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說,文藝女青年創業有四大坑:
開花店
開書店
開蛋糕店
開咖啡店
當然還看到一個更狠的段子,還是沈宏非先生調侃的:
對照這個段子,我離文藝很遠,完全不憤青,我簡直就是模範打工人。
這個段子是調侃,但也說明很多人對創業的難度缺乏足夠客觀的認識。
如果讓我評估這四種店,我直覺開花店最難的。
開蛋糕店,咖啡店,做的是人流量的生意,慢慢守,每天攢路人緣,總可以越來越好。
開花店,做的是時令性生意,天天守,也不一定有生意,趕上好節日,競爭也激烈,還怕花沒有賣掉壞了。
不像開書店,書賣不掉還可以放在哪裡,不會壞,可是花會壞,還佔地方,每天搬搬抬抬,工作量不小,女孩子做,我覺得真心不容易。
但是我確實知道有人做得好,還是我們第九期秋葉寫作營的學員——蜜妞。
認識蜜妞先是在我們寫作營,上完課之後就被我們新媒體主管有姜姜老師發現,約進我們微博mcn。
她堅持在微博輸出插花視頻,唯美又好看,我們就申請微博官方推薦了一下,結果單條視頻就漲粉700+。
後來蜜妞也開始做短視頻,全平臺發力,數據也都很好,抖音單條視頻接近百萬點讚,單條視頻漲粉過萬。
今天這篇文章,我就和大家聊一聊蜜妞,看看人家為啥生活得也文藝,天天有詩和遠方,還能開花店賺錢。
01花店,但凡做情懷都得死
蜜妞是在15年開始做花的生意的,起初是開淘寶店,賣乾花,是真心喜歡花,開的淘寶店也還可以,賺了一點錢,文藝的心思一動,就幹起了實體花店的生意,可沒想到,現實馬上打臉。
剛開始完全沒有客源,但由於品牌主打高品質,進貨都是用的比較貴的國產花和進口花,鮮花作為消耗品生命期極短,造成了很大的浪費。
賣花的收入在支付完成工作室租金之後,想吃一頓喜歡的飯都不捨得。
這時候,蜜妞意識到,花店,但凡靠情懷做,都得死。
既然不能坐著等死,於是就拜託朋友們幫忙轉發朋友圈,順帶著拼命去推花藝沙龍,當時跑了很多咖啡店、甜品店尋求合作,前期都是以成本價做課,積累了最原始的一批客戶,也是這批核心顧客幫她轉介紹了很多新的顧客。
慢慢地生意越來越好,但也越來越累。
八月頂著烈日在大棚為顧客選花,熱到中暑;
進貨的時候崴腳直接骨折,還得堅持站著給學生上課,製作訂單;
遇到重大節日,兩天一夜只能眯上十分鐘。
02坐等客人上門的時代已經不復存在
意識到光靠淘寶的推流和工作室的有限客戶,根本過不到自己想要的愜意生活後,蜜妞開始主動尋求改變。
花藝沙龍的講課經歷讓蜜妞喜歡上了花藝講師這份工作,16年國內的先鋒花藝培訓品牌幾乎沒有,看到花藝培訓這個市場,蜜妞馬上就去韓國學習了最新的花藝風格,還學習了花藝攝影,並開始著手做花藝課程。
為了吸引潛在學生,她開始建立社群,通過圖片分享等方式吸引同行進群,並在自己的社群裡面推送19.8的引流網課,慢慢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之後開始推出收費更高的網課,這些網課都為蜜妞的線下課起到了很好的導流作用。
除了同行有學習花藝的需求,蜜妞發現很多顧客雖然愛買花,但回家以後並不會養護打理,這部分顧客對花藝學習也是有需求的,針對他們蜜妞也推出了相應的課程。
做培訓師,雖然累了一些,但是增值收入卻很可觀。
蜜妞乾脆就把主業切換到花藝培訓講師,賣花就變成了順便的事。
走到這一步,其實蜜妞已經是實現了財務自由,可以休閒的過過小日子了。
但是她卻意識到,自己都是在出賣勞動力賺錢,萬一哪一天,自己做不了培訓了,光靠賣鮮花,生活還是無法有足夠的保障。
趁熱打鐵蜜妞立馬就成立了一家花藝培訓機構,一邊賣花,一邊做大培訓業務。
蜜妞的公司當時是湖南第一家韓式花藝品牌,客單價都比較高,客戶滿意度也很好,還被邀請為《快樂大本營》製作20周年道具,為謝娜的復出定製花禮等等……
然後蜜妞果斷開啟了自己的自媒體矩陣,不再局限自己在湖南賣花和培訓,而是在全國範圍內通過自媒體引流陌生用戶。
蜜妞把自己的線下花店也充分利用了起來,花藝攝影對環境要求比較高,當時花店裝修的時候就一個要求——拍照要好看。
除了賣花和上課,蜜妞順便把自己的院子完全對外開放,在當地已經成了網紅打卡地。
現在蜜妞已經開始系統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自媒體矩陣影響力出來後,也接到了出版社邀約,現在正在準備寫書中。
03
蜜妞的經歷不複雜,但我們發現今天一個人,要加速發展,通過各種方式打造專業個人品牌是一個好途徑。
蜜妞做的是花的生意,但給自己一個花藝講師的專業個人定位,努力讓大家接受自己的專業花藝講師的標籤,是一個很聰明的打法。
我復盤了一下蜜妞的動作:
1、先開了一家工作室,努力經營再做大(非常重要,先有產品可以賣);
2、花錢學習專業知識(插花和攝影),讓自己真正有專業積累(強化自己的專業標籤,而且和業務互補);
3、圍繞潛在客戶(花藝同行)建立社群,在社群中通過分享轉化,同時積累自己的專業信任度(不是馬上追求變現,而是用專業換取信任);
4、為高價值客戶開設付費課程,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也獲得更高收入(客戶分級,為高淨值客戶提供更個性化項目);
5、開公司,尋求合作夥伴,做大規模(從一個人做到團隊一起做,放大對的模式);
6、搞定標杆客戶,為自己賦能(在湖南拿下高端人群的定製項目);
7、做自媒體矩陣,利用各種資源打開局面導入新流量,帶來新客戶資源(個人時間,金錢投入,MCN資源等);
8、藉助自媒體影響力出書,拉開自己和普通插花師的區別(全面打造個人品牌)。
是不是很有啟發?
其實一個人,要加速發展,不選打造個人品牌是不可能的。
凡是能加一個「名,知名,能手,特級,標兵,星,紅,大」這樣的修飾詞的的身份,崗位,職業,都需要打造個人品牌。
比如教師有名師,特級教師,超級名師。
藝人有網紅,有明星,有名導。
廚師有大廚,有特級廚師。
就是鉗工,也有鉗工能手,標兵鉗工,特級鉗工等等。
給自己加上這些修飾詞,你在某個特定領域,就有了個人品牌,和普通人拉開了一定的差距,就像蜜妞一樣。
無非網際網路在官方體系之外,給了你打造個人品牌的新空間。
就算你是一個自由職業者,沒有單位編制,今天你也可以在網絡上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
網絡的傳播性更好,反而能讓你的個人品牌更有覆蓋面,更有能量。
大家說,是不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