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縣公安局北界派出所,公安部命名的一級派出所,以「一格一警、民事村了、大樟樹精神」為抓手,積極打造「黨政認可、群眾滿意、民警幸福」的山區版「楓橋式公安派出所」。
5月21日,北界派出所民警為山區群眾代辦跑得到了副省長、公安廳廳長王雙全的批示肯定。
走進北界派出所,找尋打開山區版新時代楓橋經驗「金礦」的三把金鑰匙,解開民警只有10人的山區派出所,維護兩鎮兩鄉、36個行政村、轄區面積360平方公裡的社會治安,平安鎮守麗水北界的「楓味密碼」。
「我們農村人,一不違法犯罪,二不做壞事,本以為一輩子不會和警察打交道,沒想到開農家樂的事就要和派出所打交道,一個電話打過去,民警就上門來看了,最後還把證件送到家,民警替我們村民跑腿,真貼心。」遂昌縣高坪鄉村民包孫雄給副省長、公安廳廳長王雙全寫了一封感謝信。
信裡的語言質樸,雖然字跡歪歪扭扭,但字裡行間對北界派出所民警的感謝溢於言表。
「我當時諮詢了工商局和派出所,尤其是北界派出所的民警陳洪和輔警鄭伶傑,打完電話第二天就到我家,把審批前要購買的消防安全設備清楚寫在紙上遞給我。」
這只是北界派出所一格一警為民服務的縮影,將轄區內的兩鎮兩鄉36個行政村細化為49格,將機關民警選派至各個警務工作點任包格民警。
北界派出所每一位包格民警就像一部「小發動機」,帶動身邊的群防力量開展工作。
同時,推動黨員包格民警任村黨支部副書記,非黨員包格警員任村委會主任助理。包格警員每月定期參加村組織活動,負責建立格內的平安臺帳。
聯合多部門建立「1+N」警務模式。1名包格警員+1名網格協勤+1名駐村幹部+1名律師+多名巡防隊員促成包格警員與網格協勤無縫對接,確保「一格一警」工作到人到崗到位。實現轄區兩鎮兩鄉49個網格警務全覆蓋。
走進遂昌縣北界鎮,青山綠水,鄉村美景連線成片,一幅平安祥和的警民和諧山居圖正徐徐展開。
北界派出所就是這幅山居圖的「北鬥星」,星光指路,「北鬥星」照亮警為民服務、民為警分憂的平安山路。
「村了伯」周嶽運是應村鄉應村村黨支部書記,笑呵呵的他個子不高,說話慢條斯理,一點不像70歲。「近年來村裡平安無事,我還能再幹10年。真的多謝北界派出所,山區民警真心不容易。」
聊到應村責任民警詹繼東,老周有點激動,「小事不小,是村民心裡的大石頭,小詹幫我們的小事就是讓大石頭落地。」
2013年,應村村首創「民事村了」,自「四個平臺」建設以來,北界派出所推進其與「民事村了」工作法有機結合,通過落實網格員巡查制度,把每個網格員變成調解矛盾糾紛的「老娘舅」、服務群眾的「跑腿夥計」、收集村情民意的「記錄員」。
小到蓋一個章、籤一個字,大到矛盾糾紛處理等,只要是群眾反映的需求都一一解決,確保信息流傳「一個口子進、一個口子出」,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辦成事、辦好事」。
受颱風「鯰魚」影響,2016年9月28日17時28分,浙江省遂昌縣北界鎮蘇村村發生山體滑坡。
今年5月22日來到蘇村時,卻被眼前的美景鎮住了。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山體滑坡砂石面像一條金色彩帶從青山上披下。一棵大樟樹毅然屹立,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很難想像這是一個曾經被山體滑坡衝毀的村莊。現在的蘇村已經脫胎換骨了,實現家園重建。」北界鎮蘇村村黨支部書記華素萍說。
「蘇村人就要有『大樟樹精神』,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能夠堅韌不拔,自強不息。」浙江省委書記車俊曾這樣強調。
北界蘇村這棵大樟樹已有幾百年樹齡,在山體滑坡時被埋了一部分,也被泥石流衝擊地平移8米,卻仍然堅強地活了下來,鬱鬱蔥蔥,長勢很好!
北界派出所以「大樟樹精神」作為黨建引領,不怕山區派出所山高路遠出警困難,一格一警,每個黨員民警都像大樟樹一樣,忠黨的情懷放飛在藍天,為民的真情深藏於沃土。
遂昌縣副縣長、公安局長陳積林說:「有了『大樟樹精神』這把黨建強弓,每位黨員民警就像先鋒箭。一格一警,箭無虛發,民警為民辦事的路上雖然有千難萬阻,遂昌公安踐行山區新時代楓橋經驗一直在路上。」
先鋒黨員民警不忘從警初心,冒雨為群眾辦理電動車牌,為群眾上門辦證,雖然是小事,卻得到了百姓為民警撐傘、寄「情書」、寄感謝信等回報。
「看到所裡的兄弟們不顧風吹日曬,奔波在鄉村道路上為群眾辦事的身影,我非常自豪,警民魚水情深,我尤為感動。」 北界派出所所長吳仁偉如是說。
在主要交通幹道、鄉村警務宣傳欄張貼宣傳標語,宣傳和百姓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曝光發生在身邊的反面案例,警醒教育百姓遠離違法、守正向善。
今年以來,全鎮治安、刑事案件同比下降了85%,實現了「平安不出事」的目標。
實施「破小案、辦小事、解小憂、幫小忙、惠小利」的新五小工程,打造「案件零發生、糾紛零上交、村民零上訪、安全零事故、服務零距離」的「五零」警區。
目前,北界36個行政村中有19個村從今年1月到5月實現了「五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