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9《心靈捕手》|與自己和解,並不是原諒傷害自己的人

2020-12-12 希果殼影視

作者 | 希小小

《心靈捕手》劇照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經典電影《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就是這樣一部講述天才少年威爾在兩位教授、女友斯凱蘭以及兄弟查克的幫助下,成功治癒童年傷害的影片。

故事從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名不起眼的清潔工威爾 (馬特·戴蒙 飾),夜裡偷偷解算出「世上只有兩人會的方程式」開始的。可惜的是,等蘭波教授找到這個「數學奇才」時,他正因打架滋事被提審,面臨牢獄之災。為了幫助威爾回到正途,不再浪費非凡的天賦,經過蘭波教授和心理學家尚恩(羅賓·威廉士 飾)的不懈努力,威爾終於克服了童年的陰影,突破了影響他多年的心理障礙,完成了自我療愈,勇敢追求新生活與愛情。

《心靈捕手》劇照

在電影中,威爾有一個非常糟糕的童年,他是一個在養父虐待下長大的孤兒,童年的創傷滋生了威爾的軟弱。他堅信,「走出舒適圈就會受到情感傷害」。正如有人所說,「當我受到傷害時,你們在哪裡?現在我已經築起了保護自己的城堡,不再需要你們保護我了,請回吧。」

看這部電影時,我始終覺得這部影片有太多的戲劇色彩,畢竟在現實生活中,不是每個曾經遭受到不公平對待的人都有威爾這樣的天賦,不是每個治療師都如尚恩這般技術高超,也不是每個人身邊的朋友都像電影中的查克那般講義氣,尤其是查克規勸朋友的那一番話,我很少在現實生活聽到。

01 威爾和尚恩的療愈之情從「傷害」開始以擁抱結束

《心靈捕手》中威爾有著超強的記憶能力和極高的天賦,他總能通過滔滔不絕講出書本上的知識,讓和自己爭論的人啞口無言。他同時也擁有極強的分析與觀察能力,所以他奚落了六位輔導自己的心理醫生,包括尚恩。

威爾第一見到尚恩時,就出言不遜試圖激怒他。威爾透過桑恩辦公室的一幅畫作的色彩和主題,猜測出尚恩畫畫時的悲傷心情,就像處在暴風雨中的港口。但同時他也惡毒的揣測尚恩悲痛的原因是,他的妻子愛上了別人,離他而去。剎那間,威爾已經被尚恩掐住了喉嚨,他顯得很無助。

威爾本以為尚恩會和其他心理諮詢師一樣,不想再和他見面了,沒想到尚恩決定繼續治療威爾。

《心靈捕手》劇照

①、生活不是靠書本和想當然得來的,需要用心去體會

第二次尚恩將見面地點選在了環境清雅的公園,這是一種很高明的方式。房間裡壓抑的氛圍,容易讓人產生防禦,但大自然裡,會讓人感覺在休息,更容易接受別人的思想。

在這部126分鐘的電影裡,有一段臺詞發出了最耀眼的光芒,那是尚恩在河邊長椅上對威爾說的一段話:

「你只是個孩子,你根本不曉得你在說什麼。所以如果我問你藝術,你可能會提出藝術書籍中的粗淺論調,有關米開朗基羅,你知道很多,他的政治抱負、他和教皇…性傾向,所有作品,對嗎?所以我敢打賭你說不出西斯汀教堂散發的氣味,你從沒站在真正站在那兒,仰頭欣賞過它美麗的天花板。如果問你戰爭,你大概會拋出莎士比亞的名言:『共赴戰場吧,親愛的朋友……』但你從沒接近過戰爭,從沒有把好友的頭抱在膝蓋上,看著他吐出最後一口氣……」

尚恩告訴威爾的道理也正是我們需要了解的:生活不能只靠書本和想當然,需要用心去體會。不要輕易因為自我感覺良好而暴露了自己的淺薄,不要因為出門旅遊了幾次,就說看懂了世界。世界那麼大,我們未曾了解過、感受過、經歷過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心靈捕手》劇照

②、關於親密關係:你不完美,你認識的男/女生也不完美,問題是你們是否完美的合適?

關於親密關係,大概沒有人會比電影中尚恩總結的更好了。他說:

你不完美,你認識的女生也不完美,問題是你們是否完美的合適,親密關係就是這麼回事。

在威爾與尚恩的一次會面中,威爾主動談到自己正在與一個漂亮姑娘談戀愛,可是現在卻不打算約那個姑娘了,理由是「女孩現在很完美,我不想破壞這種完美。」

尚恩總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出在哪?威爾說:「也許是你不想破壞你自己的完美。」

這可能就是我們常說的,你在意什麼,就會關注什麼。你缺少什麼,就會炫耀什麼 。所以威爾看似是害怕斯凱蘭的不完美,其實是害怕對方發現自己的小瑕疵。

電影裡,尚恩對妻子深沉的愛令人感動,他主動告訴威爾自己與太太之間諸多讓人捧腹的糗事。比如太太一緊張就會放屁,甚至一次放屁把家裡的狗都吵醒了,但尚恩並沒有告訴太太真相,而是將這些糗事統統攬到了自己身上。

《心靈捕手》劇照

這些都不是完美的事情,但奇怪的是,妻子去世後,能讓他記起的反而是那些不完美的東西。他說:

像那樣的小事很奇妙,那是我最想念的事,這些小特點讓她成為我太太。她也知道我所有的小瑕庛,人們稱之為不完美。其實不然,那才是好東西,能選擇讓誰進入我們的世界。

說起來,威爾並不是電影中唯一需要進行心理治療的人,失去心愛妻子的尚恩也同樣需要啊。老先生不願開始新的親密關係,他走不出自己的心結。就如同影片中說的,「我想那是極好的哲學,這樣可以一輩子不認識任何人。

關於「妻子放屁」的趣事,其實是已故演員羅賓·威廉士的臨場發揮,所以才能讓威爾笑的如此開懷。羅賓·威廉士也憑藉自己在電影中的出色表演,獲得了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

③、如果你曾遭受不公平對待,請記住那不是你的錯

在《心靈捕手》中,威爾和治療師尚恩·馬奎爾的最後一次治療場景,應該是整部電影的高潮部分。

當威爾意識到尚恩的檔案裡有他遭受虐待照片的時候,威爾小心翼翼地詢問尚恩,是否也有類似的經歷。得到尚恩肯定的回答後,威爾稍微覺得放鬆了一些。

當他們因悲慘童年經歷而產生共情時,尚恩找到了一種幫威爾打開心結的辦法。他不斷重複著對威爾說出「這不是你的錯」(十次),威爾從一開始的不屑到自衛性地咬著下唇,再到憤怒地推搡尚恩。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尚恩已經了解了威爾所有的防禦機制,從而讓他無法逃避。直到最後……威爾終於卸下了所有的心防。

尚恩把威爾抱在懷裡,就像抱一個小男孩一樣,而威爾哭得像個孩子。鏡頭拉開,兩個孤獨的靈魂像父子一樣擁抱,這些情節讓威爾體驗了一次情感的宣洩。一個好的故事會吸引我們進入故事中的世界,讓我們對角色的掙扎感同身受,見證著他們迴避那些能成全他們自己的機會,甚至從角色的身上也能看到我們的影子。

02 真正的朋友會希望你,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法國作家安德烈·莫洛亞說,真正的友誼總是預見對方的需要,而不是宣布自己需要什麼。

這句話為我們定義了什麼才是真正的朋友。但在生活中,卻鮮少有人能做到:鼓勵朋友離開自己,去追尋真正屬於朋友自己的路。

《心靈捕手》劇照

在《心靈捕手》中,查克說出了少數人才敢說出口的話:

我每天到你家接你,我們出去喝酒笑鬧,那很棒。但你知道我一天中最棒的時刻是什麼?只有十秒,從停車到走到你家門口的這段時間。因為每次我敲門,都希望你不在家。不說「再見」或是「明天見」,什麼都沒有,你就是走了。

而對於威爾來說,和查克這些「問題青年」的友誼才是他最看重的東西。因為這是許多年來僅有的,認可他、接納他的一段關係。朋友們的不成熟和高度忠誠,給了威爾一個,永遠不用長大或不需要接受挑戰的地方。

後來,當威爾與女友斯凱蘭有了感情危機時,他也告訴自己,丟掉工作和愛情並沒有什麼大不了,他永遠有朋友可以依靠。

威爾執拗地與內心的渴望做著對抗,他明明很熱愛數學,卻拒絕蘭波教授推薦給他的新工作,並固執地掩飾說砌磚、修車與清潔工等等都是很好的工作。 但就像尚恩反駁的那樣,威爾既然在哪裡都能當清潔工,為何偏偏選中世界一流的大學校園?又為何要在夜晚偷偷地結算出蘭波教授留下的數學難題?

《心靈捕手》劇照

很顯然,威爾一直在掩蓋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因為他捨不得離開「有朋友」的好處。他通過浪費自己的天賦,甚至以自甘墮落的生活方式融入「問題青年」的世界,贏得了三名死黨的友誼,而這段友誼也成為他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獲得的支持。

尚恩懂得這一點,所以當蘭波教授說威爾的朋友都是「智障」時,他憤怒地為威爾辯護。

關於誰才是真正的朋友,高爾基曾這樣總結過:

真正的朋友,在你獲得成功的時候,為你高興,而不捧場。在你遇到不幸或悲傷的時候,會給你及時的支持和鼓勵。在你有缺點可能犯錯誤的時候,會給你正確的批評和幫助。

威爾與查克在工地汽車旁的那一段對話,應該是整部電影的轉折點。當聽到查克說,「你坐在一堆中了獎的彩票上,卻窩囊地不敢兌現,20年後如果你還在這兒,這對我們是種侮辱。」威爾才終於意識到唯一阻止他前進的人,只是他自己。

終於在片尾,查克去接威爾的時候,發現他已經走了,威爾去尋找自我價值與一直迴避的愛情去了。查克在一陣失望後微微一笑,真心的為威爾高興,而後轉身離去。

實際上,查克的扮演者本·阿弗萊克與威爾的扮演者馬特·達蒙不只是在電影中出演一對好兄弟,在生活中他們也是好搭檔。這部電影的劇本就是兩人合作完成的,並在1998年獲得了奧斯卡的最佳原創劇本獎。

三座奧斯卡小金人

03 結合電影《心靈捕手》對「自我和解」的感悟,下面談談我的幾點現實思考

電影《心靈捕手》中,威爾是何其幸運,遇到了尚恩這樣擁有高超技術的心理治療師。現實中,這樣的好運氣怕是寥寥無幾吧?但就如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仍是普通大眾關心的話題。

①、與過去和解,從來都不是原諒那些給自己造成過傷害的人

馬斯洛一生都未原諒自己的母親,可這並不妨礙他成為一個偉大的心理學家。記得曾經在李雪的《當我遇見一個人》一書中,看到過這樣一段話:

我從來不對媽媽說「原諒」,因為我並不覺得自己比她高一籌,可以居高臨下、大度地原諒她。因為緣分,我們在「今生」這場戲裡扮演母女,脫離角色身份,我們都是本質一樣的人。童年的經歷確實帶給過我傷痛,但現在我逐漸接受了,事實是什麼就是什麼,無須粉飾,無須原諒。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曾遭到父母嚴重傷害過的人,都會被心理治療師要求「無條件原諒」自己的父母。最廣為人知的大概是在《中國夢想秀》的某一期節目中,主持人周立波逼迫,一個不滿周歲就被親生父母拋棄的女生與親生父母相認。

女生微笑著堅定地說了兩次,「我不願意。「

周立波反問女生:「或許他們有難言之隱呢?你永遠不可能幸福,如果你想幸福,應該接受。」

當時看到這個節目時,我看到的是滿屏的惡意。主持人不僅沒有專業素養,還少了些許善良。

我們常說,為了幸福,我們需要與過去不完美的自己和解,但從來就不是無條件的原諒那些曾嚴重傷害過我們的人啊。

《心靈捕手》劇照

②、勇敢踏出自己的舒適區,不要只看到負面的事情

在《覺醒的百萬富翁》中,有這樣一段話:

只要踏出舒適區,就會不舒服。只是不舒服而已,並沒有性命之憂。不舒服的感覺,只是表示離開了已知的範圍,進入了未知領域。這是進步的標誌。

「舒適區」大概就像冬天早起溫暖的被窩,夏天涼爽舒適的空調房間一樣吧,它會讓置身其中的人們不捨得離開。但如果想要追求人生更大的精進,不斷突破自己的「舒適區」是非常有必要的。

電影中,威爾不斷搞砸蘭波教授為他爭取的面試機會,看起來他並不想抓住這些機會,畢竟找到新工作就意味著,需要他離開自己的安全區,需要他去冒險,這是威爾最害怕的事情。

在拒絕為國安局工作後,威爾設想了一系列接受工作後的最壞後果,比如,「政治家只會說,『讓海軍部隊去解決爭端』因為他們無所謂。反正不用他們的孩子上戰場,被打傷,反正也不是他們被應徵入伍。」威爾甚至說出了自己的擔憂:他極有可能因為破解了一個難解的密碼而當上總統

影片中另一個事件也恰好說明了,威爾不願走出「情感舒適圈」的事實。在酒吧的一次「逞英雄」後,威爾認識了女孩斯凱蘭,她與以往自己認識的女孩都不一樣。但當斯凱蘭想讓威爾陪自己前往加州時,威爾又是直接想到最壞的情況。

《心靈捕手》劇照

他略顯驚慌地說:「下禮拜到了加州,你可能會發現我身上有什麼你不喜歡的缺點。然後可能你就會後悔說這話了。我不能去加州。」

但斯凱蘭指出了問題的真正所在,「你害怕我不愛你,但你知道嗎?我也害怕。」

斯凱蘭強迫他看到被其隱藏的真相,但威爾還沒準備好改變,因此他用了更激烈的防禦機制,他冷冷盯著斯凱蘭,說:「是的,我不愛你。」

這是一種小小的退縮表現,在與斯凱蘭的情感糾葛中,退回到他自己之前的安全狀態。

威爾總是在需要改變時,選擇了回到自己認為的「舒適區」,他總能通過看似理性地解釋自己的決定來迴避背後的情緒,好在尚恩提醒了他:

你總是害怕踏出第一步,因為你只看到負面的事情,即使它們遠在天邊。

是啊,現實生活中應該會有不少人像威爾一樣,害怕「嘗試新事物」,似乎「笨手笨腳」的自己每一次都會把事情搞砸。而另一些人甚至在還沒有行動的情況下,就能「預判」到一系列糟糕的結果。為了不讓自己「出醜」,很多人最終選擇了不去做那件事情。

04 總結

《心靈捕手》被很多人列在了「不看會後悔系列」的電影清單上。如果說看完一部電影,能讓你改變三觀就太誇張了,但只要能讓你明白一個道理,那它就是一部好電影。

我記得在印度影片《三傻大鬧寶萊塢》中有這樣一句經典臺詞:「心很脆弱,你得學會哄它。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普通人不會有「數學天才」威爾那般的好運氣的,遇到那麼多真心幫助自己直面內心傷痛,走出童年陰影的人們。不過我們仍然可以學會區分哪些錯誤與我無關,學會扔掉他人給自己造成的心理負擔,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輕鬆度過每一天。

此外,我們還要懂得尊重他人的缺憾,即使不能做到感同身受,但至少不需要刻意跑上前笑出聲來。

《心靈捕手》劇照

-- END --

作者簡介:希小小,90後自由職業者。願用溫暖的文字,與你分享來自電影的感動時刻。

相關焦點

  • 豆瓣8.9《心靈捕手》:直面人生慘澹,成就最好的自己
    這部小說的內容雖短小,但人物特質構造卻極具特色,它通過刻畫一個數學奇才的心靈成長之路,帶給我們心靈撼動的同時,也讓我們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為深度的思考空間。正如波士頓環球報所評論的那樣:《心靈捕手》是好萊塢一縷少見的清新空氣,這部電影有著智慧、誠懇和正確的目標。
  • 心理學-治癒影片之心靈捕手
    前幾日小編二刷了電影《心靈捕手》,一部好片就是不管你在什麼時候去看,哪一個階段去看都能給你不一樣的觸動,怎麼也看不膩。第一次觀看《心靈捕手》這部電影還是在大學時期。每次觀影前都習慣在各大平臺上搜索值得觀看的電影,這部應該是在微博上看到的豆瓣排名較好的高質量推薦影片。
  • 《心靈捕手》:成長就是與過去和解,愛是治癒內心的解藥
    《心靈捕手》是一部經典老電影,1997年上映後獲得了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原創劇本獎和柏林國際電影節的銀熊獎。國內豆瓣評分超75萬人看過,並打出了8.9的高分,好於97%的劇情片。電影講述了一個在麻省理工當清潔工的年輕人威爾,成天遊手好閒、劣跡斑斑,卻解出了數學教授藍勃寫在公布欄的難題。
  • 《心靈捕手》:請相信,這不是你的錯
    首映於1997年12月2日,《心靈捕手》是一部心理學題材的電影,獲得1998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主演馬特·達蒙和羅賓·威廉士也因為這部電影分別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演員獎和最佳男配角獎。「但正是旁人羨慕不已的天賦埋沒在問題少年身上的強烈反差,更凸顯出心靈創傷對一個人的傷害。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威爾就是那個不幸的人,但是在外界溫暖的感化下,威爾逐漸放下芥蒂,抓住了自己的心。正如影片名稱《心靈捕手》,要俘獲的,一直都是自己的心。可我們,總是迷失在路上。
  • 電影《心靈捕手》:你擁有著什麼,過怎樣的生活,都在於你自己
    首先,《心靈捕手》是少有的一部震撼了我靈魂的電影,Sean說的話像釘子一樣釘在我的心尖,擊潰我敷在心靈表面的所有偽裝。我時常也會想,我到底要去往哪裡,我到底想做什麼。其實我很羨慕Will,他有著過目不忘的記憶,旁人望不可及的天賦。
  • 解構《心靈捕手》,面對家庭暴力,孩子該拿什麼自救?
    愛,只能帶來好的結果,不會導致傷害,而能彌補傷害的,也唯有愛。《心靈捕手》是1997上上映的勵志劇情電影,電影講述的麻省理工清潔工威爾是如何通過專業心理治療師的幫助,從一個劣跡斑斑的叛逆少年絕境重生的故事。
  • 《心靈捕手》:這部電影竟然不是犯罪懸疑片
    一開始我以為這是一部講述警察或者是有著特殊心靈能力的故事,看完才發現這是一部自我和解救贖的劇情片,看完會有溫暖的感受,隨著故事開心和難過,當然看到故事結尾我也沒能明白為何翻譯叫《心靈捕手》。Will最後為什麼會自我和解?除了Sean教授的開導幫助,更多的還是Sean教授對他的關愛,在故事最後教授對Will一直說「不是你的錯,不是你的錯。」Will在一點點放下心理防備過程中最後哭著抱住教授。
  • 電影《心靈捕手》:人生是一趟旅程, 目的地不是成功.
    你現在絕對不會有心靈伴侶,因為你總是看到負面的事,但實際上差得很遠。---電影《心靈捕手》     今天,推薦一部心理學電影《心靈捕手》,到目前為止,我看了4遍,每一次都會有更深一層的感悟。或許,那種心靈伴侶般的觸動,只有你深入其中,才可以感受不同。
  • 豆瓣8.9《心靈捕手》:何妨賭一次,看看你將會收穫什麼
    《心靈捕手》的故事發生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主人公威爾是一名20歲的清潔工,他出生在貧民區,在汙水橫流、治安混亂的街區長大。有一天,數學教授藍波在教室外的黑板上寫下一道自認為很難的題目並宣布成功解答者期末將加分,威爾打掃衛生時,發現了這道數學題並輕易地解開了,他的數學天賦因此被教授發現。
  • 豆瓣8.9分《心靈捕手》:一部可能治癒你一生的電影
    願你終其一生,取悅自己。在1999年後半期出現了一個全新的詞彙——治癒系,指可以讓人感到平靜,治癒,舒暢的一種感受。後來衍生到了電影當中,於是自然誕生了治癒系電影,《心靈捕手》正是這樣的一部典型治癒系電影。
  • 《心靈捕手》是部關於心理學的電影
    整部影片,最令我感動,相信也是令大多數人都感動的一個鏡頭,就是心理學教授一直對威爾說:不是你的錯,不是你的錯……威爾終於放下心理防線,抱著心理學教授號啕大哭,是的,他智商再高再會耍小聰明,也只是個孩子,家庭的陰影讓他自卑又敏感,他把一段意外當成自己無法挽救的過錯,始終無法正視和原諒自己,他是如此缺愛,又如此地孤獨,從來沒有人能走進他的內心
  • 豆瓣高分電影《心靈捕手》:表達的是愛情?前途?心靈?
    兩人一致認為這個故事適合拍成電影,所以《心靈捕手》橫空出世。處女作《心靈捕手》的成功,不僅讓達蒙和本·阿弗萊克得到歷練,還讓羅賓·威廉士(劇中飾演心理學教師)榮獲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總票房高達2億多美元,《心靈捕手》也算是收穫頗豐。
  • 《心靈捕手》:多人不知自己的天賦,因為找不到相信他們的老師
    蘭勃見到威爾在法庭裡為自己辯護,驚訝於威爾的思維敏捷、能言善辯,決定幫助這個孤兒。我們忍不住猜想心靈捕手是不是蘭勃。威爾在蘭勃教授的監護下被釋放,條件是定期做數學題,還有接受心理輔導。威爾對心理輔導是抗拒的。桑恩沒有居高臨下像救世主一樣對威爾,也沒有請求威爾打開心結。桑恩第一次心理輔導。威爾輕而易舉從桑恩自己畫的畫裡看出桑恩的處境。威爾自以為抓住桑恩的痛點,繼續推測挑戰桑恩的底線。
  • 《心靈捕手》:跌跌撞撞,做最好的自己
    這是《做最好的自己》中一句話。成功的定義有很多種,在某個領域的出類拔萃,到自己作品的眾人追捧、成為行業中的數一數二的精英,甚至你有一份救濟世人水生火熱的善良,都不失為一種成功。那麼當叛逆天才與「事業低估」的心理專家各自灰暗的人生節點相碰撞,又會在沉澱經歷中過渡出怎樣動人的成功!
  • 《心靈捕手》:總愛沉湎過去的你,欠心靈一次擁抱
    威爾像其他街頭混混一樣,《心靈捕手》裡年紀輕輕的威爾終日混跡於貧民窟中,他已經犯下了許多足以關進監獄的惡行,可他卻有著天才般的頭腦,令他一次次逃脫制裁。選擇權在威爾的手裡,他想過什麼生活,完全由他自己決定,但顯然,由於過去的傷痛,威爾被過去蒙蔽了內心,不明白心裡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 《心靈捕手》:即使是天才也不能打敗「家暴陰影」,但愛可以
    家庭暴力給受害者帶來的傷害不僅是身體上的痛苦,更是心理上的創傷,這種創傷長期無法治癒,而且,有時「家庭暴力」就像傳染病、受害者有可能會,因為他們遭受了暴力行為,他們變成了施暴者,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我們要講一部經典電影《心靈捕手》,來談談家庭暴力造成的傷害,以及如何安慰和拯救一個遭受暴力折磨的靈魂。
  • 「閱英語」品味經典——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
    電影《心靈捕手》(又名 善意狩獵 / 驕陽似我)講述麻省理工學院的清潔工威爾,雖然能夠解決非常複雜的數學問題,但他也是一個問題少年,一個不被認可的天才。他被送到心理學家桑恩處接受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威爾重獲友誼和愛情,勇敢地正視過去,開始認真思考未來。
  • 解析《心靈捕手》:當孩子陷「家暴」泥沼,該如何做到自我救贖
    1997年上映的《心靈捕手》是一部非常經典的美國電影。每一次重溫這部電影,都能夠從影片當中獲得新的收穫,當然,除去新的收穫,也有每次都能夠深刻體會的舊的體驗。這一份舊的體驗涉及到一個沉重而又再現實不過的主題——家庭暴力。《心靈捕手》這部影片的主人公威爾是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清潔工。
  • 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當一個人有過錯時,能夠原諒他,實在不易。有些人被傷害後曾發誓:「我一輩子都不會原諒他!」然而,人無完人,孰能無過。奉勸諸君: 得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會聽到過錯方的懇求:「我錯了,請原諒我吧!」
  • 《心靈捕手》擊碎人際隔閡壁壘,縱觀一名「數學天才」的自我救贖
    《心靈捕手》的故事原型來源於作者馬特·達蒙1992年在哈佛大學完成的一部50頁的短篇小說《年輕天才威爾亨汀的成長故事》。隨後,達蒙找到好友本·阿弗萊克一同創作了這部由任務推動情節發展的劇情電影《心靈捕手》,並一舉獲得多項電影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