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濤:做充滿中國自信的國際教育

2020-12-27 央視網

  12月8日,2020年度央視網教育盛典在京召開。論壇以「雲生態·話未來」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聚焦教育行業,表彰先進典型,研討教育發展新變革,把脈教育發展新方向。北京朝陽凱文學校校長徐濤就如何處理引進國外教育理念和培養中國人才的關係做了分享。

  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中國人才培養理念有很多相同之處,今天的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所以中國的很多教育理念和世界也是同步的。做充滿中國自信的國際化教育,顯然我們的元素裡面世界元素不可或缺。

  現在國家一方面大力支持國際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提出了相應的規範和要求,這個要求既體現在課程、教材等技術環節,也體現在政治和意識形態的根本導向上。實際上是要求國際化的學校培養既有國際視野,又有中國情懷的新型人才。國際教育是沒有國籍的,但是接受國際教育的每個孩子都有民族情懷,都有國家身份,所以在培養每個孩子成為未來的世界公民的時候,他的民族情懷、家國屬性,從來都不能夠缺席。一個沒有民族自豪感、國家認同感的人是無法真正穿梭在國際舞臺的。國際教育也應該服務於國家教育和民族教育,國際教育沒有民族屬性,但是每一個接受國際教育的孩子都有國家屬性和民族屬性。尊重孩子的背景,使得這個孩子未來既能貢獻於這個國家,也能夠去穿梭於國際舞臺,這應該是最符合我們中國國情的國際教育。

相關焦點

  • 文化自信與漢語國際教育課程的融合
    這一專業特點決定著漢語國際教育不僅肩負著知識傳授的責任,更肩負著價值引領、中華文化傳播,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使命。因此,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夯實文化底蘊,使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意義更為特殊、更為重大。
  • 【人物】萬寧中國區CEO徐濤: 何以打造萬寧加速度?
    今年九月底,徐濤履新萬寧中國區CEO,即將為萬寧帶來新的氣象。其九月底前時任萬寧中國區執行董事時,接受了《中國美妝》專訪,為我們呈現一個一改保守、正加速前進的萬寧,以饗讀者。在中國香港風光無限、被稱為美與健產品零售業翹楚的港資零售大鱷萬寧,直到2004年才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比它的「老對手」屈臣氏整整晚了15年,如今在內地的門店數量超過200家,遍布30多個城市。雖然在最初幾年,萬寧因拓店速度緩慢而一度被質疑水土不服,但是經過十來年的摸索和謀劃,加上其母公司牛奶有限公司入股內地商超「黑馬」永輝超市開啟新的拓店模式,現在的萬寧似乎已經胸有成竹,信心滿滿。
  • 北京市朝陽區凱文學校位居國際學校創新競爭力百強榜前四十強
    2020年12月舉辦的京領榜單發布會暨諾獎創新論壇上,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等三位諾獎得主見證下,京領重磅發布了《2020中國國際學校競爭力排行榜》、《2020中國國際化學校品牌價值百強榜》、《2020中國國際學校創新競爭力百強榜》。
  • 論教育自信視角下中國特色師範教育體系的建構
    建設中國特色師範教育體系必須基於對「中國特色」的科學理解、對師範教育和基礎教育互動邏輯的系統把握、對師範教育發展歷史及現實的深入分析、對師範教育發展國內外態勢的全面了解,全面貫徹教育自信的要求,凸顯對自我的關照,從發展心理、理論體系和實踐範式等多個方面系統推進。
  • 「大家朗讀徐濤專欄」丨阿通伯徐濤: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文:海倫凱勒音:阿通伯徐濤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丨海倫凱勒朋友,如果我有三天能用眼睛看到東西的話,我最喜歡看到什麼呢?並且我希望你也想一想這個問題,假如你只有三天能看見東西的話,你將怎樣使用自己的眼睛呢?
  • 教育自信源自教育本土實踐與智慧
    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教育實踐表明,教育要實現現代化,首要是樹立教育自信,應該由長期以來的目光向外,轉到既目光向外又同時目光向內,聚焦近幾十年來中國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創造的本土實踐和智慧,梳理、總結中國教育的本土經驗、思想和理論。成功的本土實踐以及基於本土實踐的本土教育智慧,對於教育改革與轉型,其借鑑意義和價值一點也不亞於西方教育成功的理論和模式。
  • 22年始終做有生命力的教育,從青苗到春藤,充滿了力量和無限可能
    二十年如一日堅守充滿愛與關懷的教育,創辦於1998年的青苗對此做出了最好的回答。「做有生命力的教育」,青苗在這個有無限可能的世界裡選擇了一條可以走得更遠的路:因為這種力量來自東西方文化的交融,和而不同,才能長久;也因為這種力量源自教育者的內心,真實、溫暖、妥帖,始終滋養著人的思想與品格。
  • 「2020服貿會」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劉利民:中國國際教育交流...
    國際教育服務貿易論壇現場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趙力):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給國際教育交流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國際教育投入下降,國際人員流動銳減,而國際關係的緊張局勢也給國際教育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那麼在應對挑戰的同時,中國將如何開展國際間教育交流活動呢?正在北京舉行的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多位中外嘉賓圍繞後疫情時代國際教育服務合作和交流的新機遇展開討論,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劉利民表示,疫情只是按下了教育交流合作的暫停鍵,但暫停不是停滯,變局中必有新局,危機中必有新機。中國國際教育交流的步伐不會停止。
  • 徐濤激情朗誦吉狄馬加的詩《讓我們回去吧》
    讓我們回去吧作者:吉狄馬加 朗誦:徐濤徐濤激情朗誦吉狄馬加的詩《讓我們回去吧》03:18來自四季美文讓我們回去吧那些堅守至今的夢想和希望 都將變成現實讓我們回去吧 讓我們回去我們要在那裡再一次獲取 生命的力量【作者簡介】吉狄馬加,男,彝族,1961年6月生,四川涼山人,中國當代著名的少數民族代表性詩人
  • 徐濤激情朗誦《追尋》,讓信念一路芬芳!
    追 尋作者:杜濤 朗誦:徐濤海燕在雲海之間翱翔船帆在波濤之上遠航今夜 我們共同舉杯把崢嶸歲月編織的交響縱情歌唱我們吟唱做過的夢 流過的汗 走過的路 受過的傷我們吟唱失眠過的夜 跌倒後的站起更吟唱心中的信念
  • 徐濤院士領銜,廣東成立精準醫學學會企業聯合體
    據悉,廣東省科協精準醫學學會企業聯合體發起單位共有43家,聯合體第一屆主席團主席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學術副校長、生物島實驗室主任徐濤擔任,彰顯了聯合體心存高遠、定位前沿的發展理念和蘊育著的巨大的行業影響力。
  • 對話湖北楓葉教育大區總校長:講好中國故事,培育國際英才
    了解他的人則不會奇怪——這位從教40多年的老教育工作者,始終致力於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探索和實踐中西教育優化結合,他是為數不多的「孔子獎章教育獎」獲得者之一。 楓葉,是培育國際精英人才的搖籃,是接軌國際先進教育理念的試驗田,但在接受楚天都市報記者專訪時,總校長談得更多的是中國的教育,中國的人才培養和中國學生的世界觀建立。「為誰培養人才?培養怎樣的人才?
  • 砥礪奮進的五年 中國有能力、有自信、充滿關懷
    砥礪奮進的五年 中國有能力、有自信、充滿關懷 原標題: 在十九大召開前夕,《中國日報》採訪了世界銀行世界銀行中國、蒙古國和韓國局局長郝福滿,請他就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全球領導角色發表看法。  您認為中國過去5年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麼?最顯著的變化是什麼?  我認為中國在國際社會的領導地位是最顯著的成就。中國走上世界舞臺,在氣候變化等重大問題上發揮了領導力。
  • 做藝術教育,上海耀華國際學校是認真的!
    藝術展一塊塊白色的移動展板比肩而立,一張張耀華藝術生風格各異的作品依次排開,一位位未來藝術家、設計師大方自信地向看展觀眾講述自己的作品故事……學年末耀華藝術學生作品展,於每個學期末拉開帷幕,其中涵蓋了IGCSE和ALEVEL各年級藝術設計課學生的作品。
  • 「警察故事」徐濤:軍轉從警路,心中不變一聲「到」!
    徐濤仍清晰地記得在泉州邊防支隊的那7年裡,在訓練場上那一聲聲鏗鏘有力的「到」。而今,脫下戎裝、換上警服的徐濤,心中依舊迴蕩著那一聲聲「到」。組織召喚,一聲「到」隔行如隔山。轉業後徐濤始終把學習作為脫下軍裝穿警服、謀篇開局起好步的重要環節,牢固樹立「老兵新警」的意識,孜孜以求,謙虛好學。
  • 曹懿斐:國際教育要將中國教育與國際視野相結合
    論壇以「雲生態·話未來」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聚焦教育行業,表彰先進典型,研討教育發展新變革,把脈教育發展新方向。東京日野國際學院副理事長曹懿斐就引進國外教育理念與培養中國人才的關係做了分享。  國際教育在引進國外教育理念與培養中國人才這兩方面其實並不矛盾。國外教育理念雖然和中國的應試教育相比,有一定的優越性,但其實也是以知識教育為基礎,注重探索性、體驗性、質疑性的教育方法。
  • UWC中國常熟世界聯合學院創辦人王嘉鵬:中國化的國際教育
    會上,UWC中國常熟世界聯合學院創辦人、董事會主席王嘉鵬發表了主題為《中國化的國際教育》的演講,核心觀點為:1、合作、共贏是人類永恆的主題,也與「在國際教育領域讓青年人能夠真正理解彼此,能夠真正看到世界、看到夢想」相一致。
  • 骨子裡充滿自信的孩子,大多來自這3類家庭,跟有錢沒錢沒關係
    人們常說自信對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擁有了自信就是走向了成功的一半,而沒有自信的人往往什麼也做不好、做不成。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生活,自信都起著很大的作用,是人們上進心的來源。自信,從字面上也可以看出來,就是一種源自內心的想法,即自己相信自己,對自己有信心。
  • 新時代推動國際理解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探析
    國際理解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回應新時代呼喚為什麼要在新時代促進國際理解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要而言之,這是國際形勢深刻變化的客觀要求,是培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客觀需要,也是思政教育守正創新的題中之義。1.國際形勢快速、深刻變化的客觀要求。
  • 【ICBC2020】第十八次中國暨國際生物物理大會於今日在廣州拉開帷幕
    【ICBC2020】第十八次中國暨國際生物物理大會於今日在廣州拉開帷幕 2020-11-17 21: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