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翩翩青楓
英國哈裡王子在其母親黛安娜王妃去世後的20多年裡,幾乎封閉了自己的內心,一度成為令人頭疼的問題青年。他上夜店、吸食大麻以及襲擊記者等,愣是把自己的人生過得一塌糊塗。
歷經兩次阿富汗戰爭之痛以及為期兩年半的心理治療後,哈裡王子終於可以對己坦誠相待,更好的應對工作和生活了。而如今的哈裡王子不僅脫變成女人眼中完美的成熟男人,還收穫了與梅根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
無獨有偶,《心靈捕手》的主人公威爾同樣也是一名問題少年。他從小就輾轉寄養在幾個家庭裡,因受虐而從其中三個家庭搬出。童年的陰影一路伴著威爾,成年後的他開始變得叛逆不羈,到處打架滋事。所幸,威爾在尚恩教授的引導之下,逐漸叩開心扉,重新找回人生目標。
該片是一部勵志心理題材劇情片,在1997-1999年間,曾獲獎7次,提名11次。其故事原型源自小說《年輕天才威爾亨汀的成長故事》,由哈佛大學學生馬特.達蒙構思而成。這部小說的內容雖短小,但人物特質構造卻極具特色,它通過刻畫一個數學奇才的心靈成長之路,帶給我們心靈撼動的同時,也讓我們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為深度的思考空間。
正如波士頓環球報所評論的那樣:《心靈捕手》是好萊塢一縷少見的清新空氣,這部電影有著智慧、誠懇和正確的目標。誠然,影片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它傳遞給我們最大的痛楚是:「苦難」人生這一課題,誰也逃不掉,只有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我們才能成為最好的自己。
01 陰翳的心靈是夢想的扼殺者
電影的開始,定格在一間雜亂無章的房間裡,一位少年在昏黃的燈光之下一頁頁地翻看著書本,專注而又認真,讓人不忍打擾他的清靜。少年家中地板上還散放著好些書籍,可見他對知識的渴望之情溢於言表。
這位少年就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清潔工威爾,他雖然生活在貧民區裡,但卻有著異於常人的數學天賦。
威爾幾分鐘就破解出教授花了兩年時間才解答出來的數學難題,還能從簡單的理論推理出深奧的數學解題,他的這種與生俱來的數學天分無不令人望塵莫及。
然而,威爾並不珍惜自己的才華,反而化身成一個問題少年。他經常跟三五好友以吃喝玩鬧、打架偷竊為樂,屢屢被捉進勞教所。
受到法律制裁的威爾不僅不知悔改,而且還強詞奪理地引述馬與馬車的財產權,來為他自己襲警、偷車等罪狀辯護。人貴在有自知之明,彼時的威爾卻一味地活在自己構築的虛幻世界裡,深陷思維的誤區還不自知。
其實,從威爾夜晚偷偷潛入學校解答黑板上的數學難題時,足可以看出威爾內心對數學的熱愛,可威爾卻對此緘口不語。明明是心懷夢想有志少年,但在行動上卻要做著與夢想遙不可及的事情,似乎他這樣做才能把控住自己搖搖欲墜的命運。
傑洛藍勃教授實在不忍心看到威爾如此揮霍他的天賦。為了拯救這名迷茫的少年,藍渤教授答應把威爾從監獄保送出來,只要威爾能答應他的兩個條件:一是每周跟他討論數學問題,二是去接受心理治療。
可是,當藍渤教授請了心理醫生為威爾輔導時,卻療效甚微。醫生們都勸傑洛藍勃放棄威爾,因為他是那麼冥頑不顧,那麼倔強,根本無人能攻破他強大的心房,是他自己親手摺斷了與外部世界所有的聯結。
成長也許很痛苦,但這是我們每個人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倘若你任由自己自甘墮落,那麼又能奢求誰來改變你的人生境況呢?
對威爾無計可施的藍渤教授,只好親自去請他大學的舍友尚恩教授幫忙,他希望教授能幫他攻破威爾塵封已久的心靈,讓他投身於數學研究工作上。
對於親情、愛情和事業,威爾都是迷茫的,他內心壓根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一直以來他都是過得渾渾噩噩的生活,揮霍著自己的青春年華,直到心理學教授尚恩的出現,他才得以慢慢找回迷失的自己。
02 打破對未知的恐懼,不完美乃人生常態
從來沒有人告訴過威爾:生活不是純粹靠書本和想當然得來的,而是要親身去嘗試、去體會。沒有得到過家庭溫暖的威爾,又怎會知曉這其中的道理呢。
威爾在初識尚恩教授時,也曾試圖撩撥起教授內心的傷痛,令他知難而退。面對自己血淋漓的傷疤被威爾惡意褻瀆,教授氣得掐住了威爾的脖子。
對未知的恐懼,聰穎自負的威爾選擇以逃避過去和攻擊他人來重建自身的自信心,這無非是想讓自己的感覺好點,不承想會把自己的人生越過越空洞。
在尚恩教授看來,威爾他只是一個被嚇傻的狂妄孩子,從他身上並沒看到聰明和自信。確實如此,表面看似對什麼都無所畏懼的威爾,實則嚴重缺乏安全感。為了保護自己弱小的心靈不再受到傷害,威爾在其內心築起了重重的心理防線。殊不知這也因此封閉了自己的心,別人走不進來,自己也走不出去。
那麼,是什麼造就了威爾的性格扭曲呢?在我看來,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① 童年悲慘的寄養生活,使威爾從小飽受身心打擊。遍嘗人情冷暖的威爾,對自己的人生無所適從
② 內在自卑感以及不自信使然。威爾不僅對己求全責備,把過錯都攬於一身,而且還塵封了自己的心靈
③ 習慣了活在自己構築的完美世界裡,不想突破舒適區,更不想做出任何改變
由此可見,逃避問題無疑只會讓事態更為嚴重,只有學會從心正視問題、與受傷的自己和解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其實,尚恩教授的童年經歷跟威爾很相似,在這一段關係中,他也曾備受折磨。但內心強大的尚恩教授仍是選擇與命運抗爭,最終他在事業和愛情上雙豐收。
然而,在他妻子去世後,尚恩教授的人生仿佛也失去了牽掛,他一直活在喪妻的陰影中,不敢去憧憬自己的未來。
而尚恩教授在輔導威爾的同時,何嘗不是在救贖他自己?影片結尾處尚恩教授決定去旅行,再給自己的人生賭一把,正好也說明了他在與威爾的一番心靈角逐之下,也重新找回了自己的人生意義。
細想之下,威爾的人生之所以充滿暗淡的色彩,不都是他自己選擇的結果嗎?如果威爾能接納自身的不完美,勇敢拋掉原生家庭的包袱,他的人生也許就不一樣了。正如俄國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在《生活與美學》一書中所說的:既然太陽也有黑點,"人世間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沒有缺陷。的確,不完美的人生才是人之常態。
03 直面人生慘澹,成就最好的自己
人生最大的幸事莫過於迷途能知返。心靈的艱難抉擇,成敗乃在一念之間,勇於面對生活的陰影,陽光才會如影隨形。
對於現實的無奈以及親情的冷淡,威爾也越發變得迷茫不已。他寄希望於打擊別人的自信心來獲取內心的愉悅,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彰顯他的成就感,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是尚恩教授的不懈堅持以及無條件的信任,逐漸攻破了威爾內心牢固的心理防線,讓威爾有勇氣敞開心扉,迎接未來;是死黨好友掏心置腹的相勸,讓威爾開始看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是愛情的力量,也是威爾他自己思想意識的覺醒,讓他開始以一種新姿態去審視他周圍的這個奇妙世界。
人之相知,貴相知心。徘徊在社會邊緣的威爾,何其有幸能遇上對他惺惺相惜的傑洛藍勃教授、真誠相見的尚恩心理教授以及肝膽相照的知心好友。
正是他們對威爾的真心付出與引導,使威爾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和規劃自己的未來,最終也找到了自我救贖之路。
其實不只是威爾,遍嘗人生百態的我們何嘗沒過塵封自己心房?這看似保護自己免遭傷害的一種方式,實則卻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所以,與其終其一生都帶著傷痛過活,還不如衝破心靈牢籠,直面人生慘澹。捕捉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給自己營造一個有愛的生存環境。畢竟,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心靈的主宰者,我們的人生命運也理應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誠然,「信任自己」無疑是突破心防的最為關鍵因素。《心靈捕手》雖然是一部20多年前的老影片,但威爾心靈成長的血淚史卻至今仍能帶給我們一些警醒。
① 原生家庭的不幸並非是你的錯,不要總把別人的過錯都攬於一身,並以此來懲罰自己
② 生活是一場大冒險,逃避現實並不能帶給你靈魂的救贖,相反會讓你為此付出昂貴的人生代價
③ 事物的本相併非都如你自己想像的樣子,只有我們不主動向生活妥協,未來仍可期
④ 人生因不完美而更有意義,接納自己本來的模樣,我們的人生才能走得更高更遠
現實確實如此,人活一輩子,倘若心靈沒了寄託,就好比一朵枯萎的花朵,了無生機。最為之感動的還是尚恩教授在結尾處對威爾所說的這句話: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你就沒事了。
其帶給我們的心靈撼動遠不止是為威爾最終能叩開心扉,擁抱新生而喜,更多的是我們也能從中學會正視自己內心的陰影。從這個意義層面上來看,影片帶給我們的精神價值還是頗具現代意義的。
電影《心靈捕手》通過一個數學奇才的心靈成長故事,從點到面告誡大家這樣一個人生哲理:傷害我們的往往不是外物,而是我們自己對事物的看法,用發展的眼光去應對生活的艱難險阻,相信我們最終定能治癒心靈的迷茫,與自己以及這個世界和解,從而走出孤獨的陰影,回歸生命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