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國創園 傳承百年文脈,賡續工業文明

2021-01-10 新華報業網

  

  南京市秦淮區菱角市66號,這裡有一處令人耳目一新的場所,西靠明城牆,北接內秦淮河,從1896年的江南鑄造銀元制錢總局到上世紀50年代的南京第二工具機廠,延續了19世紀以來的中國百年工業文脈。如今,這裡煥然一新,被打造成了金基國創園,厚重的歷史光影與新潮的現代文明在這裡交疊,成了這座城市的文化之光。

  

  以文創、設計、科技創新為基本業態,已集聚140多家企業

  交匯點記者了解到,2012年,在南京市委市政府、秦淮區委區政府的引領下,南京金基集團果斷決策,投資改造南京第二工具機廠老廠房,建設以文化創意、設計服務、科技創新為基本業態的創意產業園區,走上了堅持工業遺存保護和利用的創新之路。

  

  金基國創園建設運營中,始終堅持瞄準一流策劃定位,改造施工創新設計,精準投資確保收益,建設品牌輻射影響,口口相傳吸引客戶,同生共長促進創業,服務至上力求盡善,園區環境建設日建月新、產業集聚提勢顯級、服務能力日臻完善、創業氛圍激昂向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提高。園區現已集聚140多家創意企業,吸引3000多名人員就業。

  

  修舊如舊,產業創新,江蘇唯一「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

  漫步在園區裡,時不時就遇到周邊過來散步的居民,也有特意來「打卡」的年輕人,大家享受著工業文明伴隨著的愜意。暖色調的紅磚,修舊如舊的整體風格,踩在斑駁的石階上,仿佛一轉身就能遇見幾十年前的一段時光和一個舊人,心情一下子就舒緩了下來。

  

  園區的特色可以用「一個空間、兩個集聚、三個平臺、四個轉型」來概括。一個空間,就是南京高端產業的創業空間;兩個集聚,就是創意設計產業和創意人才的集聚;三個平臺,就是園區參與構築的多功能服務平臺,包括:南京創意設計中心、「創意南京」文化產業融合公共服務平臺、南京設計廊等服務平臺。四個轉型,就是園區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轉型升級方面實現了四個突破:一是創業文化的內涵升級、二是發展方式的轉變、三是工作成果的轉型、四是職工隊伍的轉型升級。

  

  金基國創園承接秦淮老城南歷史文化傳承創新功能區,是江蘇省唯一的「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園區是江蘇省與南京市秦淮區省區共建工業設計示範園區,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秦淮特色文化產業園核心園區、江蘇省重點文化產業園區、江蘇省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江蘇省工業設計示範園區、南京市文化產業園、南京市工業設計示範園、南京市小企業創業基地、南京市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和南京市科技企業孵化器。

  

  雖自身低調仍備受關注,摘得「2019城市更新殿堂案例獎」

  自身足夠低調的金基國創園散發出的產業之光和魅力無法被掩蓋,它越來越多地被關注到。2016年8月1日,《人民日報》以「南京變輕了」為題,報導了南京扭轉產業格局的做法和經驗,用「調整工業布局,企業退城入園」概括了以南京國家領軍人才創業園為代表的南京創意產業園結構轉型、業態向高、布局求新的歷程。

  繼2016年獲得南京市「五一」勞動獎狀後,2019年,園區運營主體又獲得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狀的殊榮。2019年11月21日,「2019中國城市更新論壇」金基集團不負眾望,一舉斬獲兩項大獎:金基國創園摘得「2019城市更新殿堂案例獎」,金基集團榮獲「2019城市更新精益求精獎」。

  

  當城市更新成為了熱詞和新命題,金基國創園摘得「2019城市更新殿堂案例獎」更顯得彌足珍貴。尤其是在空間設計上,廠區內打造了一條交通空間軸,並以空間場景營造的手段,將時間維度與交通空間軸相融合,命名為時光軸,以歷史發展為線,打造「江南造幣時期」、「近代工業生產時期」、「知識經濟的今天」以及「綠色生態的未來」為代表的四大主題廣場,讓現代與歷史處於同一空間,賦予時間新的活力。

  

  如果不是金基集團的作為,這顆工業遺存的明珠將會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而未來,金基還將帶給南京城更多的精彩,值得我們期待。

  交匯點記者 黃歡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2019中國城市更新年度發布」榜單揭曉 南京金基·國創園榮獲...
    此次論壇以「讓城市留住記憶 讓更新創造價值」為主題,與會人員共同探討適合中國的城市更新可落地的多元路徑,關注的焦點包括新技術和新產業對城市肌理的激活,人與社會多元關係的協同構建,以及老城活化和人文共建等,論壇揭曉了「2019中國城市更新年度發布」榜單,代表南京參選的金基國創園以「百年遺存的煥然新生」為爆點,榮獲「2019城市更新殿堂案例獎」。
  • 春申溯源滿桃李 百年杏壇育新人——閔行區百年名校「文脈傳承與...
    上海市閔行區境內的馬橋古文化遺址,出土文物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孕育了最初的春申文明,也為申城教育找到了活水源頭。目前,閔行區共有16所中小學跨過了百歲門檻。百餘年時光荏苒,幾代人砥礪奮進。百年名校近在百姓家門口。一所學校就是一座教育的歷史豐碑,鐫刻著教書育人的真諦。
  • 【365行動】賡續紅色百年、回望歷史有跡,歷史學系本科生聯合黨...
    為深入開展「四史」學習教育,迎接建黨100周年以及歷史學系建系95周年,歷史學系本科生黨支部開展「賡續紅色百年,回望歷史有跡」主題黨日活動,支部全體黨員和黨章學習小組代表參加了本次活動。通過人物尋訪活動,挖掘和發揚老一輩復旦人的家國情懷和奉獻精神,提煉和展現新時代復旦人的感人事跡和愛國情懷,教育引導廣大教師和青年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自覺踐行愛國奮鬥精神,推動廣大黨員精神境界與專業素養協同成長。
  • 保護傳承利用「三山五園」金名片 充分發揮全國文化中心示範引領作用
    北京作為享譽世界的歷史文化名城,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60多年建都史,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一張金名片。近年來,北京市在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過程中,堅持城市保護和有機更新相銜接、內涵挖掘和活化利用相統一、保護傳統和融入時代相協調,不斷強化「首都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城市特色。「三山五園」地區的保護傳承發展,就是文化創新發展、文物保護傳承利用的一個典型代表。
  • 全球資源集聚創新南京 千年文脈賡續活化金陵
    南京瞄準這一痛點,通過各片區結合主導產業,聚焦全球創新熱點區域,深耕目標國家創新資源,有的放矢與目標國開展緊密合作和深度合作,取得明顯成效。近日,總投資3000萬元的流程工業智能化研究院啟動運營,這是浦口區對澳大利亞對接的成果之一,從接觸、籤約到正式投產用了不到一年。
  • 鐫刻母城記憶 賡續歷史文脈——2020•母城記憶志願者團拜會綜述
    小編絮語重慶「母城記憶」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民間志願者組織,旨在倡導人們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弘揚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目前,「母城記憶」微信群已經匯集了2000多名重慶母城文化保護與傳承志願者。是共同的愛好和對「母城」文化的傳播,讓大家相互走到了一起,聚在了一起,尋找母城記憶,飽覽魅力重慶,保護歷史文脈。
  • 「影見漢陽·百年風華」影像展重見武漢百年榮光
    此次,融創·武漢1890用光影記錄武漢一段最為真實的歷史印跡,用畫面讓歷史開口說話,訴說武漢輝煌百年。光影百年 尋脈漢陽高山流水遇知音,百年工業在武漢。7月12日,融創·武漢1890舉辦的「影見漢陽·百年風華」國家首批工業遺址啟動區開幕暨城市歷史文化藝術展盛大啟幕,用光影捕捉工業文明之美,詮釋出文化築魂的深厚底蘊。
  • 傳承紅色基因,續寫紅色傳奇——廣東省廣州市華南理工大學體育藝術...
    《傳承的力量》 七一篇廣東廣州站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中華民族至今仍有著諸多璀璨多彩的傳統文化傳承我們從歷史的長河中走來通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帶著那些屬於中國人民學校辦學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1918年成立的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正式組建於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調整時期,為新中國四大工學院之一,1960年成為了全國重點大學。不忘革命歷史 傳承紅色基因廣東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改革開放的前沿地。民主革命時期,湧現了一批又一批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家。
  • 文明單位巡禮|大方家回民幼兒園:砥礪前行,引領示範創文明
    ★ 第10期 ★ 大方家回民幼兒園 砥礪前行,引領示範創文明 北京市東城區大方家回民幼兒園以「民族團結和諧發展」為辦園理念,本著「科學辦園,人文治園,特色立園,科研興園,聯手創園」的辦園思路,提升師幼文明素質
  • 問津書院:千年文脈 薪火相傳
    能夠為保護、傳承鄂東文化遺存做出一點貢獻,我感到很欣慰。接下來我還要從社會學的角度繼續研究問津人,研究他們在中華文化中所發揮的作用。」 書院靜靜佇立於歲月之中,底蘊深藏,需要更多人的用心呵護。在賡續問津文脈的過程中,當地政府、學者給予大力支持。著名歷史學家皮明庥、武漢大學原校長陶德麟教授、武漢大學教授黃釗等為探史書院、正本溯源等方面做出了貢獻。
  • ...涵養千年文明紐帶——長江經濟帶沿岸各省市積極傳承弘揚長江文化
    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長江造就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誌性象徵,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 廈金青少年金榜文脈講古行活動舉行
    體驗非遺項目 集體吟誦古詩廈金青少年金榜文脈講古行活動舉行廈門日報訊(記者 吳燕如)登上金榜山,身著傳統學子華服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廈金青少年金榜文脈講古行活動舉行。 「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英雄人物都在金榜山留下典故,比如文武『兩陳』,唐代文士陳黯和民族英雄陳化成。」隨著國家級非遺講古廈門市代表性傳承人、公益組織暢德青年匯會長李志勇的娓娓道來,30多名學員們深入了解了相關歷史文化。
  • 傳承世園遺產 永續綠色發展 「金名片」助力美麗延慶跨越發展
    雄偉的長城腳下,美麗的媯水河畔,在這五彩繽紛的金秋時節,「傳承世園遺產 永續綠色發展」北京世園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於10月22日在延慶舉辦。各領域專家、各行業企業精英齊聚世園,解讀「後世園」時代持續助力區域發展的意義,詮釋「共謀綠色發展,共建美麗家園」的時代精神,講好延慶發展故事,講好中國故事。
  • 文運同國運相牽 文脈同國脈相連雙王聯袂巨獻《國瓷·國匠·大師...
    為響應,總書記「文運同國運相牽 文脈同國脈相連」的重要講話,傳承中國國瓷藝術,特此,由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監製,特邀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錫良、中國陶瓷文化藝術大師王璜共同聯袂設計創作《國瓷·國匠大師祥瑞尊》。紫禁城藏有35萬件陶瓷,,5萬件歷代繪畫作品,而這麼多奇珍異寶,卻缺少這一件!
  • 【惠州文脈·一周年特刊·大調研】百年客家圍屋,凝聚宗族情誼
    【惠州文脈·一周年特刊·大調研】百年客家圍屋,凝聚宗族情誼羊城晚報  作者:林海生  2020-12-04 文、圖/羊城晚報記者 林海生
  • 名城話廉·鄭州 文明之源 清操正氣
    文明的底線,形而下謂之秩序,形而上則謂之思想。《黃帝四經》中寫道:「黃金珠玉藏積,怨之本也。女樂玩好燔材,亂之基也。守怨之本,養亂之基,雖有聖人,不能為謀。」是非善惡,清濁高下,中華民族所秉持的核心價值觀,追溯原點,一定是在這裡。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有載:「黃帝居軒轅之丘」。鄭州市區西南20餘公裡,溱、洧交匯處的臺地,即是古軒轅丘。
  • 重慶工業博物館:「博商」發展理念的探索者
    重慶工業博物館一景  中國經濟網記者成琪/攝  重慶工業博物館是工業文化博覽園的核心部分,一進到園區,開闊的空間、高挑的舊廠房、遺留下來的鋼鐵生產部件,讓人立刻感受到重慶的工業文脈重慶作為中國老工業基地之一,在這裡,這些蘊含著工業變革歷程及其文化符號被記憶和典藏。  主展館是重慶工業博物館的核心展館,展館總面積約8000平方米,利用原重鋼型鋼廠老廠房遺留的柱、梁、基礎,採用鋼結構體系,以「無邊界博物館」為設計理念,形成工業特色鮮明的展陳空間,並與外部空間連通,將展覽範圍延伸到園區,是國家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示範館。
  • 職業教育百年傳承 為國育才改善民生
    職業教育百年傳承 為國育才改善民生今年是陳嘉庚創辦職業教育一百周年集美職業教育將傳承嘉庚精神邁向新時代百年來,集美職業教育始終與祖國和人民血脈相連,與時代和社會同頻共振,培養了數以萬計的行業翹楚、國之棟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在今天,職業教育依然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去年,全國深化職業教育改革電視電話會議指出,著力培育發展一批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品牌專業,加快培養國家發展急需的各類技術技能人才。
  • 江西省圖書館迎百年誕辰
    贛圖百年,薪盡火傳,文脈賡續,蘭章衍慶。12月8日,江西省圖書館建館100周年慶祝大會在贛江之濱隆重舉行。一百年來,從百花洲頭篳路藍縷,到青山湖畔發展繁榮,到贛江之濱再創輝煌,江西省圖書館始終與祖國共命運,與時代同進步,創新不怠,追夢不止,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百年贛圖在保存文化典籍、傳遞科技情報、開展社會教育、開發智力資源、組織文化活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夯實大國復興的家庭之基
    原標題:夯實大國復興的家庭之基 家國一體、家國同構,在家盡孝、為國盡忠,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也是家國情懷的根基。春節的意義,不僅在於親人的團圓,更在於家國的體認。 「鄉愁夢縈,燈火可親」。新春佳節,團圓是永恆主題,家庭是最強「地心引力」。旅途再遙遠,也難以抵擋如箭的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