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在西方人看來就是文藝復興,就是近代的開始,是最偉大的時代

2021-01-08 非常道畢延河

「如果讓我選擇,我願意活在中國的宋朝」,這是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說的。

一提起宋朝大家就會馬上想起靖康恥,燕雲十六州,嶽飛壯志難酬,軍事外交總給人窩囊的感受,錢穆的觀點就是「積貧積弱」。中外角度的不同,在西方漢學家史學家眼裡,宋朝的魅力之大,超乎人們的想像。

美國哈佛大學終身教授著名漢學家費正清在生前最後 一書《中國新史》第四章的標題就是「中國最偉大的時代:北宋與南宋」。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裡阿諾斯在名著《全球通史》中把宋朝稱為「黃金時代」。美國耶魯大學中國現代史教授史景遷在2000年1月1日《新聞周刊》刊登文章,這樣評價宋朝:「上一個1000年的中國,是世界超級大國,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當時宋朝的首都是世界最先進繁榮的城市。」

在西方人眼裡為什麼宋朝有這麼大的魅力?

一、宋朝是中國的文藝復興

日本學者宮崎市定在《東洋近代史》中說:「中國宋代實現了社會經濟的躍進,都市的發達, 知識的普及,與歐洲文藝復興現象比較,應該理解為並行和等值的發展,因而宋代是十足 的『東方的文藝復興時代。』」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漢學家卡特在著名的《中國印刷術的發明和它的西傳》一書中對宋朝讚美不已,「宋代是一個成長爛熟的時期。代抒情詩而起的為淵博的散文、歷史編集的巨著、關於自然科學與政治經濟科學的著作;就其特色與性質言,除了希臘有一個時期可與媲美外,都非中國其他時期或西方所能夢想得到的。哲學的思考代替了宗教的信仰,當時所產生的偉大思想體系(理學),支配著中國直到今日(民國)。在藝術方面,舊日崇高的傳統繼續發揚,以至於盡善盡美;現存最偉大最優美的繪畫,都是宋代傳流到今的作品。」

日本科學史界泰鬥藪內清在《中國 科學 文明》中說:「北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時代。……總之,在這個文化發達的歷史潮流中,有許多驚人的成就。甚至有人認為,北宋時代可以和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以至近代相比。」

宋朝的文化成就是中國歷史的一個巔峰,史堯弼在《策問》中認為:「惟吾宋二百餘年,文物之盛跨絕百代。」陸遊在《呂居仁集序》中也認為:「宋興,諸儒相望,有出漢唐之上者。」哲學上,儒、道、佛三家相互交匯的深入發展。文學上,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宋人佔了六家;話本又在中國文學史上開闢了新的紀元。史學、書法、雕塑、石刻、繪畫等藝術,都達到了新的水平。科學技術更是高潮,我國古代四大發明,其中的三項——活字印刷、火藥、指南針,都是在宋朝。因此陳寅恪談到宋代時感嘆:「天水一朝之文化,竟為我民族永遠之瑰寶;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

二、宋朝的商業革命

費正清在與美國歷史學家賴肖爾在合著的《中國:傳統與變革》一書中這樣說道:「宋朝經濟的大發展,特別是商業方面的發展,或許可以恰當地稱之為中國的「商業革命」。這一迅速發展使中國經濟發展水平顯然高於以前,並產生出直至19世紀在許多方面保持不變的經濟和社會模式。」

在《全球通史》中斯塔夫裡阿諾斯這樣評價宋朝:「宋朝時期值得注意的是,發生了一場名副其實的商業革命,對整個歐亞大陸有重大的意義。商業革命的根源在於中國經濟的生產率顯著提高。技術的穩步發展提高了傳統工業的產量。同樣,水稻早熟品種的引進,使作物在過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達到一季兩熟,從而促進了農業。此外,宋朝興修的新的水利工程,大大擴大了水田灌溉面積。據估計,11至12世紀,水稻產量增加了一倍。生產率提高使人口的相應增長成為可能,而人口增長反過來又進一步推動了生產。經濟活動的迅速發展還增加了貿易量。中國首次出現了主要以商業,而不是以行政為中心的大城市。」

在西方人眼裡,宋朝的經濟發展就是「商業革命」。的確,宋朝在歷史上是以商立國。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紙幣的國家,北宋時期的交子被公認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貿易法就是元豐三年,宋朝制定的《廣州市舶條法》。宋朝海外貿易盛況空前,泉州是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開封、杭州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日本學界中國經濟史研究的開拓者加藤繁在《中國經濟史考證》中這樣讚美宋朝:「當時(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種種限制已經除掉,居民的生活已經頗為自由、放縱,過著享樂的日子。不用說這種變化,是由於都市人口的增加,它的交通商業的繁盛,它的財富的增大,居民的種種欲望強烈起來的緣故。」

德國經濟史學家貢德·弗蘭克在《白銀資本》一書中說:「宋代中國在重要技術、生產、商業發展方面和總的經濟發展方面尤為突出。麥克尼爾認為中國是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自11世紀和12世紀的宋代以來,中國的經濟在工業化、商業化、貨幣化和城市化方面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地方。」 

三、宋朝是中國近代的開始

日本中國學京都學派創始人史學家內藤湖南提出「宋代近世說」,認為 「唐代是中國中世紀的結束,宋代則是中國近代的開始。」

法國著名漢學家謝和耐在《南宋社會生活史》一書中說:「13世紀的中國在近代化方面進展 顯著,比如其獨特的貨幣經濟、紙幣、流通證券,其高度發達的茶鹽企業。……在社會生活、 藝術、娛樂、制度、工藝技術諸領域,中國無疑是當時最先進的國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 上的其他地方僅僅看作蠻夷之邦。」

歷史學家黃仁宇:公元960年宋代興起,中國好像進入了現代,一種物質文化由此展開。貨幣之流通,較前普及。火藥之發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針,天文時鐘,鼓風爐,水力紡織機,船隻使用不漏水艙壁等,都於宋代出現。在11、12世紀內,中國大城市裡的生活程度可以與世界上任何其他城市比較而無遜色。(《中國大歷史》)

宋是世界上最大的產煤國煤的大量使用,使宋朝冶金業實現了一次革命。宋代的生鐵年產量最高達到12.5萬噸,而英國1720年的鐵產量只有2萬噸。因此有經濟學家說,「中國在14世紀離工業化只有一步之遙。」

英國科學院院士李約瑟:中國的科技發展到宋朝,已呈巔峰狀態,在許多方面實際上已經超過了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前的英國或歐洲的水平。(《中國科學技術史》)

美國孟菲斯大學教授孫隆基說:「在我們探討宋朝是否世界『近代化』的早春,仍得用西方『近代 化』的標準,例如,市場經濟和貨幣經濟的發達、都市化、政治的文官化、科技的新突破、思想與文化的世 俗化、民族國家的成形,以及國際化等等。這一組因素,宋代的中國似乎全部齊備,並且比西方提早500 年。」

四、宋朝的自由寬鬆福利保障

宋朝的言論自由是中國歷史上最寬鬆的朝代,「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和「不殺士大夫和上書言事者」。《宋史》中說「宋之立國,元氣在臺諫」,大臣們可以毫無顧忌對皇帝提意見,而不用擔心自己的身家性命。包拯給宋仁宗提意見唾沫星子都濺到他的臉上,宋仁宗不得不退步。宋朝的文字獄,幾乎沒有人因此而被殺頭、滅族的,有時風頭一過,又官復原職,蘇東坡的「烏臺詩案」就是典型。不像明清那麼慘烈,滅族鞭屍都有。

美國學者羅茲-墨菲:在許多方面,宋朝在中國都是個最令人激動的時代,它統轄著一個前所未見的發展、創新和文化繁盛期。從很多方面來看,宋朝算得上一個政治清明、繁榮和創新的黃金時代。宋確實是一個充滿自信和創造力的時代。(《亞洲史》)

「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這是全盛期的北宋都城表現,販夫走卒穿得都跟當官似的,農民都穿綾羅綢緞,可見宋朝的繁華程度。

宋朝福利制度更是讓人羨慕,元符元年(1098年),宋朝政府頒布了居養法:「詔鰥寡孤獨乏不能自存者,以官屋居之,月給米豆,疾病者仍給醫藥。」宋朝還有公共墓地,即漏澤園,用以安葬客死他鄉和貧無以葬者。宋朝就懂得必須給貧困人口福利保障,比起歐洲福利制度要早幾百年,多人性的王朝。

美國歷史家羅茲·墨菲斷言:(宋朝)這些進展有可能導致中國發生一場真正的工業革命,並給世界帶來它應有的一切深遠影響嗎?我們將永遠無法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因為蒙古人的進犯把這一切都打斷了,而以後各個朝代又不可能全面重複宋朝的模式。(《亞洲史》)

宋朝滅亡,元朝建立,宋朝所代表的「近代化早春」就中斷了。宋朝的滅亡對日本震撼很大,鄭思肖在其《心史·元韃攻日本敗北歌亞序》記載:「日本即古倭也,地在海東,先朝嘗入貢,許通商旅。彼近知大宋失國,舉國茹素。」也就是說南宋滅亡後,日本舉國吃素,跪拜了三天。所以日本人說:「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中國」。

相關焦點

  •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有國家意識?「宋朝」就是關鍵時代
    我想簡單地說,中國作為一個在文化上有延續性,政治上大體上有同一性的帝國,其實兩千多年前就確立起來了,咱們常常說「秦皇漢武」,確實是在他們的時代,逐漸形成了一個中國。這就是《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貨殖列傳》裡面,「漢興海內為一」一句以下說的,西面是關中、巴蜀、天水,南面到番禺、儋耳,北面是龍門碣石、遼東、燕涿,東面是海岱、江浙。
  • 新文化運動,近代中國的文藝復興
    由近代技術效仿,到西方制度變革,再到思想文化革新,晚清至民國時期的中國精英階層不斷地從不同角度對中國瀕臨萎縮、壞死的肌膚進行著狂飆、激烈的手術。這其中又以思想文化革新最為耀眼、奪目,這就是「新文化運動」。
  • 走進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畫家波提切利與拉斐爾
    文藝復興時期湧現了許許多多繪畫界的大師,其中就有佛羅倫斯鼎盛時代的大畫家波提切利與學院派的正典拉斐爾。本系列藝術課堂,來自華東師範大學的汪滌老師就將帶我們走進這兩位偉大畫家,一起感受他們畫筆之下的人文之美。
  • 不殺士大夫,宋朝皇帝的誓碑——中國文官制度由宋朝開始
    誓碑雖小,意義重大,因為它極其明確地刻下了"不殺「二字,也就提供了實行文官制度的最起碼保障。其次,宋朝在農業文明、城市文明和物質文明(如手工業)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農業技術的新發展,新土地的開墾,以及農作物產量的提高,奠定了宋朝經濟繁榮的基礎。城市商業和手工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出現了以商人為代表的新富人階層,促進了飲食文化、茶文化、建築和居住文化的發展。因此,庫恩甚至認為,宋朝是中國中世紀的結束和近代的開始。
  • 看鑑·拍一拍宋朝: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卻差點害死蘇軾!
    中國近代「救亡圖存」源於西方科技大爆炸的年代,我們由於閉關鎖國,加上「文字獄」的高壓力量,讓這個民族的精英只能考證茴香豆的茴字有幾種寫法。拿著燒火棍子對戰人家的堅船利炮,不輸才怪。但其實一千年前的宋朝,我們的科學技術遠遠領先於全世界。
  • 喬丹很偉大!但詹姆斯就是這個時代的王
    有些人認為喬丹六進總決賽六奪冠軍,無人能及;也有人認為詹姆斯10次總決賽,帶領3支球隊獲得冠軍更加偉大,但我想說現在討論喬詹誰是歷史第一人還為時尚早。畢竟,屬於詹姆斯的時代還遠未結束!那些認為詹姆斯更偉大的球迷可能連喬丹的比賽都沒看過,對喬丹的認識也僅僅局限於一些集錦和新聞。而那些認為喬丹更偉大的人往往執著於過去的防守更加鐵血而已。而在我看來,喬丹很偉大!但詹姆斯才是這個時代的王!
  • 李敖:我那句話就是答案
    他們徵服了中亞,徵服了中東,甚至東歐中歐部分地區,這以殺戮建立的帝國,無疑是高調的向西方人宣布,我們也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徵服者,非你們那群鄉下二愣子能比。事實卻也如此,蒙古帝國極盛時,西方最強悍的王朝代表,哈布斯堡王朝,也不過一個莞爾小國。
  • 張敢:看懂文藝復興——達文西時代的名家與名畫
    而這些藝術巨匠、世界名作都來自於同一個時代——文藝復興。這個藝術史上最輝煌的時代,開創了藝術的一個新起點,並且確立了科學的繪畫體系,建立了古典藝術規範。那是一個個人主義開始彰顯的時代,藝術家相互競爭、充滿活力;他們開始把自己的肖像畫到畫裡、做成雕塑;達·文西為了表現真實的人體,大膽地去解剖;藝術家對知識、真理的渴求,無與倫比;對透視化的研究,如何在二維平面體現三維空間,都充滿了探索和智慧的閃光。
  • 文藝復興的堡壘——佛羅倫斯
    在中世紀,歷史在不斷前進,城邦也開始出現,工商業迅速發展、資產階級和市民階層開始崛起,種種因素都在要求改變宗教思想一統天下的黑暗沉悶的現狀。新階級認為中世紀文化是一種倒退,他們應該追隨希臘、羅馬古典文化,他們渴望復興古典文化。「復興」是一次對知識和精神的空前解放與創造,將精神狀態帶回到古典時期,更注重人的精神而不是神的旨意。
  • 落日餘暉 · 西方文化基因: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郭繼承老師)
    再就是當時整個歐洲在近代,有幾次大的流行病,尤其是黑死病,很多人死掉了,狀況非常殘酷。這個時候整個歐洲的人,尤其是篤信宗教的人,就會產生懷疑。宗教把人控制的如鐵桶一般,許諾是什麼?如果按照宗教的要求去做,你會得到幸福。可是黑死病等流行疾病,大面積的死亡,人們就開始懷疑,就是我信了這一套還對不對,這個時候就會產生對整個宗教的懷疑。
  • 文藝復興與佛羅倫斯
    喬託的藝術被公認為中世紀和文藝復興的分界線,他是開創寫實畫風的鼻祖,奠定了文藝復興藝術寫實主義的基礎,被譽為歐洲近代繪畫之父。接下來應該提到的便是另一位重要人物,被譽為文藝復興繪畫的奠基人,先驅者,現實主義開荒者馬薩喬。他是第一位使用透視法,並在畫中首次引入「滅點」的畫家。馬薩喬出生貧寒,他在21歲時就加入了聖路加工會。
  • 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天才——米開朗基羅
    文藝復興的光芒是如此的閃耀,在這個時期誕生了許多影響深遠的藝術家,給世人留下了許多寶貴的遺產。在文藝復興盛期的「文藝復興三傑」中,米開朗基羅是一位集繪畫、雕塑、建築、詩歌於一身的偉大藝術家,特別是繪畫與雕塑方面成就巨大,雕塑上被稱為是代表著文藝復興時期的最高峰。
  • 偉大的時代,永恆的經典 | 文藝復興溼壁畫(一)
    www.triceratops-design.com溼壁畫的歷史非常悠久,最早在古埃及時代就已經開始流行文藝復興時期的溼壁畫始於十三世紀的契馬布埃,他的學生喬託則是第一位使用正規方法創作溼壁畫的藝術家,經歷了一個近世紀的不斷完善和創新,溼壁畫在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盛期之前已經相當成熟。溼壁畫(fresco,義大利語「新鮮」的意思)是一種壁畫技法,可以理解為一種顏料與牆體混合碳化的過程,也是已知繪畫方式中最經久牢固的畫種。
  • 蒙古西徵是近代歐洲崛起的奠基石
    對此,中國學者回復一針見血:歐洲賺了大便宜,蒙古西徵他非但不是野蠻人,而且還為歐洲帶去了高度發達的文明,是近代歐洲崛起的奠基石!歐洲此後開始騰飛,至少有兩點可以說明!      13世紀,歐洲正處於最黑暗的時期,即中世紀,當時羅馬教皇統治歐洲的一切,封建神學充斥著整個社會,人的思想受到禁錮,整個社會幾乎沒有什麼活力,死氣沉沉。
  • 米開朗基羅逝世457年,他的作品是文藝復興偉大藝術的縮影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與拉斐爾和達文西並稱為文藝復興後三傑。1564年2月18日,逝世於羅馬。西斯廷教堂天頂米開朗基羅的作品是文藝復興時期偉大藝術的縮影,這是一個文化復興的時代。
  • 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肖像畫家之一:霍爾班(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漢斯霍爾班 自畫像 1542 or 1543||彩色炭筆&鉛筆霍爾班以肖像畫聞名於後世,但如同所有的文藝復興畫家,霍爾班是以宗教題材開始他的職業生涯的。作品事實上呈現了哥德藝術與文藝復興藝術並存的組合,包括兩種截然不同的訴求。哥德藝術中人追求著神界,天界,人被時時的提醒著自己的渺小,人世的晦暗;而神是崇高的,無比的光明偉大。而文藝復興思潮受到人文主義影響,認為神造了人,但也賦予人思考反省與創造的能力,現世應以人為中心。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信仰的式微與道德的滑落,人越來越看重自我,重要性甚至超過了對神的敬信。
  • 拉斐爾逝世500周年,36幅名作齊聚北京,帶你讀懂文藝復興最帥天才
    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是「文藝復興三傑」,在美術課本上,他們三人總是一起出現。 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火遍世界;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也是出圈兒的名作;但對於拉斐爾,好像能說的並不多。「天才人物就像流星一樣,註定要燃燒自己,照亮他所在的時代。」
  • 張巍卓評《尼採與布克哈特》|一位社會學家的文藝復興
    尋根之旅:「文藝復興的社會學」自開始學術生涯起,馬丁一直從事的是文藝復興的社會學研究,而此項研究又是他未竟的關於「市民社會學」的宏大研究計劃的一部分。那麼為什麼他著眼於文藝復興時代?我們知道,從滕尼斯開始,在回應「共同生活何以可能」這一近代自然法母題的基礎上,德國古典社會學著力於訴諸具體的歷史解釋,為共同生活賦予倫理的意蘊。被譽為「德國社會學創始年代的最後一位代表人物」的馬丁也不例外,他整體上延續甚至豐富了古典社會學的生命。
  •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設計思想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設計思想文藝復興是發生在14-16世紀的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文藝復興最先在義大利各城邦興起,以後擴展到西歐各國,於16世紀達到頂峰,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是西歐近代三大思想解放運動之一。
  • 回顧宋朝:中國的迅猛發展不是「崛起」,而是「復興」或歷史回歸
    馬丁.雅克更有甚者,日本人內藤湖南提出:「唐代是中國中世紀的結束,宋代則是中國近代的開始。」這個論斷更新了我們國人自己以為的——中國近代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的結論。內藤的弟子宮崎市定認為「宋代社會已經表現出顯著的資本主義傾向,與中世紀社會有著明顯的差異,宋代中國出現的新現象,如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的發達、知識的普及,與歐洲的文藝復興是「並行的、等價的」歷史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