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糖發糕」獲獎,評委怎麼說?

2021-02-17 雲中錦書苑

上次回國的時候,朋友請我們吃飯,在一家非常高級賓館裡。朋友

很貼心地點了具有家鄉風味的武昌魚,香味四溢的土雞湯,但是最讓我難忘的卻是最後那一盤白糖發糕。離開中國三十年了,一直都沒有吃到過白糖發糕。那發糕雪白雪白的,軟軟的,表面還有著一個個透明的小氣孔,和我記憶裡一模一樣。我拿起一塊白糖發糕,撕下一小團,放到嘴裡慢慢咀嚼著,那微酸而又帶著絲絲綿甜的味道,在嘴裡緩緩擴散,思緒卻一下子回到幾十年前。

    「白糖啊……發糕……」,「白糖啊……發糕……」,離開中國這麼多年,很多事情都變得模糊不清了,唯有這「白糖發糕」的鄉音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賣發糕的常常是個老婦人。她叫賣的時候,起調在「白」字用的是平聲,「糖」字用的是降調,並且拖得很長,在中間加了一個啊字,讓聽的人舌尖上蘊出了甜蜜。在「發」字上轉一個彎,最後在「糕」字突然用了升調,然後就一直拖得很長很長,給人無限遐想,頓時飢腸咕嚕。「白糖發糕」四個字就這樣被她唱成了一首歌,一首悠揚的歌。她邊走邊重複著這首歌,從巷頭一直唱到巷尾。

   賣發糕好像總是在冬天的晚上,她的手裡提著一個竹籃子,竹籃子圍著厚厚的棉墊子,中間堆滿了一團一團的白糖發糕。竹籃子上面也會蓋著厚厚的棉被,發糕其實只有一隻手窩那麼大。有人來買的時候,那婦人會輕輕地揭開一隻角,輕輕從裡面取出一個發糕,就像不願意驚醒熟睡的嬰兒,一切動作都是那麼地輕。我喜歡吃發糕,喜歡那甜而不膩,軟糯綿纏的口感。每次聽到叫賣聲,心裡就痒痒的,但是白糖發糕五分錢一塊,在當時還是很貴的,所以白糖發糕就變成了一種嚮往,似乎只有生病的時候,才會享受到的待遇。

  小時候寄居在親戚家,基本上沒有生病和看醫生的印象,因為在那裡生病是不用看的。記得在姨媽家的時候,一隻腳整整潰爛了一個冬天,都沒有看過醫生。我母親自己是醫生,她認為生病是一定要看,要吃藥的。所以每次一回到母親身邊,我就常常用發高燒,扁桃體發炎來折磨她,似乎是我的身體對沒有得到母親照顧的一種報復。記得有一次,從河南老家回武漢,在火車上就發起了高燒。燒得糊裡糊塗的我,被母親從火車站直接牽到了醫院的門診部。

   每次看病的時候,護士都是先在耳朵上扎一針,擠出大血滴去化驗。然後就在手上做皮試,打青黴素。也許還給了退燒藥,但是高燒常常是不會輕易退去。關於發燒,有一個非常清晰的畫面,時常出現在我腦海裡。常常是在半夜裡,我躺在我家的地鋪上(那時候家裡沒有床給我們姐妹們睡),媽媽披衣下床,蹲到我身邊,用手試試我的額頭,皺著眉頭說:「這麼燙,又燒起來了。」 然後就去拿了冷毛巾敷在我的額頭上,又從一個玻璃瓶子裡拿出酒精棉球,跪在地上,在我的脖子,腋下,手肘和膝關節的彎處,輕輕地擦著。拿著清清涼涼的酒精棉球,母親的手在我身上遊走,伴著母親關注而焦急的眼神,我常常在母親擦拭的時候就睡著了,第二天醒來的時候燒就退了。

   十三歲那年,正是文革期間。有一段時間,家裡只有我和她兩個人。正值青春反抗期的我,把母親當成了階級敵人,把和母親對著幹當成是一種革命行為。母親是個軟弱的人,不會與人爭論,說急了就哭。記得每次到了星期天,我就用在外面學的那些話和她辯論,辯著辯著,她就哭了。然後就一邊哭,一邊要我寫檢查。記得我每次都拿兩張紙,先在下面一張紙上寫滿了「打倒XXX,炮轟XXX,火燒XXX」,並且在XXX上面打滿了紅叉叉,而這個XXX就是母親的名字。出足了氣以後,再在上面的一張紙上應付幾句話,作為我這一周的檢查。當然每次交了檢查以後,至少有幾天,我都堅決不和她說話,所以每次都是她主動先找我說話。

    那一次我扁桃體發炎,夜裡就發起了高燒,因為是在和母親賭氣,早上我沒告訴她。她上班走了,我高燒一直不退,在床上整整躺了一天,喉嚨腫得很厲害,什麼東西也吞不下,所以一整天都沒有吃東西。到了晚上,母親下班回來,才發現燒得滿臉通紅的我,於是急忙找藥給我吃了,然後就守在我身邊,不停地在我額頭上換冷毛巾,拿酒精棉球在我脖子上擦著。

    就是在這個時候,「白糖啊……發糕……」,「白糖啊……發糕……」一聲聲從小巷裡傳來。守在我身邊的母親,一聽見那叫賣聲,就輕輕問我:「想吃發糕嗎?」我還在賭氣,扭頭沒理她。母親看了看我,輕輕嘆了口氣,起身出門。過一會兒拿了兩塊發糕進來。她倒了一杯溫開水,然後側身坐在我的身邊。撕下一小團發糕放進我嘴裡,用小勺餵一口水,我怕痛,好半天沒有咽下去。母親說:「吞呀,吞呀,不吃東西怎麼能好起來?」看著母親眼裡的鼓勵和焦慮,我忍著痛吞了下去。見我吞下去了,母親很高興地說:「慢點吃,能吃東西,才能好得快啊。」就這樣一小團,一小團,她把兩個發糕都餵給我吃了。那時候我心裡一股股熱流湧動,眼淚順著眼角慢慢淌下來。好像就是那個時候,我突然記起,小的時候,母親就是這樣一口一口地把我餵大。我也突然明白:我和母親之間並不是敵我矛盾,她一次次地忍讓並不是軟弱,而是一個母親的愛。

   「白糖啊……發啊糕……」,「白糖啊……發啊糕……」那悠揚的叫賣聲,和著母親的愛就像一股股暖流,永遠存留在了我的心裡。我終於明白了,之所以牢記了這叫賣聲,其實是對故園情的不舍,對慈母愛的留戀。那次在高級賓館裡,剩菜剩飯,我們都打包帶走送給了親戚,只把幾塊沒吃完的白糖發糕留給了自己。

相關焦點

  • 發粿或發糕
    甜粿是年糕,發粿是發糕,包仔是菜包粿,菜頭粿是蘿蔔糕。沒有這些糕粿,過年就不像過年了,尤其是年糕和代表發財的發糕,即使是現代小家庭,自己不會做,也要買些來應景。過年除了年糕、鹹年糕、蘿蔔糕外, 象徵發財、高升的「發糕」(發粿) 絕對是不可少的應景傳統祭品。
  • 一碗大米一碗麵,大廚教你做發糕,掌握這個訣竅,做出完美發糕
    但是我覺得做成大米發糕卻是更有味,做出來蓬鬆暄軟香味足,讓人聞著都會直咽口水,讓人忍不住想上去吃一口。那麼這時候肯定有人好奇了,既然大米發糕這麼美味,那到底應該怎麼做呢?其實大米發糕的做法非常簡單,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發酵,一定要把發糕給發酵好,這樣做出來的美味才會蓬鬆,同時也會更有口感。
  • 七種發糕詳細做法丨含配方
    主料丨玉米面150克,小米麵50克,普通麵粉200克, 幹紅棗20個,葡萄乾20克,白糖40克,乾酵母5克,水約280ML做法丨1、幹紅棗洗淨後用溫水浸泡一個小時,葡萄乾洗淨;2、將玉米面、小米麵、麵粉與白糖、乾酵母混合;3、倒入水,調成稀稠適中的麵糊
  • 發糕怎麼做才好吃呢?求各位大神指點?
    發糕怎麼做才好吃,想要發糕做出來好吃,麵糊要和好,麵糊醒發很重要,蒸好後燜3分鐘,這樣做出來的發糕蓬鬆暄軟,香軟好吃,發糕的做法有很多,大米發糕、玉米面發糕、紅糖發糕等,都非常的好吃。發糕蓬鬆喧軟,香甜可口,老少皆宜,深受大家的喜歡,我家孩子也是非常的喜歡吃發糕,每次看到賣發糕得,都要買上一點來吃,但是外面賣的,孩子吃著也不放心,自己在家做,製作簡單又好吃,孩子吃著也放心,大米發糕、玉米面發糕、紅糖發糕都非常的好吃,下面就來分享下發糕的做法。
  • 白糖米發糕的製作,1碗牛奶,1碗粉,一攪一蒸,小孩早餐有了
    我們叫它「糕仔」,就是現在叫的大米發糕。糕仔和松糕都是我們記憶中的味道,都稱為米糕。將碾回來的米粉用竹蓋曬乾,就成了幹米粉,更易儲存。製作米糕的粉是根據米糕的口感和種類而定的,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媽媽做的傳統大米糕,松糕要用粘米粉和糯米粉調拌,做發糕則直接用粘米粉。現在我們想要吃米糕也不用泡米和磨粉,直接購買現成的幹米粉即可,簡單又方便。
  • 最美童畫獲獎名單出爐,聽聽評委怎麼說
    長江日報-長江網12月23日訊(記者周滿珍 周飛)經過近3個月現場鬥畫實力角逐,「紐賓凱麓院杯」長江日報最美童畫第七季少兒美術大賽的最終獲獎名單正式出爐,100人獲得一等獎並進入長江日報未來大師人才庫,高詩雅等12人同時獲得「最美童畫籤約小畫家」稱號,另有30人獲得大眾票選的最佳人氣獎。
  • 爸爸的黃米粿~媽媽的發糕
    白色的米發糕,黃色的南瓜發糕,黑色的紫米發糕,還有綠色的青糕~~~食物的寓意總是美好的,過年——年年高(糕):年糕、發糕、青糕·······勤勞智慧的人們總能用各種米、面做出各種糕點。江南更是善於用米類食材製作鬆軟香甜的米糕。
  • 自製發糕,一次發酵,百分百成功,多加這一步,比大米發糕還Q彈
    大米發糕是我們一代人的童年回憶,記得那時候家裡沒啥吃的,長輩們就會用大米磨成粉,加一些酵母來做成發糕,有的就更厲害了,不用酵母,借用酒釀的發酵能力,直接用酒釀就能把米粉發起來。不過這樣的操作十分考驗技術,沒掌握好時間和比例,做出來的發糕根本發不起來,吃起來就是一大塊硬硬的米糕。對於廚房小白來說,最好用的還是要數酵母了。
  • 甜酒釀發糕:這才是大米發糕最好吃的做法,風味獨特,涼了也不硬
    試過好幾種大米發糕的做法,味道最好的當屬【酒釀大米發糕】,因為加了甜酒釀,那種沁甜鬆軟,獨有的風味,是任何一種發糕也無法比擬的。而且不同於普通大米發糕的是,放涼甚至隔夜都不會變硬。剩米飯60克,甜酒釀100克,清水120克,酵母2克,白糖50克,食用鹼1克,小蘇打1克,黑芝麻適量。① 250克大米提前一晚泡發。大米最好是選用「秈米」,也就是糯性較低的米,超市賣得很便宜,煮飯特別難吃的那種就對了。秈米做的米糕不黏牙,組織鬆軟。② 泡好的大米先搓洗3~5遍,洗掉裡面的部分澱粉。
  • 三色發糕做的時候掌握水的比例,這樣子做出來三色發糕鬆軟不粘牙
    三色發糕吃起來鬆軟不粘牙,做法呢又是十分的簡單,那麼做發糕,是需要揉面的。很多人都說做發糕不需要揉面,用兩根筷子攪拌均勻就好。還說成品是多麼的溼潤,鬆軟,但是小編認為那個發糕他一定會粘牙。而且還會出現一些布丁層,彈下去就,彈不上來了。
  • 不用揉面,只需3步,就能做出鬆軟好吃的發糕
    發糕是在麵粉中加上酵母蒸製而成的,根據添加的食材不同,發糕的種類也不同,有玉米發糕、紅糖發糕、南瓜發糕、紫薯發糕等。發糕除了用麵粉做還可以用大米麵做,做出來就是大米發糕。今天泰羊媽媽跟大家分享的是紫薯發糕的做法,不用揉面,只需3步,就能做出鬆軟好吃的發糕。之前我做過一次紫薯發糕,但那一次以失敗告終了,這次又鼓起勇氣做了一次,結果很成功。我今天做的紫薯發糕沒有用紫薯,用的是紫薯粉,如果用紫薯做,這個方子可能不太適合。
  • 玉米面發糕裡的家國情(蘇靖凱)
    玉米面發糕裡的家國情(蘇靖凱)作者:蘇靖凱河北學習平臺奶奶家住在河北廊坊的一個村子裡。每次回老家,奶奶總會給我做我最愛吃的玉米面發糕,軟軟的、甜甜的,聞上去有一股玉米和蜂蜜混合的香味兒,吃到嘴裡簡直沒有比這更好吃的美味了。奶奶說,她現在做的玉米面發糕是用白面、玉米面、黃豆面、酵母、蜂蜜、糖多種用料混合後醒發做成的,上蒸鍋前還要添加上我喜歡吃的各種乾果、葡萄乾、棗,所以吃上去很可口。但是,奶奶小時候吃到的玉米面食品卻遠沒有這麼好吃。
  • 高粱面發糕,暄軟香甜,一出爐就被搶光了
    高粱面發糕俗話說「五穀雜糧,最養人」,營養學家建議一周內吃三次左右的粗糧,不但能提高人體新陳代謝,還對人的精氣神有很大助益。 說起粗糧發糕一般人會想到用玉米面和紅棗做成的。今天說的這個粗糧發糕是用白面和高粱面一起來製作的,做法家常,一學就會,蒸著吃,又香甜又蓬鬆,好吃還不上火。
  • 做大米發糕的3個關鍵,一次成功零失敗
    大米發糕清甜、柔軟,比饅頭多了一絲米的香味和甜潤,所以它是一種介於點心和主食之間的糕點,老少鹹宜、受眾廣泛。不過米發糕這種點心雖然不複雜,但是由於發糕這種食物平時做的比較少,所以可能要比饅頭還容易失敗。
  • 新春舌尖丨「發糕」好吃不會做?軍營大廚教給你,保證「零失敗」!
    「發糕」的名字自帶歡樂喜慶,是歡度春節的傳統美食。麵粉和玉米面按照1:1的比例調勻,放入白糖。發糕出爐,芳香四溢,用刀將整塊「發糕」切割成小塊狀。純手工製作的發糕吃起來細膩爽口,微甜淡香還不粘牙,成為備受官兵喜愛的面點。
  • 大米發糕怎麼發酵?
    小時候我就是很喜歡吃米發糕的那種,以前小時候放學回家的時候在我們家附近總能看到推著自行車賣發糕的,每次都特別的興奮跑回家,找我媽要錢趕緊追出去買。現在長大之後,發現賣大米發糕的越來越少了,有時候幾乎就遇不到,這也成了我兒時的一個回憶了,長大後就想著自己來做一次吃啊。
  • 大米發糕鬆軟不塌陷的秘訣,只要掌握這幾個步驟,想做失敗都難
    小時候的我最喜歡下雨天了,下雨大家都待在家裡比較熱鬧,媽媽會做各種美食給我們吃,最喜歡吃的其中之一要屬大米發糕,香甜柔軟,帶著淡淡的米香味,那肯定是童年的味道。還記得嬸嬸第一次做大米發糕,米漿沒發酵就直接放鍋裡蒸了,把發糕蒸成了年糕,看著堂弟那嫌棄的眼神,至今還記憶猶新。
  • 黑小麥紅棗發糕編,暄軟香甜,營養健康
    黑小麥紅棗發糕By 江南布衣yuan繼續揮霍黑小麥麵粉,加上紅棗做發糕,也是香香的,老人孩子都愛吃!原料:黑小麥粉、中筋小麥粉、酵母、紅棗、白糖。做法步驟:第1步、主料,黑小麥麵粉。第2步、按比例,200克黑小麥麵粉,100克中筋麵粉,3克酵母,25克白糖,放入盆中。
  • 自己種的糯玉米熟透了,用糯玉米製作的玉米發糕,老少鹹宜
    玉米發糕相信很多人都喜歡吃,小編從小就喜歡吃這種糕類的製品。其實做玉米發糕除了可以用新鮮的玉米之外,其實也可以用玉米面,如果是用玉米面的話那就方便多了,但是吃起來的味道可能沒有新鮮玉米吃起來香。
  • 大米不要只用來蒸米飯了,簡單兩步自製大米發糕,蓬鬆暄軟,超好吃
    其實發糕類的食物做起來都差不多, 這些發糕都有一個共同的優點就是不需要揉面。 只需要把粉類的食材和液體混合在一起, 再加入適量的白糖調和味道, 加一些酵母粉等發酵蓬鬆的食材, 只需要攪一攪,手都不需要沾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