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叫囂要封鎖中國,志願軍如此行動,美國乖乖回到談判桌

2020-12-23 騰訊網

1953年2月2日,新就任的第34屆美國總統艾森豪發表了第一個國情諮文,宣布撤銷臺灣海峽「中立化」,這個信號很明顯,他要把蔣介石放出籠子,把韓戰擴大化。

就在同一天,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發布命令:「現行緊急指令中關於保證臺灣和澎湖列島不被用作中國國民黨向中國大陸作戰的基地的那部分現予以撤銷。」這個信號比上一個還強烈,明顯是同意蔣介石參與到韓戰中過來。

第二天,艾森豪又同參加「聯合國軍」的其他15國代表協商對中國實行封鎖問題,但多數國家認為對中國封鎖將困難重重。

英國首相邱吉爾知道這個消息後立即表明了態度:英國堅決不同意使用蔣介石的武裝力量進而導致韓戰的擴大。

英國外交大臣2月5日在下院發表演說時直接表示,封鎖中國「是一種錯誤」。盟友反對,艾森豪不得不和邱吉爾以及國內兩黨頭面人物舉行會議,磋商結束韓戰的途徑。

在中南海,毛澤東密切注視著美國新任總統艾森豪的一言一行。

2月7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4次會議上,毛澤東向全世界宣布:

我們是要和平的,但是,只要美帝國主義一天不放棄它那種蠻橫無理的要求和擴大侵略的陰謀,中國人民的決心就是只有同朝鮮人民一起,一直戰鬥下去。這不是因為我們好戰,我們願意立即停戰,剩下的問題待將來去解決。但美帝國主義不願意這樣做,那麼好吧,就打下去,美帝國主義願意打多少年,我們也就準備跟他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國主義願意罷手的時候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勝利的時候為止。

在朝鮮戰場,志願軍指戰員未雨綢繆。為防止美軍登陸作戰,在東、西海岸設置了縱深達10公裡的兩道防禦地帶,動用人工6000多萬個,挖掘坑道8090條,總長720餘公裡;挖塹壕、交通壕3100餘公裡;構築了605個永備工事及大量的火器掩體。

這樣,在東、西海岸和正面1130公裡的弧形防線上,形成了以坑道和鋼筋水泥工事為骨幹的支撐點式的防禦體系,用固若金湯來形容實在不為過。

此時,志願軍地面作戰部隊已達20個軍和兩個師,並加強了西海岸的兵力,他們日夜巡邏,隨時準備打硬仗、惡仗。

擔任海岸防禦的各軍,不但進行了緊張的戰備訓練和實兵演習,還對排以上幹部進行了打敵艦、島嶼要塞守備、海岸防禦、反空降、打坦克的戰地輪訓,在戰術上為反登陸作戰打下了基礎。

敵人情報部門密切注視著志願軍在東、西海岸大規模的築城行動,對志願軍全線兵力部署的調整、新生力量和大批作戰物資源源運入朝鮮戰場等活動十分清楚。

據此,美國中央情報局做了這樣的情報預測估計:「目前在北朝鮮的部隊,大約有19個中國軍和5個北朝鮮軍團。其中大約有30萬人被部署在可能發生登陸作戰的海岸地區,可立即投入海岸地區的作戰……一旦聯合國軍按計劃在朝鮮發動進攻,中國軍隊將展開最大限度的地面防禦來抗拒聯合國軍的進攻並實施堅決的反擊。」

「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認為:「志願軍沿海灘的防禦體系和前線的防禦體系一樣,縱深的距離甚長,並且它的效力大部分依靠地下設施。但是,除開地下工事外,還有一道道的明壕從灘頭向後分布,因此,任何從海上攻擊的部隊,一旦他們在岸上獲得立足點,即被迫去攻擊一道又一道的戰壕。雷區到處都是。大部分稻田地區被水淹沒,使它們變成戰車的大陷阱,使他們的裝備在泥淖中進退兩難。」

確實,美軍如果強行登陸,這裡就是他們的墳場!

美國決策當局異常清醒,在中朝軍隊進行精心準備的地方登陸作戰,無異於自取滅亡。

就這樣,美國想以大規模軍事冒險結束韓戰的企圖化為泡影。美軍在正面攻不動、朝鮮兩翼海岸森嚴壁壘的情況下,又被迫設法恢復停戰談判。

2月22日,無可奈何的克拉克以「聯合國軍」總司令的名義致函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建議在停戰前先行交換傷病戰俘。顯而易見,這是美方發來的恢復談判的試探信號。

3月28日,金日成、彭德懷發出了致克拉克的覆信,同意交換病傷戰俘。

兩天後,周恩來總理發表聲明:「談判雙方應保證在停戰後立即遣返其收容的一切堅持遣返的戰俘,而將其餘的戰俘轉交中立國」「並經過有關方面的解釋」「以保證對他們的遣返問題的公正解決」。

這一方案合情合理,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支持和英、法等國的贊同。

美國政府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同意以中方建議為基礎恢復戰俘問題的談判。4月20日,雙方開始交換傷病戰俘。4月26日,中斷6個月之久的停戰談判重新恢復。

相關焦點

  • 看《金剛川》之前,你要知道,這是一群把美軍硬拉回談判桌的英雄
    今年的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而一部題材罕見的關於抗美援朝戰爭大製作,也即將與大家見面,那就是《金剛川》。 想必你也同狼君一樣,對這部電影早就迫不及待了,對於電影提檔到23日上映,你也一定非常的興奮,早早地買好電影票準備去先睹為快了吧。
  •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澳企終於開始著急:希望讓中國儘快回到談判桌
    作者:書南/編輯:弘文 全文853字,閱讀約需2分鐘 中國和澳大利亞的經濟合作原本十分密切,但是到了今年,澳洲政府一意孤行,僅僅跟隨美國政策,而美國政府則將中國視為了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斷採取各種措施來針對中國
  • 借古預知:美國那些要對中國使用原子彈的狂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唇亡齒寒,為了反擊美帝國主義的入侵,保衛新中國的安全,我中國人民志願軍浩浩蕩蕩奔赴朝鮮戰場,經過一個多月的戰鬥,志願軍擊碎了麥克阿瑟「回家過聖誕節」的叫囂,「聯合國軍」傷亡達3.4萬餘人,被迫從鴨綠江邊撤至三八線附近。
  • 志願軍12勇士奇襲白虎團團部,敵人王牌團軍官幾乎被全殲
    1953年6月15日,朝鮮停戰談判終於達成了全部協議,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聯合司令部於15日19時發布命令:「從6月16日起,各部隊一律停止主動向敵人攻擊,但對敵人向我發動的任何進攻,則應堅決地予以打擊。」然而南朝鮮李承晚卻公開拒絕停戰條款,並且叫囂「向鴨綠江進行一次全面的軍事進攻」「必要時單獨作戰」!
  • 韓戰時期麥克阿瑟竟有此想法:投26顆原子彈炸中國
    為了抗擊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支援北朝鮮人民的正義事業,10月19日,6個軍共18個師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雄糾糾地奔赴朝鮮戰場。經過一個多月的戰鬥,志願軍擊碎了麥克阿瑟「回家過聖誕節」的叫囂,「聯合國軍」傷亡達3.4萬餘人,被迫從鴨綠江邊撤至三八線附近。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大規模出兵參戰和美軍的慘敗,引起了美國的震驚和恐慌。情急之下,杜魯門拋出了他的最後一張「王牌」---原子彈。
  • 瘋狂作死只為碰瓷美國?為何李承晚極力反對韓戰停戰?
    李承晚的叫囂得到了一直以來都堅持沆瀣一氣的委員長的遙相呼應,他致信美國總統艾森豪,表示談判有期限,一旦期限過了就應該馬不停蹄地繼續打下去,一副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姿態。面對這些跳梁小丑的搗亂,美國方面沒有在意。志願軍和聯合國軍的戰俘遣返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戰俘的通盤解決方案也在經過雙方的討價還價後,也最終在5月達成了一致。
  • 1953年抗美援朝勝利後,最後一批志願軍,卻在41年後才回國
    近代的中國,因為戰爭的緣故,被打得滿目瘡痍,整個國家到處都是戰爭造成的創傷。因此新中國成立時,老百姓都特別激動,一心希望發展經濟,過上吃飽穿暖的好日子。可是新中國成立沒多久,便被迫派兵去了美國,跟美國等國際聯軍,在異國他鄉進行了一次慘烈戰鬥。
  • 金城戰役:志願軍1100門火炮齊射,美軍司令:讓志願軍教訓韓國人
    面對這場損失了數百億美元以及17萬年輕力壯的青壯年的戰爭,美國新任總統艾森豪急於從朝鮮戰場脫身,想儘快結束這場戰爭。此後中美交鋒從戰場開始轉移到談判桌前。經過反覆拉鋸談判,雙方約定6月25日籤訂停戰協議。
  • 美為何沒對志願軍動用原子彈結束韓戰?這些忌憚足以掀翻美國
    ,這下受到前後夾擊的朝鮮損失慘重,美軍這個時候並沒有收手,而是擴大戰爭局面,戰火更是燒到了三八線以北,佔領朝鮮首都平壤,這些囂張的美軍更是打算直接佔領整個朝鮮全境,戰局急轉直下,北朝鮮求助中蘇,隨著中國志願軍的加入,對於一個沒有強大火力支持的新中國,硬是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牢牢地拴在三八線附近。
  • 美國最懂戰爭藝術的總統艾森豪
    他是美國最懂戰爭藝術的總統,曾在二戰中戰功赫赫,他是美國第三十四任總統,一八九零年十月十四日,艾森豪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丹尼森,美國第三十四任總統。 他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西歐盟軍的最高司令,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艾森豪在坦克訓練中心學習,後來被晉升為上尉,並獲得了傑出服務獎章,幸運的是,戰爭在他被派往海外之前就結束了,他隨麥克阿瑟到菲律賓協助重組大英國協軍隊,並在那裡他被授予菲律賓傑出服務勳章,並晉升為中校,在德國入侵波蘭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階段後不久,他回到美國,並於一九四一年三月成為正式上校。
  • 在非對稱作戰中如何奪取主動權——談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
    在敵我雙方綜合國力和武器裝備強弱優劣極為懸殊的情況下,中國人民志願軍毅然跨過鴨綠江,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憑藉高明的作戰指導和英勇頑強而又機智靈活的浴血奮戰,奪取「致人而不致於人」的戰場主動,最終贏得震驚世界的偉大勝利。從一定意義上說,毛主席提出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就是中國版的非對稱作戰。深入研究這場戰爭,總結先輩的制勝密鑰,對於我們今天探索信息化智能化戰爭指導方略,仍具有重大意義和深刻啟迪。
  • 美國總統艾森豪,設圈套企圖分裂中國,毛主席輕鬆化解
    但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就在我黨預備再次對臺灣發起進攻之際,韓戰突然爆發,中國的抗美援朝行動刻不容緩,因此解放臺灣的軍事行動就暫時被擱置下來。出人意料的是,在這種情況之下,美國地海軍第七艦隊卻趁機駛入了臺灣海峽,並且承諾要給國民黨提供軍事援助,試圖分裂中國,甚至藉機佔據臺灣島。在美國加入之後,解放臺灣的問題就變得更加嚴重和複雜化。
  • 美國對伊朗的經濟封鎖
    面對美國的咄咄逼人,中東反美先鋒終於不再忍讓,伊朗軍方終於採取實質性行動,不僅下令飛彈部隊準備開戰,就連大批飛彈也已經起豎並且加注燃料,也就意味著目前在荷姆茲海峽內的所有美軍戰艦都已被飛彈鎖定,對此,俄羅斯方面緊急呼籲伊朗保持克制。
  • 韓戰爆發後,美國到底有沒有侵略我國的企圖
    這一點我們必須要首先明確,當時的杜魯門政府沒有入侵我國的意圖,從現在已經解密的美國文件也說明了這一點。但這絕對不是我們抗美援朝錯誤的原因。透過現象看本質。再當時美國嚴重威脅我新生國家安全的時候,我們必須要出兵,這不僅僅是開國之戰,更是年對外來威脅而採取的必然措施。
  • 「冷槍冷炮」運動中,志願軍分享經驗:洗澡的,等脫一條褲子再打
    自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結束以後,開城便成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所控制下的區域。後在朝鮮停戰協議於此地進行後,開城又被劃為了交戰雙方的中立區。 然而,美國人對此次停戰協議並無誠意,竟不斷地在會場周圍製造事端。他們希望以此來給朝中代表團施壓,讓自己獲取在談判桌上得不到的東西。
  • 上甘嶺戰役:刻骨銘心的戰鬥,此後數十年中國軍隊威名不減
    為了配合國內的選舉,增加談判籌碼,美軍準備發動一次進攻,代號為攤牌行動。美軍把戰線的突破口選擇了上甘嶺地區,上甘嶺戰役是一場攻防戰,是由美七師和韓二師進行進攻,而志願軍第15軍,12軍進行防守。上甘嶺所在的五聖山是朝鮮中線的門戶,如果失掉了五聖山,志願軍將無險可守,被迫後退200裡公裡以外。
  • 韓戰結束,志願軍釋放俘虜,為何22名美國大兵卻堅決不回國?
    不僅如此,老溫受到了志願軍的保護和善待,根本不是美國國內的說的那樣,在志願軍的戰俘營,簡直就是屠宰場,是戰俘們的地獄,大量戰俘遭遇虐待、苦役、酷刑、甚至活埋等,老溫真實的感受到了志願軍的溫暖!比志願軍戰士的夥食標準高出不是一點半點,甚至為了怕俘虜不適應,甚至還從中國運去了麵包烤箱。之後條件變的更加惡劣,美軍實施空中絞殺戰,封鎖志願軍運輸線,後勤補給變得異常困難,即便如此,志願軍還是運來了大米、麵粉、肉類為他們改善生活,足以見得志願軍對這些俘虜的優待。
  • 美總統艾森豪設下「圈套」,毛主席輕鬆識破,只用一招就化解
    光這樣還沒啥大問題,可美國當局卻要進來攪局,欲要大陸和臺灣實行分裂。於此,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中國領土完整不可分裂,於是就有了這一場場波詭雲譎、驚心動魄的炮戰。我們都清楚,對於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鬥爭,光靠輿論上的支持是完全不夠的,更要在實際行動上給予幫助。金門、馬祖是中國的領土,打金門、馬祖,懲罰國民黨軍,是中國的內政,敵人找不到藉口。
  • 炮擊金門,艾森豪步步為營設下圈套,怎料反被一招輕鬆化解
    在炮擊初期的時候,中國人民解放軍著重打擊金門島上國民黨的軍事力量,並且在戰爭後期封鎖了海運線,對於國民黨力量進行限制。剛開始,面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如此強烈的炮彈攻擊,國民黨一時間難以反應,十分被動,受到了嚴重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