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前言
「紅顏禍水」一成語相信大家都在了解不過了,其意思是指那些漂亮女子都是禍害的根源,也有很多人會產生疑問,為何怕漂亮女子會是禍害的根源呢?
因為在歷史當中出現過很多皇帝,為了博得美麗女子一笑或者歡心,去做一些損害國家的事情,這也就加快了一個國家的衰敗,而且這樣的女子不在少數,至此「紅顏禍水」一詞就此誕生。
晚唐時期大詩人李商隱說:「一笑相傾國便亡,何勞荊棘始傷」,這句詩詞就詳細地解釋了「紅顏禍水」帶來的災難,一旦君主沉迷於美色,整個國家都會陷入危難之中。
《詩經》中記載過這麼一句話:「赫赫宗周,褒姒滅之。」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偌大的西周王朝,居然因一個女子就覆滅了。
這位女子就是 周幽王的第二位王后褒姒。她是褒國人,姒是她的姓,褒國有個規矩,「婦人稱國及姓」所以她才被稱為「褒姒」。當時西周最後一位君王是周幽王,周幽王是個昏庸無能的君主,在登基後根本無心拯救自己的王朝,而且還重用奸臣。
此時一個名叫褒珦,諫言奉勸周幽王不要這樣荒廢下去,周幽王不但不聽還將其關入了大牢內。褒國的人就想盡辦法想將褒珦救出來。
他們聽說周幽王喜歡美色,於是找來了一位姓姒的美麗女子,送給周幽王救出褒珦。周幽王見到見到褒姒後,非常的中意這個褒姒,便將釋放了。
02烽火戲諸侯
《東周列國志》載:「褒妃雖篡位正宮,有專席之寵,從未開顏一笑。幽王欲取其歡,召樂工鳴鐘擊鼓,品竹彈絲,宮人歌舞進觴,褒妃全無悅色。」雖然褒姒成為了一國之君的女人,而且也備受周幽王的寵愛,但是褒姒在進宮之後卻從來沒有笑過。這讓周幽王頓時犯了難,便詢問下詔說,只要誰能讓我的妃子褒姒一笑,便賞賜千金。這是奸臣虢石父提議說要不用烽火臺試一下。 「烽火臺」是古代用來做緊急軍情用的,主要作用是為了防止敵軍來犯,能使得周邊諸侯儘快的來救援自己。
本以為周幽王會考慮到這是發生戰況時才會用的,但一心只想博得褒姒一笑的他卻採用虢石父的建議。隨即帶著褒姒前往烽火臺點烽火,各路諸侯看見烽火冉冉雄起時,立馬帶著自己的軍隊去援救周幽王,可當趕到驪山的時候,卻沒發現敵軍的蹤影,還看見周幽王和眾人再次飲酒作樂。
後來各位諸侯才得知是被戲弄了,就帶著軍隊回去了,褒姒見各諸侯千萬軍馬召之即來,揮之即去,覺得十分有趣,便微微一笑了起來。周幽王見此情形,立馬賞賜虢石父賞賜千金。而後周幽王為多次博得褒姒一笑,常常點燃烽火戲弄諸侯,漸漸的諸侯就不肯前來了。「但聞樓客管龠之音,幽王與褒妃飲酒作樂。使人謝諸侯曰:「幸無外寇,不勞跋涉。」諸侯面面相覷,卷旗而回。」----《東周列國志》
03亡國導火索
而後在周幽王四年,褒姒因深得周幽王的寵愛,生下一子。周幽王為進一步討得褒姒的歡心,居然將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廢了,還將王后父親申侯的爵位要廢除,把褒姒和其子封為王后和太子。《史記》載:「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申侯得知此事後,覺得自己的家族不應該受到這樣的侮辱,於是聯合繒侯及西北夷族犬戎之兵,
公元前771年,舉兵攻打西周周幽王,周幽王得知犬戎兵前來攻打自己時,立馬一遍派兵阻擊,另一邊點燃烽火尋求其他各位諸侯的救援。可當各大諸侯看見烽火再一次點燃的時候,就認為又是周幽王戲弄自己,就視而不見。此時烽火火冒三丈天空濃煙四散,卻沒有一個人來救援自己,周幽王頓時慌了神。周幽王阻擋犬戎兵沒一會後,就招架不住,周幽王帶著褒姒和其子伯服駕著馬車一路狂逃,但犬戎兵一直在後方窮追不捨。
之後周幽王因馬匹體力不支被犬戎兵追上了,周幽王癱倒在馬車內,犬戎兵看見周幽王穿著天子的衣服,一刀將其殺害 ,伯服也慘死在刀下,只留下了褒姒一人帶回了自己的兵營中。《東周列國志》載:「犬戎主看見袞袍玉帶,知是幽王,就車中一刀砍死,並殺伯服。褒姒美貌饒死,以輕車載之,帶歸氈帳取樂。」
04 結語
由此西周王朝正式覆滅,然而我們回過頭可以發現,西周王朝的覆滅原因,主要在於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做出的種種令人不解的事,從而引起申侯的怒火,發兵討伐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也跟我們小時候經常聽到「狼來了」這個故事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對於西周滅亡的前因後果,唐代詩人胡曾曾寫過《詠史詩·褒城》這麼一首詩,原文如下:「恃寵嬌多得自由,驪山舉火戲諸侯。只知一笑傾人國,不覺胡塵滿玉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