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品讀欽州】這座城市兩次武裝反清,孫中山把它定為南方第二大港

2021-03-05 欽州發布

在北部灣中心城市欽州市的仙島公園裡,一匹蔥綠的小山上,矗立著一尊10多米高的銅像。銅像是30多歲時的孫中山形象。在距銅像不遠的山灣下,就是碧波萬頃的欽州港。

【圖1,孫中山頭象】

早在100年前,在孫中山的規劃中,欽州就是中國南方第二大港。眾所周知,1918年,護法戰爭失敗後,孫中山用了兩年時間,完成了過去即著手撰寫的《建國方略》,他從理論上對以往的革命經驗進行了總結,同時也提出了改造和建設中國的宏偉計劃。

這些宏偉計劃中,交通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孫中山提出,要在全國建設七個大型港口。頭等港三個,即位於天津附近的北方大港和位於上海的東方大港,以及位於廣州的南方大港。三個頭等港之外,還有四個二等港,即營口、海州(今連雲港)、福州和欽州。

也就是說,地處北部灣的廣西欽州,將是孫中山計劃中要建設的南方第二大港所在地。他在書中指出:「欽州位於東京灣(東京灣即北部灣,引者注)之頂,中國海岸之最南端。此城在廣州即南方大港之西四百英裡。凡在欽州以西之地,將擇此港以出於海,則比經廣州可減四百英裡。通常皆知海運比之鐵路運價廉二十倍,然則節省四百英裡者,在四川、貴州、雲南及廣西之一部言之,其經濟上受益為不小矣。雖其北亦有南寧以為內河商埠,比之欽州更近腹地,然不能有海港之用。所以直接輸出入貿易,仍以欽州為最省儉之積載地也。」

【圖2,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產業布局圖】

漫長曲折的南方海岸線上,除了廣州這個千年大港和明清海禁時也未關閉的粵海關外,還有不少城市擁有天然良港。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孫中山獨獨相中欽州港?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國父對這座城市情有獨鍾?

首先是地理位置。欽州地處北部灣中部,背靠大西南,是整個大西南出海的最快捷之地。並且,欽州與越南近在咫尺,通過越南,可以進入中南半島,其輻射便更為廣闊,從而成為中國與東南亞地區乃至亞太地區溝通的重要紐帶。

其次,欽州港本身作為港口的優越條件。欽州港是天然深水良港,水域寬闊,來沙量小,岸灘穩定。此外,由於它位於北部灣中心,來自太平洋的颱風在抵達欽州之前,必須掠過海南島和雷州半島。經過海南島和雷州半島的阻擋,再大的颱風到了欽州港也不會帶來大的災害。

第三,更和孫中山對欽州的特殊感情密不可分。

1895年,孫中山領導了第一次武裝反清起義:廣州起義。從那以後,直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同盟會(之前為興中會)在華南各地組織了十餘次旨在推翻清王朝的起義。其中,竟然有兩次起義都發生在欽州境內;並且,還有兩次雖不是發生在欽州境內,卻也和欽州有密切關係。從某種意義上講,欽州可謂同盟會武裝起義的策源地。

【圖3,欽州保稅港區】

一是1907年9月的王崗山起義。王崗山位於欽州市欽北區的大直鎮,是十萬大山的一部分,山高林深,易於隱蔽。王崗山起義軍揮師南下,攻佔了防城縣城(因而史書上又稱為防城起義),並間道北上靈山。由於圍攻靈山不下,起義軍又撤回欽州化整為零。

二是1908年3月的欽廉上思起義。該次起義由黃興指揮,在欽州發動,並轉戰於欽州、廉州和上思一帶。

至於不在欽州境內卻與欽州密切相關的兩次起義,一次是雲南河口起義。河口與欽州雖然相距數百公裡,但同在中越邊境。欽廉上思起義爆發後,義軍在轉戰欽州及周邊地區的同時,孫中山派黃明堂率領從鎮南關撤出的軍隊開赴雲南邊境,發動了河口起義,一舉攻佔了河口縣城。

另一次則是鎮南關起義。鎮南關起義也是孫中山親自參加戰鬥的一次起義。他不僅在前線包紮傷員,還親手開炮,並興奮地對黃興和胡漢民等人說:「反對清政府二十餘年,此日始得親發炮擊清軍耳!」鎮南關雖不在欽州,但作為總指揮的黃明堂,卻是地地道道的欽州人。

【圖4,欽州保稅港區】

所以,對孫中山來講,欽州這個地方是他多次發動起義的根據地,是他的革命老區。當他日後對中國進行規劃時,欽州不能不在他心中佔據重要地位。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儘管孫中山早就立下了要將欽州港建成中國南方第二大港的宏願,但國勢艱危,時局板蕩,多年來,欽州港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港。

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借鄧小平南巡講話之東風,欽州港的大力開發才算提上日程。

如今的欽州港,不僅是大西南通往東南亞的重要中轉站,它還成立了我國第六個保稅港區,同時也是我國中西部地區惟一的保稅港區。

漫步欽州港,貨櫃堆壘如山,遠洋貨輪井然有序。通過填海造陸修建出的廠區和園區,讓人難以想像,在不久之前,這裡還是魚蝦的領地。

仙島公園高處的孫中山銅像,默默地注視著腳下的這座城市。時間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魔術師。它已變了人間。

相關焦點

  • 話說老欽州(二十四)追隨孫中山的欽州籍革命名將黃明堂
    黃明堂像黃明堂,欽北區大寺人,壯族,生於1870年,排行第八,小名黃八,後來人們稱呼他為「八哥」,「八叔」,是一位忠心耿耿跟隨孫中山進行民主革命鬥爭的高級將領。在起義力量的打擊下,清軍的士兵逐漸分化瓦解,散兵遊勇和會黨相結合,壯大了反清鬥爭的力量。在這種形勢下,黃明堂收集了幾百遊勇,利用中越邊境的緩衝地帶,出沒於廣西的鎮南關(今友誼關)那模村一帶,積蓄和發展反清武裝力量,在當地壯漢人民的配合下,不斷襲擊來犯的清軍。黃明堂越戰越強,「黃八」的名聲於是傳遍了南疆。鎮南關南接越南,侵佔越南的法國軍隊對中國虎視眈眈。
  • 推翻了清王朝的孫中山,竟沒打贏過一場仗?
    早年的孫中山受到鄭觀應的改良派影響,也想像康有為、梁啓超一樣,可是很快他就看清了這個朝廷已經不可救藥,「孫大炮」懶得和清廷廢話,毅然決然的舉起「造反」大旗,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武裝革命起義。可革命實在太難了!孫中山一共發起了10次革命,沒有一次成功。
  • 孫眉 (孫中山胞兄)
    孫中山倡導革命大業,得到孫眉物質、精神的支持和鼓勵,對他的革命生涯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後又參加革命,奔走廣州灣(今廣東湛江舊稱)香港兩地,進行反清活動。早年經商,資助孫中山讀書孫中山志在讀書,不願為商,孫眉欣然送其入學讀書。1883年7月、1885年4月孫中山兩次回國在香港、廣州讀書。孫眉雖對其弟不願來檀協同營商不滿,但重兄弟之情,仍不斷匯款資助其生活和求學費用。加入興中會,資助革命1894年10月,孫中山在檀香山準備創辦興中會,向孫眉說明創立意圖,眉贊曰「志大言大」,首先贊成並捐款贊助。同年11月成立興中會,孫眉是最早的會員之一。
  • 袁世凱與孫中山誰推翻了清朝
    這是孫中山領導的第二次起義。1907年5月22日的廣東潮州起義,餘既成、陳湧波等在潮州黃岡起義,月底失敗。這是孫中山領導的第三次起義。1907年6月2日的廣東惠州起義,鄧子瑜等在惠州七女湖起義,13日失敗。這是孫中山領導的第四次起義。1907年9月1日的廣西欽州起義,王和順等在廣西欽州王光山起義,進軍途中加入義軍者三、四千人,歷時半月,因餉械不繼而失敗。
  • 周鐵農談「孫中山與辛亥革命」的幾個問題
    正是帝國主義的狂妄野心和步步緊逼,封建帝制對於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無能為力和日益成為民族復興的巨大障礙,才使得近代中國孫中山領導的反清革命成為必然。  為什麼說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用現代革命方式進行反清革命的先覺者和先驅者。
  • 世紀偉人孫中山與中山大學
    他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二千年帝制」。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10月10日(清宣統三年)新軍中的革命黨人暗中聯絡,決定當天晚上起義。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據其生前遺願,葬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 孫中山與唐紹儀
    唐紹儀和孫中山都是香山人,這是他們在從事民主共和運動中培育私人友誼的有利因素。辛亥南北和談時,唐與孫在上海初次相見,因「同鄉裡,彼此一見,以鄉音傾蓋,握手稱中山,似故交」,從此,兩位政治家之間開始了經常的交往。關心鄉裡、反對軍閥統治更增進了唐紹儀和孫中山的鄉誼友情。
  • 獲贈孫中山手書「博愛」墨寶的龍璋先生
    龍璋自幼好讀,博覽群書,不但酷愛中國的古典書籍,還喜歡西方啟蒙思想家盧梭、孟德斯鳩和赫胥黎的著作。故而西方民主革命思想對他影響很深。他親歷了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之役。內憂外患使他認識到,「維新」是不能改變清政府的腐朽社會。龍璋與黃興既是至交,又都是清末的革命者。黃興走的是一條秀才造反的曲折道路。
  • 打了孫中山兩巴掌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1.鼎力相助進學堂民國國父孫中山,排行第五,上有二哥二姐(夭折一哥一姐),下有一妹。長子孫眉排行老大,比孫中山大12歲。他17歲那年遠涉重洋,到檀香山牧場做僱工。經過多年的打拼,孫眉竟然擁有了「茂宜王」的稱號。
  • 2012紀念孫中山之對孫中山的歷史評價
    作者:   孫中山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帝制」,組織革命政黨,發動武裝起義,領導了震驚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歷史上延續幾千年的封建王朝專制統治,開創了中國民主革命風起雲湧的歷史新篇章,功載千秋,萬古流芳
  • 偉人孫中山100年前對中國的預言,都已成為現實,只差一個有難度
    彼時不論中外的人都認為「孫的設想完全是空想,是不可能實現的。」然而如今100年過去了,今天的中國早已今非昔比,孫中山先生的構想竟大部分實現了。第一個設想,「國家之貧富,可以鐵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樂,可以鐵道之遠近計之。」孫中山先生認為,國家發展、民眾便利,首要就是交通方便,這也是中國自成立後一直堅持的一項發展措施。
  • 看了《破冰行動》,重新認識中山這座城市
    隨著最近熱播的《破冰行動》, 中山這座城市再一次喚醒我們的記憶!那中山他有什麼獨特的韻味呢?有什麼適合一家大小打卡地!孫文紀念公園是為紀念我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而興建,公園於1994年動工建設,並於1996年11月12日即孫中山誕辰之日全面竣工開放。
  •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信念堅定,曾經擁有四位妻子
    難得的是,陳粹芬還積極參加了孫中山策劃的武裝暴動,特別是在惠州起義中,秘密運輸軍火武器,聯絡接洽、傳遞情報,幾乎都由她經辦。在孫中山領導推翻清王朝的革命生涯中,陳粹芬很多次都相伴左右,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既照顧孫中山的起居,又保護他的安全,孫中山的日本友人池亨吉說她"非常忙碌"、性格"剛毅",頗有"女中丈夫"的氣概。
  • 那年今日 孫中山——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當時,村中有個太平天國遺兵馮爽觀,時常向孩子們講述太平軍反清的故事,孫中山對此很感興趣,對洪秀全等反清人士亦有了崇拜。1879年5月,孫中山隨母前往檀香山看望哥哥,得以大開眼界。不久,母親回國,孫中山入意奧蘭尼學院學習。他好讀史書和人物傳記,對華盛頓、林肯的事跡欽佩不已。畢業後,孫中山又入奧阿厚書院(當地最高學府,相當於高級中學)學習。
  • 一代梟雄唐繼堯,為何會兩次拒絕就任孫中山廣州軍政府元帥之職?
    這座墓高5.8米,徑18米,佔地約1500平方米。整個墓由大理石砌成,墓前有石闕、石標、石獅等,墓正面有石柱、石欄、石拱,顯得特別豪華氣派。這座墓是龍雲當政雲南時,於1931年修建的,這就是民國時期雲南的一代風雲人物唐繼堯的墓地。唐繼堯墓唐繼堯的兩塊就任大元帥的書碑唐繼堯(公元1883~1927年),雲南會澤人。
  • 孫中山:僅有的存世聲音為南通人錄製
    1912年4月6日,張謇(前排左三)在上海與孫中山(前排左七)合影(張廷棲供圖) 為孫中山演講錄音製作膠木唱片《勉勵國民》《告誡同志》的如皋人沈卓吾,時任上海《中國晚報》社社長(朱江供圖) 孫中山(1866—1925),廣東中山人。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國國民黨的創始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中華民國的締造者,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 把孫中山培養成大清掘墓人,這背後的男人是誰?
    孫達成的大兒子叫孫眉,小兒子叫孫文,就是大名鼎鼎的國父孫中山。  孫達成孫達成(1813-1888 年),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之父。香山縣(即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孫中山倡導革命大業,得到孫眉物質、精神的支持和鼓勵,對他的革命生涯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後又參加革命,奔走廣州灣(今廣東湛江舊稱)香港兩地,進行反清活動。孫眉接過了家族馬拉松接力賽的第二棒。
  • 電視劇《孫中山》臺灣開播
    》臺灣開播2001年08月02日11:09:11 南方網    南方網訊 繼《桔子紅了》之後,臺灣公視於7月30日再推歷史大戲《孫中山》,分別飾演孫中山及黃興的趙文及梁冠華,以及飾演宋家三姊妹的鄭錚、朱媛媛及劉玉婷等主要演員再次聚首,面對臺灣媒體顯得落落大方,演員們異口同聲地表示,這次參與歷史劇
  • 孫中山與辛亥革命以及興中會、同盟會和日本的黑龍會!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逸仙,後化名中山樵。幼年時曾受有關太平天國故事的影響而產生對反清人士的興趣。青年時因清法戰爭的失敗,並決定要以革命的方式改變中國。1894年11月24日,孫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1895年,興中會發動乙未廣州起義。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孫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並提出三民主義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