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給朋友發消息討論想買車,轉眼就在APP上看到了賣車的廣告,想必不少人都遇到過類似的狀況。因此,有人擔心是不是手機APP的開發者在監控用戶的聊天記錄,否則怎麼能做到精準推送?
近日,有短視頻聲稱「微信正在監聽你的聊天記錄」,並在視頻中傳授所謂「1分鐘關閉」訣竅。那麼微信真的會監聽用戶的聊天記錄,並以此推送相關廣告麼?
微信闢謠:不會監測用戶聊天記錄
6月1日,據微信官方闢謠平臺@謠言過濾器的消息,騰訊微信團隊表示,聊天內容屬於用戶的通信秘密和個人隱私,微信不會監測用戶的聊天記錄,騰訊更不會通過監測用戶聊天記錄來推送廣告。
騰訊微信團隊提到,有短視頻聲稱「微信正在監聽你的聊天記錄」,並在視頻中傳授所謂「1分鐘關閉」訣竅。
騰訊微信團隊稱,所謂的「按照聊天內容推送廣告」,是典型的「嫁接」謠言,騰訊的廣告投放標籤是針對用戶群體而非單個用戶,且所有的廣告投放都經過加密處理。微信上的廣告投放基於用戶的合法授權和騰訊的數據技術支持誕生的,可以保護用戶隱私的安全。
騰訊微信團隊還表示,監聽、監視用戶聊天並推送廣告,微信是絕不會做的,一般來說,廣告主會選擇把廣告投放給設定的目標人群,通常投放的人群非常廣,因此很容易出現用戶收到的廣告「恰好」和自己日常聊天/瀏覽內容相似的巧合,這並不是「監聽、監視」用戶聊天,而是正常的概率事件。
個性化廣告如何出現在你的app
據了解,個性化廣告是網際網路廣告的常見模式,即平臺對用戶的瀏覽偏好、使用記錄等進行收集和標記,形成用戶畫像,並據此進行廣告投放。
那麼,個性化廣告是這麼出現在你的APP上的呢?
根據騰訊微信展示的「騰訊廣告工作原理」,在通常的投放流程中,廣告主提供廣告內容並選定希望觸達的目標人群,比如一位手機遊戲廣告主的目標人群可能是「男性、喜愛玩遊戲」這一群體,在選定目標人群時,廣告主無法看到或獲得任何用戶的個人信息,僅能選定他們希望觸達的群體類型,騰訊廣告系統根據用戶畫像找到符合廣告主需求的目標人群,向目標人群展示廣告。
「騰訊廣告工作原理」寫道,用戶畫像通常包括廣告系統對用戶註冊微信服務時填寫的信息(如註冊微信時填寫的性別信息)及使用騰訊服務時產生的行為數據(如資訊文章閱讀)進行推測得到關於用戶可能的興趣愛好等結果。例如,用戶在註冊微信時填寫的性別為「男」,用微信授權登錄過手機遊戲帳號,騰訊廣告系統可能判斷該用戶屬於「喜愛玩遊戲的男性用戶」這一群體。騰訊僅將生成的用戶畫像用於廣告系統自動匹配投放廣告,不會將個人的用戶畫像提供給任何第三方。
圖文無關 圖片來源:攝圖網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相關專家曾表示,網際網路企業為了合法合規、避免用戶畫像與真實個人對應,所有的標籤都會被打到一個手機設備ID上,而非手機號或身份證號等能夠識別真人的ID,並且,具有相同標籤的用戶會被劃分到同一類別中。投放廣告時,網際網路企業則會根據手機設備ID把廣告投放給特定的目標人群,而非具體的個人。
但值得注意的,在形成用戶畫像的過程中,用戶往往並不清楚自己的哪些行為被提取標籤,也無法控制這些標籤。
因為個性化廣告 谷歌曾被罰5000萬歐元
其實,早在2019年年初,美國網際網路巨頭谷歌就曾因為個性化廣告領到5000萬歐元的罰單。
法國國家信息與自由委員會觸發谷歌的原因是,谷歌沒有向用戶正確披露如何通過其搜尋引擎、谷歌地圖和YouTube等服務收集數據,以展示個性化廣告。
這違反了2018年5月25日生效的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中關於數據隱私保護的相關規定。
這起判罰應當引起國內網際網路企業的重視——過於精準的廣告推送,未必是好事。當企業使用先進的大數據和算法技術,試圖更「懂」你時,有必要考慮這樣的精準服務是否會超出用戶的正當期待,是否會讓用戶感到不舒服和被打擾。
《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範》規定,個人信息控制者在向用戶提供業務功能的過程中使用個性化展示的,宜建立用戶對個性化展示所依賴的個人信息(如標籤、畫像維度等)的自主控制機制,保障用戶調控個性化展示相關性程度的能力。
「浙商創業青雲榜」三周年峰會開啟
大會入場券點擊圖片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