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捕手:心理諮詢與普通聊天有什麼區別?

2020-12-12 中國科學技術館

  天才少年熟知心理學理論,甚至能反過來分析諮詢師的心理,激怒諮詢師,卻處理不了自己的心理問題。你排斥心理諮詢嗎?如果遇到心理困惑,你會主動向諮詢師尋求幫助嗎?

  今天我們來重溫一部心理學電影佳作《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神秘的數學天才因打架滋事即將被送進看守所,大名鼎鼎的數學教授將其保釋,但提出兩個條件:一是一起解數學題,二是接受心理諮詢。天才少年在接連羞辱了5名心理醫生之後,碰到了一位不一樣的諮詢師,與此同時也遇到了自己的愛情。

 

  這部影片濃縮大量的心理諮詢專業知識,值得反覆回味。比如,主人公威爾童年的客體關係模式如何影響他成年之後的親密關係;威爾潛意識裡應用了哪些防禦機制;心理諮詢中來訪者與諮詢師關係的建立,等等。

圖片來源:網絡 天才少年與諮詢師的第二次諮詢

  你大概已經對心理諮詢有一個模糊的認識,但你知道心理諮詢與普通聊天有什麼區別嗎?如果遇到心理困惑,你會主動向諮詢師尋求幫助嗎?你對心理諮詢的真實態度是什麼?

  心理諮詢的基本知識

  心理諮詢是遇到情緒、心態問題的普通人,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探索自我意識、理解心理內部衝突,從而改善情緒、探索自我、完善人格、優化思維模式、增加社會適應能力。心理諮詢的目標是「助人自助」,諮詢師不會勸說、開導、甚至給出人生建議。當然,去做心理諮詢也不代表「腦子有問題」。

  心理諮詢服務受到職業倫理約束。來訪者在開始諮詢之前需要籤署《知情同意書》,諮詢過程中如需要錄音、錄像等,都要經過來訪者允許,諮詢師對諮詢過程、諮詢內容保密,每次諮詢需要遵守嚴格的時間限定。

  心理諮詢也對諮詢師有專業要求。諮詢師一般不會在諮詢中與來訪者發生身體接觸,諮訪關係僅限於諮詢室內,不能有雙重關係,諮詢師需定期接受專業的案例督導,等等。這些限定既為來訪者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也保護諮詢師。

  心理諮詢可以分為個體心理諮詢與團體心理諮詢。個體心理諮詢一般是一對一展開,在一個安靜不被打擾的空間,每次諮詢時間一般為45分鐘。團體心理諮詢會招募有共同問題的當事人,比如親密關係成長團體、網絡成癮戒除團體、情商訓練營等。成員之間互相匿名,通過團體內人際互動,個體能在互動過程中觀察與體驗自我,提升適應能力。心理諮詢想取得效果,一般要持續6-8次。

  上述內容在《心靈捕手》影片都有呈現,比如,當西恩為威爾做第一次諮詢時,數學教授被請出諮詢室,西恩幾次提醒威爾諮詢時間到了,當諮詢結束時,西恩會對諮訪關係進行處理。

  心理諮詢常見流派

  影片中西恩第一次出現時,他正為學生講解信任對於突破來訪者心防的重要性。無論諮詢師所屬哪一流派,諮訪關係的建立都是諮詢展開的基礎,諮詢師要「真誠一致、無條件積極關注以及共情」。

  精神分析療法(心理動力學派)

  包括經典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學、客體關係流派、自體心理學,和主體間精神分析。

  傳統的精神分析理論重點關注個體的內心世界,認為所有心理現象都可歸因於人格三個部分(本我、自我、超我)的互動或衝突。主體間精神分析認為人們當下的主觀感受基於早期形成的與周圍世界的互動模式。這些模式是人感知自我和世界的方式。在諮詢過程中,來訪者與諮詢師之間會產生動態的「場」,來訪者的主觀感受會在主體間的互動中重新組織,來訪者的主觀世界得以展開、表露、獲得解釋,並最終發生改變。精神分析療法側重於提高自我意識、考察想法與感受、增強承受力與社會適應力。該療法一般諮詢療程較長。

  認知行為療法(CBT)

  與精神分析相比,認知行為療法通常是短程的、以為目標導向的。這一流派認為很多心理症狀源於思維扭曲和不良的適應行為,通過學習新的信息處理技巧和應對機制,相關症狀會減輕。扭曲的思維會以自動化思維的形式閃越腦海,不被察覺。

  在諮詢師的幫助下,來訪者逐漸識別自己的自動化思維與不合理的核心信念。比如,抑鬱症者會把全部責任歸咎於自己,其核心信念是「我不好,我不被喜歡」,而焦慮症者的核心信念是「我是無能的,外界是危險的」。認知行為療法對於輕度至中度抑鬱症、焦慮症、進食障礙、強迫症都證明有效。

  院校心理諮詢機構設置

  2018年,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現階段全國各大院校都在增加這方面的投入。一般來說,高校心理中心同時承擔著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服務雙重功能。主要服務項目包括:新生入學之後的心理評估摸查,一對一的心理諮詢,團體心理輔導,心理健康培訓、講座與宣傳等。

  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或電話預約諮詢服務。與市面上的心理諮詢服務不同,學生不必為學校的心理諮詢付費,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大福利。在心理諮詢中,付費本身除其經濟原因,還是對諮訪雙方時間、心力成本的尊重。但免費不代表諮詢質量差,很多高校心理老師本身就對心理學充滿熱情。

  有些學生擔心自己在諮詢中的言論會被告知院系,比如在諮詢中袒露自己曠課、考試作弊等等。一般來說,除非危及到學生自身或者他人生命安全,心理中心的諮詢師是不會請院系輔導員介入的。

  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分類

  浙江大學心理諮詢中心的諮詢數據顯示,大學生來訪者中,一般具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約佔總來訪總人次的80%左右,諮詢主題包括人際關係問題、戀愛與情感問題、學業問題、個性與自我發展問題。

  本科生與研究生來訪者的比例基本持平。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本科階段正處於自我探索的關鍵期,前所未有的自由帶來前所未有的思考。發展心理學家弗洛姆認為這一人生階段需解決「自我同一性」。正如《心靈捕手》中,天才少年威爾能理解深奧的科學難題,卻答不出諮詢師西恩的一個簡單問題「你的人生想要什麼?(What do you want)」。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處於成年早期,同時具有學生身份與家庭社會身份,更多的責任引起更多對自我發展的焦慮。這一階段比較突出的人際關係是與的導師關係。

  《心靈捕手》中的威爾熟知心理學理論,甚至能反過來分析諮詢師的心理,但處理不了自己的心理問題。你可能對心理學感興趣,閱讀了大量心理學書籍,這些都有助於提高自我覺察,但一段安全的諮訪關係更能幫助你移除心靈成長的障礙。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希望你不再輕易對心理諮詢說「不」。

  作者:許白,浙江大學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相關焦點

  • 心理諮詢和聊天的區別在哪兒?
    原創 照見心理工作室 心理小廚Plus 收錄於話題#一線心理諮詢師的經驗匯總60個問:心理諮詢和聊天的區別在哪兒?確切的說,心理諮詢的主要工作形式是談話,而正念冥想、舞動、催眠、藝術表達、暴露等方法,並不是談話——至少不是對話,可它們也會心理諮詢的表現形式。那麼,以對話為主的心理諮詢工作,跟聊天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以精神動力學療法和認知療法兩個較為常見的對話模型中,來看看心理諮詢和對話的區別。1.聊天和心理諮詢分別關注什麼?
  • 「師道|電影」《心靈捕手》「那麼,我們現在開始了解心理諮詢」
    文丨魷魚不會夢見墨魚@bigfun社區前言今天是2020/12/4,放假回家,閒來無事,正好推送了《心靈捕手》,也便點了進去。最初看時,並沒有多大感觸,無非是高智商少年的裝逼之路罷了,也可以看進去,正好打發時間。
  • 《心靈捕手》:心靈的背後,是一場逃避現實和自我救贖的心理較量
    不同人觀看《心靈捕手》會有著自己不同的感受,有人看到了愛情、有人看到了友情、有人看到了成長,而我卻看到了威爾在追尋自我中與友情、愛情的矛盾與選擇。在本文中,我將從他人對威爾心靈成長的幫助,反思什麼才是成功,電影的價值意義三個方面來進一步探討這部影片的獨特魅力價值。
  • 《心靈捕手》是部關於心理學的電影
    《心靈捕手》是部關於心理學的電影,男主威爾是個高智商的小混混,平時打架鬥毆,在一所大學裡當清潔工。有一天一位數學教授出了一道很難的題給學生,並且寫在了教室樓道的黑板上,但是一個學生都沒解出來,威爾卻悄悄地寫下了答案。
  • 心理諮詢到底是怎麼回事?心理諮詢有用嗎?
    心理諮詢是一個熱門的話題,熱到曾經是07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提倡心理諮詢,促進精神健康」。全世界都提倡,這來頭可不小。那麼,什麼是心理諮詢呢?難道就是有心事找人聊聊? 也對,也不對。從求詢者的角度說,對。心理諮詢就是給有心事的人預備的。但不是找誰聊聊都算心理諮詢。
  • 健康權威媒體稱心理專業人士「心靈捕手」要傳達何種信息?
    周一一大早,打開《健康報》電子版,在第1版要聞版中的「致敬中國醫生」專欄讀的第一篇文章就是該報記者採寫的到《武漢去的「心靈捕手」》,此文是從正面的角度報導了某著名心理專家作為國家衛生健康委派出的專家之一,踏上徵程,逆行奔赴武漢戰「疫」前線,為一線醫務人員、患者和公眾提供緊急危機心理幹預服務的事。報導內容筆者都覺得挺好。
  • 420 名「心靈捕手」 7285 次傾聽,支付寶心理援助行動將持續到明年
    圖說:支付寶抗擊疫情心理援助行動數據(截至 5 月 31 日)該平臺在疫情期間,通過電話諮詢的形式,為新冠肺炎患者及家屬、醫護人員、居家隔離人員、普通群眾等人群提供免費心理援助服務,並為特定人群提供心理危機的幹預並對於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進行轉介工作。
  • 豆瓣高分電影《心靈捕手》:表達的是愛情?前途?心靈?
    兩人一致認為這個故事適合拍成電影,所以《心靈捕手》橫空出世。處女作《心靈捕手》的成功,不僅讓達蒙和本·阿弗萊克得到歷練,還讓羅賓·威廉士(劇中飾演心理學教師)榮獲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總票房高達2億多美元,《心靈捕手》也算是收穫頗豐。
  • 「心靈捕手」任志洪:請把你說與我聽
    新華社武漢1月17日電 題:「心靈捕手」任志洪:請把你說與我聽  新華社記者李偉  「回國是必須的。」面對記者的提問,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海歸」教授任志洪言語堅定。  疫情期間,任志洪及其團隊組織全國3000多名心理諮詢師,為各類群體提供每天24小時網絡化心理援助。
  • 電影《心靈捕手》:當心靈被愛觸摸的那一刻
    一、作品簡介電影《心靈捕手》採用好萊塢古典敘事手法,流暢且煽情得宜。作品主要講述了放蕩不羈的天才威爾通過與心理醫生尚恩的情感互動,威爾逐漸袒露其對於外界的排斥和自己悲慘的童年經歷,並慢慢地願意敞開自己的心扉去接納身邊的任何事物。
  • 解構《心靈捕手》,面對家庭暴力,孩子該拿什麼自救?
    《心靈捕手》是1997上上映的勵志劇情電影,電影講述的麻省理工清潔工威爾是如何通過專業心理治療師的幫助,從一個劣跡斑斑的叛逆少年絕境重生的故事。個人成長題材向來為電影市場青睞,佳作頻出同時也深陷套路既定化的泥沼,可在這種情況下,《心靈捕手》依舊能脫穎而出,備受喜愛,自有獨到之處,今天我們繼續重回經典,將視角聚焦於《心靈捕手》淺嘗輒止的暗線——原生家庭暴力,一同分析當面對家庭暴力時,作為孩子該如何自救。
  • 「天才不該墮落」|《心靈捕手》
    蘭博看中了威爾過人的數學天賦,將威爾保釋了出來,卻提了兩個要求:一個是威爾要每周和自己學習數學,另一個則是威爾需要接受心理治療。威爾喜歡數學,所以第一條件自然也就欣然接受了,但是他卻很排斥心理治療。最後,迫於保釋的原因還是接受了。
  • 心理科普|醫院的精神科與心理諮詢有什麼區別?
    精神科和心理諮詢從專業劃分上有以下區分:1、前者側重臨床醫學,後者側重心理學和心理治療。後者側重分析症狀和異常行為產生的心理原因,產生機制,給予調整。3、前者主要採用藥物治療,精神科醫生有藥物的處方權和疾病的診斷權,目標是去除症狀。後者是心理治療,依靠醫生的談話和互動過程完成,目的是促進心智成長。
  • 這個村裡,有一位「心靈捕手」
    2019年底,該村全部貧困人口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以及「八有」要求,100%達到脫貧標準。「心靈捕手」重燃村民希望對於八維村而言,引導貧困戶走上致富路的關鍵在於扶志,這一點,80後廖志達看得很清楚。駐村扶貧4年來,他電腦裡儲存的扶貧相關文件達到了15G,工作筆記寫滿了5本。
  • 心理學-治癒影片之心靈捕手
    前幾日小編二刷了電影《心靈捕手》,一部好片就是不管你在什麼時候去看,哪一個階段去看都能給你不一樣的觸動,怎麼也看不膩。第一次觀看《心靈捕手》這部電影還是在大學時期。每次觀影前都習慣在各大平臺上搜索值得觀看的電影,這部應該是在微博上看到的豆瓣排名較好的高質量推薦影片。
  • 《心靈捕手》看教育:接連5位心理醫生失敗後,為什麼桑恩可以?
    《心靈捕手》這部曾獲得1998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電影,在好萊塢眾多商業片包圍中,以輕緩溫暖的敘述,為我們展示了清新脫俗的問題少年在心理老師幫助下自我治癒的故事。有人會說,這是一個俗套老掉牙的故事,結局是不出人意料的問題少年找到人生目標的大滿貫,沒有驚心動魄,沒有撕裂人性的矛盾和衝突。
  • 豆瓣8.9《心靈捕手》|與自己和解,並不是原諒傷害自己的人
    01 威爾和尚恩的療愈之情從「傷害」開始以擁抱結束《心靈捕手》中威爾有著超強的記憶能力和極高的天賦,他總能通過滔滔不絕講出書本上的知識,讓和自己爭論的人啞口無言。他同時也擁有極強的分析與觀察能力,所以他奚落了六位輔導自己的心理醫生,包括尚恩。
  • 《心靈捕手》:多人不知自己的天賦,因為找不到相信他們的老師
    我們忍不住猜想心靈捕手是不是蘭勃。威爾在蘭勃教授的監護下被釋放,條件是定期做數學題,還有接受心理輔導。威爾對心理輔導是抗拒的。桑恩沒有居高臨下像救世主一樣對威爾,也沒有請求威爾打開心結。桑恩第一次心理輔導。威爾輕而易舉從桑恩自己畫的畫裡看出桑恩的處境。威爾自以為抓住桑恩的痛點,繼續推測挑戰桑恩的底線。桑恩這時一把扼住威爾「再侮辱我的亡妻,我就宰了你」。
  • 《心靈捕手》:總愛沉湎過去的你,欠心靈一次擁抱
    威爾像其他街頭混混一樣,《心靈捕手》裡年紀輕輕的威爾終日混跡於貧民窟中,他已經犯下了許多足以關進監獄的惡行,可他卻有著天才般的頭腦,令他一次次逃脫制裁。選擇權在威爾的手裡,他想過什麼生活,完全由他自己決定,但顯然,由於過去的傷痛,威爾被過去蒙蔽了內心,不明白心裡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 愛真的需要勇氣—《心靈捕手》
    古往今來關於愛與成長的電影有很多,但《心靈捕手》永遠在我的top榜單上。這部電影說俗氣點,概括起來就是一個問題少年被感化的故事,但遠不僅如此。電影由一道數學題展開。年輕的清潔工威爾解開了麻省理工數學教授蘭博在公告板的數學難題,而後又輕鬆解開了蘭博團隊整整兩年才解開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