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個成語的尋根溯源,體會趣味考古的真諦;
一百幅古畫的風俗巡禮,展現古代生活之圖景。
《100個成語中的古代生活史》
著者:許暉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唱三嘆,到底是怎樣「唱」、怎樣「嘆」的?
入木三分,什麼東西能夠進得這麼深?
大放厥詞,「放」的到底是什麼樣的「詞」?
入鄉隨俗,「隨」的到底是什麼樣的「俗」……
理解一個成語,有沒有可能突破慣常的成語辭典式的拘束?不僅僅是釋義,不單單是用例,而是穿透時光的隔閡,回到它誕生之初的語源現場,去洞見另一種當時的旦暮朝夕、飲食男女,抑或驚心動魄、生死無常?
《100個成語中的古代生活史》從語源學的角度,尋找失落在時光中的的動人典故:從「一唱三嘆」禮讚周天子的《清廟》之音,到韓壽「偷香」、貴妃「竊玉」的風流飄逸,從「八面來風」中的四季流轉,到「十惡不赦」裡的人間百態……在成語——這一古人用智慧鍛造的文字容器中,語言大師許暉以輕鬆曉暢的筆調,原汁原味、「入鄉隨俗」地展現了古人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精心選取的100幅古畫則如同一場以成語為名的美術特展,用色彩與線條賦予活色生香的古代生活以一種視覺生命力,傳遞出不同時代人眼中的美的內涵。
作者簡介
許暉,1969年出生,自由作家。主要著作有《身體的媚術:中國歷史上的身體政治學》《亂世的標本:中國歷史上的亂世人格症》《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一、二、三、四、五輯)》《這個字,原來是這個意思(一、二、三、四輯)》《古人原來是這樣說話的》《植物在絲綢的路上穿行》《香料在絲綢的路上浮香》《100個漢語詞彙中的古代風俗史》。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孫珺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孫珺
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孫珺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戴雨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