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一老人去世,結果5個兒子各放一張桌子收禮,去的人要給5份,合理嗎?想錢想瘋了嗎?
在農村裡,人情世故還是比較多的。由於農村是一個大集體,鄉裡鄉親又低頭不見抬頭見的,所以說遇到紅白喜事,村裡很多人都是刻意隨禮或幫忙的。但是來說,現在農村裡有些事情也變了味,有些農村人也不再如以前淳樸了。還有的農村人也盼望著有這樣湊場事情發生,以便於及時把以前隨的禮金及時收回來,以多賺一點錢。
但是無論是怎樣,出現這樣的場合,都與一些農民的利益是有關的。所以我在這裡說一下題主的問題:村裡一老人去世,結果5個兒子各放一張桌子收禮,去的人要給5份,合理嗎?李子來回答。
出現這樣的事情是合理?還是不合理呢,首先我說一件農村裡的真實故事:
在前幾年的時候,我鄰居一老人因為突發疾病而去世了。而這位老人已經90多歲高齡了,出了這樣的事,家裡幾個兒子自然為老人的喪事而操勞著。
由於老人兒子的孩子,現在也已經成家立業可,所以在農村辦喪事的時候,家裡的客人也是非常多的,大約有幾十口的人吧。
大概是人多瞎胡亂的緣故吧!在老人的葬禮上,幾個兒子在隨禮的事情上就鬧出了這樣的矛盾。而在老人的幾個孩子中,由於老四是從城裡回來的,而其他幾個兒子都是農村的。所以在收禮的問題上,因為老四主張收各人收禮時,要收自己親戚,朋友的。但是其他幾個兄弟卻不幹,認為應該的禮金統一起來,然後放入帳中,在完事後,幾個兄弟再多退少補。
所以在爭來爭去下,幾個子女隨也沒有說服誰,只要按照老四這樣做的,在收禮的時候,兄弟幾個各自收各家人的親戚禮的,而前來弔唁的親朋好友,在吃飯的時候也是找自己的親戚去吃飯。而這樣造成的後果是什麼呢,除了被其他村裡人笑話之外,似乎也沒有得到任何的好處。
而現在的情況和我說的那樣是差不多的,村裡出現喪事的的時候,村裡的一些人也是跟著去隨禮的。
但是很奇怪的事卻發生了,在記帳桌前,一字碼排著五本記帳本。而5個兒子在收禮的時候,不僅各收個的,而且還要一人收一份禮,而出現這樣的情況就很尷尬了。而筆者認為出現這種事情自然也是不可取的,這是因為:
第一,這家五兄弟把錢看的比人情重要,而這樣會增加一些親戚朋友的負擔。
在農村裡常常會經歷這樣的事情,是錢長還是人長呢?而這也是村裡很多農民分別認知的問題,比如這家五兄弟就因為把錢看的比人重要。在「萬事錢為先」的情況下,這家五兄弟已經忘記了自己的辦喪事的目的,而是一心一意的「往錢看」,才導致出現「五家收帳」的的情況。
但是筆者認為,出現這種情況不僅增加一些親戚朋友的負擔,而且也會被村裡恥笑,並認為這兄弟五個不會辦事,有藉機「斂財」的陋習。所以來說,這兄弟五人會被村裡的人所不恥的。
第二,如果整個村子裡都是這樣的習俗,我認為這五兄弟的做法也是不為過的。
俗話說:「千裡子俗語,俗語各不同」。就拿我們鄰縣來說吧,他們的村子裡如果出現出現紅白喜事,其處理的方法是很科學,也很讓人稱讚的。而當他們村有紅白事的時候,村主任是主持這一項工作重要人。而村裡規定:村民們在隨禮的時候,無論是過多少年,村民們一律隨禮10元錢,而主辦人的所有酒席自然是有村裡來承擔。而這一項措施,不僅促進了村裡老少爺們的和諧,而且又為村民們省了錢,所以說,這種方法是很可取的。
但是來說,出現上面五兄弟輪番記帳的情況,我認為也許是村裡的風俗所導致的。俗話說「百因必有果」,如果前面有車的話,後面再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順著車轍走路。畢竟在農村裡,如果有人先做出這樣的舉動,而自己不這樣做的話,不僅認為自己吃虧,而且也會被人笑話的。
綜上所述:按照題主說的,如果真發生這樣的情況:『村裡一老人去世,結果5個兒子各放一張桌子收禮,去的人要給5份』是不是合理呢?我認為,如果是村裡風俗就是這樣,自然是合理的。但是如果村裡沒有這樣的先例,那你這兄弟五人的所做所為,從村裡來看,就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