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需要什麼,我們就造什麼」車企有何底氣玩這波「神操作」?

2020-12-23 車與輿

截至目前,全球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數已經突破了一百萬人,而呼吸機也成為了目前最重要的醫療設備。面對呼吸機的短缺,大量的公司都投入到了呼吸機的生產當中。

4 月 6 日,特斯拉發布了一段視頻,一些戴著口罩的工程師在鏡頭前介紹,他們正在利用汽車零部件生產呼吸機。不單單是特斯拉,許多車企也開始轉產生產防疫物資,車企為啥要生產防疫物資?是因為利益嗎?不!是人民需要!

人民需要什麼,我們就造什麼!

疫情爆發以來,醫用物資需求暴漲,湖北等重疫情區接連出現物資告急情況。在這個緊要關頭,汽車行業也在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除了捐款捐物的常規操作,一些自主的硬核車企轉移「戰場」,紛紛開始生產口罩、消毒液等保障物資,全力支援疫情一線。早在3月16日,廣汽、上汽通用五菱和比亞迪就宣布將陸續將口罩向社會公眾投放。

作為一家車企,上汽通用五菱在不給國家和人民添亂的前提下,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俗話說得好:沒有槍,沒有炮,我們自己造。從想法的提出到第一批口罩下線,上汽通用五菱僅用了3天時間,又一次讓世人見識到了」五菱速度」。上汽通用五菱聯合供應商以及自建生產線轉產口罩,在工廠無塵車間設置了14條口罩生產線,口罩日產量超200萬隻。印在口罩包裝盒上的「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讓人看後熱血沸騰。

比亞迪的情況稍有不同,由子公司生產防疫物資。負責生產口罩的寶龍九部隸屬於比亞迪電子事業群,主營業務包括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代工,早期主要服務於諾基亞、摩託羅拉等電子巨頭,後期還進入了汽車塑膠件的模具製作和汽車鈑金件加工等領域。電子產品代工固然與汽車不沾邊,但對無塵環境的要求有過之而無不及,轉產口罩的車間改造壓力相對較小。因此,比亞迪在2月就實現日產口罩500萬隻、消毒液30萬瓶。廣汽零部件部門在很短的時間內設計、建設口罩生產線,日產百萬隻以上。

這三家車企不但生產口罩,更甚者還自己製造生產口罩的機器。也正是得益於它們的努力,國內口罩的生產壓力已經得到一定的緩解,相比起國外13500%的增長與不過2000萬隻/日的產能,國內已是幸福太多。

海外抄作業,重啟「二戰模式」

正是因為國外口罩的供需嚴重失衡,因此目前海外有許多車企紛紛開始「抄作業」。日前,FCA集團宣布,將在中國工廠轉產口罩,並捐贈給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北美國家。除了特斯拉之外,通用、福特、等一流車企,也成為獲準製造呼吸機的企業,歐洲英、德、意等國家的車企也在響應政府號召,願意為生產緊缺的醫療物資提供幫助。而這個場景,真的可以稱之為「二戰模式」。

回顧一下二戰時期歐美車企轉產製造軍工產品的背景。當時受到戰爭的影響,眾多車企都停止了民用車輛的生產,轉而投入到軍工產品的研發製造上。比如奔馳,除了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生產卡車、運輸車、半履帶牽引車外,還為坦克、飛機、艦船提供發動機。

從1942年到二戰結束,雪佛蘭生產了6萬臺轟炸機及貨機的發動機,還製造了3000支90毫米加農炮炮杆、100萬噸鋁製鍛造件,100萬噸鑄鐵件、2850噸鎂制鍛造件以及3,800臺偵察車。在此期間,福特也全力加班加點生產軍工設備,除了坦克、裝甲車外,福特汽車用了一年時間,打造了一條轟炸機生產線,隨後每小時都可下線一架重型轟炸機。

又困惑了吧!車企造口罩真的很靠譜!

俗話說「術業有專攻」,在普通人眼裡,一個造車的轉造口罩,心裡難免有些沒底。

但實際上,一些大型車企完全具備生產質量合格口罩的能力。而且,他還能生產呼吸機!

第一,汽車製造業是高度集成化和專業化的,整車廠負責研發、生產,而汽車身上的眾多零部件則由供應商負責製造,這種上下遊分工協作的產業結構非常成熟。我們平時所說的汽車廠商實際上就相當於最終的採購者和製造者,它們有著行業內無比強大的整合能力,尤其是那些大品牌,只要一聲令下,可以說全產業鏈都跟著隨意支配。

第二,車間改造相對容易。比起造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汽車廠不用重新蓋房子、鋪管線,現成的廠房只需要簡單改造一下,兩三天基本就能完成生產線的安裝調試。

第三,對於這些大型汽車生產企業來說,口罩機的價格也不貴。用於生產N95口罩的一整套全自動杯型口罩成型機,市場價格在30萬元左右;用於生產普通醫用口罩的設備則更便宜,一套大約15萬元。對於投入動輒過數十億元的汽車廠來說,即使上馬10條生產線,也不過只是「九牛一毛」。與此同時,口罩機又比汽車生產線小巧得多。從原材料入料到成品完成,一個人站在機器前就能夠獨立控制生產,效率還很高。哪怕是勻出了100個員工生產口罩後,工廠還不耽誤正常的汽車生產。

第四,原材料有共通性。口罩和汽車,表面上看風牛馬不相及,實則共用一種原材料。大家知道,一般醫用外科口罩有三層結構,外層防液體飛濺,中層為阻擋細菌的屏障,內層吸收佩戴者釋放的溼氣和水分,其主要原料是聚丙烯纖維無紡布。而車用高分子吸音隔音材料,也就是吸音棉也分為3層,第一層和最後一層也是聚丙烯纖維無紡布。現在生產一輛汽車,要用到20平方米,折合重量為 15至20千克聚丙烯纖維無紡布。可以說,汽車廠造口罩,原料也是現成的。

第五,生產口罩需要一個嚴格的無塵環境,並且要在恆定的溫度、溼度下完成生產作業。汽車製造恰好具備這樣的能力,車身噴塗、電子元器件製造同樣需要在無塵條件下進行,這些都為車企轉產口罩提供了必要支撐。

粒徑小於10μm的固體微粒能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漂浮於空氣中,一些較大些的顆粒在陽光照射下甚至肉眼可見。在車身塗裝環節,如果車間不夠潔淨而導致10μm的粉塵混入漆層,通過肉眼就能夠看到由此產生的瑕點。因此,整車廠的塗裝車間裝配有大量的空氣過濾器,用來清除噴漆和烘烤所產生的粉塵,工人也必須穿戴專業的防塵服。類似的無塵要求在一些汽車零部件的生產過程中也有體現。

第六,以特斯拉為例,從總設計圖的標註來看,至少有一半以上都是採用的現有Model 3的汽車部件。工程師改造了 Model 3 的車載計算機,特斯拉用它來控制呼吸機的氣流管,並將汽車懸掛系統的空氣罐用作呼吸機的氧氣混合室。

另外,他們還改造了 Model 3 的觸控屏,將它作為呼吸機的控制器。通過這塊屏幕,醫護人員可以看到機器的送氣頻率等信息。也就是說,車企的許多零部件和醫療物資上需要的零部件許多都可以共用,而又因為汽車公司的零部件一般庫存充足,造呼吸機,都不是一件特別難的事。

總結:相信在這次疫情爆發之前,大多數人對於車企的認識都停留在造車層面。然而受到疫情影響,在醫療物資緊缺的情況下,中國眾多車企挺身而出,不但捐款捐物資,更甚至捲袖子上陣,自己造物資。

相比起誇誇其談的資本家們,真正能夠在疫情面前扛起重擔的依舊是製造業實體。如今,國外停工停產的汽車工廠已經過百,對於車企和零配件廠商來說,他們都很清楚,在當前轉產醫療物資既是解國家和人民的燃眉之急,同時也是在解自己的燃眉之急。也正是因此,在疫情面前,或許是出於真心,也或許是出於私心,「人民需要什麼,我們就造什麼」,在汽車行業,沒有成為一句空話。

相關焦點

  • 在不能造車的日子裡,車企們都在造什麼?
    不過停工不代表停產,為了能在此次疫情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眾多車企紛紛開始轉產防疫物資,有一些甚至還做的風生水起。那麼今天我們就為大家梳理一下,在不能造車的日子裡,車企們到底都在造什麼?而上汽通用五菱則在這時喊出了:「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的口號,開始轉產口罩產品。從2月6日宣布生產線改建計劃,到產出第一批20萬隻口罩下線,這個過程只用了短短三天,可謂是完美詮釋了什麼才是真正的中國速度。截至到目前,五菱已經建成22條自動化口罩生產線,生產能力可達到日均200萬隻。
  • 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五菱宏光Mini交車儀式完美落幕
    濛濛細雨擋不住客戶對提車的期待和熱情,7月12日,全國首站五菱宏光Mini百人交車儀式在羅莊華盛新江泉大酒店舉行,引爆新能源熱潮。來自三區九線和日照莒縣的上百位車主、準車主在這場以「人民代步車 出行新選擇」為主題的活動上,共享喜悅,在彼此的見證下成為了五菱大家庭中的一員。
  • 開年最感人的一句話——「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
    五菱這一手硬核操作,贏得廣大群眾的喝彩,也讓口罩包裝上「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這句口號刷爆全網。上汽通用五菱是首家獲得醫療器械經營許可並通過專業檢驗的汽車企業,目前已具備口罩研發生產、經營的相關資質。這也是面對全國口罩緊缺現象,五菱能及時站出來,放下「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這句話的原因。
  • 華為「造車」,究竟造了什麼?
    事實上早在2014年華為就在其著名的「2012實驗室」內設立車聯網實驗室,蟄伏5年,華為怎麼看都不像玩票,正當國人集體亢奮時,人家馬上交了一盆冷水「我們不造車」。巧的是,百度Apollo也這麼說,我們不造車,幫車企造好車。虛虛實實之間,華為到底想幹嘛?
  • 造車大躍進,我們真的是缺車嗎?
    造車不是問題汽車工業已有百年歷史,中國汽車業發展了70多年。隨著新能源汽車時代的來臨,造出一款車已經不是問題——有錢就行。恆大汽車就是典型代表。在房地產行業大手筆的許家印將雷厲風行的作風帶到了汽車行業。像採購鋼筋水泥,定製家電一樣,恆大將造車玩成了一場供應鏈遊戲。
  • 新造車企的超長春天,什麼支持它們股價亂飛
    傳統車企的市值情況一般可以通過市盈率判斷,只是從未實現單月盈利的他們並不適用這一公式。而通過市銷率(總市值和主營業務收入的比率)計算,造車新勢力與傳統車企同樣差別巨大。根據AI財經社報導,Choice數據顯示,通用為、豐田為、長安的市銷率分別為0.32、0.67、0.81。
  • ...騰訊、華為會跨界造車嗎? 華為:我們不造車,我們要幫車企造好車
    這是疫情之後,中國汽車界首次舉行的行業重量級汽車論壇。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阿里巴巴副總裁、斑馬網絡聯席CEO張春暉,百度車聯網事業部總經理蘇坦,騰訊智慧出行戰略總經理沈沛等來自網際網路「大廠」的智能網聯、自動駕駛領域的大咖現身論壇。
  • 造車門檻沒降低:傳統車企與新創公司仍有合作空間
    沈 海寅:其實造車從來沒有容易過。小時候認為造車很容易,但是越長大覺得越難。現在進到汽車行業裡,發現這更難。但是有兩個背景,讓造車難度相對下降了:其 一是造電動車的難度比汽油車相對較低;其二是中國汽車行業經過十幾年發展,在社會分工、人才儲備、供應商儲備和發展等方面有了很大進步,這使得造車環境比 原來更好了。
  • 五菱榮光新卡您的招財卡,「人民需要什麼,我們就造什麼」
    後來為了方便拉牲口14年又買進一臺五菱榮光小卡1.2L排量,幾年下來從未出過什麼大毛病。去年家裡買進一輛五菱榮光新卡,剛買下那天下午,爸爸的朋友買的炮過來放,家裡炒的菜喝著酒,這是我在家最熱鬧的一天,我家過年都沒這麼多人,我沒事的時候就在車邊看,看看有什麼的不一樣的,新穎的東西。那天一直到晚上12點,爸爸也喝多了,朋友也回家了。
  • 造車,哪裡有什麼後浪?
    除交通工具之外,汽車迅速具備了新的定義,成為了人與車、車與車、車與生活相連接的信息通訊工具。這樣的「汽車」為什麼更容易贏得年輕人的青睞?道理其實也很簡單:只有極少數人才會關心發動機轉速,了解它的功率;但卻有太多的人在意手機的5G信號強弱,在乎玩手遊時的速度。這跟汽車有什麼關係?當然有 — 當下,車機系統正在演變成為汽車新的中樞,而其核心不就是和手機類似的晶片嗎?
  • 秋名山神車五菱宏光又出神操作:擺攤好搭檔來了!
    說起這五菱宏光,想必這個傳奇的品牌大家應該都早有耳聞,唯一能和奔馳越野、超跑轎跑一決高下的決戰之車,被大家封為國貨之光,秋名山車神之車。傳說中的五菱宏光到底有多神?但五菱的神操作還不止這些。繼疫情時期,口罩物資供不應求的狀態下,上汽通用五菱宣布改造口罩生產線,所生產的口罩「只贈不賣」,全部捐贈廣西柳州政府之後,近日,中國小微商家的優秀合作夥伴五菱神車,再度上演「江湖救急」。
  • 車企營業:超跑廠裡縫口罩 造F1賽車的做呼吸機
    讓我康康你們有多厲害?」從推特發文語氣,我們能感受到川普對車企施加的壓力,康康這特意強調作用的大寫字母,康康這一連串感嘆號,真的像極了老師向學生催交作業的樣子。前有中國的五菱等車企生產口罩,說「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據說最近還在做螺螄粉呢),現在還有「政府叫我產呼吸機,我哪能不從」的特斯拉、通用等車企,為什麼車企都紛紛「破圈」來到醫療用品領域,特別是難度係數極高的呼吸機?首先,車企在供應鏈上具備優勢,且都依賴電子和氣體力學等技術。
  • 五菱推出MINI6X6越野車,五菱:人民需要啥我們就造啥!
    五菱推出MINI6X6越野車,五菱:人民需要啥我們就造啥!不過話說回來,五菱不是專門造大家喜愛的東西嗎?很多網友都說人民需要啥我們(五菱)就造啥!這車目前受人民關注這麼高,建議不妨考慮考慮?
  • 預售1個月訂單破2萬,五菱再出神車,果真是人民需要什麼就造什麼
    即便如此,在各大車企看來,隨著二胎政策開放、家庭人口結構的變化,MPV市場將大有可為,隨之有大七座MPV、大六座MPV、全能家旅MPV、商旅MPV等品類誕生,就是為了搶灘MPV市場。而上汽通用五菱歷經 35 年的發展歷程,得到 了2200 萬用戶的認可,並且深耕MPV市場以來,一直佔據自主MPV市場的主導地位。
  • 車企的「造詞術」和新車的「遮羞布」
    前幾天還在跟朋友說,威馬可能是造車新勢力企業中最不像造車新勢力的一個了,這麼多年好像沒有提出過什麼玄乎的理念,車造的也是樸實無華,銷售上也已經有了傳統經銷商網絡,威馬不是新勢力中實力最強的一個,但可能是最像傳統車企的一個。相比李斌和何小鵬,曾在吉利和沃爾沃任職的創始人沈暉擁有著深厚的傳統車企背景,這或多或少讓他對於傳統車企的經營思路有著一份情懷。
  • 從擺攤神車到五菱螺螄粉……盤一盤「秋名山神車」五菱的網紅練成記!
    從年初喊著「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的口號,以「汽車品牌生產口罩」的噱頭引發第一輪關注之後;6月初又因借勢「地攤經濟」的熱潮推出擺攤神車而聲名鵲起。 面對疫情的蔓延,口罩等醫療防護物資成為緊缺的資源,但現有的製造力量根本無法支持現在日益增長的人民需求。而國貨之光五菱,霸氣地喊出一句口號,「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
  • 李嘉誠怒投51億玩造車,把新車塗滿土豪金,網友:哄抬車價?
    李嘉誠怒投51億玩造車,把新車塗滿土豪金,網友:想哄抬車價?造車這個行業是真的很火,與造手機不一樣,造手機可以說是花錢,但是造車堪比燒錢,幾個億噌一下就沒了。不過這都沒能阻擋大佬的腳步,像董明珠、王健林以及恆大許家印都先後跨界造車,就連地產大佬李嘉誠也坐不住了,準備擠進這個行業搶一口肉吃,他為此怒投51億玩造車,還把新車塗滿土豪金,看到這裡網友不淡定了:難不成這是想哄抬車價?李嘉誠具備非同凡響的商業頭腦,靠大膽在內地投資,賺了不少錢,臭名昭著的公攤面積就是他整出來的,因此他雖然很有錢,但是大家都不看好他。
  • 200萬豪車被借走當婚車玩漂移,這波操作過火了
    事件一出,網友們紛紛都覺得這是拿生命在開玩笑。於是,交警部門出面調查,發現車主只是把車借出去,沒有想到有不認識的人來駕駛車輛。現在200萬車子被暫扣,車主打算向對方索賠。畢竟對方這一波操作實在是非常過分,不是自己的車也不能這樣玩。星雲大師曾經說過,過火的事情不能做,否則便為罪過。
  • 蘋果造車的秘密,都在這了
    為了準確的認識蘋果造車這件事,車東西整理了十個比較關鍵的問題,理清了這十個問題,對蘋果造車就能有一個更清晰的認知。 一、蘋果為什麼要造車? 二、蘋果有汽車人才嗎?頻繁挖角已組建完整造車隊伍 雖然確認蘋果肯定會造車,但汽車畢竟是一個大工程,還需要人才、資金、技術等多個方面的支撐。那麼,蘋果在這些方面是否已經做好了準備? 首先我們來看看蘋果的人才儲備。
  • 不止,車企已開始造新冠病毒檢測儀了
    3月23日,美國車企大面積宣布將生產呼吸機。根據美國政府公告,有包括特斯拉、福特汽車和通用汽車「獲準」生產呼吸機,以幫助美國減輕呼吸機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間短缺的問題。 其中,特斯拉CEO馬斯克近期接連發布推文,證實了特斯拉將生產呼吸機這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