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萬科聯合發起「我為大美新臨沂代言」活動,今天為您講述臨沂非遺剪紙第三代傳承人李玲用時光賦予剪影厚度的故事。
剪紙是我國民間文化藝術瑰寶之一,形象生動、風格迥異、美不勝收的剪紙作品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李玲,中國民間藝術剪紙協會會員、省剪紙協會會員、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作為臨沂「出土」的剪紙藝人,李玲多次在國家國粹苑民俗展以及省、市、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中斬獲各類大獎。
李玲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我通過剪紙這一奇妙的民間藝術,用匠心為大家打開光影大門,用時光賦予剪影厚度。傳承非遺文化,勾勒大美新臨沂。」
聊起剪紙經歷,李玲從小喜愛琴棋書畫,特別是剪花,6歲時,受爺爺啟蒙教育,學習剪紙,奠定了一定基礎。13歲時,就能給鄰居、親戚、朋友剪花樣做嫁妝了。15歲後,師從被人稱為「古有神筆馬良,今有神剪天華」的上海美術學院著名書法家、剪紙藝術家李天華教授和山東藝術學院王美麗教授,在老師們的具體指導下,尋覓靈感,覓求意境,剪紙藝術日漸純熟,創作了許多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花鳥魚蟲、瑞獸珍禽等。
李玲憑藉一把剪刀即剪出人生百像,山水萬物,而且這些都在她剪下活靈活現,體現了豐富的想像力和精湛的技藝。她的剪紙構圖靈巧,剛柔相濟,粗細有度,節奏和諧,極具裝飾性和浪漫性。
仔細瞧,李玲的剪紙作品《連年有魚》,巧妙地用兩條魚翹起的尾巴和尖尖的荷花、節節粉白的連藕巧妙的交織在一起,勾畫出一幅精美的畫面;剪紙作品《紅樓仕女》則是通過一組組精妝打扮、姿態豔麗的玉女的賞花遊玩,展現出古代仕女的悠閒與逍遙,清新與典雅,純美與嬌羞,其構圖之巧妙,想像之豐富令人叫絕,使人百觀不厭,其技藝之精,堪稱巧奪天工。
李玲的剪紙作品題材比較廣泛,她不需精雕細琢就有其淳厚古拙或纖巧天成之風趣,剪紙有各類花卉、鳥獸,有戲劇人物和民間傳說人物,還創作了不少反映民間民俗活動、歌頌美好生活的現實題材作品。
近年來,李玲的作品還多次參加國家、省、市民間藝術展,屢獲殊榮。她也用剪刀剪出了一大批被群眾廣為稱道反映臨沂以及山東歷史、風土人情的作品,《蘭亭序》、《鍘美案》、《麒麟送子》、《山東大曼》等先後獲得國家、省級金獎和國家版權證書。
快瞧,李玲用一把小剪刀上下飛舞,不一會兒,一幅構思精巧、造型逼真的人物圖像就呈現在她的手中……(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馮善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