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TEDx上聊冰球
上次參加TEDx 看見信任 活動,在臺上提到了兒子練冰球的事情,沒想到臺下就有不少冰媽,從大家熱情的眼神就能看出來對於冰球這個話題有多關注。演講結束之後,和幾位冰媽加了微信,各種關於冰球的討論就一直沒有停過。作為陪著兒子練了五年的冰爸來說,鹹蛋爸比是非常能夠理解大家的不容易。我家大向並不是那種體能、技術、意識特別突出的隊員。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和很多冰媽冰爸有著共同的經歷,遇到過同樣的問題。也希望能夠把自己的經驗總結一下,和大家分享。
大向同學打冰球獲得的獎牌
簡單說來,孩子練習冰球可能遇到的坑太多,今天我對幾個大家最經常遇到問題說說自己的看法:
有一百個理由讓孩子不再堅持下去,累只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個
開始練習冰球,孩子大多是出於好奇,但是冰爸冰媽們肯定有各自的考量。比如男子漢氣概的培養,比如讓孩子愛上運動的生活方式,再比如將來去北美能夠快速交到朋友等等。在我家大向身上這些都被驗證是有效的。
當然,好奇心是有疲勞期的,總有一個階段,孩子會因為生病、課業重、擁有了其他興趣等等很多原因開始嘗試用各種理由疏遠冰球。這個時候,真正考驗冰爸冰媽恆心的時候就到了:
場景一,鹹蛋爸比出差了,豌豆媽咪就要一個人應付訓練比賽的接送。除了把40多斤的冰球箱子搬上搬下,還要伺候孩子穿裝備繫鞋帶。沒自己動手過的人恐怕不知道這是多大運動量。
場景二,聯賽,比賽安排在北京你家對角線位置,開車一小時,時間是周末早晨六點半。。。於是,晦暗冬日凌晨就多了幾十個家庭,五點鐘起床、洗漱、吃點東西(不能吃太多,否則上場會吐)披星戴月的拉著碩大冰球箱出發了。
場景三,暑假計劃全家出國遊玩,正興高採烈的準備,隊裡通知集訓。。。
流著汗水的大向
這裡我只想和大家分享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我們能不能扛住(我們當爹媽的,都不懂堅持,只懂死扛)就決定了孩子將來在賽場上會不會放棄。為了大向能順利參加訓練、比賽,什麼困難我都會儘量克服,開多久的車、多早起床、甚至是出差回來從機場堵一小時趕到賽場也要看他訓練比賽。作為冰爸冰媽,我們的堅持孩子會懂,他們早晚會用賽場上不放棄的堅持告訴我們,我們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回報的。
沒有成就感的運動就好像是缺油少鹽的飯菜,但是我們真的可以分清成就感應該歸屬孩子還是我們麼?
在整理配大向練冰球的視頻和照片時候,我發現不少視頻裡都有我充滿憤怒的「跑啊大向」,「大向,幹什麼呢你」這樣的怒吼,真是越看越慚愧。
基礎滑行→有球訓練→參加聯賽,大多數冰爸冰媽都是這麼一路陪伴過來的。但是這個過程中,我就曾經迷失過一段時間,我把應屬於大向的、每一點小進步帶來的成就感無情的抹殺了,取而代之的是比賽勝利給我的成就感。這真的有毒。因為如果比賽結果不好,我的負能量就會沒有遮攔的發洩到大向身上,大錯而特錯。還好,雖然我錯的離譜但是我改過自新並不晚。
現在的我,每次訓練和比賽總是努力找到大向做的出色的部分,鼓勵他,加強他對自己可以做到多麼好的印象。
簡單說說我是怎麼調整過來的:
首先,我自己是個籃球愛好者,大概能理解自己在場上打和別人在場下看有多大的差別,特別是我的籃球打得也不算多好;
其次,我還是愛大向的,我不能容忍因為輸球而讓我和大向好不容易建立的友誼就這麼崩塌;
其實,最關鍵的,當他對我怒吼「你說這麼好你上去試試」的時候,我好像看到了年輕時候暴怒的自己。。。這感覺好奇怪,可能只有冰爸能體會吧。
對抗中的冰球少年
個人技術特別棒的孩子一定要打前鋒麼?打後衛會不會總是沒法進球而且丟球還要背鍋?
錯!技術好才應該打後衛啊,或者說後衛更需要好技術啊。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聽說過小狼當年的傳奇隊員--大奇,13-14聯賽就是因為有他的OP(Over Power)級表現我們順利奪金。我很負責任的說,教練把大奇放在後衛位置上的時候,發揮的效果往往比打前鋒好很多。
首先,陣地進攻中,後衛從對方前鋒手裡斷球的時候,基本上對方球員已經壓上我方藍線,只要速度夠快,非常容易形成單刀。其次,後衛和對方前鋒對位,對方後衛往往是換防過來的,很難落位防守。再次,後衛的遠射不管在低年齡組還是高年齡組都非常容易得分,就算沒有直接得分也經常能夠助攻。
最後,我再明確一下,技術再好,到了8歲以上也沒有人能夠一個人突破全場單刀。隨著孩子長大、個體之間發育差異漸漸減小,冰球的團隊屬性會越來越突出。沒有長期配合的隊友、沒有兩套穩定的陣容,想在高年齡組進前十名是不太可能的。
和大向一起成長的球桿們
五年多的時間,用過的球桿都組隊了。如果真的把五年裡面所有遇到的大事小情都總結出來,可以出版一部《冰爸冰媽十萬個為什麼》。今天點到為止,下一期說說,從訓練到打聯賽是一種什麼樣的變化,冰爸冰媽要做好什麼準備。
本文作者:冰爸霍華德
本文編輯:偽球迷大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