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女青年放棄生意開花店,沒有想到卻成為網紅

2021-01-12 秋葉大叔

我之前說,文藝女青年創業有四大坑:

開花店

開書店

開蛋糕店

開咖啡店

當然還看到一個更狠的段子,還是沈宏非先生調侃的:

對照這個段子,我離文藝很遠,完全不憤青,我簡直就是模範打工人。

這個段子是調侃,但也說明很多人對創業的難度缺乏足夠客觀的認識。

如果讓我評估這四種店,我直覺開花店最難的。

開蛋糕店,咖啡店,做的是人流量的生意,慢慢守,每天攢路人緣,總可以越來越好。

開花店,做的是時令性生意,天天守,也不一定有生意,趕上好節日,競爭也激烈,還怕花沒有賣掉壞了。

不像開書店,書賣不掉還可以放在哪裡,不會壞,可是花會壞,還佔地方,每天搬搬抬抬,工作量不小,女孩子做,我覺得真心不容易。

但是我確實知道有人做得好,還是我們第九期秋葉寫作營的學員——蜜妞。

認識蜜妞先是在我們寫作營,上完課之後就被我們新媒體主管有姜姜老師發現,約進我們微博mcn。

她堅持在微博輸出插花視頻,唯美又好看,我們就申請微博官方推薦了一下,結果單條視頻就漲粉700+。

後來蜜妞也開始做短視頻,全平臺發力,數據也都很好,抖音單條視頻接近百萬點讚,單條視頻漲粉過萬。

今天這篇文章,我就和大家聊一聊蜜妞,看看人家為啥生活得也文藝,天天有詩和遠方,還能開花店賺錢。

01花店,但凡做情懷都得死

蜜妞是在15年開始做花的生意的,起初是開淘寶店,賣乾花,是真心喜歡花,開的淘寶店也還可以,賺了一點錢,文藝的心思一動,就幹起了實體花店的生意,可沒想到,現實馬上打臉。

剛開始完全沒有客源,但由於品牌主打高品質,進貨都是用的比較貴的國產花和進口花,鮮花作為消耗品生命期極短,造成了很大的浪費。

賣花的收入在支付完成工作室租金之後,想吃一頓喜歡的飯都不捨得。

這時候,蜜妞意識到,花店,但凡靠情懷做,都得死。

既然不能坐著等死,於是就拜託朋友們幫忙轉發朋友圈,順帶著拼命去推花藝沙龍,當時跑了很多咖啡店、甜品店尋求合作,前期都是以成本價做課,積累了最原始的一批客戶,也是這批核心顧客幫她轉介紹了很多新的顧客。

慢慢地生意越來越好,但也越來越累。

八月頂著烈日在大棚為顧客選花,熱到中暑;

進貨的時候崴腳直接骨折,還得堅持站著給學生上課,製作訂單;

遇到重大節日,兩天一夜只能眯上十分鐘。

02坐等客人上門的時代已經不復存在

意識到光靠淘寶的推流和工作室的有限客戶,根本過不到自己想要的愜意生活後,蜜妞開始主動尋求改變。

花藝沙龍的講課經歷讓蜜妞喜歡上了花藝講師這份工作,16年國內的先鋒花藝培訓品牌幾乎沒有,看到花藝培訓這個市場,蜜妞馬上就去韓國學習了最新的花藝風格,還學習了花藝攝影,並開始著手做花藝課程。

為了吸引潛在學生,她開始建立社群,通過圖片分享等方式吸引同行進群,並在自己的社群裡面推送19.8的引流網課,慢慢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之後開始推出收費更高的網課,這些網課都為蜜妞的線下課起到了很好的導流作用。

除了同行有學習花藝的需求,蜜妞發現很多顧客雖然愛買花,但回家以後並不會養護打理,這部分顧客對花藝學習也是有需求的,針對他們蜜妞也推出了相應的課程。

做培訓師,雖然累了一些,但是增值收入卻很可觀。

蜜妞乾脆就把主業切換到花藝培訓講師,賣花就變成了順便的事。

走到這一步,其實蜜妞已經是實現了財務自由,可以休閒的過過小日子了。

但是她卻意識到,自己都是在出賣勞動力賺錢,萬一哪一天,自己做不了培訓了,光靠賣鮮花,生活還是無法有足夠的保障。

趁熱打鐵蜜妞立馬就成立了一家花藝培訓機構,一邊賣花,一邊做大培訓業務。

蜜妞的公司當時是湖南第一家韓式花藝品牌,客單價都比較高,客戶滿意度也很好,還被邀請為《快樂大本營》製作20周年道具,為謝娜的復出定製花禮等等……

然後蜜妞果斷開啟了自己的自媒體矩陣,不再局限自己在湖南賣花和培訓,而是在全國範圍內通過自媒體引流陌生用戶。

蜜妞把自己的線下花店也充分利用了起來,花藝攝影對環境要求比較高,當時花店裝修的時候就一個要求——拍照要好看。

除了賣花和上課,蜜妞順便把自己的院子完全對外開放,在當地已經成了網紅打卡地。

現在蜜妞已經開始系統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自媒體矩陣影響力出來後,也接到了出版社邀約,現在正在準備寫書中。

03

蜜妞的經歷不複雜,但我們發現今天一個人,要加速發展,通過各種方式打造專業個人品牌是一個好途徑。

蜜妞做的是花的生意,但給自己一個花藝講師的專業個人定位,努力讓大家接受自己的專業花藝講師的標籤,是一個很聰明的打法。

我復盤了一下蜜妞的動作:

1、先開了一家工作室,努力經營再做大(非常重要,先有產品可以賣);

2、花錢學習專業知識(插花和攝影),讓自己真正有專業積累(強化自己的專業標籤,而且和業務互補);

3、圍繞潛在客戶(花藝同行)建立社群,在社群中通過分享轉化,同時積累自己的專業信任度(不是馬上追求變現,而是用專業換取信任);

4、為高價值客戶開設付費課程,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也獲得更高收入(客戶分級,為高淨值客戶提供更個性化項目);

5、開公司,尋求合作夥伴,做大規模(從一個人做到團隊一起做,放大對的模式);

6、搞定標杆客戶,為自己賦能(在湖南拿下高端人群的定製項目);

7、做自媒體矩陣,利用各種資源打開局面導入新流量,帶來新客戶資源(個人時間,金錢投入,MCN資源等);

8、藉助自媒體影響力出書,拉開自己和普通插花師的區別(全面打造個人品牌)。

是不是很有啟發?

其實一個人,要加速發展,不選打造個人品牌是不可能的。

凡是能加一個「名,知名,能手,特級,標兵,星,紅,大」這樣的修飾詞的的身份,崗位,職業,都需要打造個人品牌。

比如教師有名師,特級教師,超級名師。

藝人有網紅,有明星,有名導。

廚師有大廚,有特級廚師。

就是鉗工,也有鉗工能手,標兵鉗工,特級鉗工等等。

給自己加上這些修飾詞,你在某個特定領域,就有了個人品牌,和普通人拉開了一定的差距,就像蜜妞一樣。

無非網際網路在官方體系之外,給了你打造個人品牌的新空間。

就算你是一個自由職業者,沒有單位編制,今天你也可以在網絡上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

網絡的傳播性更好,反而能讓你的個人品牌更有覆蓋面,更有能量。

大家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臺灣女明星多出文藝女青年?
    雖然大家對伊能靜的「作」多有嘲諷,但她是一個標準文藝女青年的事大家應該都沒有疑問,畢竟她演過那麼文藝的電影:▲1994年伊能靜主演侯孝賢的電影《好男好女》(上圖)被提名金馬獎最佳女主角。下圖為她主演的侯孝賢電影《南國再見,南國》。
  • 高曉松和他的網紅圖書館:全副武裝的文藝青年陣地
    現在的高曉松是多家讀書場館的掌舵人,這些帶有鮮明個人氣質的公共閱讀空間成為地標性存在,吸引著眾多文藝青年前往。高曉松曾說,「我將閱讀當作一種生活習慣,讀書就像吃飯一樣,是一種正常的生活。」對於那些慕名而來的讀者而言,閱讀是否也是他們生活中的必需呢?
  • 北京大柵欄臺灣網紅「食堂」——李宜螢的小生意和大思維
    中新社北京10月3日電 題:北京大柵欄臺灣網紅「食堂」——李宜螢的小生意和大思維  作者 李晗雪 劉舒凌  「你見過老闆在門口跟客人講『拜託你下次再來』嗎?」在百年糧店改造成的北京前門豐食堂餐廳,老闆李宜螢笑著說起今年暑期顧客盈門的窘迫,「真的是店面太小,顧客太多」。
  • 選擇這6件單品,你也可以成為文藝女青年!
    近幾年來,復古風可謂是火的一塌糊塗,媽媽們年輕時的衣櫃成為時尚寵兒。復古風的搭配我也看過很多。提到復古風,大家基本上能想到的都是法式復古,大方領,泡泡袖,波點等都是極為經典的元素。但對於我來說,我更喜歡的是中式文藝復古風,它代表著專屬於我們自己90年代的那段歲月,存在於那裡靜謐而美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文藝復古風怎麼搭配吧?
  • 百萬粉絲網紅涉嫌拐賣婦女,女粉絲成為受害者
    網絡直播平臺的興起,讓很多人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 ,也有一些才藝出眾或者頭腦靈活的人,成為了網 紅,對於網紅這個名詞,大家並不陌生 ,在某個平臺上,有一定數量的粉絲,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就能成為網紅了 。李子柒本是一位樸實善良的農村女孩兒,因為他聰明好學,在直播平臺發了很多自己的小視頻 ,成為了網紅。
  • 出身網紅,如今成為電視劇女主,29歲的鄭湫泓終於擺脫網紅標籤
    抖音這個軟體,讓不少平凡的人當上了「網紅」,有些網紅甚至籤了經紀公司,轉型做了演員,鄭湫泓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但又有些不一樣。鄭湫泓在成為網紅之前,是有一段演藝經歷的,參加過《快樂女聲》,也出演過電視劇,但一直火不起來,於是走上了網紅的道路,並且出奇的成功。
  • 《立春》:文藝片中的音樂劇,一首大齡文藝女青年之歌
    電影的女主人公王彩鈴,是一個不得志的文藝「老」青年。在世俗而卑微的生活裡,堅持著她「要唱到巴黎歌劇院」的夢想。看簡介說她相貌醜陋,卻因天生有一副唱歌劇的嗓喉,相當清高。不得不說蔣雯麗確實「扮醜」成功,這也是電影的一個亮點。
  • 文藝青年到底是個什麼青年
    然後,近幾年文藝青年越發被具化,比方說大家評價他們:言必稱馬爾克斯、毛姆和昆德拉,愛看東歐電影,喜歡北歐的裝修設計,穿無印良品,總吵吵要去尼泊爾旅行……聽出來了沒,這裡面有些許諷刺的味道,「缺什麼才會給什麼貼標籤」,文青現在越來越成為普通青年嘲諷的對象。這場關於文藝青年的意識形態之爭從何而來?到底「取笑文青是世道變壞的開始」,還是文青需救贖地自我拋棄?今天讀書會的主題是「文藝青年」。
  • 你才是文藝青年 你們全家都是文藝青年
    不知道什麼時候「文藝青年」跟「公知」「憤青」一樣成了臭大街的稱呼。一提到文藝青年都帶著嘲笑或輕蔑。如果有人說誰是文藝青年,他恨不能回一句「你才是文藝青年,你們全家都是文藝青年」。文藝青年被汙名化為一個貶義詞,被貼上很多負面的標籤。
  • 曾經爆紅的萬萬沒想到系列,為何如今沒有了動靜?
    近幾年中國的影視圈亂象非常的嚴重,尤其是網絡製作的一些電視劇,給人感覺非常的粗製濫造,當然了,也有不少質量特別好的網劇,比如破冰行動,但是在這些網劇之前,有一個系列叫做萬萬沒想到,估計很多90後的朋友都非常的熟悉,萬萬沒想到這一系列男主角王大錘可以說是當時網絡上最火的網紅了,但是現如今王大錘消失不見了
  • 網紅文化,對中國青年影響有多大?-虎嗅網
    作為網際網路時代的「原住民」,青年不僅追捧、效仿,甚至將其看作是滋生和繁衍「成功」的現實機遇和豐厚土壤,改變著受眾的思維方式、行為取向、價值觀念,成為青年構建自我身份認同的原材料。網紅文化的繁盛不息造就了青年價值觀潛移默化的歷史變遷,也成為價值遮蔽與價值失範的誘因。習總書記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
  • 網紅文藝打卡地,真的值得去嗎?有哪些旅遊地點可以推薦?
    ,尤其是文藝節目可以提升地方景點知名度的作用,已經得到各地方政府的認同,因此,不少地方政府很重視地方文藝事業的發展,目的就是希望通過文藝這個介體,將本地的山水文化、民風民俗和旅遊景點推介出去,以吸引海內外遊客的關注與遊覽。
  • 網紅重慶真是打卡點越來越多,連樂器店都成文藝範兒打卡地了!
    具有歐洲風格的網紅打卡店大家知道,重慶已經成為了一座網紅城市,洪崖洞、磁器口等景點早已成為人們的打卡之地,就連一些特色博物館,都成為了網紅打卡地,比如位於九龍濱江10棟的重慶鋼琴博物館,由於是全球最大的鋼琴博物館,又是重慶唯一的鋼琴主題特色博物館
  • 剛開業的天目裡成文藝青年最新打卡點 融合商業、藝術、生活 成...
    天目裡的外廣場有一個水池,湖面倒映著大樓,十分有意境商報記者 祝雲燕 「感覺今晚在天目裡見了半個杭城的網紅。」上周日,思思逛了剛開業不久的天目裡後,在朋友圈寫下這樣一句話。這大概是許多消費者的同感——天目裡真的太招潮流青年和文藝青年了! 上周,記者也來到天目裡探了店,發現顧客以年輕人為主,不少人拿著相機,一看就是「有備而來」的。
  • CSGO中的普通青年、文藝青年和2B青年
    當然,很多玩家會兼具三種青年的操作,並且三種玩家的操作並沒有絕對的正確和錯誤之分,本文並不絕對,僅供娛樂。三種青年打字的區別關於普通青年、文藝青年和2B青年,最早來源於豆瓣上的一個活動帖,大家紛紛分享了關於三種青年的對比。今天,我們試著在CS:GO裡尋找下普通青年、文藝青年和2B青年吧。
  • 排壇美女薛明,離異後開花店,近期跨界加盟電競,網友:一股清流
    之後薛明開始了新的生活,選擇自己開花店,並且成立了花房主題的民宿,如今生意也是十分興隆的,她表示:在某種意義上,這也是自己在追逐詩和遠方道路上,向前邁進的一大步吧。 排壇美女薛明,離異後開花店,近期跨界加盟
  • 「文藝女青年」謝道韞的詩歌惡趣味從何而來?
    01文藝女青年的惡趣味這一講謝安再度登場,問題還是老問題,唯一的區別是回答問題的人從帶有文藝範兒的糙老爺們謝玄謝道韞能夠出色的完成謝安的問題,確切的說這是謝道韞高情商的表現,她既沒有向謝玄那樣的直言不諱,也沒有如同謝安那樣索然無味,她選擇的這句詩從字面和寓意上來說雖然算不上唯美,但卻有著一縷淡淡的朝氣蓬勃。
  • 初代網紅之六十一-張辛苑
    對於我來說希望能夠努力地做到「不吹不黑」,我不去評價這個人的好壞,我只是想描述一些曾經的網紅歷史,至於道德層面的點評,我也並沒有理直氣壯的資格。張辛苑的名字我其實已經許久沒有聽到,在寫了六十多期初代網紅之後,日益減少的素材也讓我日益痛苦,所以我最後還是硬著頭皮選擇了這個話題,決定寫一下豆瓣女神張辛苑。
  • 成年人最需要目標感,文藝青年為什麼卻寧願選擇不成熟?
    在中國3.6億青年中,有這麼一類人,特別低調,卻總是被提出來詬病,他們就是文藝青年。大家印象中的文藝青年,一想起來,文藝反而在其次,也沒有人在乎他們的才華,看中他們會唱歌,跳舞,彈琴,或者寫小說,第一印象反而是多愁善感,自作多情,不切實際,過於老成。
  • 全網無黑點的up主,放棄年薪40W工作做視頻,和女助理結婚領證
    明星如此,網紅如此,就連製作視頻的up主也是如此。和有能力聘請職業公關團隊的明星以及大網紅相比,up主的公關能力相對薄弱,畢竟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內容產出而不是包裝自己。可在這個人人都用放大鏡觀察公眾人物的時代,公關能力比普通人強不了多少的up主動不動就會暴露出「黑點」。就連Lex、花少北、徐大sao這些百大up主都無法倖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