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了清王朝的孫中山,竟沒打贏過一場仗?

2020-12-09 嘉禾元年

甲午一役,喚醒了千年之大夢。

當時大清輸給小日本的概念不亞於今天輸給了印度。

泱泱五千年華夏大國,居然輸給了千年以來都沒有正眼瞧過的倭奴國,這給每一個有志之士內心重重一擊!

這其中就有清政府的掘墓人——孫文。

早年的孫中山受到鄭觀應的改良派影響,也想像康有為、梁啓超一樣,可是很快他就看清了這個朝廷已經不可救藥,「孫大炮」懶得和清廷廢話,毅然決然的舉起「造反」大旗,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武裝革命起義。

可革命實在太難了!

孫中山一共發起了10次革命,沒有一次成功。

第一次,1895年10月,廣州起義。

這一年,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對清王朝再也不抱任何幻想的國父先生開始籌備起義。結果一槍沒放,事情洩露,領導者被捕,廣州起義宣告失敗。

第二次,1900年10月,惠州起義。

這一年,義和團大鬧京城,國父先生準備在惠州發動起義。起義軍人數一度達到兩萬。但最終因彈盡糧絕而解散。

第三次,1907年5月,黃岡起義。

國父組織百人攻入潮州黃岡。堅持數天之後,傷亡慘重,失敗告終。

第四次,1907年6月,惠州七女湖起義。

這次繳獲了先進的清軍水師裝備,並與清軍戰鬥十幾天,最終話寡不敵眾潰散。

第五次,1907年9月,欽廉防城起義。

3000多人進攻欽州府城等地,結果腹背受敵而失敗。

第六次,1907年12月,鎮南關起義。

孫中山親自上陣,開炮轟擊清軍。後因為彈藥準備不足,遭遇清軍重兵圍剿,失敗。

第七次,1908年3月,欽康上思起義。

敵我懸殊,彈盡糧絕,宣布解散。

第八次,1908年4月,河口起義。

隊伍一度由300人發展到3000人,後寡不敵眾,失敗。

第九次,1910年2月,廣州新軍起義。

成功策反了清政府的新軍,然而因準備不周,被清軍突襲而失敗。

第十次,1911年4月,廣州黃花崗起義。

黃興擔任總指揮,組織敢死隊突入總督署,總督逃走,起義軍焚毀總督署後,與前來鎮壓起義的北洋軍短兵相接。終因寡不敵眾而不幸失敗。黃興負傷撤回香港,後來尋獲到七十二人的遺體由安葬於廣州紅花崗,並將紅花崗改名為黃花崗,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在第十次起義失敗之後,國父孫中山有些沮喪。

已經年近半百的孫中山有些迷茫,心中那個理想,究竟何時才能實現呢?

清廷首號通緝犯,只能遠渡重洋,前往美國,準備籌集捐款,繼續組織起義。

誰都沒有想到,他這一走,歷史發生了巨變!

同年10月,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辛亥革命爆發!

國父先生已經在清政府搖搖欲墜的破屋子上踹了十腳。

在武昌,革命黨人踹上了第十一腳,大清這座千瘡百孔的危房終於轟然倒塌!

此時,孫中山、黃興都海外,起義成功的太突然,找不到一個德高望重的革命黨人來當領袖。

孫中山聽到武昌起義爆發,即刻回國。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孫中山先生並非是想摘桃子。

他用行動證明了自己並不貪戀權力,自己是「造反」,但不想做「劉邦」、「朱元璋」,一年之後,孫中山為了共和大業,主動辭去了大總統之職。

即使沒有打贏過一場戰爭,孫中山依然推翻了清王朝,孫中山對於革命的貢獻無人能替代,當之無愧稱之為國父!

更偉大的是,孫中山親手摧毀了更根深蒂固、更難消滅的——帝制!中華民國,成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

從此,中華走向共和!

相關焦點

  • 袁世凱與孫中山誰推翻了清朝
    早在武昌起義之前,孫中山就領導了所謂「十次起義」——這些起義包括:1895年10月26日廣東廣州起義,結果因消息洩露所購槍械在廣州碼頭被繳,四十多人當場被捕,陸皓東等人犧牲,孫中山流亡海外。這是孫中山領導的第一次起義。1900年10月8日的廣東惠州起義,起義隊伍曾發展到兩萬人,因在日本所購武器被日方扣存臺灣而告失敗。鄭士良犧牲,一萬多人流亡海外。
  • 其實孫中山這麼做是很高明的
    1912年,擔任了中華民國45天大總統的孫中山突然宣布辭職,要讓位給清朝重臣袁世凱當總統,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孫中山願意讓位給袁世凱呢?對於這個問題成為了許多人討論的話題。但是筆者認為孫中山這麼做是非常高明的選擇,因為袁世凱手握著清王朝賴依生存的北洋新軍,這支軍隊是清王朝用重金打造的現代化軍隊,就是因為袁世凱手握著這樣的一支軍隊,才能把清王朝的命脈玩弄在自己手中,甚至清王朝的未來是袁世凱說了算,所以在軍事力量方面,袁世凱是完全佔有優勢的。
  • 周鐵農談「孫中山與辛亥革命」的幾個問題
    孫中山本人曾經講過:革命是萬不得已的事情,而且不能一直革下去。孫中山何嘗不想通過改良的辦法實現國家的現代化?他當然知道這樣付出的代價和破壞會少些,但通過上書李鴻章,孫中山看到了清政府的腐敗,意識到不推翻這樣腐敗的政府,是難以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因此,革命目的是為了實現現代化,要實現現代化必須首先進行一場民主革命。
  •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信念堅定,曾經擁有四位妻子
    孫中山先生,自28歲起(1894年上書李鴻章勸說改良變法失敗),他誓言推翻腐朽賣國的清王朝。但革命的路,知易行難,理想如何豐滿,現實常常很骨感。從1895年,至1911年,孫中山鍥而不捨地發動起義,起義雖然屢遭失敗,但他及其戰友們的民主革命思想,卻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就連被清朝寄予強軍希望的各地新軍,也都在秘密傳播著革命思想。
  • 2012紀念孫中山之對孫中山的歷史評價
    作者:   孫中山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帝制」,組織革命政黨,發動武裝起義,領導了震驚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歷史上延續幾千年的封建王朝專制統治,開創了中國民主革命風起雲湧的歷史新篇章,功載千秋,萬古流芳
  • 此人自稱是孫中山,有260萬億兆美元需解凍,竟憑此騙得50多萬元
    他冒充的是早在95年前便已經去世的孫中山先生,竟還騙得了50多萬元。我們知道孫中山先生是近代歷史上十分著名的一個人物,他出生於廣東一個普通的家庭,也上過私塾、後來留學於檀香山接受了新式教育,對於腐敗的清朝政府,他恨之入骨。早在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便組織成立了中國同盟會。
  • 孫中山葬禮:走國葬儀式、108名槓夫為其抬棺,祭弔者達74萬
    生逢亂世,立下拯救中國的大志向清同治五年11月12日,孫中山出生於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的一戶普通人家。因為生逢亂世,滿足一家人的溫飽都已經成為問題,孫中山和兄弟姐妹們並沒能從一出生開始便能夠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而是在家中給父母幫忙。後來,孫中山的哥哥孫眉離家遠行經商,幾經磨難後有所成就,孫家的家境才開始有了一些起色。
  • 龐大的清王朝是怎麼被革命摧毀的
    後來10多次新的革命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雖然清政府一次一次把它們按了下去,體現出了強大王朝的手腕,讓所有人知道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但革命之火一旦點燃,想要再度熄滅就很難了。於是最終在1911年,武昌起義正式發動,此次起義雖然革命的聲勢同樣不大,但是卻讓整個清王朝都淪陷了。滴水穿石,就算是蚊子也可以叮死大象,經過了10多年的起義派抗爭,清朝最後還是敗下陣來。
  • 民國成立前,有人問孫中山首都建在哪?孫說了一個地方,不是南京
    然而在1911年民國政權建立時,孫先生當時在考慮一個國家的首都問題上,其實是面對很多爭議的。就算是孫先生自己也曾經對於都城的問題感到過困惑,而且孫先生最開始時也並不是想把民國的首都放在南京,而是在這個地方。首先,後世人如何能夠了解到孫先生當時考慮首都的問題,是通過一個叫做章太炎的學者。章太炎出生於1869年,去世於1936年,是浙江人士。由於志趣相投,後來追隨了孫先生。
  • 高二歷史教案:《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教案》教學設計
    ——陳旭麓《中國近代史》材料反映了孫中山思想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由「醫人」到「醫國」;由改良到革命的轉變。 內容 對應的同盟會綱領 具體含義 民族主義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以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實現民族獨立   民權主義
  • 那年今日 孫中山——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檀香山的生活讓孫中山深受宗教思想的影響,接受「平等、博愛」思想的他有一天撕掉了哥哥供奉的關帝像。孫眉對此大為惱火,認為他背離了中國習俗,不惜讓孫中山輟學回國。1884年,孫中山就讀於香港域多利書院,繼續檀香山時未完成的高中學業。他學習刻苦,勤奮好問,不說則已,一說話便滔滔不絕,無所不知,同學們稱其為「通天曉」。
  • 孫中山做大總統不久,為什麼要讓位袁世凱?不讓不行嗎
    所以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國同盟會,旨在推翻腐朽清政府的統治,建立民主政權的國家。後來同盟會愈加發展,革命的隊伍也在逐漸壯大,1911年爆發了「辛亥革命」。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者藉助多方革命力量迅速推翻了清政府的統治,而孫中山本人也被推選為了中華民國的大總統。可惜不久之後,這大總統的位置卻被袁世凱奪去了,人們稱這個過程為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
  • 推翻清朝的功勞誰最大?袁世凱,孫中山,改良派!
    推翻清朝誰的作用最大,在這一個問題上恐怕各有千秋,有時候以為是袁世凱,有時候認為是孫中山,也有說清政府的後期改革失敗而選擇支持革命的資產階級改良派,但是我認為這三股勢力在推翻清朝的問題上缺一不可。誰也離開不了誰,首先可以明確的是,孫中山所領導的革命是能夠推翻清王朝的直接原因,但是在武昌起義的時候,孫中山和當時的主要領導都不在國內。爆發具有偶然性,但是從關聯上來看,也確實是孫中山所領導的推翻清政府二十多年的功勞,得以自然延續。
  • 孫中山的3大保鏢:1個戰神,1個英雄,1個司令
    孫中山的3大保鏢:1個戰神,1個英雄,1個司令孫中山先生已經仙逝,但是他所說的天下為公蘊含的道理,卻一直為人所景仰。天下為公的真實意義就是天下是全天下人所共有的天下,可見孫中山先生的眼界和胸懷是多麼的寬廣。
  • 把孫中山培養成大清掘墓人,這背後的男人是誰?
    孫達成的大兒子叫孫眉,小兒子叫孫文,就是大名鼎鼎的國父孫中山。  孫達成孫達成(1813-1888 年),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之父。香山縣(即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孫中山倡導革命大業,得到孫眉物質、精神的支持和鼓勵,對他的革命生涯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後又參加革命,奔走廣州灣(今廣東湛江舊稱)香港兩地,進行反清活動。孫眉接過了家族馬拉松接力賽的第二棒。
  • 民元孫中山北上與遜清皇室的交往
    唯有一個身份特殊的方面,鮮有論及,或雖有簡略提及,情節卻有所錯誤,即與遜清皇室皇族的交往①。在這些交往中,作為被革命推翻而以退位方式下臺的末代王朝的統治者,與革命黨的領袖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交集,這些交集又如何體現了雙方各自的態度,對於民國的發展走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尤其是如何理解革命黨民族主義的排滿和清皇室在政權鼎革之際的身份認同,至關重要,值得深究。
  • 孫眉 (孫中山胞兄)
    孫中山倡導革命大業,得到孫眉物質、精神的支持和鼓勵,對他的革命生涯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後又參加革命,奔走廣州灣(今廣東湛江舊稱)香港兩地,進行反清活動。早年經商,資助孫中山讀書190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發行債券,孫眉將千多頭牲畜變賣認購債券。孫中山奔走革命旅費之需,孫眉曾將珍藏的「龍涎香」贈給變買作旅費。廣州起義失敗後,鼓勵孫中山繼續革命
  • 劉廷芳在孫中山喪禮上的演講
  • 【大V品讀欽州】這座城市兩次武裝反清,孫中山把它定為南方第二大港
    銅像是30多歲時的孫中山形象。在距銅像不遠的山灣下,就是碧波萬頃的欽州港。【圖1,孫中山頭象】早在100年前,在孫中山的規劃中,欽州就是中國南方第二大港。眾所周知,1918年,護法戰爭失敗後,孫中山用了兩年時間,完成了過去即著手撰寫的《建國方略》,他從理論上對以往的革命經驗進行了總結,同時也提出了改造和建設中國的宏偉計劃。這些宏偉計劃中,交通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原因不重要了,反正孫中山是唯一一個從黑龍會獲利而又不回報的人
    都能讓孫中山兌現。曾為報社撰稿,出書,從事新聞記者工作,並出版過《日本之亞細亞》、《中國觀》、《俄羅斯論》等書籍。都說內田良平文武雙全,上述所介紹的是內田良平"文"方面的事,咱們再看看他在"武"方面幹過哪些事吧:1、1894年4月,20歲的內田良平來到朝鮮,縱一把大火拉開朝鮮"東學黨"起義的序幕,在日本暗自資助下的暴亂呈席捲之勢,朝鮮政府請求清政府出兵鎮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