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件(套)主戰裝備亮相 100餘件文物首次展出 建軍90周年主題展覽...

2021-01-11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7月22日電  題:16件(套)主戰裝備亮相 100餘件文物首次展出 建軍90周年主題展覽精彩紛呈

  王東明、丁鵬、楊雅雯

  21日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開幕的「銘記光輝歷史 開創強軍偉業——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主題展覽」,除展出照片圖表等1000多張、文物1300餘件外,還有殲-10飛機、直-10武裝直升機、99A式坦克等16件(套)主戰裝備集中亮相,殲-10飛機、99A式坦克、海軍艦船的訓練模擬器供觀眾體驗,可謂精彩紛呈,亮點頻出。

  將持續至10月底 27日起對公眾開放

  此次主題展覽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和北京市主辦,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具體負責,中央軍委機關相關部門參加。主題展覽將持續至10月底,7月26日前為專場參觀,7月27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團體和個人觀眾均可通過軍事博物館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平臺自助預約。

  看主題展覽先看我軍主戰裝備實裝

  從南門走進軍事博物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南廣場上依次排開的16件(套)我軍主戰裝備。這裡既有極具代表意味的殲-10飛機、直-10武裝直升機、99A式坦克,也有東風-31核飛彈武器系統、紅旗-6彈炮防禦武器系統、鷹擊-62A岸艦飛彈發射車等。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副館長黃亦兵介紹,這些都是為此次主題展覽從部隊調撥而來的實裝。

  主題展覽設置8個部分全面反映人民軍隊走過的光輝歷程

  穿過南廣場,從正門進入重裝一新的軍事博物館,主題展覽位於西側展區。

  走進展區,迎接觀眾的是一面巨大的「90」標誌。在「0」字內,有一枚發散光芒的八一軍徽。當軍徽向後方拉開時,觀眾由此進入主題展覽。

  此次主題展覽展陳面積4800平方米、展線總長710米,主體內容以時間為脈絡,依次設置「在土地革命戰爭中誕生成長」「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奪取全國解放戰爭勝利」「保衛人民民主政權和建設合成軍隊」「開創軍隊建設新局面」「加快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全面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歷史使命」「在強軍興軍新徵程上闊步前行」8個部分,全面反映了90年來人民軍隊在黨的領導下走過的光輝歷程、建立的豐功偉績,充分展現了我黨我軍在長期革命鬥爭和建設實踐中培育形成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生動展示了軍隊建設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

  主題展覽通過景觀和展項重點展示我軍重大史實和發展成就

  在此次主題展覽裡,重點設計了「井岡山會師」「論持久戰」「攻克錦州」「華北軍事演習」「進駐香港澳門」「汶川抗震救災」「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我軍現役主要裝備模型展示等景觀和展項,突出展示我軍90年徵程中歷經的重大戰役戰鬥、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決策過程和重大發展成就。

  100餘件珍貴文物首次展出

  此次主題展覽展出了眾多的珍貴文物和文獻資料,如朱德在南昌起義時使用的手槍,曾跟隨支前民工參加過淮海戰役的手推車,我國第一顆氫彈和第一顆空投原子彈模型,汶川地震搶險救災戰士寫在挎包上的遺書,改革重塑後新的軍兵種標識……無一不是我軍歷史的見證。

  黃亦兵介紹,在這其中,有100餘件文物系首次展出,它們多是近年來新徵集的文物,如抗聯領導人周保中的東北抗日遊擊日記;也有許多是久未展出的文物,如五五式元帥禮服、常服、勳章和證書。

  寶貴精神構成主題展覽另一條主線

  此次主題展覽除以時間為脈絡外,還突出展示了井岡山精神、長徵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上甘嶺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等我黨我軍在各個歷史階段培育形成的精神財富,構成了此次主題展覽的另一條主線,深層揭示了人民軍隊由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勝利走向勝利蘊含的偉大精神力量。

  看完主題展覽還可「操縱」陸海空軍「裝備」

  此次主題展覽參觀路線為單向,參觀結束後觀眾可以來到博物館天井西側「操縱」一下「殲-10飛機」「99A式坦克」「海軍艦船」,這是此次主題展覽專門安排的互動項目——體驗陸海空軍武器裝備模擬器。黃亦兵介紹,這些模擬器也是部隊正在使用的現役裝備。

相關焦點

  • 龍門石窟第二次大規模外展 76件(套)精美文物亮相深圳【視頻】
    國內石質造像最高精度的3D列印展品——古陽洞四大龕首次全部和觀眾見面;數件超大體量、超重量級的佛坐像,堪稱鎮館之寶;8件海外回歸文物集體亮相……今天上午,在位於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的深圳博物館,「星龕奕奕翠微邊——洛陽龍門石窟魏唐造像藝術展」開幕。
  • 「黑石號」「開進」上海博物館 168件文物珍品首次回國展出
    央廣網上海9月15日消息(記者林馥榆)為紀念中新建交30周年,「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昨天(14日)在上海博物館開幕。展覽今天起對外開放,並持續至2021年1月10日。本文圖片:「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幕(央廣網記者 林馥榆 攝)展覽共展出248件/組文物,其中包括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邱德拔展廳精選的「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168件,以及來自上海博物館館藏與國內9家借展單位的陶瓷、金銀器、銅鏡等各類文物80件。
  • 2500件明星兵器亮相軍博 數千軍事文物再現革命史
    推出炫酷五大新展陳 數千軍事文物再現革命史  2500件明星兵器亮相軍博」五大基本陳列全新亮相,許多文物還是首次面向公眾展出。在這裡,觀眾可縱覽中華五千年軍事文明的金戈鐵馬,回望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戰爭的烽火硝煙,在數以千計的各型武器裝備中領略人民軍隊歷史上的功勳戰績,在互動體驗中感受軍事科技之光,從革命軍事藝術品中追尋「紅色記憶」……  觀展導航  數千軍事文物再現革命史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爭陳列」作為核心陳列,展示面積達6300平方米,展出照片1200餘張、文物2400餘件
  • 故宮博物院今90周年院慶,慈寧宮文物首次「裸展」
    今天,故宮博物院迎來90周年院慶。為迎接90歲生日,故宮博物院開放了四大新的區域,籌備了一系列新展並同時亮相。新開放的四大區域包括寶蘊樓、慈寧宮區域、午門-雁翅樓區域、東華門區域,其中設置了八個展覽,開放面積由目前的52%增加至65%。這些展覽不再另收門票,觀眾進入故宮博物院後即可免費參觀。
  • 「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 多件國寶級文物展出
    「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 多件國寶級文物展出 2020-12-02 17:11: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 深藏故宮的110餘件法器文物集體亮相展覽
    法器類文物是故宮博物院藏品中的一個重要門類,這些法器大多深藏宮中,極少展出,因而不為外界所知。12月15日,「妙寶莊嚴——故宮博物院藏法器展」在嘉德藝術中心開幕,展覽所選110餘件法器文物大多是乾隆時期的藝術精品,充分展示了清代宮廷的最高工藝水平。
  • 「1420:從南京到北京」特展移師南京 展出340件(套)明代精品文物
    「1420:從南京到北京」特展移師南京 展出340件(套)明代精品文物 2020-12-21 14:45:56   來源
  • 280餘件敦煌流散海外文物複製品回歸故裡:原大原色原樣
    展出作品均為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現流散海外文物的複製品,包括東晉十六國到北宋的絹畫、紙本畫、印刷品、經卷等。 丁小嵐 攝  這些原作收藏於大英博物館、英國國家圖書館、法國國家圖書館、法國巴黎吉美博物館等海外收藏機構。  此次展覽共複製展出280餘件,讓流散海外的敦煌精品文物回歸家鄉,以原大、原色、原樣亮相敦煌,吸引大批「敦煌迷」一睹為快。
  • 30餘件明代服飾文物山東博物館展出 重現「大明風華」
    趙曉 攝中新網濟南9月29日電(趙曉)由山東博物館與孔子博物館聯合主辦的「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9月29日在濟南開幕,共展出30餘件明代服飾文物,從禮儀文化、織繡技術等多角度為觀眾重現「大明風華」。此次展覽共展出30餘件明代服飾文物,體系完整、保存完好、色彩鮮豔。
  • 跨年特展裡的祥瑞、名跡、文物以及畢卡索的紙
    展覽包含展品共計163件(套),以竹刻作品為主,還包括木雕、繪畫、印章、拓本、名家題跋、檔案資料等與金西厓藝術生涯有關的文物。 此次展覽由首都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總館共同主辦,展覽匯集了北京、南京兩地十餘家文博單位,共267件(套)文物展品,其中一級品37件(套),包括明太祖朱元璋信札、 「黔寧王遺記」金牌、"子剛"款玉器。
  • 華僑華人與新中國特展」亮相國博 270餘件文物講述家國故事
    原標題: 270餘件文物講述家國故事  「行遠同夢——華僑華人與新中國特展」亮相國博  270餘件文物講述家國故事  「行遠同夢——華僑華人與新中國特展」現場  餘冠辰攝270餘件/套珍貴展品系統回顧了華僑華人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作出的重要貢獻,展現了華僑華人與祖(籍)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溫情故事。  美國華僑製作的五星紅旗  此次展覽由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與中國國家博物館主辦,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承辦,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協辦,絕大部分展品來自華僑華人及其親屬捐贈,其中至少70件文物為首次對外展出。
  • 頤和園建園270周年特展匯集各類文物398件
    作為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8項主場活動之一,「園說II——頤和園建園270周年文物特展」昨日在中國園林博物館開幕。特展匯集了頤和園及國家圖書館、故宮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等8家文化單位提供的各類文物398件/套,展品時間跨度超過2000年,其中近六成的珍貴展品首次「走出大牆」面向公眾展出。  為展現「三山五園」的歷史風貌,策展部門從瀋陽故宮博物院借來清代畫家張若靄的紙本設色《香山靜宜園圖冊》與清代畫家方琮的《靜明園圖屏》兩套珍貴文物。
  • 稀世書畫真跡輪番登場 600餘件回流文物國博講「回家故事」
    17日,《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伯遠帖》《五牛圖》《瀟湘圖》《祥龍石圖》等600餘件回流中國文物講述了25段扣人心弦的「回家故事」。   魯網9月18日訊 17日,《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伯遠帖》《五牛圖》《瀟湘圖》《祥龍石圖》等600餘件回流中國文物講述了25段扣人心弦的「回家故事」。
  • 大足石刻三大鎮館之寶亮相成都,寶頂山千佛壁首次「露面」
    澎湃新聞獲悉, 8月16日,「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展覽通過90餘件(套)展品集中呈現大足石刻獨特的美學內涵、精湛的雕刻工藝以及先進的文保成果。與大足石刻以往的外展相比,此次特展不僅是文物展品數量最多的一次,更是大足石刻博物館的三大鎮館之寶——釋迦牟尼佛像、觀音像和香爐,首次在成都的集體亮相。
  • 《1420:從南京到北京》文物展在南京開展 340餘件文物帶你回望歷史
    記者了解到,本次展覽共展出340餘件(套)明代精品文物,展覽主要圍繞明朱元璋與朱棣兩位皇帝的重大歷史事件展開。「今年是永樂遷都北京600年,如果以城市為基點去回望明朝,最適合的兩座城市就是北京和南京。」
  • 一百個博物館精品展覽,一定要看!
    /人(網上預約) 此次展覽是故宮博物院自1925年成立以來首次舉辦以一至九世班禪額爾得尼和扎什倫布寺為主題的文物展覽。展品共220餘件(套),其中140餘件(套)文物來自故宮博物院,另80餘件(套)來自扎什倫布寺,大多數文物都是首次面向社會展出。 02 大聖遺音——鍾粹宮古琴藝術展
  • 原標題:去不了軍博就看這裡,18件我軍現役主戰裝備實裝亮相啦!
    東風-16常規飛彈紅旗-6彈炮防禦系統  除了在南廣場上展出的實裝,在展覽的第8部分設置有武器裝備模型展區,展出了60多件武器裝備模型,我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的所有新型主戰裝備,幾乎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 140件小邾國文物亮相山東博物館 揭千年古國神秘面紗
    140件小邾國文物亮相山東博物館 揭千年古國神秘面紗 2018-10-12 17:03:1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毛澤東202封電報手稿首次集中展出 展覽在香山革命紀念館開幕
    展覽包括6個部分、17個專題,展出珍貴文物62件(套)、歷史照片50餘張。展覽還著重複原展示了「雙清別墅毛澤東同志辦公室」「中共中央辦公廳機要處」「北平街頭捷報頻傳」「人民的勝利」等歷史場景。為給觀眾提供全方位的觀展體驗,展覽設置了「電報朗讀」「發報互動體驗」等互動項目。
  • 【全國其他】12月份有什麼好看的展覽?(第2期)
    此次巡展展出文物資料70餘件,圖片百餘幅。展覽時間:2020年9月16日起展覽地點:吉林市博物館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本次展覽共展出洛陽博物館藏唐代文物100餘件,以安菩墓出土三彩器、金銀器、石刻等為主,內容涵蓋唐代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政治制度等多個方面,分為安菩是誰、安菩的家族、開放的唐東都和多元的精神世界四個部分,講述安菩作為一個粟特人,生於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