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一役,喚醒了千年之大夢。
當時大清輸給小日本的概念不亞於今天輸給了印度。
泱泱五千年華夏大國,居然輸給了千年以來都沒有正眼瞧過的倭奴國,這給每一個有志之士內心重重一擊!
這其中就有清政府的掘墓人——孫文。
早年的孫中山受到鄭觀應的改良派影響,也想像康有為、梁啓超一樣,可是很快他就看清了這個朝廷已經不可救藥,「孫大炮」懶得和清廷廢話,毅然決然的舉起「造反」大旗,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武裝革命起義。
可革命實在太難了!
孫中山一共發起了10次革命,沒有一次成功。
第一次,1895年10月,廣州起義。
這一年,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對清王朝再也不抱任何幻想的國父先生開始籌備起義。結果一槍沒放,事情洩露,領導者被捕,廣州起義宣告失敗。
第二次,1900年10月,惠州起義。
這一年,義和團大鬧京城,國父先生準備在惠州發動起義。起義軍人數一度達到兩萬。但最終因彈盡糧絕而解散。
第三次,1907年5月,黃岡起義。
國父組織百人攻入潮州黃岡。堅持數天之後,傷亡慘重,失敗告終。
第四次,1907年6月,惠州七女湖起義。
這次繳獲了先進的清軍水師裝備,並與清軍戰鬥十幾天,最終話寡不敵眾潰散。
第五次,1907年9月,欽廉防城起義。
3000多人進攻欽州府城等地,結果腹背受敵而失敗。
第六次,1907年12月,鎮南關起義。
孫中山親自上陣,開炮轟擊清軍。後因為彈藥準備不足,遭遇清軍重兵圍剿,失敗。
第七次,1908年3月,欽康上思起義。
敵我懸殊,彈盡糧絕,宣布解散。
第八次,1908年4月,河口起義。
隊伍一度由300人發展到3000人,後寡不敵眾,失敗。
第九次,1910年2月,廣州新軍起義。
成功策反了清政府的新軍,然而因準備不周,被清軍突襲而失敗。
第十次,1911年4月,廣州黃花崗起義。
黃興擔任總指揮,組織敢死隊突入總督署,總督逃走,起義軍焚毀總督署後,與前來鎮壓起義的北洋軍短兵相接。終因寡不敵眾而不幸失敗。黃興負傷撤回香港,後來尋獲到七十二人的遺體由安葬於廣州紅花崗,並將紅花崗改名為黃花崗,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在第十次起義失敗之後,國父孫中山有些沮喪。
已經年近半百的孫中山有些迷茫,心中那個理想,究竟何時才能實現呢?
清廷首號通緝犯,只能遠渡重洋,前往美國,準備籌集捐款,繼續組織起義。
誰都沒有想到,他這一走,歷史發生了巨變!
同年10月,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辛亥革命爆發!
國父先生已經在清政府搖搖欲墜的破屋子上踹了十腳。
在武昌,革命黨人踹上了第十一腳,大清這座千瘡百孔的危房終於轟然倒塌!
此時,孫中山、黃興都海外,起義成功的太突然,找不到一個德高望重的革命黨人來當領袖。
孫中山聽到武昌起義爆發,即刻回國。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孫中山先生並非是想摘桃子。
他用行動證明了自己並不貪戀權力,自己是「造反」,但不想做「劉邦」、「朱元璋」,一年之後,孫中山為了共和大業,主動辭去了大總統之職。
即使沒有打贏過一場戰爭,孫中山依然推翻了清王朝,孫中山對於革命的貢獻無人能替代,當之無愧稱之為國父!
更偉大的是,孫中山親手摧毀了更根深蒂固、更難消滅的——帝制!中華民國,成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
從此,中華走向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