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甄選APP創作者|劉嬋
公眾號上的故事不能滿足小朋友的需求,開始關注凱叔講故事:
都都小朋友今年4歲,是一位求知慾很強的男孩子。作為教師,我從都都三個月開始,就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一歲以前,基本以布書為主,主要是讓他認識蔬菜、水果、交通工具、形狀等。雖然娃當時不一定聽得懂,但每天都有模有樣的自己閱讀,甚至「啃」書。
從都都15個月開始,我在一度甄選家長群裡的朋友的推薦之下訂購了巧虎早教產品(為期3年),併購買了一系列貼紙書和繪本,每天晚上睡前陪孩子閱讀1-2小時左右,如此正式開啟了親子共讀之旅。
等到都都兩歲半時,家裡已經堆滿了他的書籍,其中包括一大箱子繪本和一大盒子貼紙書,我想正是這個階段的親子閱讀,為孩子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歲開始,都都進入語言爆發期,2歲半時經常冒出一些讓大人吃驚的詞彙,比如「可是」「果然」「因為」等等,表述邏輯也很清晰。
後來,我工作越來越忙碌,有時候一天要上六節課,回家之後實在沒有精力陪孩子讀書,這時候,我們開始利用微信公眾號聽故事,比如「家語媽媽故事屋」「米得說故事」等等,沒想到都都很快便接受了音頻聽故事的方式,每天睡前都可以聽30分鐘以上,漸漸地,他幾乎聽完了這些APP上的故事,主要關於性格習慣養成、身體健康常識等方面,最熟悉的有「弗洛格釣魚」、「小熊請客」「小熊打針」「放屁沒什麼大不了」等。這樣持續了半年多,都都3歲半以後,理解能力大幅度增強,這些微信公眾號上的故事已經不能滿足他的需求了,有時候他會嚷著「我想要媽媽嘴巴講故事」,老母親再次感受到了壓力,不得不另闢途徑。
一開始用《凱叔講故事》,孩子並不太買帳:
為了解放老母親,一度甄選社區看到有家長分享,我開始關注「凱叔講故事」,下載完APP之後發現上面有一些免費音頻資源,比如《神奇圖書館》《凱叔西遊記》等,於是我開始給孩子聽西遊故事,聽了不到兩集,孩子就嚷著要換頻道,可能西遊記的情節對於3歲多的孩子來說還是略顯艱澀了,比之前微信公眾號上的故事難度和深度都高出太多。後來,我又陸續給孩子選擇性播放了一些免費繪本故事,比如《我有好習慣》系列,讓孩子學會分享、理解和獨立,這些故事的效果跟之前微信公眾號差別不大。
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兩個月。後來由於疫情的原因,全家人都只能宅在家裡,孩子的早教活動受到極大的限制,聽故事成為了一個既簡單又有效的育兒活動,因此需求也更大了。有一天,我打開凱叔講故事APP時,突然看到了《海底小縱隊》故事合集推送,雖然是屬於收費項目,但想到之前曾經帶孩子看過這部動畫片,於是抱著嘗試的心理花了買了一個月的體驗會員卡。
這個《海底小縱隊》的故事聽起來質量很好,很有帶入感,又有趣,都都小寶貝聽得完全停不下來,每天晚上洗漱完躺在床上可以聽2個小時《海底小縱隊》系列故事,只要我們不強制關掉音頻,他都能一個人默默收聽,遇到某處搞笑的情節,還會一個人突然哈哈大笑起來。
從海底小縱隊開始,娃迷上凱叔裡面的動畫系列故事:
一個月時間很快過去了,《海底小縱隊》系列246個故事反覆聽了2-3遍,都都甚至有種百聽不厭的感覺。很奇怪,自從聽了這個系列故事以後,娃竟然不要求看動畫片了,亦或許娃本身比較有自制力,知道動畫片看多了對視力不好吧?
顯然,之前的免費項目已經不能滿足小朋友的需求了。於是,我續了一個月會員。後來發現裡面新增了《超級飛俠》第1-3部故事,於是我們開始「轉戰」《超級飛俠》,198集故事他足足咀嚼聆聽了大半個月。統計數據顯示,娃每天收聽時間長達2、3個小時……之前看一度甄選社區的帖子,發現有的孩子平均一天可以聽五六個小時。。
第二個月的故事收聽,基本圍繞著《超級飛俠》系列。
都都喜歡的第三個系列故事是《汪汪隊立大功》,1-5季137個故事也夠聽好久,再就是《小馬寶莉》等故事合集。
之前看到一度社區裡有人說,對於4歲左右的孩子而言,唐詩之類的內容稍微為之過早,類似《海底小縱隊》、《超級飛俠》這樣的系列故事更容易被接受。有了動畫片的基礎,故事裡的人物是孩子熟悉並且喜歡的,他們更容易理解,而且劇情比較豐富完整,具有連續性,孩子容易沉浸其中。而從我的角度看,聽故事的環節代替了看視頻,也讓孩子沉浸在想像的世界裡,天馬行空發散思維,對孩子的成長更有益。
尊重孩子的興趣,我們到目前為止,還是以聽動畫故事為主:
實際上,凱叔講故事這個APP裡面內容相當豐富。然而,都都最喜歡的還是動畫故事,每次聽故事之前,我們都會問他,想聽什麼?他總是回答《超級飛俠》、《海底小縱隊》《汪汪隊立大功》之類的。
因為孩子還小,肯定是要以興趣為主,而且這幾個系列的故事就差不多500個,我覺得孩子反覆聽也是有好處的,所以就選擇了尊重孩子的興趣,沒有強烈要求聽其他的。如果孩子在一年之內,哪怕只是反覆聽動畫故事,我覺得也值了。
當然,偶爾我們也會嘗試聽一些其他故事,比如《白雪公主》等,但這些所佔時間比例不大。孩子聽了白雪公主的故事之後,會自己在家裡講故事:「魔鏡,魔鏡,誰是這個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他也能夠理解,王后要殺掉白雪公主是因為嫉妒。
我覺得這些就夠了,孩子喜歡什麼就聽什麼,其他的後面慢慢再開發,畢竟目前也只是用了4個多月。
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凱叔裡面的國學經典、科學思維方面的內容都是不錯的,但是目前尚不適合孩子,為時過早,所以也沒有深度探索。希望凱叔能夠多上一點動畫故事吧,比如《萌雞小隊》《超人兔》等等,這些動畫故事也特別適合3-4歲孩子。
一直聽凱叔裡面的動畫故事,給孩子帶來了什麼?
娃每天睜開眼睛第一句話就是「媽媽,我要聽故事」,躺在床上聽30分鐘故事再起床吃早餐;中午午睡之前也是聽3-5個故事,約20-30分鐘;晚上洗漱完上床,睡前聽60分鐘左右故事。內容主要還是動畫故事。
這樣的大量輸入,給孩子帶來了些什麼呢?我覺得主要是以下兩點:
一是愛上了講故事,語言能力有提升,這一點我覺得跟凱叔有關聯。
有時候他一個人抱著玩偶,嘴裡嘰嘰咕咕給玩偶講故事,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有時候拉著大人,要給我們講故事,或者與我們討論關於故事裡的具體細節,比如「颶風和龍捲風有什麼區別?」「呱唧做了一碗海盜湯,太搞笑了」;「公主是怎麼挖鼻屎的?」
我漸漸發現,他可以完整講出一個故事,而且邏輯十分清晰,甚至可以複述故事的原文……有一次跟小夥伴一起坐車去極地海洋公園的路上,兩個小朋友在車上輪流講故事,他就複述了凱叔裡的故事「呱唧的爺爺是海盜船長」,講得也算是繪聲繪色了。
當然,關於這一點,這與孩子長大了之後本身語言水平提高是有絕對關係的,並不一定全是凱叔講故事的功勞,但是持續的故事信息輸入絕對是有潛移默化的好處的。
二是基本放棄看動畫片了,這是我樂意看到的。
都都專心聽凱叔講故事時,我們跟他講話他可能都無暇顧及,我甚至明顯能感覺到他對故事的專注程度,已經跟其他小朋友對動畫片的沉迷程度差不多了。
都都在1歲半到2歲時開始接觸動畫片,那時候奶奶帶孩子,有時候奶奶忙起來就會給孩子看一會兒動畫片,但是時間控制得比較嚴格,每天不超過30分鐘。現在他基本不看動畫片了。
當然,並不是說凱叔就有絕對杜絕孩子去看動畫片的功能。為了減少孩子的電子產品使用時間,我有儘量給他安排其他一些活動,比如樂高、繪畫本、手工實驗等。同時,也是有一次孩子眼睛挺紅的,我也趁機講了下「以後不能長時間看電視哦……」,感覺從那次開始,他有開始意識到看動畫片也有不利的一面,可能孩子本身也有一定的自制力吧。
但無論怎麼樣,我覺得凱叔裡面的動畫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他對動畫的感情,從這裡得到滿足感彌補了看動畫片的快樂。再者,我家孩子也知道,我們的家規是一次只可以看一集動畫片,但是聽故事有時候可以一小時,所以孩子更願意聽故事哈哈。
關於對凱叔講故事這個APP的整體看法:
雖然我們目前還是以聽動畫故事為主,但是凱叔這個APP集學習與娛樂於一身,還是不錯的。再者,凱叔講故事APP 可以在多臺設備上使用,這樣我和都都爸爸、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均可以下載這款軟體,娃走到哪裡都可以不間斷聽故事,使用起來也比較方便。
當然,任何一款軟體都會有需要提高改善的方面,針對使用體驗,我個人有以下改進意見:
1.建議為所有的資源添加年齡推薦標籤。
此款APP 裡面資源相當豐富,可以說適合2-15歲孩子,甚至對大人都是適用的。這就導致一個問題,家長需要花時間去挑選適合孩子年齡的資源,比如都都目前4歲,比較適合的資源就是繪本故事或動畫故事。如果能夠增加年齡推薦標籤,可以更方面老人為孫子或孫女選擇資源。
雖然app裡面可以選擇孩子年齡,但我看過,部分是根據年齡在推薦,但還有很多內容其實是在各個年齡段裡面都會出現的。那麼這些內容,讓大家怎麼選?如果都有年齡標籤,會方便得多。
2.建議星星商城儘快上線,設置禮品兌換的遊戲。
頁面上很久以來一直顯示「星星商城即將上線」,目前打卡活動大力贈送星星,這些星星到底有什麼用,具體活動還沒出來……偶爾能兌換點小禮品,還是很有利於激發小孩子的學習熱情喲。
3. 穩定性也可以再提高一點。
最近用IPAD登錄凱叔講故事APP時,經常顯示伺服器連接錯誤,嘗試好幾次都是這樣,與網絡無關,用手機登錄就很順暢,希望能夠改進一下,提高登錄效率。
從遇見凱叔APP到現在,個人心態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最開始,當孩子迷上動畫故事時,內心一陣竊喜,老母親終於得到解放了,而且孩子專注力好,每天可以聽2小時以上,聽得越多越覺得賺了,於是乾脆停止了繪本閱讀。
後來,我慢慢發現,僅僅聽音頻故事還是少了一些親子互動的樂趣,繪本故事不能丟,而且繪本故事有很多圖片,聽和看同時進行也有好處,所以漸漸理智,減少了一些聽凱叔講故事的時間,開始恢復看繪本的時間。
目前大概情況是以凱叔講故事為主,平時家長累了或者沒時間就還是聽音頻故事,家長有時間或者精力的話會陪讀一些繪本故事或者思維書,相互補充吧。
非常感謝我們一度甄選用戶的分享,點擊查看原文進入社區,解鎖更多家長分享。想和我們的作者溝通或者和有豐富育兒經驗的各位家長們多多交流的,歡迎添加小助手微信,拉您進群。
如果您也想要記錄娃的成長經歷,想要跟大家分享在線課程的經驗與坑,歡迎直接添加小助手微信給我們投稿哦~稿費300元起!可約稿件詳情請見公眾號一度社區約稿信息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