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通道A/D轉換控制模塊的設計與實現

2021-01-08 電子產品世界

控制信號中的模擬量傳輸正逐步改為數字量傳輸,各種非數位化設備也必將逐步為數位化智能產品所取代。但是,在實際生產現場依然有大量的數據是模擬量,例如壓力、液位、溫度等,必須通過A/D轉換才能將這些數據送到控制系統進行分析處理。為滿足實際需要,本文提出利用MC143150 Neuron晶片和12位串行模數轉換器ADS7844開發與設計多通道A/D轉換控制模塊,實現了多個模擬量信號的並行採集、分析與處理功能,具有精度高和性能可靠等特點。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6/347184.htm

  1 硬體設計

  多通道A/D轉換控制模塊的硬體總體結構如圖1所示,主要包括模擬信號電路、8通道12位串行A/D轉換器ADS7844和MC143150 Neuron晶片。設計中利用8通道12位串行A/D轉換器ADS7844實現模擬量的數位化轉換,同時利用MC143150 Neuron晶片對ADS7844的8通道模擬輸入量的數位化轉換結果進行循環採集,實現多個模擬量數據的並行採集、分析與處理,較大程度地滿足了應用現場的實際要求。

  1.1 ADS7844

  ADS7844是Burr-Brown公司生產的寬電壓、低功耗、高性能的12位串行模數轉換器。它有8個模擬輸入端,可編程設置為8通道單端輸入或4通道差分輸入的A/D轉換器,還可編程使晶片處於低功耗電源工作模式。ADS7844的轉換率可達200 kHz,而線性誤差和差分誤差最大僅為±1LSB。ADS7844電源電壓為2.7~5 V之間均能正常工作,最大工作電流為1 mA,進入低功耗狀態後的耗電僅3μA。

  (1)ADS7844的引腳功能。

  CH0~CH7:模擬輸入端,當器件被設置為單端輸入時,這些引腳可分別與信號地COM構成8通道單端輸入A/D轉換器;當器件被設置為差分輸入時,利用CH0~CH1、CH2~CH3、CH4~CH5和CH6~CH7可構成4通道差分輸入A/D轉換器;

  COM:信號地;

  VREF:參考電壓輸入端,最大值為電源電壓;

  :片選端,低電平有效,該腳為高電平時,其他數字接口線呈三態;

  DCLK:外部時鐘輸入端,在時鐘作用下,CPU將控制字寫入ADS7844,並將轉換結果從中讀出;

  DIN:串行數據輸入端,在片選有效時,控制字在DCLK上升沿被逐位鎖入ADS7844;

  DOUT:串行數據輸出端,在片選有效時,轉換結果在DCLK的下降沿開始被逐位從ADS7844移出;

  BUSY:「忙」信號輸出端,在接收到控制字的第一位數據後變低,只有在轉換結束且片選有效時,該腳才輸出一個高脈衝;

  :電源關閉端,低電平有效。當SHDN為低電平時,ADS7844為低功耗狀態;

  VCC,GND:分別為電源端和數字地。

  (2)ADS7844的控制字。

  通過ADS7844的控制字可以設置其信號聯結方式、選擇數據轉換通道和電源工作模式。ADS7844控制字如表1所示。

  其中,S是起始位,控制字的起始位總為「1」;A2~A0是通道選擇位,在單端輸入時分別對應8個通道,對應關係見表2,而對於差分輸入,CH0~CH1、CH2~CH3、CH4~CH5、CH6~CH7分別對應差分信號的輸入端,其對應關係如表3所示。

  SGL/DIF是模式控制位,該位為「1」時是單端輸入模式,為「0」時是差分輸入模式;PD1和PD0是電源模式控制位,其含義如表4所示。

  (3)ADS7844的轉換時序圖。

  ADS7844有3種轉換時序,分別是15-時鐘轉換時序、16-時鐘轉換時序和24-時鐘轉換時序,通常採用轉換周期為24個時鐘周期的工作時序,其中8個用於輸入控制字,16個用於讀取轉換結果,如圖2所示。控制字的所有位在時鐘上升沿被鎖入晶片,轉換結果在時鐘的下降沿被逐位移出。所有移入和移出的數據都是高位在前、低位在後。需要說明的是,ADS7844是12位A/D轉換器,其轉換結果只有12位,故在移出12位結果後,還需送入4個時鐘來完成整個轉換過程,這4個多餘時鐘移出的數據為「0」,使用時不應作為轉換結果處理。

  1.2 MC143150 Neuron晶片

  MC143150 Neuron晶片是Motorola公司成熟的VLSI設備,集成了硬體和固件,提供了完整的系統資源,3個管線處理器,其中一個用於執行用戶編寫的應用程式、另外兩個完成網絡中Neuron晶片間的信息交互任務。Neuron晶片通過11隻引腳與應用指定的外部硬體相連,可以配置直接I/O對象、並行雙向I/O對象、串行I/O對象等多種工作方式,從而可以藉助最少的外接電路實現靈活的輸入輸出功能。

  為了便於現場應用,將MC143150 Neuron晶片、收發器Transceiver、定時器以及存儲器集成在一起,如圖3 所示。其中Clock給MC143150 Neuron晶片提供工作基準時鐘信號,RAM/ROM等存儲器用於存放MC143150 Neuron晶片的固件與用戶應用程式,Transceiver用於模塊間網絡互聯,I/O調處與A/D轉換器ADS7844的對應數據埠、外圍電源、MC143150 Neuron晶片的Reset和Service控制按鍵相連接,維護MC143150 Neuron晶片的正常工作以及實現埠數據的採集、分析和處理等功能。

2 軟體設計

  Neuron C是專門為Neuron晶片設計的程式語言,它以ANSI C為基礎,包括對ANSI C的擴展,可直接支持Neuron晶片的軟體固化。Neuron C定義了多種I/O對象類型,如直接、計數器/計時器、串行和並行。下面介紹MC143150 Neuron晶片對ADS7844的8個通道工作在差分輸入方式下進行循環採樣的程序設計過程。

  選用MC143150 Neuron晶片的Neurowire輸入/輸出作為I/O對象,使MC143150 Neuron晶片循環採集ADS7844輸出埠DOUT信號,實現與ADS7844同步全雙工串行通信。

  2.1 Neurowire輸入/輸出對象語法結構定義

  IO_8:Neurowire輸入/輸出對象使用管腳IO_8~IO_10,IO_8指定時鐘管腳,IO_9是串行數據輸出管腳,IO_10是串行數據輸入管腳。

  Master:指定Neuron晶片在管腳IO_8上提供時鐘,設置為輸出管腳。

  Slave:指定Neuron晶片檢測在管腳IO_8上的時鐘,設置為輸入管腳。

  Select(pin-nbr):為Neurowire master指定片選管腳,為IO_0~IO_7管腳之一。

  Timeout(pin-nbr):為Neurowire Slave指定一個可選擇的超時信號管腳,其範圍是IO_0~IO_7。當使用超時信號管腳時,當neuron晶片等待時鐘的上升沿或下降沿時,將檢查該管腳的邏輯電平。如果檢測到邏輯電平為「1」,則傳輸停止。

  Kbaud(const—expr):為Neurowire master指定比特率,const—expr可以為1 kb·s-1、10 kb·s-1或20 kb·s-1。對於10 MHz的Neuron晶片輸入時鐘,預設值為20 kb·s-1。

  Clockedge(+|-):指數據觸發時鐘信號極性,clockedge(+)為上升沿,clockedge(-)為下降沿。

  io-object-name:由用戶為該I/O對象指定的名字。

  2.2 採樣的程序清單

  3 結束語

  目前,該多通道A/D轉換控制模塊通過長時間運行測試,其性能可靠,故障率低,節約能耗,實現了多個模擬量轉換、採集與處理功能,給現場自動化控制系統的集成帶來較大的靈活性。


相關焦點

  • 基於FPGA的串行A/D轉換模塊設計
    電子技術發展的數位化進程中,A/D轉換器性能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使用硬體描述語言來設計數字電路方便快捷,FPGA的時鐘頻率可高達300MHz以上,A/D轉換控制邏輯簡單,故可用FPGA器件進行控制設計。
  • 基於24位A/D轉換的高精度電子秤的設計
    集現代傳感器技術、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於一體的電子秤,具有稱量快速、顯示直觀、不易磨損等優點,同時能夠有效地消除人為誤差,使之更符合法制計量管理和工業生產過程控制的應用要求,因而正逐漸取代傳統的機械槓桿測量秤成為主流產品。本設計採用AT89C52單片機為控制核心,結合電阻應變式壓力傳感器和A/D轉換晶片HX711,設計出一種低成本、高性能的電子秤。
  • A/D轉換電路圖大全(五款A/D轉換電路設計原理圖詳解)
    逐次逼近法變換速度較快,所以集成化的A/D晶片多採用上述方法。 由圖可知,A/D轉換需外部啟動控制信號才能進行,分為脈衝啟動和電平啟動兩種,使用脈衝啟動的晶片有ADC0804、ADC0809、ADC1210等。使用電平啟動的晶片有ADC570、ADC571、ADC572等。
  • A/D轉換組合工作原理剖和結構組成分析
    X3同時實現對兩個通通及整個組合的工作自檢。  為保證組合的正常工作,須向同步裝置輸入脈衝信號X5和X6。X6稱為「計數脈衝」,用作A/D轉換的時鐘。X5稱為「自動微調脈衝」,用於A/D轉換精度的微調和工作狀態的自檢。同步裝置根據X5和X6形成若干脈衝,這些脈衝分成完全相同的兩組同時送給兩個通道。
  • 利用WiFi模塊實現智能控制的方法
    許多可以連接到網絡的傳統設備都被嵌入具有智能基因的嵌入式模塊中。 WIFI智能家居系統是具有內置WIFI模塊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統產品。這類產品具有WIFI無線控制功能,結構相對簡單,使用方便。 二、如何利用WiFi模塊實現智能家居控制?
  • 基於高速A/D轉換與快速存儲操作總線接口的高速同步數據採集系統設計
    在PC機擴展槽中嵌入以高性能微處理器為核心的智能型功能卡,可以組成綜合性能極佳的分布式控制系統。這種結構方式可充分利用微處理器的控制功能、PC機的快速數據處理能力,以及多任務工作方式等特點。對於這種分布式控制系統,主機要頻敏接收到來自擴展卡從機所採集的數據、工作狀態等信息;向從機發送控制命令或處理數據等。這種主、從機之間的通訊,根據應用條件的不同有多種方式。
  • 一種模塊獨立的單片機開發板設計
    0  引言 實驗室的單片機開發板有多模塊控制功能[1-3],本文設計一種模塊之間相互獨立的單片機開發板,包括 STC89C52 系統板(含下載電路),輸入模塊:DS1302 實時時鐘、獨立按鍵、紅外接收模塊、光敏傳感器模塊等作為輸入模塊給單片機,輸出模塊:12864 中文液晶、MC74HC5757 驅動的 8 個數碼的輸出顯示單元模塊,可以給使用者第一視覺的判斷,通信模塊是
  • PLC模擬量模塊與數字量模塊怎麼區別
    在工控系統中,PLC的使用率越來越多,PLC能夠完成的功能也是越來越多,越來越高級,那麼組成PLC系統中的數字量輸入模塊和數字量輸出模塊是幹什麼的? 一套完整的PLC系統組成 我們知道,組成PLC應包含CPU模塊及輸入輸出模塊,若是還需要完成其他的運動功能,或者通訊功能,還應該增加運動模塊和通訊模塊,當然還應該包括必要的設備電源,這樣我們才構成了一個完整的PLC系統,在實際的工程項目中,我們要按照設計的要求進行模塊的選擇,根據系統的大小選擇不同類型的PLC。
  • FPGA控制下面陣CCD時序發生器設計及硬體實現
    採用QuartusII 8.0對所設計的時序發生器進行了功能仿真,並以Altera公司的可編程邏輯器件為核心進行硬體適配。實際測試表明,所設計的驅動時序發生器能夠滿足面陣CCD的驅動要求。實現了設計目的。關鍵詞 面陣CCD;FPGA;時序發生器 CCD是利用光電轉換原理把圖像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即把一幅按空間域分布的光學圖像,轉換成為一串按時間域分布的視頻信號的半導體元器件。
  • 一種基於FPGA實現SRRC濾波及多速率變換模塊的方法介紹
    衛星通信的高帶寬通信業務及AD轉換率的提高,促進了通信系統發射端對不同符號率信號採樣率的提高。在通信系統的接收端,過高的採樣率和數據吞吐量不利於數據的實時處理,需要對信號降採樣處理。 FPGA以其並行處理及靈活可編程特性,廣泛用於基帶信號處理[2]。本文基於FPGA設計一種多速率變換器提高信號的採樣率,實現任意倍數的符號率變換(本文主要實現了上採樣變換,下採樣實現方法相同)。
  • 華光光電量產醫療美容用金錫封裝宏通道半導體雷射模塊
    應不斷增加的市場需求,華光光電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依靠在高功率半導體雷射器外延設計生長、晶片製作、器件封裝19年的經驗和技術積累,推出長壽命、高可靠性、金錫封裝宏通道半導體雷射器模塊,功率覆蓋300W、500W、1000W。目前月產能達到1000臺以上。該系列模塊封裝技術採用了華光光電 戰略性項目研究成果,通過了山東省信息技術與信息化科技成果鑑定。
  • 雙網傳真機的編解碼電路設計與實現
    摘要:對雙網數字傳真機硬體系統中的編碼和解碼電路進行設計,並採用FPGA晶片進行系統實現和驗證。其中的編解碼電路分別採用兩級編碼和快速解碼的思路,利用硬體描述語言設計和仿真,簡化了邏輯電路的實現。
  • 基於P89V51單片機和CD4051晶片實現4路智能溫控儀產品樣機的設計
    2 系統硬體設計 2.1 系統設計分析 溫度控制儀的硬體設計主要由電加熱爐溫度檢測、環境溫度檢測、A/D轉換、外部晶閘管調功、人機互動以及與PC機通信等部分組成。該系統儀表以單片機為核心,讀取計算由測量輸入通道進入的被測信號,再通過一定的算法計算控制量,送至控制輸出通道至控制信號。
  • 基於LPC2292控制器和CAN現場總線實現電力電纜溝道監測系統的設計
    這裡基於LPC2292控制器和CAN現場總線技術,考慮經濟、實用因素,提出並設計了一種結構簡單、性價比高、擴充靈活、通用性強的分布式電纜溝道監測系統。 2 系統總體設計方案 設計的是一種分層(級)式分布多CPU結構形式的電力電纜溝道監測系統。該監測系統按照結構功能可分為3個層次,分別為:下位機信號採集層;上位機數據處理層:網絡通訊服務層。系統結構框圖如圖1所示。
  • 通信、電源模塊 讓控制更簡單
    模塊型號及功能如下:PTM6940變壓器模塊初級690V、次級400V; 採用導軌式安裝;可應用於三相三線 、三相四線。HRC12藍牙通信模塊支持手機(僅限安卓系統)和發電機組數據通信;通過RS485與控制模塊連接;手機APP控制發電機組開停機;藍牙通訊距離大於50米;手機APP控制機組控制模塊電源或者喚醒機組控制模塊;導軌或螺絲固定。
  • 基於雙CPU解決方案實現數位電視機頂盒的設計
    該方案避免了外設模塊倍增帶來的總線擁擠以及解碼實時性要求帶來的等待延遲。STi5514和ST40GX1內部都採用了高速的先進STBus實現互聯,前者負責實時性要求較高的硬體解復用、視頻音頻解碼、與解碼相關聯的外圍I/O設備控制等。後者負責寬帶交互式應用以及高級圖形處理。
  • 模數轉換(A/D)與數模轉換(D/A)
    為了實現數字系統對這些電模擬量的測量,運算和控制,就需要一個模擬量和數字量之間的相互轉化的過程。 一個包含A/D和D/A轉換器的典型的計算機自動控制系統 一個包含A/D和D/A轉換器的計算機閉環自動控制系統下圖所示。
  • 【專利解密】聖邦微電子改進電源模塊及封裝集成方法
    【嘉德點評】聖邦微電子的電源封裝集成專利,提供了一種新式電源模塊及其封裝集成方法,優化了電源模塊的布局和連線,並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連接點之間產生的寄生電容的問題,降低了多相電源的連接複雜度。
  • 基於單片機的雙積分A/D轉換設計
    0 引言 A/D轉換電路是數據採集系統中的重要部分,也是計算機應用系統中一種重要的功能接口。目前市場上有兩種常用的A/D轉換晶片,一類是逐次逼近式的,如AD1674,其特點是轉換速度較高,功率較低。
  • 光纖收發器的光電介質轉換晶片選擇性能指標
    選擇介質轉換晶片是乙太網光纖收發器設計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的選擇直接影響和決定了其它元器件的選擇。光電介質轉換晶片(OEMC)是整個收發器的核心。選擇介質轉換晶片是乙太網光纖收發器設計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的選擇直接影響和決定了其它元器件的選擇。接下來就跟隨飛暢科技的小編一起來看看光電介質轉換晶片的主要性能指標有哪些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