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抗聯犧牲的十六個將領

2020-12-23 騰訊網

夏雲傑(1903-1936),山東沂水人,早年闖關東到達東北。曾先後擔任湯原反日遊擊總隊政治委員、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軍長、是湯原根據地的創建者之一。夏雲傑,活動於松花江兩岸,被日寇視為"北部國防線上的心腹之患"。作戰中身負重傷不幸犧牲。

王德泰(1907-1936),遼寧大石橋人。東北抗日聯軍的著名將領,楊靖宇同志的親密戰友,王德泰為「東滿一隻虎」。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的創始人。率領300餘名戰士宿營在撫松縣小湯河村的王德泰,突遭600餘名偽軍的攻擊。他沉著鎮定,指揮部隊搶佔該村南山東西兩個小山頭,戰鬥從早7時一直進行到下午3時,敵人死傷慘重,慚慚不支,向南逃去,王德泰親自率部隊發起追擊。就在這時,他不幸中彈,壯烈殉國,年僅29歲。

陳榮久(1904-1937),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市東京城鎮三家子村人。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軍長。1937年3月,率150餘名戰士在饒河大頂子山後天津班屏嶺山下阻擊300餘人的日偽軍討伐隊,為掩護部隊轉移,不幸中彈犧牲。

張甲洲(1907-1937),生於黑龍江省巴彥縣,北平市委代理書記,巴彥抗日遊擊隊總指揮,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六軍軍長等職。1937年8月28日在黑龍江省富錦遇害,時年30歲。

李學福(1901-1938)朝鮮族,1901年舊曆12月11日出生於吉林省延吉縣山菜溝老虎山屯。1938年1月,中共下江特委決定整編東北抗聯第7軍部隊,李學福同志當選為第7軍軍長和7軍黨委執行委員會常委。不久,李學福同志因長期艱苦鬥爭,積勞成疾,患了嚴重的半身不遂症,於同年8月8日病逝,時年37歲。

李延平(1903―1938)吉林省延吉縣人。抗聯高級指揮員、東北抗日聯軍第四軍軍長。1938年10月,李延平同志率領4軍部隊在五常縣南磨石頂子活動時,不幸遭到敵人的重重包圍,戰鬥中,李延平同志身負重傷,壯烈犧牲。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王光宇(1911-1938)原名王興。滿族,吉林德惠人。1937年10月,王光宇調任東北抗聯第四軍副軍長。1938年12月,王光宇率部在五常縣九十五頂山與敵遭遇,激戰中,壯烈犧牲。

楊靖宇(1905--1940),著名抗日英雄。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漢族,河南省確山縣人,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後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鬥幾晝夜後壯烈犧牲。

祁致中(1913—1939),男,漢族,山東曹縣人,軍人。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東北抗日聯軍獨立師師長和第十一軍軍長。1935年,祁致中在方正縣與東北革命軍第三軍會師,1936年在七星峰創建抗日根據地,積極參加抗戰。1937年赴蘇聯求援,被蘇聯方面錯誤關押。1939年6月回國,因不滿趙尚志的人事安排爆發了激烈爭吵,不久被趙尚志錯誤處死,年僅26歲。

陳翰章出生於1913年,吉林敦化人,滿族。1932年,19歲的陳翰章棄筆從戎加入了救國軍,開始了與侵略者死戰到底的鐵血生涯。「九一八」事變後,陳翰章參與組織反日愛國宣傳活動。1932年8月陳翰章參加吉林中國國民救國軍,任總司令部秘書長,參加攻打寧安縣城的戰鬥。同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時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總指揮的陳翰章率部與日軍作戰。由於叛徒告密,陳翰章和戰友被敵人包圍,最終犧牲,年僅27歲。侵華日軍殘暴地將陳翰章的頭顱割下,浸泡在福馬林液中,保存在當時偽滿州國首都新京(今長春市)的「大陸科學院」。2013年4月,翰章誕辰一百周年,烈士頭顱被迎回吉林省敦化故鄉身首合葬。

汪雅臣(1911-1941),祖籍山東蓬萊縣人,東北抗日聯軍第十軍軍長。率部隊在五常、舒蘭、榆樹等地作戰,在蛤蜊河子突圍戰鬥中身負重傷,壯烈殉國,年僅30歲。

魏拯民(1909-1941),原名關有維,東北抗日聯軍第2軍政治委員,楊靖宇犧牲後,他接替楊靖宇全面統帥第一路軍。重病之中的魏拯民被日軍包圍,率7名抗聯戰士奮起反擊,終因寡不敵眾,全部犧牲。

韓仁和(1913―1941),吉林永吉人,原任偽軍迫擊炮班長,1933年隨迫擊炮連起義,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第一路軍總司令部參謀兼警衛旅政委,協助楊靖宇指揮集安縣土口子戰鬥,成為協助楊靖宇指揮的得力助手,1939年抗日鬥爭環境非常惡劣,而韓仁和卻率領警衛旅取得了輝煌戰績:一年間共繳獲輕重機槍30餘挺,步槍3000餘支,手槍數百支,子彈20餘萬發。有力地打擊了敵人,1940年,為掩護楊靖宇隱蔽,韓仁和不顧自己的安危,在蒙江縣青江崗毅然告別楊靖宇,率部偽裝主力吸引日軍北上,楊靖宇犧牲後獨立擔任指揮繼續抗戰,後遭日軍包圍,率九名戰士奮起反抗,頑強拒敵壯烈犧牲!

趙尚志(1908年—1942年2月12日),漢族,熱河朝陽(現遼寧省朝陽市)人,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北滿抗聯總司令,1942年2月12日,趙尚志在戰鬥中身負重傷後犧牲。

許亨植(1909 ---1942 08.03)東北抗日聯軍高級指揮員,又名李熙山。旅居東北的朝鮮族。時任東北抗日聯軍第3路軍總參謀長兼第3軍軍長的許亨植在慶城(現黑龍江省慶安)青峰嶺與日軍作戰中英勇犧牲,時年33歲。

柴世榮(1893-?),山東省萊州府膠州縣人,五歲時隨父母逃荒到吉林省延邊地區,率部與原東北軍第十三旅第七團"老三營"回合後舉旗抗日,後成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的主要領導者。在退入蘇聯期間被蘇軍肅反殺害,時間不詳.。

相關焦點

  • 東北抗聯中有一對親兄弟,且二人都是抗聯的軍長,弟弟35歲時犧牲
    就在偽滿要員忙於為日軍慷慨解囊的時候,東北抗日聯軍卻在冰天雪地裡挨餓受凍,與日軍進行殊死戰鬥。東北抗聯當時的生存環境極其艱苦和惡劣,許多情況都超越了人類的生命極限。有時候,抗聯部隊彈盡糧絕了,但為了得到給養,他們還要主動出擊。
  • 當年東北抗聯的11位軍長,7人犧牲,2人投敵,2人活到勝利
    楊靖宇(1905--1940),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後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鬥幾晝夜後壯烈犧牲。
  • 他是東北抗聯部隊中唯一創立兵工廠的東北名將,可惜英年早逝
    他是東北抗聯部隊中唯一用開拓的眼光創立兵工廠的東北名將,可惜英年早逝。東北抗日聯軍簡稱東北抗聯,是中國東北地區的抗日武裝,前身是東北抗日義勇軍餘部、東北反日遊擊隊和東北人民革命軍。它在1931年至1945年抗戰,其高級將領皆由中國共產黨員擔任,中國共產黨曾由於進行長徵而與其失去聯繫,它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之一。祁致中,原名祁寶堂,別號明山,1913年生於山東省曹縣常樂集鄉祁莊村。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是東北抗日名將之一,因他勇猛如虎,人民親切地稱呼他「祁老虎」。是東北抗日聯軍獨立師和東北抗日聯軍第十一軍的創始人。
  • 東北抗聯歌曲雲展播
    >34089165 2020-08-14 20:55:21.0 東北抗聯歌曲雲展播 抗聯,東北,抗日,路軍 2 12836 時事要聞 /enpproperty--> 翻開抗日戰爭的恢宏畫卷,那炮火連天的烽火年代早已離我們遠去,可那些代表著中華民族之魂的抗戰歌曲卻流傳至今
  • 心得體會範文:學習東北抗聯精神心得範文五篇
    2.四個群體:百折不撓、艱苦卓絕、視死如歸的抗聯英雄; 喪失人性、兇惡殘忍、殺人如麻的殘日軍侵略者;貪生怕死、 賣國求榮、出賣英雄的偽軍漢奸;魚水情深、保護英雄、銘 記英雄的人民群眾。3.四個精神:深厚的愛國主義精神,民族 獨立民族主義精神,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勇於犧牲的奉獻 精神。:一是深厚的愛國主義精神,二是爭取獨立的民族主 義精神,三是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四是勇於奉獻的犧牲精 神。
  • 東北抗聯創始人之一,後成四野副司令員,55年為何沒有參加授銜?
    在嚴酷的環境下,他們抵制住了難以想像的嚴寒和飢餓,頑強戰鬥,在抗聯的隊伍中,湧現了一大批民族英雄,我們最熟悉的應該是楊靖宇將軍和趙尚志將軍,據不完全統計,共有5萬多抗聯戰士犧牲在戰場上
  • 東北抗聯英雄楊靖宇|年僅35歲壯烈犧牲,殘暴日軍為其舉行「慰靈祭」
    此前,他因涉嫌共產黨案被捕入獄,此時,他被救出獄,而東北已經淪陷,日偽當道。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幾十萬東北軍不戰而退,總兵力不足兩萬的日本關東軍長驅直入,僅用四個多月的時間,就佔領了中國東北的大部分地區,然而在東北,仍然有虎膽英雄領導組織了東北抗日聯軍,其中,領導人中有「南楊北趙」之稱,南楊,指的便是楊靖宇。
  • 東北抗聯1938年後的艱難歲月
    而魏拯民在1941年陰曆12月23日上午8時,在饑寒交迫中因病在樺甸密營中逝世。關於魏拯民犧牲的時間有兩個說法,我傾向於因病逝世。在最寒冷的季節,大小興安嶺的夜晚都是零下四五十度,白天尚可,太陽一落山,真是冷風刺骨,點篝火,火都不願意燃燒,只是吱吱啦啦地響著,火焰其微,被凌冽的寒冷所徵服了,雖有乾柴,而無烈火,人面相覷,無能為力啊!
  • 東北抗聯司令員楊靖宇,若能活到建國後,會授予什麼軍銜?
    ——雨果 東北抗聯是抗戰時期由我黨領導的一支武裝隊伍,它是在「九一八」日本侵佔中國東北以後,由部分原東北軍、我黨的抗日遊擊隊、農民暴動武裝、義勇軍等組成。在這期間,東北抗聯牽制了數十萬日偽正規軍,有力地支援了全國的抗日戰爭。同時東北抗聯也付出了慘重代價,幾任東北抗聯司令都為國捐軀英勇犧牲,如東北抗聯司令員楊靖宇就是犧牲在抗戰時期的東北戰場。
  • 東北日偽統治時期,一個叛徒對東北抗聯能造成多大的破壞
    李在德,東北抗日聯軍女戰士。朝鮮族,生於朝鮮平安南道介川郡,1928年在東北湯原縣讀書,1932年冬參加共產主義青年團,曾任區團委委員,1934年參加湯原反日遊擊隊擔任護理員,193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 被遺忘的東北抗聯女戰士:雪地裡生娃、扛戰友屍體、姑娘不愛紅裝
    東北抗日聯軍其實,在東北抗聯的隊伍中,除了大家熟知的楊靖宇、趙尚志、左權等一批為國捐軀的抗日將領,還有許許多多的女戰士,她們雖默默無聞卻不愛紅裝愛武裝,是永遠的巾幗英雄。她是東北抗聯女戰士,她叫胡真一。1936年3月,她參加了抗聯。那時候他們還沒開夥,吃住都在老百姓家裡,百姓們都說抗聯是窮人的隊伍,你們打鬼子,我們當幫手,所以一有好東西就拿出來給戰士們吃。
  • 周保中:東北抗聯的傑出領導人
    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灣橋鎮灣橋村,莊嚴肅穆的大理石牌坊上高懸一塊朱紅色匾額,匾額上,「周保中將軍紀念館」8個大字十分醒目
  • 抗聯烈士福健一夫:主動抗日的日本人,犧牲前1人殺死20個日軍
    在抗日隊伍當中,東北抗日聯軍無疑是東北抗日武裝的重要力量,抗聯從1931年開始,就與日軍進行反抗了,他們同日軍進行了長達14年的艱苦鬥爭,可以說是一隻英雄隊伍。或許很多人以為抗聯的部隊都是東北人,因為這支部隊本身就在東北活動。
  • 真正的東北抗聯總司令,並不是楊靖宇,而是他…… 揭秘
    關於東北抗聯的總司令,有人說是楊靖宇,有人說是趙尚志,有人說是周保中,有人說是李兆麟。其實,真正的的東北抗聯總司令是一位東北軍愛國將領,他叫李杜。從軍為官李杜,1880年出生在遼寧省義縣西關一個半農半商的家庭。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李杜被張作霖委任為依蘭鎮守使兼第九旅旅長。
  • 他是楊靖宇親密戰友,抗聯著名將領,被「流彈」擊中犧牲,年僅29歲!
    他出生在貧苦家庭,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由於親眼目睹了日軍在東北地區燒殺淫掠的種種暴行,心中無比憤怒,滿懷熱血的投身於抗日的洪流中,參加了中共東滿特委組織的反日,反親日和減租秋收鬥爭中,不久,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就是東北抗日聯軍的著名將領,楊靖宇的親密戰友王德泰。
  • 東北抗聯遺址「雲展播」 感受傳承歷史培育家國情懷
    位於哈爾濱市中央大街的東北烈士紀念館,推出東北抗戰專題展,展出歷史圖片、圖表200多張,以中俄兩國共同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為主題,集中展示了兩國人民同仇敵愾、浴血奮戰,在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鬥中結下了深厚情誼,為取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
  • 東北抗聯發起人楊松
    吉東特委建立了四個交通站,並在密山縣半截河子城東浴成當鋪建立了一個國際交通站。這樣吉東特委便成為滿洲省委和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聯繫的重要樞紐之一。中共代表團給東北黨的重要文件、書報和指示,如《一·二六指示信》和後來的《八一宣言》等都是通過吉東特委送到滿洲省委的。
  • 抗聯總司令趙尚志遭叛徒殺害,頭顱下落不明,69年後在長春發現
    這樣的偵察行動頗為危險,經常有人員犧牲。 陳雷便曾經執行過這樣的任務,而且對偵察行動中的損失深感痛切。他曾在回憶錄中清晰地記錄了趙尚志愛將劉鳳陽的死。 劉鳳陽,曾擔任抗聯三軍十四團團長,伊春軍政學校教官,是東北抗聯一名傳奇人物。
  • 瀋陽軍區某旅在東北抗聯戰鬥的地方開展軍人樣子大討論
    瀋陽軍區某旅在東北抗聯戰鬥的地方開展軍人樣子大討論李凱 攝「日本侵略者瘋狂圍剿東北抗日聯軍,迫使抗聯部隊轉入秘密營地,我們身處的這片土地就是數百個『密營』中的一個。抗聯官兵以此為依託,孤懸敵後與敵周旋,為抗戰勝利作出巨大貢獻……」7月中旬,正在野外駐訓的瀋陽軍區某旅官兵走進駐訓地附近的抗聯「密營」舊址,圍繞抗日聯軍的英勇事跡深入開展「新一代革命軍人樣子」大討論。在密林中穿行,官兵們走進一處抗聯密營舊址。
  • 東北抗聯第一軍第三師開闢 「城子山抗日遊擊根據地」簡介
    東北抗聯第一軍第三師開闢「城子山抗日遊擊根據地」簡介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各階層人民掀起轟轟烈烈的抗日救國鬥爭,抗日烽火燃遍白山黑水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