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馬之三

2021-03-01 玉見1972

馬(拼音:mǎ)是漢語常用字   ,此字始見於商代 。馬的古字形像一頭身足尾俱全的馬的側面形象,本義就是指這種動物。後又假借為大。馬也用作姓氏。

馬是重要意符。用「馬」做意符的字主要有兩類:一類與馬的名稱和馬的性狀有關,如:駿、駒、驥;古時的車靠馬牽引,因此許多表示駕車、驅車的字都從「馬」,如:馭、馳、駛。

中文名 馬 漢語拼音 mǎ 注音字母 ㄇㄚˇ 平水韻部 上聲第二十一·馬   字    級 一級(0072) 部首 馬 筆畫數 3+0 造字法 象形字 統一碼 基本區-9A6C 五筆 CNNG(86);CGD(98) 繁體字 馬 異體字 𢒗、𢒠、𢒧、𩡬、𩡮、UTF-8代 E9 A9 AC GB2312 3477  倉頡碼 NVSM 四角碼 7712 7文字溯源


 字形演變流程圖 

象形字。甲骨文(圖1、2)的「馬」像馬的側視形,頭尾四足俱全,頭頸部的鬃毛是它的特徵。周代相繼出現了如圖3(毛公鼎)、圖4、圖5的金文,與甲骨文的形體相比,筆畫有所減省,但基本保留了大眼、修尾、長鬃的特點,望形還可知義。戰國齊系文字中馬字寫作圖13等形,或省去馬首,而用重文或省字符號代替,寫作圖14。楚系文字(圖15)中,馬身或演變為肉,與象字的下部作肉相同。秦代小篆的「馬」(圖8),則把馬鬃和馬頭、馬眼連成三橫,下部變成四條腿,馬尾也變成禿尾,看去還有點馬的形跡。漢代隸書(圖10、12)、楷書把「馬」字從古文字的線條化變為今文字的筆畫化以後,四條腿訛變為四點,象形意味喪失殆盡。漢簡中潦草的寫法中,「馬」字下部的四點有時也寫成一橫(圖11),這一點為後代草書繼承,並一直延續到簡化字中。《簡化字總表》規定,「馬(繁體)」作為單字或偏旁時,一律簡化為「馬」。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奇蹄目馬科動物的統稱。

horse

《易·屯卦》:「屯如邅如,乘馬班如。」

馬車;賽馬;懸崖勒馬

〈文言〉騎兵。


《北齊書·神武帝紀上》:「時(神武軍)馬不滿二千,步兵不至三萬,眾寡不敵。」


〈文言〉籌碼。後作「碼」。

code

《禮記·投壺》:「請為勝者立馬。」

《晉書·袁耽傳》:「耽投馬絕叫,探布帽擲地,曰:『竟識袁彥道不?』」

馬子

(Mǎ)姓氏用字。參看「馬姓」。




形容詞

大。

big

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五·馬蓼》:「凡物大者,皆以馬名之,俗呼大蓼是也。」

馬蜂;馬勺;馬豆

動詞

〈方言〉把面孔拉長像馬臉。形容面部表情嚴厲。


章炳麟《新方言·釋言》:「《說文》:馬,怒也,武也。今荊州謂面含怒色為馬起臉。」

沙汀《減租》:「(老婆)嘆口氣說:『看你馬起張臉。』」


〈方言〉鎮,壓制。


李劼人《死水微瀾》第五部分十四:「他那時假繃正經,拿出話來把眾人馬住。」


古籍釋義說文解字

【卷十】【馬部】莫下切(mǎ)

怒①也。武也。象馬頭髦②尾四足之形。凡馬之屬皆從馬。

𢒠③,古文。

𢒗,籀文馬。與𢒠同有髦。

〖注釋〗①怒:鐃炯《部首訂》:「象其昂頭怒目揚尾奮髦展行之形。」「雲怒也者,釋馬之情狀;雲武也者,釋馬之用能。」②頭髦:王筠《說文解字句讀》:「小篆之髦連於頭。」③𢒠:桂馥《說文解字義證》:「籀文有髦,謂加彡;是古文無彡矣。」 

說文解字注

怒也。武也。

註:以疊韻為訓,亦門聞也,戶護也之例也。《釋名》曰:大司馬。馬,武也。大揔武事也。

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

註:古、籀文皆以彡象髦。石建奏事:事下,建讀之曰:誤書馬字,與尾當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譴死矣。莫下切。古音在五部。

𢒗,籀文馬。與𢒠同有髦。

註:《說文》各本籀文古文皆作𢒠,無別。據《玉篇》古文作𢒠,籀文作𢒗,是古文從𢁟加髦,籀從勿加髦。故云二者同有髦也。毛髦覆於頸,故象覆形。 

廣韻

莫下切,上馬明 ‖馬聲魚部(

馬,《說文》曰:「怒也。武也。象頭髦尾四足之形。」《尚書中侯》曰:「稷為大司馬。」《釋名》曰:「大司馬:馬,武也,大揔武事也。」亦姓,扶風人,本自伯益之裔。趙奢封馬服君,後遂氏焉。秦滅趙,徙奢孫興於鹹陽為右內史,遂為扶風人。又漢複姓,五氏。漢馬宮本姓馬矢氏。《功臣表》有馬適育。《溝洫志》有諫議大夫乘馬延年。何氏《姓苑》云:「今西陽人。」孔子弟子有巫馬期。《風俗通》有白馬氏。莫下切。七。  

康熙字典

【亥集上】【馬部】 馬·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0

古文:𢒠、𩡬、𢒗

《唐韻》《正韻》莫下切。《集韻》《韻會》母下切,竝麻上聲。《說文》:怒也,武也。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玉篇》:黃帝臣相乘馬。馬,武獸也,怒也。《正韻》:乘畜。生於午,稟火氣。火不能生木,故馬有肝無膽。膽,木之精氣也。木髒不足,故食其肝者死。《易·說卦傳》:乾為馬。疏:乾象天,天行健,故為馬。《春秋·說題辭》:地精為馬。《春秋·考異記》:地生月精為馬。月數十二,故馬十二月而生。《周禮·夏官·馬質》:掌質馬,馬量三物,一曰戎馬二曰田馬三曰駑馬,皆有物賈。

又《校人》:掌王馬,辨六馬之屬。凡大祭祀,朝覲,會同,毛馬而頒之。凡軍事,物馬而頒之。註:毛馬齊其色。物馬齊其力。

又《趣馬》:掌贊正良馬。

又《巫馬》:掌養疾馬而乗治之,相醫而藥攻馬疾。

又《廋人》:掌十二閒之政敎以阜馬。《圉人》:掌芻牧以役圉師。

又司馬,官名。《周禮·夏官·大司馬注》:謂總武事也。

又《清夜錄》:漢制,卿駟馬右騑。《前漢·東方朔傳》:太守,駟馬駕車,一馬行春。衛宏《輿服志》:諸侯四馬,駙以一馬。《南史·柳元策傳》:兄弟五人,𠀤為太守。時人語曰:柳氏門庭,五馬逶迤。《正字通》:故今太守稱五馬大夫。

又田野浮氣曰野馬。《莊子·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註:日光也。一曰遊絲水氣。

又陽馬。何晏《景福殿賦》:承以陽馬,接以圓方。註:陽馬,屋四角引出承短椽者,連接或圓或方也。

又投壺勝算曰馬。《禮·投壺》:為勝者立馬,一馬從二馬,三馬旣立,請慶多馬。註:立馬者,取算以為馬,表其勝之數也。謂算為馬者,馬為威武之用,投壺及射,皆以習武也。

又《字彙補》:打馬,彈碁類也。朱李易安有《打馬圖》。

又地名。馬陘,齊邑。馬陵,鄭地。並見《左傳》。

又天馬,獸名。有翼能飛。

又灶馬,蟲名。《酉陽雜俎》:狀似促織,好穴灶旁。今俗呼灶雞。

又馬勃,草名。《正字通》:生溼地腐木上,一名馬疕。韓愈所云牛溲馬勃,兼收並蓄是也。

又海馬,魚名。牙骨堅瑩,文理細如絲,可制為器。

又姓。《姓苑》:本伯益之後,趙奢封馬服君,遂氏焉。

又司馬、巫馬、乘馬,皆複姓。《前漢·溝洫志》:諫大夫乘馬延年。孟康曰:乘馬,姓也。又《風俗通》有白馬氏。

又馬流。俞益期曰:馬援立銅柱,岸北有遺兵,居壽冷岸,南對銅柱,悉姓馬,號曰馬流。《方隅勝略》:謂馬人散處南海,謂之馬流。韓愈詩:衙時龍戶集,上日馬人來。註:即馬流也。一作馬留。

又門名。《前漢·項籍傳注》:宮垣內兵衛所在,四面皆有司馬,以主事,故總稱司馬門。

又《公孫弘傳》註:武帝時,相馬者東門京作銅馬法,立於魯般門外,更名金馬門。

又亭名。謝靈運為永嘉太守,以五馬自隨,立五馬亭。

又《集韻》:滿補切,音姥。義同。《前漢·石慶傳》:馬字與尾當五。師古曰:馬字,下曲者尾,並四點為足,凡五。 [11]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筆順】①㇕(橫折)②㇉(豎折折鉤)③一(橫)

【規範提示】「馬」的㇕(橫折)、㇉(豎折折鉤)都一筆寫成,左上角不封口。

【寫法】❶㇕(橫折)起筆於左上格,豎段在豎中線右側。❷㇉(豎折折鉤)的橫段在橫中線。❸末筆橫左端超出上部。 

書法欣賞韻書集成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韻系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上聲

三十五馬


開口呼

次濁

莫下切

ma

集韻

上聲

十姥


合口呼

次濁

滿捕 (補)切

mo

上聲

三十五馬


開口呼

次濁

母下切

ma

韻略



上聲







莫下切


增韻



上聲







莫下切


中原音韻


上聲

家麻



開口呼


次濁


mua

中州音韻



上聲

家麻







忙把切


洪武正韻


上聲

十五馬



次濁

莫下切

ma

分韻撮要


陽上

第二十六家賈嫁








隸書書法


楷書書法


行書書法


草書書法


擴充

春秋戰國,一個國家的強大,要看這個國家有多少馬!

春秋戰國時代,衡量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否,就會說這個國家是千乘之國,更強的則還有萬乘之國。史書中有:「晚世益甚,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蓋為戰國」,戰國時代萬乘之國就有七個,而千乘之國也是有五個。

記得拉至文末為我點「哦 !

 你的每一次分享我都當成了一種喜歡~

相關焦點

  • 拯救馬三
    正當二人大快朵頤之時,幾個人衝了進來。啪,剛才買手機的年輕人把手機放在了馬三面前。「把錢還來!」那人說。「兄弟,什麼意思?」馬三用紙巾擦擦嘴,頭也不抬地說。「什麼意思,手機是假的,還錢來!」
  • 《馬經》說
    話雖這麼說,其實不然。從前有人使千裡馬拉車,效果還不如驢,弄得死去活來,令伯樂為之扼腕嘆息。可見,「天生我才必有用」是沒錯的,但若不能因地制宜、物盡其用,效果之好壞就有天壤之別了。選馬如此,選股也是如此,無論哪只個股,都不會因為你的介入而發生基本面、技術面的改變,它有它的運行規律和趨勢,但若你將劣股當好股,或將好股當劣股,損失可就是自己的了。
  • 「一等馬」跑不過人家「三等馬」
    離比賽結束還有七八分鐘,武漢體育中心的看臺上,不少球迷已經陸續起身退場,失望之情溢於言表。湧進了四萬多人、原本喧囂熱鬧的體育場,也早已聽不到高亢的加油吶喊聲。0比2,在自己的家門口完敗「死敵」韓國,中國男足傷了不少人的心。天氣原本就悶熱無比,身上的衣衫溼了又幹,幹了又溼,國足的表現更讓人感覺堵得慌。
  • 國漫新番推薦:末世覺醒之入侵,馬三身世是喪屍王?
    文:大狗對於未來人們充滿想像,今天介紹一部暢聊未來的國漫新作——末世覺醒之入侵。一直想和大家聊聊這部國漫,當時因為劇情沒有展開就此罷手,目前更新到了第九話、是時候說說這部奇思妙想的作品了。這不是的打喪屍升級系列故事發生在未來,開局男主馬三是大風廠電器維修。此時的大風廠被神父控制著,神父奴隸著大風廠小夥伴,工人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老鼠少。看著馬三在房間裡翻來翻去、最後只是從烤爐裡拿出一小截麵包,好心酸!主角馬三如此,馬路上還有許多人米飯都吃不上,這就是大風廠情況。神父就不同了,一看就是高級玩家。
  • 民間故事:馬三
    「殺豬刀啊」「是了,是了,殺生之刃,滿含煞氣,鬼神都要退讓三分。這妖怪被我打成重傷,正與它搏命時你救了我。本來今日是我修仙大劫,此劫不死,我能在九年之內。」「那便好,我方才險些被妖物所惑,差點害了你。」「不打緊,他日我升仙之際必定保佑你。」
  • 鞠躬盡瘁說犬馬 l 劉克定
    他說:「穴壘之中各一狗,狗吠即有人也。」這是兩千五百年前的地道戰,犬在戰鬥中發揮重要作用。又如唐朝杜佑《通典》記載:「恐敵人夜間乘城而上,城中城外每三十步懸大燈於城半腹,置警犬於城上,吠之處需加備脂油火炬……」(《通典·兵制·攻城戰具篇》)
  • 鳳凰歷史 「西北三馬」的發家史
    看過我們報紙的讀者一定對「西北三馬」不陌生,他們殘殺我紅軍西路軍將士,解放後殘留的馬匪還誤入我核彈試驗場。說起來,真是有點不可思議,從清朝同治年間,一直到1949年,「三馬」家族曾經控制西北近百年,那他們究竟是怎麼興起的呢?
  • 【歷史】為什麼說」人中呂布 馬中赤兔「?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赤兔馬一直是好馬的代表。《三國志》中有關赤兔馬的記載,但是何以稱為赤兔馬卻沒說。於是,後人就認為,「赤」是說其毛色,「兔」是跑得快如兔子。其實這是誤解。自古以來,人們就對各類動物賦予了某種精神和品格。兔子在人們心目中是怯懦、弱小的象徵,雖然它跑得很快,但是,它的跑總是與逃跑有關。可以說,兔子絲毫無英雄氣概。用兔子來比喻好馬,有損馬的形象。
  • 歷史典故:劉備的裝備之「的盧」馬
    伯樂《相馬經》:「馬白額入口至齒者,名曰榆雁,一名的盧。 「的盧」奔跑的速度飛快,在三國歷史中最耀眼的時刻,是背負劉備跳過闊數丈的檀溪,擺脫了後面的追兵,救劉備性命。這一跳奠定了其三國名馬的地位,「的盧」雖不及赤兔馬廝殺疆場聲名顯赫,但在三國中也頗有知名度,辛棄疾詞中的「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說的就是千裡良駒「的盧」。
  • 馬血饅頭你吃撐了嗎?|美叔說馬
    為什麼這麼說?一個教練水平高的馬術俱樂部,其收入來源應該來自於教學。而我國的馬術俱樂部的收入來源主要有兩大部分:一部分是馬匹寄養利潤,一部分是馬匹銷售利潤。教學賺錢這件事,就是一個件皇帝的新裝。中國馬術俱樂部的平均每匹馬的寄養費用為,每月5千元。每年6萬元人民幣。
  • 三國中的「蠻三刀」:一個三刀砍敵將於馬下,另一個被砍於馬下!
    (夢歸秋塵:第99期) 相信很多人都玩過英雄聯盟這款遊戲,在遊戲前期,蠻三刀可謂是無敵的存在,開著大進團可以說是威震整個峽谷。而隨著遊戲的改版,這個5秒雄風的真男人的實力已經大打折扣了,雖然現在也很強。但他已經不能和以前同日而語了,現在開著大進團,基本被吊打的可能性比較大點。
  • 率賓之馬考
    渤海全盛時期其疆域北至黑龍江中下遊兩岸韃靼海峽沿岸及庫頁島東至日本海西到吉林與內蒙古交界的白城、大安附近南至朝鮮之成興附近。設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餘縣。是當時東北地區幅員遼闊的強國。居民以靺鞨人最多,高麗遺民佔有一定的比例還有漢人以及少量的突厥、契丹、室韋人,靺鞨中又以粟末靺鞨為主。率賓故地為率賓府領華、益、建三州。渤海率賓府即綏芬河流域以養馬著稱其馬稱為「率賓之馬」。
  • 【三馬同槽】--- 實為貶語
    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在歷史上被稱為三馬。「三馬同槽」史書沒有記載,這句話基本出自《三國演義》。話說曹操因司馬懿有狼顧之相,一直未敢重用。某天曹操夜夢,三馬同食一槽,暗指司馬氏要吃掉曹氏。然而司馬昭之子司馬炎逼禪立晉,歷史學家認為司馬竊國而不齒。究其因,曹魏不是司馬家族打下的江山,是臣強逼主之弱,屬賊臣之列。回歸正題,三馬同槽,狼顧之相,其實都是後世文人鄙視司馬家族而「造」的歷史謠言,也包括前文司馬昭殺嫂,都是以此來傳蔑司馬家族的品行。
  • 「西北三馬」的後半生
    他們以「甘、河、回、馬」(即甘肅人、河州人、回族、馬姓)這四條為用人標準,核心權力採取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封建繼承方式,經數十年的發展,逐漸成為左右西北局勢的軍閥武裝。20世紀40年代後期,「群馬」中以馬鴻賓、馬鴻逵、馬步芳三個集團最具實力,人稱「西北三馬」。當西北各族人民歡慶翻身解放之時,「西北三馬」也面臨著前途的抉擇,他們因各自的行為而造就了天壤之別的結局。
  • 祿馬同鄉,不三臺而八座
    一,什麼是祿馬同鄉?1,祿,是指八字中的正官星;馬,指的是八字中的正財星。祿馬同鄉是指:日元自坐正官、正財,並且滿足官、財,俱在日支處於臨官之地(又叫臨官祿地)。方為祿馬同鄉。2,《珞琭子》云:祿馬同鄉,不三臺而八座。三臺八座指重臣、高官。3,歌訣:祿馬同鄉無克奪,財官同處最為榮,三臺八座真奇貴,克奪如強欠利名。
  •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逢兇化吉有求必應馬三爺馬三將軍
    馬三爺馬三將軍就是生前慷慨助人 扶貧濟困,及旁人之及,旁人之想而受到老百姓愛戴,死後被供奉,受老百姓之香火。根據歷史記載:在漢朝時期廟最早屬於皇家供奉先祖的地方,慢慢演變成為凡是生前對國家 ,人民,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人 在死後都可以將其靈位放入廟中,接受後代膜拜,傳承這些人不朽精神。此後慢慢的就把廟演化成為專門供奉神靈的地方。
  • 齊景公愛馬被殺,晏子怒指馬官「三宗罪」,卻意外救了馬官一命?
    齊景公愛馬被殺,晏子怒指馬官「三宗罪」,卻意外救了馬官一命?我們都說語言是一門藝術。話,是說給別人聽的,會不會說話,決定了別人對你的態度。而好好說話,就是一個人頂級的情商,讓你的表達效果獲得想要的反饋,時運亨通,無往不利。
  • 相聲百年恩怨之張壽臣:真正的相聲老祖,與馬三立勢同水火?
    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有三: 第一、張壽臣是壽字輩藝人的總門長。 張壽臣水平之高有兩點可以體現: 一、親傳弟子很牛X!劉寶瑞、田立禾、常寶堃,這三位都堪稱大師了,都是張壽臣弟子;而劉寶瑞作為單口大王自己也說過,自己這點東西遠不如師父張壽臣。 二、張壽臣極大地繼承、發展了相聲事業。
  • 在成都馬拉松收穫個人最好成績「喜極而泣哥」說:「成馬之行超值!」
    「賽道、補給、觀眾氛圍、氣候都是完美的,入住的酒店給跑友們提供的服務特別貼心,還有這麼漂亮的完賽獎牌,今年的成馬之行超值!」雖然已經回到寧波家中,回憶起此次成馬之行,他還是難掩激動。而現在,王波已經在計劃春節期間帶上全家再來一趟成都之行了。
  • 天梯山傳說故事之(二):打虎馬
    八月十三這一天,包員外收到一封密信,信中說了那四件寶物的用處,包員外又興奮了好幾天。他首先讓大兒子馴服打虎馬,讓他騎馬每天上山練習弓箭刀槍,並令他每天必射獵三隻,又叫他的二兒子徵集錢糧,招募鄉丁,讓他的三兒子餵養抓山雞,到百日後抓山取寶。一天,員外聽到大兒子氣喘籲籲地跑來說:「爹呀,咱家打虎馬正和老虎打架呢。」「在哪個地方打哩?」包員外急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