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艾森豪,設圈套企圖分裂中國,毛主席輕鬆化解

2021-01-09 木一論史

1958年8月23日下午5:30左右,中國人民解放軍將火力對準金門島,用3萬多發炮彈對尚在國民黨控制之下的金門島發起猛烈攻擊,這場戰役也被稱為金門戰役,發生在第二次國共內戰末期。

在金門戰役期間,金門島每天炮火升空,漫天紛飛的戰火帶著雙方的憤恨在夜空中劃出巨大的光亮,這場戰役規模堪稱浩大,場面既慘烈而又壯觀。這場戰役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收復國土。

炮打金門

金門島面積僅僅只有100多平方公裡,在我國幅員遼闊的疆域中,不過是非常不起眼的一個點,然而就是這個看似非常不起眼的點,卻是我們解放全國,甚至是統一全國至關重要的一個部分。

金門遠眺

金門島位於我國福建省泉州市西南海域,以閩南為屏障,扼廈港咽喉,西望廈門,東對臺灣,距離中國大陸最近的島嶼在低潮時候也不過只有1.8公裡,所以具備十分重大的軍事戰略價值。

在1949年與我黨的戰爭中,國民黨處於節節衰敗之際,國民黨蔣介石被迫退守臺灣,便派遣了軍隊駐紮在金門島。

為了一舉將國民黨的殘餘軍隊掃清一統中國大陸,從1947年7月開始,中國解放軍就陸續發起了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漳州戰役和廈門戰役等重大軍事活動,並在與國民黨的對戰中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同年十月,解放軍打算聚集兵力直接渡海,對金門島發起進攻,粉碎國民黨分裂兩國的陰謀。當時我軍在之前的戰鬥中勢如破竹,而國民黨的軍隊卻一敗再敗,潰不成軍。

而且我黨的星星之火已經燃遍全國,贏得了全國人民的擁護和愛戴,而國民黨已經淪為了流竄海島的殘軍,所以無論從哪個方面上看,我黨在這場戰役中絕對佔據明顯優勢,解放全國已經是指日可待。

在如此有利的局勢下,我軍信心十足地向金門島發起進攻,然而,結果卻出人意料。此時的金門已經非同往日,由於國民黨在與我黨的對戰中節節敗退,金門島已經成了他們的最後退路,所謂哀兵必勝,當他們在沒有退路時候更加認識到自己艱難的處境,因此在金門島加緊修築軍事,全力備戰,力圖保住自己最後的沿海基地。

而我軍因為之前沒有什麼海軍基礎,在海上作戰方面經驗比較薄弱,再加上不熟悉海況,種種因素都對我黨的進攻都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

因此在這場戰役中,我軍損失慘重,登島一共有三個多團,其中大部分人都壯烈犧牲,只剩少量成為了國民黨的俘虜,這應該算是解放戰爭中我軍軍事損失比較大的一次戰役,從此之後,金門島就一直處於國民黨的統治之下。

1950年,共產黨已經與蘇聯建立了較為密切的合作,因此也獲得了蘇聯的一些軍事援助,在蘇聯武器的援助下,我軍的軍事實力得到提升,因此共產黨再次試圖解放臺灣。

但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就在我黨預備再次對臺灣發起進攻之際,韓戰突然爆發,中國的抗美援朝行動刻不容緩,因此解放臺灣的軍事行動就暫時被擱置下來。

出人意料的是,在這種情況之下,美國地海軍第七艦隊卻趁機駛入了臺灣海峽,並且承諾要給國民黨提供軍事援助,試圖分裂中國,甚至藉機佔據臺灣島。在美國加入之後,解放臺灣的問題就變得更加嚴重和複雜化。

從1950年開始,得到美國軍事援助的蔣介石有了死灰復燃的跡象,開始試圖對大陸進行反攻,屢屢對大陸沿海地區發起騷擾和破壞活動,據相關數據統計,從1950年開始到1954年,這短短4年間,國民黨軍隊一共發兵騷擾了大陸沿海地區高達41次,使用兵力超過2萬餘人。

如果說這種小範圍的騷擾還在我們的容忍限制內的話,在1954年12月臺灣當局與美國政府籤署的《共同防禦條約》,就是對共產黨不可容忍的挑釁了。

在籤署了《共同防禦條約》之後,美國就有了合法的理由去介入臺灣海峽問題。背靠美軍的國民黨變得更加有恃無恐,妄想將金門打造成為進攻大陸的排頭兵。

儘管臺灣問題日益嚴峻,但這並不足以成為中國政府突然下令大規模進攻金門的理由,畢竟我們的初衷是想要和平解放全國,實現祖國統一。但到1958年時,又發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這件事也成為了金門炮擊戰爆發的直接導火索。

在1958年7月14,伊拉克國內爆發了大規模的反帝反封建人民革命運動,而美國和英國為了能夠維護他們原本在的中東地區的利益,無視國際規定出兵嫩巴黎和約旦,中東的局勢原本就十分混亂不堪,美國這次的出兵讓中東局勢變得越發混亂,中東局勢日益緊張,而世界和平也因此面臨巨大的威脅。

美國這次的軍事行動無疑是一次不仁不義的行為,而美國出兵嫩巴黎地區的行為不僅受到了中東地區領導者的聲討,也引發了全球不少國家和熱愛和平團體的譴責,在層層的輿論壓制下,美國不敢再輕舉妄動。

與此同時,美國在韓戰中也一再失利,失去了亞洲最東部地區的軍事戰略基地 。在輸了韓戰,又沒有獲得中東石油之後,美國為了減少自己的軍事和經濟損失,甚至是希望在別的地方竊取戰爭成果。因此,美方轉移注意力,將目光瞄準了中國,公開宣布將幫助國民黨去攻打共產黨。

美軍選擇在臺灣海峽直接部署大規模的軍事武裝力量,使得蔣介石原本殘破不堪的軍隊又壯大了起來,再加上蔣介石原本就日夜想著要如何反攻大陸,在自己的軍事力量得到增強並且有了強大的外援之後,這種進攻中國大陸的想法變得越發急切。

7月17日,蔣介石宣布臺灣、澎湖、金門、馬祖這四地的陸海空三軍全線進入緊急戒備狀態。在重重壓力之下,金門炮擊戰已經是一觸即發。

千鈞一髮之際,為了應對國民黨與美軍的突然聯合襲擊,中央迅速召開了大會,因為戰爭主要會在沿海一帶展開,而在那個時期我國的空軍和海軍實力還比較弱,想要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就不能以弱去碰強,而應該以陸軍為主力,多建幾個炮臺。

在這次的商議中,毛主席也道出了這次戰爭的實質,那就是"金門炮戰、阻擊美國"。7月18日,中央軍委正式下發對金門進行炮擊的指令,並且命令福州的軍區開始備戰。在接到指令後,當時為福州軍區司令兼福建省委書記的葉飛迅速抵達了廈門地區,成立前線指揮所,將炮擊金門的部署完成。

8月17日,中共中央再次召開了北戴河會議,這次會議由毛主席親自進行部署,並且提出了"直接對蔣間接對美"的戰略方針。在這次的指令中,我黨只打金門,不打臺灣,這對於當時的形勢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在葉飛指揮官前往廈門地區一個月後,福建地區就已經布置好了500門火炮,這些炮臺主要以地面炮兵為主,海岸炮臺為輔,並且配置了多架戰機和海上艘艦艇。在開戰之後,我軍迅速用炮臺擊落了敵方的多架戰機,整個空中地區基本被牢牢掌控在我軍手裡。

這次我黨的軍事魄力有多大?從炮火的數量就能明顯看出。500門炮火僅僅是為了進攻一個小小的金門和馬祖地區,這在歷史以往的戰爭中是極其少見的。

在8月23日,毛主席下令對金門開展大範圍的炮擊,兩個小時的時間裡,我軍就向敵軍瘋狂發射了4萬多枚炮彈,戰火紛飛,炮火齊鳴,當時戰爭聲勢極其浩大,這種形式恐怕當時國民黨和美軍都沒有想到。面對區區兩個地區,我軍居然付出了如此大的財力和勞動力,由此也可以看得出我軍守護國土的決心。

之所以會選擇在8月23日下午17:30進行進攻,是綜合了多方面的考慮。因為在前一天聯合國剛剛通過了美軍退出中東的提案,因此國際國際輿論焦點極有可能會轉向遠東,有輿論給美軍施加的壓力,這種情況對於中國是比較有利的,而選擇了17:30這個時間點也是有一定上的軍事考慮,從炮兵射擊的技術角度來說,在這個時刻陽光是正好照射在大小金門島上的。

所以對於我軍炮兵瞄準十分有利,而對於島上的敵軍來說,他們逆光面向大陸,所以不利於他們完成射擊動作,而且這個時間段正是國民黨的晚餐時間,在這個時間點他們的戒備會比較鬆懈,因此出兵炮擊就能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這場措手不及的炮擊戰爭,果然如我軍所料,大大挫傷了敵軍的銳氣,使得敵方傷亡慘烈。金門防衛司令部有三位副司令被當場炸死,無數人負傷。

在23日當天,我軍一共對金門島實施了三波炮擊,國民黨當局在倉促之中應戰,大小金門的指揮系統幾近崩潰,各種物資、人員、武器裝備、軍事設施損失都十分慘重。

第一天的進攻可以說是十分順利,大大實現了我軍想要取得的效果。但是第二日我軍在繼續發動猛攻,就沒有前一天那麼順利了。因為敵方已經有了準備,而且也對我們進行了炮火襲擊。但在這場戰役中,我軍依然處於優勢地位。

取得了成績的解放軍們十分愉悅,而他們並沒有驕傲,因為他們知道,如果想要取得最終的勝利,接下來的每一步進擊都必須要有針對性,不能再像第一天那樣進行瘋狂的炮火投放。

在接下來的十幾天裡,我軍每天都會對大小金門進行數個小時的炮擊,在每日的攻擊折磨下,敵軍的勢力逐漸被削弱。十餘日的炮擊與封鎖,讓國民黨的補給變得相當困難。

看到這種情況,當時任福州軍區司令員的韓先楚上將就說過,"照這個情況上看,再圍困一段時間金門就是第二個長春了。"而任福州軍區政委的葉飛也一直在磨刀霍霍等著為自己的戰友們報仇雪恨。

9月2日,黎君率領4艘軍艦抵達金門附近海域,企圖給金門駐守的國民黨提供補給,在監測到相關情報之後,我軍負責東海艦隊前指揮部的彭德清將軍迅速擬定作戰計劃,企圖將這4艘補給船給端掉。

當作戰計劃擬定上報之後,我軍戰士都準備摩肩擦掌準備大戰一場,沒想到軍委來電錶示不同意該計劃,沒過多久之後又發下發了命令暫停炮擊,這下子前線的戰士全部都懵了,現在我軍處於優勢地位形勢一片大好,為何要無緣無故停止炮擊?

當時不管是坐鎮指揮的將軍,還是浴血奮戰的戰士,全都十分不理解,同時對敵人也憋了一肚子火氣。兩天後,大家才明白毛主席的謀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突然向全世界莊嚴宣告,我國的領土的領海寬度為12海裡。

當消息傳來,美國總統艾森豪發表談話,表明美國絕對不會放棄保護臺灣的所謂"責任"。

到了9月4日,美國國務卿杜勒也發表措辭強硬的聲明。同時,美國總統艾森豪命令美國第七艦隊為國民黨運輸船隊護航,確保國民黨在金門馬祖的補給,但同時美國也對士兵下達明確指令,不得擅自向中國大陸發起攻擊。

美國總統艾森豪的意圖是十分明顯的,既然我們中國要跑到金門,並且宣布12海裡的領海距離,那美國就派第七艦隊給國民黨護航,看中國敢不敢打,如果中國敢冒著和世界第一軍事強國開戰的風險,對美軍第七艦隊開炮,美軍就有足夠的理由對我們發起攻擊,而如果中國不敢襲擊第七艦隊,那就證明了中國政府的無能,這是一個赤裸裸的威脅。

此後,美國第七艦隊時常派出各類飛機艦艇入侵我國的領海,有了美國的支持,國民黨更加肆無忌憚,囂張妄為,而我軍在沒有得到新的命令之前始終處於克制狀態,即使解放軍有再大的怨氣,在接收到新命令之前,他們都會選擇忍著,因為在幾十年的歲月裡,他們始終牢記著一點,軍人一定要服從上級的命令。

9月7日,一艘由13艘軍艦組成的艦隊行駛從臺灣前往金門的航線上,這是由美國與蔣介石聯合組成的軍艦隊。蔣軍位於中間,而美軍則是在兩側將蔣軍包圍起來,名為保護。

在電臺裡,美軍和蔣軍談笑風生,言語中充斥著對我黨的輕視,而我軍這邊依然不見動靜。終於到了夜半時分,毛主席的指令傳來。

毛主席表示,前線的炮兵首先要對蔣介石的重要軍事目標實施懲罰性的炮擊,其次是對蔣介石和美國的戰隊提出警告,如果他們不聽取我方的意見,我軍就會對他們停泊在料羅灣的軍艦進行攻擊,但我們的軍隊不會直接攻打美軍,而是只攻打蔣軍。

因為那在那個時候,新建立的中國和世界第一的軍事強國美國之間差距非常大,如果我們一意孤行主動攻打美方,結局是可以預料的,將會面臨這個世界第一強國的打壓,情況勢必會變得更加危險,因此我軍對於美軍的態度一直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是我們攻打蔣軍是勢在必行的,因為這是我們國家的內戰,如果美軍幫助了國軍,那我軍出於反擊,勢必會對美軍發起進攻,但這不是我們主動攻擊的,只是美軍招惹我們軍的下場。

我軍的意思也很簡單,你們美國軍隊不是要給蔣軍護航嗎?那我還是照樣打,不過我只打蔣軍,不打美軍,我們就在美軍的眼皮子底下打蔣軍,看美國敢不敢再為了蔣軍主動攻擊我們,如果不敢的話還叫什麼護航?

這場戰爭打是必然要打的,但是無論是火候還是分寸,都一定要掌握好,既要殺一殺美國軍隊的威風,同時也要避免擴大衝突,我軍將這個燙手的山芋踢回給美國總統艾森豪。

12:43炮擊重新開始,在我國海軍的猛烈打擊下,載滿著汽油的蔣軍軍艦起火了,被敵人盤踞的金門島也再次陷入了我軍的炮火襲擊中,沉寂多次的金廈海峽再次熱鬧起來。

最終,蔣軍的兩艘供給大船"美樂號"和"美珍號",一艘被擊沉,另一艘被打的傷痕累累。在這種情況下,蔣軍趕緊向號稱會保護他們的美軍求救,這時候我軍的指揮員葉飛也是將心提到了嗓子眼,因為我軍也擔心美軍會插手其中,對我們發起攻擊。

然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原本來護航的6艘美軍軍艦,在接到國民黨的求助時,卻突然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向料羅灣以南12海裡處的安全地帶迅速撤退。

原本以為美軍會保護自己,沒想到看到我黨一開炮,美艦就立刻扔下蔣艦掉頭逃避,讓蔣建蔣介石軍隊大罵,"美國人混蛋"。事情再清晰不過了,美國是不會直接同人民解放軍發生衝突的,其實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都在盡力的避免與對方發生直接衝突。

9月末,美國在接受採訪時態度已經有了明顯的緩和,他說"我們沒有保護中國沿海島嶼的任何法律義務,我們不想承擔這種責任",同時美國也向蔣介石提出了新的計劃,建議蔣介石放棄金、馬,但是蔣介石不願意接受,假如蔣介石真的放棄金、馬,那這兩塊地方自然是由我黨順利收復,但是這樣就會出現一個更大的問題,臺灣必定會成為高懸在海外的一個孤島,也將出現美國人最想看到的兩個中國的局面。

當察覺到這種危險的形勢之後,毛主席立刻調整了金馬的部署,並決定主動放棄收付,只要金馬這兩個地區還在蔣介石的手裡,那麼大陸與臺灣的聯繫既至少從地理層面上來說,並不會割斷,也能達到牽制和拖累美國的目的,還能保留一個中國。

10月16日,毛主席發表了親自起草的《告臺灣同胞書》,在這一文稿中,毛主席重申"我們只有一個中國"、"臺澎金馬是中國的一部分",在文中,毛主席避開了兩岸的矛盾,而是將中美矛盾、美蔣矛盾上升為主要的矛盾,在文中毛主席強調了,"大家都是中國人,同宗同源,儘管屬於的政權不同,但都是屬於一個中國"、"美國製造兩個中國只是為了謀取自身的利益",所以美帝國主義才是我們共同的敵人。

美國國務卿杜勒斯隨後在訪臺時,要求國民黨減少駐外島兵力,並且承諾不再用武力打回大陸,美國企圖再次玩弄劃峽而治的把戲,將中國分裂成兩個。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頂住了來自美國的壓力,並且迫使美國明確表示"在當前情況下,金門、馬祖與臺灣、澎湖在防衛上有密切關聯。"

中國共產黨和政府為了能夠再一步緩和海峽兩岸的局勢,使得中國不再面臨分割,同年10月25日,我黨再次發表了《再告臺灣同胞書》。在這份文告中,中國共產黨闡述了"化敵為友"、"一致對外"的具體措施,保證供應,以利臺灣長期固守。

到了1959 年3月底,駐守臺灣的國民黨態度終於軟化,國民黨"外交部"作出規定,今後在對外提及大陸時,會統稱"中共政權",提到他們自己時,將稱"中華民國",這表明臺灣海峽在一國立場上的共識得到了強化。

從1958年到1979年,我軍用了長達20年的時間和象徵性炮擊的方式,把國民黨軍隊挽留在金門島上,這場金門炮戰在中外歷史上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這是毛澤東與蔣介石默契配合下的一次戰爭,使得美國劃峽而治的兩個中國陰謀未能得逞。

金門炮戰是國內共戰的延伸,也是迄今為止的最後一場海上衝突,到了如今大陸和臺灣已經實現了通郵通航,兩岸的關係也越來越密切,而這也是金門炮擊戰最大的收穫和意義。

相關焦點

  • 美總統艾森豪設下「圈套」,毛主席輕鬆識破,只用一招就化解
    光這樣還沒啥大問題,可美國當局卻要進來攪局,欲要大陸和臺灣實行分裂。於此,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中國領土完整不可分裂,於是就有了這一場場波詭雲譎、驚心動魄的炮戰。美國當局出於某些不為人知的原因,把目光放到了蔣介石所佔據的臺灣海峽上,加緊了對臺灣當局的扶植,與其籤訂了「共同防禦條約」——美國承諾向臺灣提供軍事上和經濟上的支援,增加臺灣的軍事力量,保證臺灣不致被我軍攻陷,並企圖助蔣反攻大陸。
  • 炮打金門,美國總統艾森豪設下圈套,老人家反手一招輕鬆化解
    1958年在中國的東部發生一件影響至今的重大事件,由於發生的起點時間是8月23日,所以這個事件又被稱為「8.23炮擊金門」!筆者對我黨老一輩領袖們特別是毛主席的那種膜拜之情,在兩件事情上簡直是到了五體投地的地步。一件就是炮擊金門,還有一件就是稍晚幾年發生的對印自衛反擊戰。
  • 炮擊金門,艾森豪步步為營設下圈套,怎料反被一招輕鬆化解
    在9月2日,敵軍海軍總司令梁序昭副總司令命令下屬派四艘軍艦到達金門附近海域,企圖給金門當時的駐紮軍提供補給。但是被解放軍海軍很快偵測到行蹤,當時時任東海艦隊前指揮部將軍彭德清迅速擬定好了相應的作戰計劃,準備對這四艘海艦下手。
  • 炮擊金門:毛主席是如何用這巧妙一招,化解美國分裂中國陰謀的?
    兩個多小時的炮擊,擊斃了包括金門防衛副司令趙家驤、吉星文、章傑在內的六百餘名守軍,這次炮擊可以說是震驚了全世界,也讓時任美國總統的艾森豪大吃一驚,甚至有點驚慌失措。一來不願意因此而得罪美國,1958年6月16日,毛主席在中南海召開會議,討論外交問題,在會議上毛主席指出:「和美國接觸的問題,在日內瓦會議時我也說過可以有所接觸。事實上美國也不一定願意接觸。同美國鬧成僵局20年對我們有利,一定要美國梳妝打扮後送上門來,使他們對中國感到出乎意外。你不承認,總有一天你會承認的,101年你一定會承認的。」
  • 美國第一位五星上將總統,從軍人到總統,艾森豪的逆襲之路
    美國第一位五星上將總統,從軍人到總統,艾森豪的逆襲之路 自己都不敢相信這個決定 馬歇爾力排眾議 說服羅斯福總統通過了這項決定 馬歇爾成為了艾森豪的第二位伯樂
  • 美國最懂戰爭藝術的總統艾森豪
    他是美國最懂戰爭藝術的總統,曾在二戰中戰功赫赫,他是美國第三十四任總統,一八九零年十月十四日,艾森豪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丹尼森,美國第三十四任總統。這個短語後來成為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競選口號之一,似乎反映了遇到他的每一個人的印象,隨後在義大利的戰鬥中,艾森豪參與了穿越英吉利海峽進攻法國的計劃。
  • 蘇聯與美國的抗衡將中國裹挾其中,毛主席如何帶領中國走出困境?
    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中國就軍人以不怕犧牲的頑強意志打出了中國人的威風。  在將近100多年的時間裡面,從中英鴉片戰爭到中日甲午海戰,從八國聯軍侵華到抗日戰爭,中國人第一次在世界舞臺上與當世第一的強國展開了正面決鬥。  韓戰過後,世界列強對於新成立的中國有了全新的認識。從1952年開始,新上任的美國總統艾森豪改變戰略。
  • 艾森豪叫囂要封鎖中國,志願軍如此行動,美國乖乖回到談判桌
    1953年2月2日,新就任的第34屆美國總統艾森豪發表了第一個國情諮文,宣布撤銷臺灣海峽「中立化」,這個信號很明顯,他要把蔣介石放出籠子,把韓戰擴大化。
  • 美國4次用核武器威脅中國,毛澤東用英語霸氣回應,成名言
    現在,面臨志願軍的攻勢,這個美國遠東軍司令建議美國動用原子彈。但此時蘇聯已有原子彈,赫魯雪夫公開表示:「中國在蘇聯核武器傘下安全無虞。」最終,美國未動核武。1953年5月,戰爭讓美國深陷泥潭,損失慘重,艾森豪將軍剛剛登上總統寶座,就再次提出「用小型原子武器」,恐嚇說,要對鴨綠江以北的空軍基地發動攻擊。
  • 美國75歲抗議者被警察推倒 川普辯稱:可能是個「設好的圈套」
    據美聯社華盛頓消息,美國總統川普9日又推出一項新的沒有證據的陰謀論,引發爭議。這次川普試圖質疑一名被警方推倒後住院的75歲的抗議者。
  • 一九七二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向我們提出了三個要求:
    第一個:要乘空軍一號,要坐總統防彈汽車! 第二個:我來之前,中國必須邀請我! 第三個:必須要有電視直播設備,美國人民要看直播! 不難看出這些要求都是無理的要求,我們自然而然不會答應的!看看我們的偉人是如何巧妙化解的呢?
  • 幽默常用技巧(三)巧設圈套
    今天介紹幽默常用技巧之三巧設圈套。幽默者通過曲折的暗示,故弄玄虛,巧妙地為對方設下圈套,聽眾可以通過曲折的推理去感受幽默的情趣。這種幽默的使用更多依賴於人的聰明和妙點子,當然如果只是聽眾,那就欣賞那種趣味就可以了。接下來看幾個例子吧。阿華很喜歡賭博。有次他竟與上司賭了起來:「你胸前有一塊黑痣,不信我們賭一千塊。」上司厲聲道:「把錢交出來!」
  • 毛主席深情握著朱莉直言:歡迎你父親再來中國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時30分,尼克森乘坐的專機抵達北京首都機場,開始了對中國的第1次訪問,這也是美國歷史上第1個總統對中國的訪問,打破了中美長期以來的敵對勢力,也化解了中國和美國的矛盾
  • 中美航母60年交鋒:毛澤東曾智退美國航母
    毛澤東智退美國航母「我們的航母在哪裡?」這是歷任美國總統在決定對「地區危機」進行軍事幹預時,通常向軍事顧問們諮詢的首要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美國為了達到分裂和遏制新中國的目的,曾多次將航母編隊擺在臺灣海峽附近耀武揚威。然而,在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的戰略智慧面前,美國的航母只不過是「紙老虎」而已。
  • 美國給臺灣設了一個「大圈套」!
    蔡英文開放美豬美牛 就為了跟美國籤訂協議蔡英文開放美豬、美牛的目的是想要與美國籤訂BTA協議,他們給出的理由是:由於全球受到了新冠肺炎的影響,加上中美貿易的摩擦,臺灣有望和美國進行長期的貿易合作。但目前與美國合作的障礙就是臺灣限制美國進口豬肉和牛肉進入臺灣市場,若把這個問題解決了,美國方面一切都好說。
  • 委外長:美國企圖政變!全世界將見證總統就職
    【文/觀察者網 徐蕾】華盛頓企圖「完成一場政變……」委內瑞拉外交部4日這樣譴責美國對其內政的幹涉。該國總統馬杜羅將在1月10日迎來新任期,但卻連續遭到阻撓。內外夾擊下,該國外交部依舊堅持,1月10日,「全世界將見證馬杜羅總統的就職」。
  • 美國陰謀被識破!企圖在菲律賓重建軍事基地,總統一口回絕!
    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布局已經逐漸明朗。隨著南海局勢的越發波詭雲湧,南海各國紛紛開始了表態,日前,菲律賓,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紛紛表示堅持獨立自主,不會跟隨美國對中國下手。美國的陰謀也被識破,近日,美國又想在菲律賓重建軍事基地,被菲律賓總統一口回絕!
  • 美國西雅圖「自治區」,是美國分裂的開始嗎?
    美國的西雅圖『自治區』這些天來一直讓川普頭疼不已,這是此次抗議活動以來出現的最為嚴重的事件,川普曾希望用軍隊強制驅散示威人群,並將這些人定義為『無政府主義者』,但此舉被西雅圖市長杜坎拒絕,並且杜坎強調稱,目前在西雅圖的抗議絕大部分是和平的。
  • 在美國 政治分裂風險遠超疫情長期持續
    在美國 政治分裂風險遠超疫情長期持續  在總統任期內面對兩次彈劾,美國總統川普創造了一項歷史紀錄。美國眾議院將於當地時間1月13日就彈劾川普總統的條款進行表決,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已「罕見」地表態支持,川普再遭彈劾已成定局。由此引發的多米諾效應已開始顯現,美國內部政治撕裂與社會深度分裂還看不到停下來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