隔空互懟;
· 6月,比亞迪謀劃擴大半導體版圖,宣布旗下公司「比亞迪半導體」引入戰略投資者,增資約8億元,公布尋求半導體業務獨立上市;
· 7月,比亞迪漢上市,首款搭載刀片電池量產車型,推3款純電動車型,續航裡程為550km和605km,1款入門版插電混動車型,售價區間為21.98-27.98萬元,與小鵬P7、特斯拉Model3形成「三足鼎立」競爭;
· 8月,漢DM新增一款四驅車型,漢系列開啟交付;DiLink 3.0發布,車機系統全面進化,支持OTA,界面系統優化,加入基於巴氏殺菌功能;比亞迪成為「龍舟入奧戰略合作夥伴」,以中國企業的角色推動中國文化的全球化。
· 9月,宋PLUS入局,定位緊湊型SUV,填補宋Pro和唐之間的空白,全系推1.5T,售價區間為11.58-14.38萬元,參與國內主流自主家用SUV競爭,為增量而來;
· 11月,為節能版混動系統而備,代號472QA驍雲1.5L發動機發布,熱效率達到43%,壓縮比達到15.5:1物理值,將搭載在秦PLUS DM和宋PLUS DM車型上,官方稱可實現虧電狀態下油耗在4L/100km以內;
· 12月,弗迪實業有限公司成立,經營範圍包含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電池製造、電池銷售、人工智慧應用軟體開發等,弗迪系形成5家公司矩陣,比亞迪深度布局新能源車供應鏈,打開對外開放之門。
2021年能破繭?
這幾年,比亞迪放下了「直男工程師」的執拗,產品形象有了很大的改變,持續的新技術加持,產品競爭力明顯向上,2020年的比亞迪有意在控制車價,唐的平均單車售價在15萬元以上,漢則是在20萬以上得到了市場的追捧。但是,比亞迪品牌形象、車主圈層和服務形象都還落在後面,這是造成比亞迪銷量內捲化最重要的原因。
尋求突破,當務之急是提升品牌形象,比亞迪在各大商超進行品牌的形象展示,將漢唐推到更多消費者中間去,讓人們首先感受到今天的比亞迪已經不同了。另外,規劃上提到對服務進行升級,不過從現實角度來看,考慮到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像王朝形象店,e網等折騰太多了,接下來比亞迪對渠道的升級整合,會消耗更長的時間。
漢唐作為旗艦,提升品牌形象,比亞迪接下來需要的是爆款和持續走量的「現金奶牛」,像長城的哈弗H6、長安的CS75 PLUS或者吉利的帝豪。2020年,比亞迪已經完成了DM系統的梳理,搭載於唐DM上的DM-p將主打性能,而即將推出的DM-i將主打節能,解決了比亞迪混動系統高油耗的痛點。2021年上半年,比亞迪將推出搭載DM-i的秦PLUS和宋PLUS DM,前者將成為同級唯一支持快充和慢充的插混車型,純電續航裡程120km,官方虧電狀態油耗3.8L/100km。
儘管不少比亞迪車主提到軟體升級不要錢,硬體升級定價低,這些對車主來說很厚道,但對於外頭更大的池子,比亞迪還要做好與消費者的溝通。一些問題,比如保值率,過去技術迭代太快的副產品,對消費者認可品牌而言是個阻力;自燃,網絡上關於秦的自燃事件不少,比亞迪從未發而過官方回應,讓消費者無從了解其溝通態度和姿態。比亞迪採取的依然是比較保守的「壓下去」,其實倒不如考慮像新勢力,坦誠溝通。
2021年汽車的整體面預期向好,尤其是新能源車將迎來大幅度的增長,中汽協預計今年新能源車產銷量將達到180萬輛。比亞迪汽車總經理趙長江更樂觀一些,他預計這一數字將達到200萬輛。這是比亞迪在等的機會,而DM-i的到來,也將助力比亞迪提速擴張。總的來說,基於2020年所做的一些準備,比亞迪2021年表現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