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正月初八),是牡丹江站綜合樓食堂麵點師楊鳳琴退休前的最後一個班兒,她早早來到食堂,打南瓜泥、燙玉米面,和面、省發、上屜……整套動作嫻熟利落,一氣呵成。發糕和花卷放入蒸鍋後,她立即用開水勾兌鹼水,把陪伴自己多年的蒸鍋、碗盆等工具擦拭得鋥亮,還徹底清掃了分擔區環境衛生。
熱騰騰、香噴噴的南瓜發糕出鍋了,趁著熱呼勁,她把大發糕改刀成整齊的小塊糕,擺盤送上職工餐桌,這營養又美味的南瓜發糕是楊鳳琴的原創主食,最受職工歡迎。「從前的綜合樓食堂主食只有花卷和白米飯,現在增加了發糕、南瓜發糕、小碴子米飯和黑米飯,職工都很喜歡。」談到自己研發的主食受到職工青睞,楊鳳琴總是滿眼笑意。
2013年起,楊鳳琴先後在客運、貨運、綜合樓等多個食堂擔任麵點師,伴隨著勤學苦練,她陸續考取了二級中式、五級西式麵點師證書,製作面點的功夫不斷提升,她做的饅頭、花卷鬆軟勁道,包子白胖Q彈,收穫了很多鐵粉。「我喜歡揉搓麵團的感覺,更喜歡把它們變成美食供職工享用。」
每逢食堂蒸包子,就是楊鳳琴最忙碌的一天。為保證麵皮的省發時間,她總是提前1個半小時到達崗位,「水與麵粉的比例怎麼調、省面的時間夠不夠?楊鳳琴僅憑肉眼觀察麵團的光滑度、光澤度就可以精準判斷……」廚師鄭洪臣是楊鳳琴多年的搭檔,他對楊鳳琴的手藝總是讚不絕口,稱她的「招牌肉包」打響了綜合樓食堂的知名度。
儘管備受職工好評,但楊鳳琴並不滿足。她說,「主食是熱量的來源,如果主食花樣更多一些,職工們的選擇性更多、心情也會更加愉悅」……楊鳳琴深知,自己作為麵點師,就是要做些有特色、品類多、有營養的麵食,來迎合職工日益增長的口味需求,保障他們的飲食健康,讓一線作業的職工們吃的好、吃的香,工作起來幹勁更足。
5年前,楊鳳琴正在南站小食堂當職,食堂增添了壓面機、大型烤箱等新設備,這為積累多年的楊鳳琴打開了一個「新世界」,她立即行動製作新品主食。為提高新品麵食的成功率,避免食材浪費,楊鳳琴就在家中查書籍、看教程,一有時間就跑到周邊的餅店去學藝取經,還用家裡的面、油、餡料等拿捏比例,製作好了成品帶到單位裡讓職工們品嘗打分。就這樣,她大膽嘗試、推陳出新,陸續將油鹽千層燒餅、手抓餅、春餅、玫瑰豆包等10多樣麵食送上了職工餐桌。
在2015年車站首屆食堂技術比武大賽中楊鳳琴獲得麵點師冠軍
8年來,楊鳳琴看到食堂內飯菜質量不斷提高,職工餐補越來越多,營養搭配越來越均衡,自助餐模式大受歡迎……職工們的滿意度和獲得感逐年遞增,作為車站食堂改革發展的見證者與經歷者,她從職工餐桌的小變化見證了車站的大發展。
即將退休了,楊鳳琴萬般不舍,她想看著車站越來越好,更想留下自己的獨家味道,繼續給職工送去溫暖。她一邊工作,一邊還忙著當師傅,車站各食堂都有她帶過的徒弟。為讓徒弟們儘快學透學精面點功夫,她特別錄製了小視頻,將製作步驟詳細列舉,手把手教,一對一帶。她總對大家說,「做麵食熟能生巧、注意細節、切記浮躁,最重要的就是用心,只要上了心啥都能成。」
「就是這個味道!是楊姐做的發糕味道……」徒弟們出徒了,楊大姐也退休了,但她的「獨家味道」會一直留在車站裡,給辛苦忙碌的職工們傳遞一份舌尖上的溫暖。
芳華沁初心,糕香飄滿園。車站還有很多如楊鳳琴一般的鐵路人,他們初心如磐、平凡堅守,他們逐夢前行、努力拼搏,正用平凡和奉獻譜寫著無悔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