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老人去世,5個兒子各放一張桌子收禮,去的人要給5份,合理嗎

2020-12-14 李子說農

村裡一老人去世,結果5個兒子各放一張桌子收禮,去的人要給5份,合理嗎?想錢想瘋了嗎?

在農村裡,人情世故還是比較多的。由於農村是一個大集體,鄉裡鄉親又低頭不見抬頭見的,所以說遇到紅白喜事,村裡很多人都是刻意隨禮或幫忙的。但是來說,現在農村裡有些事情也變了味,有些農村人也不再如以前淳樸了。還有的農村人也盼望著有這樣湊場事情發生,以便於及時把以前隨的禮金及時收回來,以多賺一點錢。

但是無論是怎樣,出現這樣的場合,都與一些農民的利益是有關的。所以我在這裡說一下題主的問題:村裡一老人去世,結果5個兒子各放一張桌子收禮,去的人要給5份,合理嗎?李子來回答。

出現這樣的事情是合理?還是不合理呢,首先我說一件農村裡的真實故事:

在前幾年的時候,我鄰居一老人因為突發疾病而去世了。而這位老人已經90多歲高齡了,出了這樣的事,家裡幾個兒子自然為老人的喪事而操勞著。

由於老人兒子的孩子,現在也已經成家立業可,所以在農村辦喪事的時候,家裡的客人也是非常多的,大約有幾十口的人吧。

大概是人多瞎胡亂的緣故吧!在老人的葬禮上,幾個兒子在隨禮的事情上就鬧出了這樣的矛盾。而在老人的幾個孩子中,由於老四是從城裡回來的,而其他幾個兒子都是農村的。所以在收禮的問題上,因為老四主張收各人收禮時,要收自己親戚,朋友的。但是其他幾個兄弟卻不幹,認為應該的禮金統一起來,然後放入帳中,在完事後,幾個兄弟再多退少補。

所以在爭來爭去下,幾個子女隨也沒有說服誰,只要按照老四這樣做的,在收禮的時候,兄弟幾個各自收各家人的親戚禮的,而前來弔唁的親朋好友,在吃飯的時候也是找自己的親戚去吃飯。而這樣造成的後果是什麼呢,除了被其他村裡人笑話之外,似乎也沒有得到任何的好處。

而現在的情況和我說的那樣是差不多的,村裡出現喪事的的時候,村裡的一些人也是跟著去隨禮的。

但是很奇怪的事卻發生了,在記帳桌前,一字碼排著五本記帳本。而5個兒子在收禮的時候,不僅各收個的,而且還要一人收一份禮,而出現這樣的情況就很尷尬了。而筆者認為出現這種事情自然也是不可取的,這是因為:

第一,這家五兄弟把錢看的比人情重要,而這樣會增加一些親戚朋友的負擔。

在農村裡常常會經歷這樣的事情,是錢長還是人長呢?而這也是村裡很多農民分別認知的問題,比如這家五兄弟就因為把錢看的比人重要。在「萬事錢為先」的情況下,這家五兄弟已經忘記了自己的辦喪事的目的,而是一心一意的「往錢看」,才導致出現「五家收帳」的的情況。

但是筆者認為,出現這種情況不僅增加一些親戚朋友的負擔,而且也會被村裡恥笑,並認為這兄弟五個不會辦事,有藉機「斂財」的陋習。所以來說,這兄弟五人會被村裡的人所不恥的。

第二,如果整個村子裡都是這樣的習俗,我認為這五兄弟的做法也是不為過的。

俗話說:「千裡子俗語,俗語各不同」。就拿我們鄰縣來說吧,他們的村子裡如果出現出現紅白喜事,其處理的方法是很科學,也很讓人稱讚的。而當他們村有紅白事的時候,村主任是主持這一項工作重要人。而村裡規定:村民們在隨禮的時候,無論是過多少年,村民們一律隨禮10元錢,而主辦人的所有酒席自然是有村裡來承擔。而這一項措施,不僅促進了村裡老少爺們的和諧,而且又為村民們省了錢,所以說,這種方法是很可取的。

但是來說,出現上面五兄弟輪番記帳的情況,我認為也許是村裡的風俗所導致的。俗話說「百因必有果」,如果前面有車的話,後面再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順著車轍走路。畢竟在農村裡,如果有人先做出這樣的舉動,而自己不這樣做的話,不僅認為自己吃虧,而且也會被人笑話的。

綜上所述:按照題主說的,如果真發生這樣的情況:『村裡一老人去世,結果5個兒子各放一張桌子收禮,去的人要給5份』是不是合理呢?我認為,如果是村裡風俗就是這樣,自然是合理的。但是如果村裡沒有這樣的先例,那你這兄弟五人的所做所為,從村裡來看,就是不合理的。

相關焦點

  • 村裡老人去世,結果5個兒子各自擺桌收禮,去的要給5份,合理嗎?
    兒子都在收人情錢,如果去世的老人有五個兒子,那這家的親戚就遭不住,吃一次酒席有破產的感覺。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了解更多農村趣聞趣事。一家有五個兄弟,且跟村裡人都有往來,按照每家200元來算,那豈不是吃一次喪事酒席就要出1000元,試問幾家送得起?農民的錢都是大風颳來的嗎?有些地方習俗奇特,酒席就按子女人數收人情錢,不管什麼事,只要辦酒,事主有幾個兒女就要隨幾份人情錢,刺楸以前沒在意,而現在覺得這算是想錢想瘋了。
  • 農村老人去世,五個兒子選擇收取五份禮金,你認為這樣合理嗎?
    村裡一老人去世,結果5個兒子各放一張桌收禮,去的人要給5份,出現這樣的情況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兄弟五個在村裡面遇到大事小情的時候,相互不來往,都是單獨隨禮,比如說村裡有人去世,兄弟五人都隨禮100元,那麼等這兄弟五人的父親去世,那麼這戶人家還禮五百元,那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這個沒有什麼對錯之分
  • 農村老人去世時,城裡的姐妹也回來擺帳桌收禮,這合理嗎?
    但讓一些人不解的是,一些農村老人去世了,城裡工作的姐妹也回來擺個帳桌子收禮,這讓一些人感覺怪異,認為這有些不合理。首先,我們要明白農村喪葬時這個禮是怎麼收的,然後再說一下為什麼城裡工作的姐妹也回來擺帳桌子收禮。
  • 湖南農村老人去世,三個兒子分開收禮,他們這樣做合理嗎?
    我覺得老人喪事,分開收禮是合乎情理的,因為他們各自生活得圈子不同,對應的社交也不同,除了村裡人和至親以外,他們各自的朋友分開收,那是很正常的,畢竟以後還禮也是他們自己還。我們言歸正傳,說回分開收禮的事,2018年我姑的公公去世,我們家作為娘家人那必須得去的,他們家三兄弟就是分開收禮,他們家的情況比較特殊,大哥是他們市裡的一個處級幹部,三弟是一個農村教師,我姑父從小調皮沒讀什麼書,高中畢業就到社會深造!
  • 老人去世 兒子不出一分錢 親戚鄰裡卻叫好
    過去老人去世殺牛不少於百頭,現在老人去世最多宰殺5頭牛,這在基足鄉四十梯村納吉家族中,已是「約定俗成」;馬依足鄉特普洛村爾古只者家老丈人去世,老人的6個兒女每家只出3600元錢,比原來節省了將近10倍花費,所有親朋好友的祭奠禮金每戶不得超過300元,超過規定數額的拒收,喪事從簡讓子女「無負擔」;丙底鄉丙底洛村覺呷西組村民日火糾博老人去世,不殺牛、不做法事、不攀比、
  • 「信義老人」郭夕祥:用5年時間還完兒子去世後欠下的64萬元債
    兒子的債,我來還!」2007年,郭夕祥的大兒子突發車禍去世,雪上加霜的是,兒子在外面欠下了近64萬元的債務。此後的5年,郭夕祥和他的家人省吃儉用,把債務全部還清。11月19日,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授予郭夕祥「最美誠信之星」。一位72歲的老人,身體裡能蘊藏多大的能量?他為了還債吃了哪些苦頭?還債結束後他的生活如何?
  • 福建一中巴車出殯翻車致9死 家屬:過世老人3個兒子2個兒媳去世
    謝先生說:「老人的三個兒子、兩個兒媳當場走了(過世),我姐的大兒子才29歲,在三個月前騎摩託車出了車禍,現在還躺在醫院裡,沒有自理能力,之前都是姐姐和姐夫輪流照顧,現在都沒人照顧。而她的小女兒才十三四歲,還在上初中。」
  • 福建一出殯車翻車,導致9死5傷,過世老人的三兒子兩兒媳去世
    事發當天是一位南洋村的老人去世,正在為老人辦理出殯。車輛上乘坐的都是老人的家屬。在行駛過程中,突然發生了意外,出殯車發生了側翻。接到通知後,警方、醫護人員以及相關部門迅速趕到了現場。但是經過搶救,老人的三個兒子、兩個兒媳由於受傷嚴重當場死亡,出殯車的司機也在事故中身亡。
  • 啟東這對熱心老人在當地傳為了美談
    蔡仲章前妻病故,張惠珍前夫車禍去世,經人介紹,2002年初兩人結婚。   蔡仲章有一兒一女,張惠珍有2個兒子。丈夫去世後,張惠珍身體長期不好,他的小兒子擔心母親再婚後,人家照顧不好,一直阻攔,一次還當著說媒人砸了門。後來,通過了解蔡仲章的為人後就同意了。
  • 早先年,鄉下老人去世的那些事
    所謂迴光返照就是人在去世之前一兩天,精神特別好,給人造成一種錯覺,感覺病人好了。鍾家村有一人小名叫大官的得了胃癌,很長時間不能進食枯瘦如柴。有一天他突然起來了上桌子吃飯,一頓吃了四個大包子,說是自己病好了,明天就出去幹活,結果當晚就去世了。我老媽媽在去世的前一天,感覺一切都很釋然,用最後一點氣力唱社會主義好。迴光返照,就像即將燃盡的蠟燭突然一亮,然後熄滅了的道理是一樣的。
  • 農村哪一類老人過得最幸福?從村裡一個老人的遭遇談什麼是幸福
    前幾天,村裡有個老人去世了,三個閨女都不願意去給老人處理後事,其實之前已經鬧出了太多矛盾,三個閨女都不伺候老人。老人也並不是只有三個閨女,也有一個兒子,但前些年兒子出意外先去世了。三個閨女之所以不伺候老人,是因為一個奇怪的理由,老人每個月有三千來塊錢的退休工資。
  • 村裡老人過世,隊長通知在外打工的我回去幫忙,不去就要掏錢請人
    在我們村裡喜事不強求,白事必須到,誰家裡有老人過世,那麼這個大隊裡面的每個家庭,必須出一個男丁,當然了小孩子和老人不算,不管你在幹啥,只要是大支電話打過去,你就必須回來,上班的請假,做生意在外地的往家趕,趕不回來的自己找人,沒有理由和藉口,這個習俗已經傳承了幾十年了,並且會一直傳承下去
  • 今年春節是個非常時期,農村老人去世了,該不該去幫忙
    前天和一個親戚聊微信的時候聽她說,她們村裡有一個九十多歲的老人去世了,在這非常的時期,她感到很糾結,自己不願意去參加,也不想讓老公去幫忙,可她老公還是非去不可,因為農村老人去世是一件大事,一個村子裡的人都要去弔孝和幫忙的,如果不去也說不過去,還會被別人說閒話,以後在村子裡也不好混。
  • 老人去世後,為什麼要在嘴裡放一枚銅錢
    在很多地方的葬俗中,老人去世入殮時,要往嘴裡放一枚銅錢。這枚銅錢在古代稱為「飯含」,在現代葬禮上稱為「口鈴」。那麼老人去世後,為什麼要在嘴裡放一枚銅錢呢?答案還要從傳統的葬禮說起。「飯含」一詞出自《周禮·地官·舍人》,關於飯,「君用梁,大夫用稷,士用稻」;關於含,「天子含實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璣,士以貝,庶人以谷實」其大意大抵如此:飯,是根據死者身份不同,把谷,貝放入死者口裡;含是把珠,玉放在死者口裡。從古典文獻的記載中,我們不難發現。
  • 一個月內村裡兩位老人接連患胃癌去世,我不害怕 我只想哭
    一個月內,村裡接連兩位老人去世,因為患了胃癌。兩位老人,一位60多歲,一位80歲。或許是我還年輕,畢竟我還只活了這些人的三分之一,我覺得死亡離我很遙遠,也沒有什麼可怕,我覺得真正可怕的事情是,人不能直面生死,也無法直面人離開以後的空虛。重新認識死亡,擁有正確之生死觀,即可知長壽未必可喜,死亡亦不足憂,所應關注者為『死往何去』。
  • 84歲痴呆老人被兒子「虐待」,孫媳婦說:哪怕離婚也要安頓好老人
    我老公兄弟三個,他是老二。我,就是張家二兒媳婦。張家大兒子和小兒子也都結婚,有了孩子。我跟老公在廣東打工,平時極少回家。公公是獨生子,老公奶奶已經84歲了。爺爺早幾年去世。今年夏天,我回老家探親。再加上我跟老公常年不在家,家裡還有哥哥弟弟,想想,老人也不至於怎麼樣吧。哪曾想,這次回家來竟然出現這樣的情景。我實在忍無可忍,要替奶奶討個公道。
  • 兒子城裡成家多年未回,老人一聲不吭去看望,翻開被子她泣不成聲
    為了撫養孩子,伺候婆婆,她早出晚歸,上午去給工地幫忙,下午自己種地,硬是把兒子撫養成人,還讓婆婆安度晚年,兒子一天天長大,她卻越來越矮,身體也消瘦不少,婆婆去世前,握著劉大媽的手說:「這輩子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娶了你這麼一個好媳婦!」。
  • 一個70歲老人最後的倔強,兒子死了獨自帶兩個孫輩
    清明回到了老家,這是我見過最艱難的老人了。她也剛從山上上墳回來。她已經70歲,是大部分村裡其他老人幾盤麻將一杯茶曬太陽的頤養晚年的年紀。但她還是不能停下幹活的節奏。因為還有一個5歲的孫子和7歲的孫女需要照顧她,唯一的兒子在幾年前因為患上癌症去世了。兒子去世的第2年,老太太的老伴也因為心臟病而走了。剛剛就是去給兒子和老伴上的墳,要不是拖了兩個小的,她也不想苟活於世。
  • 在農村裡,老人去世了是如何通知村裡人來弔孝的?
    比如說,當農村一旦有老人去世後,每家每戶的的人都會主動到去世老人的家裡前去弔唁。哪怕是原來在生活中稍有嫌隙的,也會在那一刻捐棄前嫌,前往送去世老人最後一程。那麼問題來了,當農村有老人去世時,又是如何通知村裡人前去弔孝的呢?死是我們每個人都最終逃不掉的事情。人生是喜事,人死卻是悲情。
  • 貴州5歲女童慘遭房東老人性侵 老人兒子:不賠 抓人吧
    最終,有罪的蔡某,沒為自己的罪行付出應有代價,反而冷漠得心安理得。湖南邵陽縣15歲女孩慘遭村裡5名男子性侵致懷孕。其中,罪犯年紀最大的超過80歲。69歲的小學廚師,在中午休息時間,用零食將該校3名女童引誘進房間姦淫。一名女童被姦淫6次後懷孕。綿陽一名70歲老人多次性侵自己7歲的孫女,致其陰部創面充血,處女膜撕裂。一樁樁、一件件,如果繼續列下去,這個名單還可以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