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貧富差距擴大,如何阻礙復甦、扭曲投資? | 巴倫封面

2021-01-09 和訊網

  文 | 《巴倫周刊》撰稿人列什瑪·卡帕迪亞

  編輯 | 郭力群

  「日益加劇的不平等現象是各種令人擔憂的問題的溫床,會造成經濟的長期停滯,由於關乎利率、股市估值和長期回報等問題,因此投資者必須予以重視。」

  在美國遭受幾十年來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和經濟衰退的雙重打擊之際,一個長期暗湧的問題逐漸凸顯:美國人收入和財富差距的擴大。這個問題會給經濟造成長期影響,同時也會危及股市回升的可持續性。

  這麼說並不是危言聳聽: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Jerome Powell)此前指出,當前的經濟衰退「給美國人帶來的影響是不一樣的」。鮑威爾在上周的國會聽證會上警告說,如果失業問題和經濟衰退得不到控制並且無法扭轉的話,那麼「經濟衰退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經濟不平等」。

  市場目光短淺

  投資者必須重視這個問題,尤其是在經濟復甦形態成為關注焦點之際。在大量人群陷入經濟困境時,他們給消費帶來的提振是有限的,而消費者支出是經濟、公司利潤以及股市的驅動力。

  經濟不平等還造成了巨大的社會分歧,增加了投資者面臨的政治風險,隨著可能出現的稅收和監管改革會影響公司利潤。雖然經濟不平等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也不容易被量化,但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收入不平等的加劇和貧富差距的擴大將給經濟復甦力度帶來關鍵性的影響。

  眾所周知,市場目光短淺,往往對國內動蕩、地緣政治衝突甚至9/11都不屑一顧,不平等這樣的長期問題更容易被市場忽視。雖然美國的失業人數高達2050萬、疫情造成的死亡人數11.5萬、圍繞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死於警察暴力執法的全國性抗議活動已經進入第五周,但股市還是從3月份的低點反彈了40%,市場似乎在告訴我們:「這不關我的事」。

  總部設正在波士頓、規模達600億美元的資產管理公司GMO資產配置團隊成員詹姆斯·蒙蒂埃(James Montier)說:「市場看起來並不很關心這類需要長時間逐漸解決的問題,但這些問題最終會讓金融體系變得脆弱。日益加劇的不平等是各種令人擔憂的問題的溫床,底層90%人的消費能力受到抑制,這會造成經濟的長期停滯,由於關乎利率、股市估值和長期回報等問題,因此投資者必須予以重視。」

  疫情和救市加劇收入差距

  近幾個月來,美國聯邦政府採取了前所未見的措施緩解疫情帶來的直接影響,股市投資者對此感到頗為欣慰。美聯儲以低利率和擴大債券購買等非常規措施支撐市場;政府向大約一半的美國人發放了最高為1200美元的一次性補助,聯邦失業救濟金的增加意味著超過一半家庭每周領取的補助金超過了疫情前的水平。但是發放額外失業救濟金的措施將在7月底到期,此外,許多中小企業難以從6500億美元聯邦貸款中分得一杯羹。

  德銀(Deutsche Bank)首席經濟學家多爾斯滕·斯洛克(Torsten Sl?k)說:「如果不繼續實施上述措施或者用其他方式來恢復就業就話,那麼之前實施的措施最終可能不起到什麼作用。」

  經濟學家和投資者並不願意看到這樣的情況發生。自上次經濟衰退以來,低收入工人的工資幾乎沒有增長:收入最高的1%人群目前佔美國總收入的五分之一,而收入屬於較低的50%的人僅佔總收入的13%。過去三十年,收入最高的10%人群的儲蓄率有所上升,而其他90%的人的儲蓄率為負值,這部分人幾乎沒有什麼可以用於投資的錢,而且常常背負著沉重的債務。雖然50%多一點的美國家庭持有一些股票【通常通過401(K)計劃】,但持有股市84%資產的家庭只佔10%,這意味著大部分美國人並沒有從上次的牛市中獲利。

  疫情加劇了這樣的局面,並導致問題更為突出。大約40%的失業者年收入低於4萬美元,而年收入在10萬美元或以上的人只佔失業者的13%。

  美國成發達國家中的異類

  從表面上看,收入和財富的不平等是運行良好的資本主義制度的自然副產品,但當任何形式的不平等現象加劇時,就會產生廣泛的影響。從多個指標來看,美國因財富不平等問題而成為發達國家中的異類。美國的中產階級現在大約佔總人口的50%,這使得美國更像俄羅斯和土耳其這些國家,而不是日本、法國或德國,後者的中產階級佔總人口的60%以上。美聯儲的數據顯示,1989年以來,收入最低的80%的人在總收入、財富和消費上的佔比都在下降。

  幾十年來,美國的結構性種族主義和教育、金融和衛生保健系統中的不平等加劇了經濟不平等。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羅伯特·戈登(Robert Gordon)稱,始於二十世紀80年代的把股東價值置於公司其他利益相關者(如員工和客戶)之上的轉變也加劇了經濟不平等。對股東的重視高於一切意味著從最近幾輪牛市中受益的持有股票的美國人的比例失衡,他們中大多數是富有的白人。

  從種族角度來看,不平等現象更加明顯。家庭成員中擁有大學學位的黑人家庭的財富中值比沒有大學學位的白人家庭少30%。就算在最富有的10%的非裔美國人中,這一現象也非常明顯,他們的財富大約只有白人同齡人的五分之一。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特雷馮·洛根(Trevon Logan)稱,財富的跨代轉移(不僅包括遺產繼承,還包括支付大學學費或房屋首付)是造成這種差距的主要原因。

  財富提供了一張安全網,讓人們能夠承擔投資或事業上的風險。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研究員安德烈·佩裡(Andre Perry)說:「財富會帶來更多財富,如果你不擁有財富,就沒辦法抵禦衝擊。」

  不平等現象對經濟復甦意味著什麼?

  對於試圖判斷經濟反彈是呈V型、U型還是W型的投資者而言,不平等問題至關重要。最新提出的一種形態是令人迷惑的K型。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復甦有兩個方面:第一,富人的經濟復甦勢頭強勁,幾乎呈V型,他們可以在家工作,還繼續在家具和汽車等項目上支出,一旦圍繞健康的擔憂消退,他們的支出將進一步增多。

  對於那些失去了工作或收入的人(K型底部的那條線)來說,未來的道路可能會困難得多。裁員嚴重打擊了低收入工人:大約一半的人失去了工作或被降薪。休閒、交通和零售等受到重創的行業充斥著兼職和低收入工作,這些工作通常沒有帶薪休假、醫療保險或基於工作的401(k)儲蓄計劃等保障,許多這類工作在裁員後可能就消失了。

  低收入工人面臨著另一個威脅。許多人在疫情前線工作,做著一些處理肉類、照顧老人、送包裹、為雜貨店添加庫存的工作,這樣其他人就可以在家工作。此外,明尼阿波利斯聯儲行貨幣政策顧問喬納森·希思科特(Jonathan Heathcote)的一篇論文指出,經濟衰退期間,低技能男性退出勞動力市場的人數激增,這一趨勢持續存在,並導致在衰退結束很長一段時間後收入不平等現象繼續加劇。

  在消費驅動型經濟中,低收入家庭是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來源,因為他們更有可能花掉他們得到的任何額外的錢。芝加哥聯邦儲行5月發布的報告顯示,在最近發放的1200美元救濟金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救濟金在兩周內就被花掉了,而那些每月從工資中拿出大部分存起來的人只花了不到四分之一。

  高盛(Goldman Sachs)高級投資策略師艾比·約瑟夫·科恩(Abby Joseph Cohen)說:「經濟史清楚地告訴我們,對於大多數國家來說,最強勁、最持久的經濟擴張時期發生在中產階級隊伍擴大時。」實際情況的確如此,投資了耐克(Nike, NKE)和雀巢(Nestlé, NSRGY)等公司的投資者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因為這些公司得益於印度和中國等國中產階級支出的不斷增長。

  但是美國的中產階級出現了萎縮,在人口中所佔比例比其他富裕國家要小。在收入階梯上向上攀登也變得越來越困難:德銀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研究發現,一個出生在低收入家庭的人需要五代人的時間才能達到中等收入水平。

  疫情可能會進一步降低社會流動性。哈佛大學經濟學家、無黨派數據項目Opportunity Insights負責人拉吉·切迪(Raj Chetty)聯合撰寫的一篇論文稱,來自Zearn的早期數據顯示,高收入地的兒童學習時間暫時下降,但很快就恢復了,而低收入地區兒童的學習時間仍然比基線水平低50%。Zearn是疫情期間一些學校使用的遠程學習數學的工具。

  雖然幾年前經濟開始升溫,但美聯儲一直把利率保持在低位,這樣做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工作並提高人員流動性,這也是利率在可預見的未來可能會保持在低位的原因。低利率為股市投資者帶來了一張安全網,能夠讓股市暫時保持高位。但低利率政策總有到期的一天,因為決策者正在努力解決超過25萬億美元的國家債務問題,而且具有象徵意義的是,至少以目前的形式,刺激方案在解決不平等造成的裂痕方面作用並不大。

  「我們可以看到美國這個社會結構正在以許多不同的方式出現裂痕——種族不平等、貧困、收入和財富不平等,」丹妮拉·馬達羅維奇(Daniela Mardarovici)說。她是麥格理(Macquarie)負責美國多行業和核心固收策略的聯席主管,管理著150億美元的資產。「這裡存在一個雪崩效應,一旦潛在問題變得非常嚴重,就會產生重大影響。」

  解決辦法:稅收

  那麼解決方案是什麼呢?一句話:稅收。「如果不在稅收問題上做文章就很難有改變。不平等的指針指向了革命或稅收政策,沒有其他多少選擇,」DataTrek Research聯合創始人尼古拉斯·科拉斯(Nicholas Colas)說。他不認為會發生革命,他表示,社會動蕩通常源於高基尼係數(衡量不平等程度的指標)和平均人口年齡較低兩個綜合因素。「雖然美國的不平等程度很高,但人口平均年齡也很高,因此儘管可能會出現一些政治問題,但不會出現大規模的動蕩。」

  其他許多策略師和經濟學家一致認為,最大的風險在於政治。德銀的斯洛克說:「如果在健康、收入或財富不平等方面蒙受損失的群體數量越多,普通選民開始對社會應該如何運轉產生不同看法的可能性就越大。」

  這可能會增加對出臺更多再分配政策的呼聲,比如撤銷2017年實施的為市場帶來活力的企業減稅政策,或者提高對富人的稅收,比如提高所得稅或遺產稅,但很少有人預計政府會徵收財富稅。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洛根說,改變也可以通過稅收系統以外的措施來實現,比如基礎設施支出、鼓勵企業在經濟中最需要就業機會的領域進行投資、或者把政府額外的刺激措施與承諾提供帶薪休假或提高更多工人的工資掛鈎。

  洛根說:「經濟不是說重啟了就能繼續增長,我們現在看到所有事情都是相互關聯的,而國家並沒有解決多少問題。」

  不平等現象對投資組合意味著什麼?

  話雖如此,但其中的關聯有時並不清晰,投資者無法將其納入自己的財務分析中。但明智的長線投資者關注的是幾十年的趨勢,無論是5G的前景、亞馬遜(Amazon.com, AMZN)和特斯拉(Tesla, TSLA)等顛覆行業的公司、還是實體零售業的長期衰落,投資者在預測利潤和估值時一直都會考慮長期變化。

  經濟不平等也可以從類似的角度來看待。在美國擺脫疫情之際,不平等現象將影響到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經濟復甦的廣度和速度、公司利潤增長的前景、以及最終可能影響稅收政策、監管環境和其他系統性變化的政治後果。

  當投資者思考不平等現象如何在他們的投資組合中體現時,首當其衝的就是稅收。具體來說,投資者可以提高自己帳戶在稅收方面的多樣化,在赤字迅速增長以及解決財富不平等問題的勢頭增強之際,這是一個很好的舉措。

  投資者應該儘可能多地使用稅收優惠帳戶和節稅策略,例如529教育儲蓄計劃、醫療儲蓄帳戶和 Roth個人退休帳戶等,只要符合所有規定,這些帳戶都允許免稅取款。投資者還可以為自己的副業開設納稅遞延退休帳戶。

  赤字上升最終可能會導致通貨膨脹和利率上升,但就目前而言,預計利率將保持在低位。規模為1萬億美元投資公司Nuveen首席投資策略師布賴恩·尼克(Brian Nick)說:「這對那些需要創造收入的人(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退休夫婦)來說影響重大,因為現在投資美國國債無法帶來收入。」

  隨著資產類別之間的關聯性增強,進行多樣化投資也變得更難,這意味著投資者可能不得不採取風險更高的策略。尼克說:「進行多樣化投資沒有靈丹妙藥。」他表示,對衝是一種選擇,但成本可能很高;增加一些房地產投資則是另一種選擇。這也是選股者應該大展身手的時候,因為不同公司在疫情後的前景各不相同。

  「小企業正在經歷一場『大蕭條』,」科拉斯說。「Chipotle之所以值得買(300785,股吧)入是因為市區許多小規模墨西哥餐館都已經倒閉。」

  科拉斯稱自己許多住在曼哈頓中城的鄰居都已經離開了,在自己的第二個住處或租來的房子裡遠程辦公,而且由於他們在網上購物,因此消費可能並不會減少。但那些在市區開實體店的小企業的業務已經枯竭,企業主正在裁員和削減支出。

  這種分化在投資組合中表現得尤為明顯。資產管理公司Rondure Global Advisors負責人蘿拉·格裡茨(Laura Geritz)說:「只要投資者想藉助增長勢頭進行投資,就不可避免地在利用財富不平等現象。」像Lululemon Athletica (LULU)、Peloton Interactive (PTON)、雅詩蘭黛(Estée Lauder, EL)等公司、面向富人的奢侈品零售商以及Facebook (FB)、亞馬遜、Netflix (NFLX)和Alphabet (GOOGL)等,都是牛市中最大的贏家。格裡茨稱,如果出現民粹主義反彈或監管加強,這些公司最有可能受到衝擊,「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投資組合面臨的一個風險。」

  在人們對種族歧視和不平等問題上的意識增強之際,公司的應對方式可能會影響它們的品牌,並進而影響估值。Barings Investment Institute首席全球策略師克里斯多福·斯馬特(Christopher Smart)稱,隨著公司高管們越來越多地談論這些問題,投資越來越關注他們是否有實際行動,而不僅限於那些只關心ESG的投資者。「不平等是如今經濟的一個特點,」他說,「這對哪些公司和哪些投資會有好的表現、哪些表現不會太好都有影響。」

  投資管理公司Rock Creek Group創始人阿夫欣·馬什耶克尼·貝思克勞斯(Afsaneh Mashayekhi Beschloss)稱,在人們試圖解決不平等問題之際,教育技術、遠程醫療、經濟適用房投資、金融技術和數字支付等在經濟停擺期間表現良好的股票仍會帶來較好的回報。

  可以肯定的是,不平等問題對於投資者來說不是一個容易建模的因素。雖然美聯儲有數百個變量可供經濟學家和策略師用來為美國經濟建模(從油價可能的漲幅到美元走軟),但不平等現象加劇無法建模。

  斯洛克說:「從金融角度來看,當存在無法量化的風險時,人們會擔心出現非線性效應,或者突然出現的某種可能嚴重影響對經濟和公司利潤預期的情況。」

  再加上當前股市估值的不確定性,不平等問題會導致長期回報乏力。GMO的蒙蒂埃稱,如果一直保持高估值水平,股市可能會以3.5%的漲幅一路磕磕絆絆地前進,這還算是一個樂觀的預期。他說:「不平等現象及其造成的脆弱性會進一步壓低長期回報預期。」

  而長期回報是投資者非常關心的事情。

  翻譯 | 小彩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巴倫。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董雲龍 )

相關焦點

  • 美國貧富差距日趨嚴重?為啥防控越不得力貧富差距會越大?
    根據美聯儲的評估報告,美國低薪工人的就業率比疫情暴發前降低了35%左右;而相比之下,美國富豪們的財富卻一路上揚,亞馬遜、臉書等公司執行長的個人淨資產總額增加了上千億美元。一場疫情,再次凸顯了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的扭曲。美國經濟學家已經注意到,這場疫情危機對美國富裕群體和貧困群體的影響存在明顯差異。
  • 比爾蓋茨年終總結:貧富差距擴大 富人增稅有重要意義
    來源:獵雲網原標題:比爾·蓋茨年終總結:貧富差距擴大,富人增稅具有重要意義【獵雲網】1月5日報導(編譯:羅彬傑)在2019年,比爾·蓋茨從傑夫·貝佐斯手中奪回了世界首富的頭銜蓋茨寫道:「貧富差距正在不斷擴大。美國的收入差距比50年前要大得多。少數人最終收穫頗豐,例如我所做的工作獲得了不成比例的回報。而許多其他人也和我一樣努力工作,但他們卻只能勉強度日。」
  • 疫情下的美國:窮人潦倒,富人狂歡。美國發明新詞「K型復甦」
    美國是個資本主義國家,資本的本性就是榨取勞動創造的剩餘價值,貧富差距的產生是必然結果。資本家的目的就是賺取剩餘價值,在分配上勞動者永遠處於受剝削的地位,雖然在一定條件下資產階級為調和矛盾也會在分配領域做出有限的讓步,但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分配領域不平等的關係。不僅如此,國家的貧富差距與經濟、文化、政府措施等等因素都息息相關。
  • 中美兩國 哪國「貧富差距」更大?美國「咬定」中國 自己卻暴露了
    美國勞工部發布數據,截止到6月27日一周,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達到142.7萬人。美方有人一直喜歡四處招搖,道貌岸然的對他國的事情指手畫腳,殊不知,美國自家的事情已經是自顧不暇。這一點,充分體現在美國的貧富差距上。美國,是西方國家中貧富分化最嚴重的國家。
  • 美國大選三種可能結果,投資者如何做好準備 | 巴倫封面
    文 | 《巴倫周刊》撰稿人麗薩·貝爾弗斯(Lisa Beilfuss)  編輯 | 張曉添  本文為雙語閱讀,附英文原文  幾項備受關注的選民調查和博彩市場顯示,美國原副總統約瑟夫·拜登(Joseph Biden)將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在11月3日的大選中擊敗川普。
  • 巴倫財富趨勢報告:復甦預期明確,股市迎來甜蜜時刻
    《巴倫財富報告》對每季度大類資產的表現進行評估,基於經濟基本面和流動性狀況展望其未來走勢,對投資風險和機遇做出判斷。  *聲明:本報告基於公開材料和《巴倫周刊》報導,僅供交流,不構成投資建議。  巴倫財富核心觀點:  1、與2020年前三個季度相比,市場的不確定性明顯下降,波動性已經降低。風險資產、尤其是股市良好的短期表現反映了積極因素。
  • 洪灝巴倫專場:價值投資的本質 | 附直播視頻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洪灝攜新作《預測》,與巴倫讀享會成員們分享了他對於股市的最新洞見。  洪灝指出,價值投資之所在過去十多年裡跑輸,是因為它的本質是做多波動性,而各國央行寬鬆政策和市場指數化趨勢使得波動性在相當長時間裡大大降低。他認為,在未來七到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波動率有可能開始趨勢性地上升,因此價值投資有很大概率開始跑贏。
  • 韓國貧富差距之大到底有多恐怖
    從經濟學角度來講,一個制度追求公平的前提,是這個制度能夠保證效率,換句話講,追求公平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效率的提高,公平的部分缺失,卻可以被效率的提高所彌補,不能保證效率的公平制度,最後會難以為繼,舉個現實例子,基尼係數是反映一個,國家財言不平,國家財富不平等的指標,表示貧富差距越大
  • 貧富差距為什麼越來越大?
    最近美國很熱鬧,強大的堡壘從內部開始亂起來了。表面的原因,是種族歧視,但深層的原因也不難理解,就是當年柯林頓的那句經典名言:「笨蛋,問題是經濟!」而50%的中下層及底層美國人,擁有的財富都不到全部社會財富的1%。2020年的數據我沒找到,但我相信,貧富差距肯定是進一步加大。美股的長期大牛市,就是導致貧富差距加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打個比方,張三持有100萬股票,李四隻持有1萬股票。
  • 蘭德公司發表研究報告:美國貧富差距日益懸殊,大筆財富僅掌握在1%...
    當地時間9月14日,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發表了一份最新研究報告,稱如今美國的大筆財富僅掌握在1%的少數人手中,社會貧富鴻溝正在不斷加深。輿論認為,該報告解釋了為什麼美國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該項研究發起人之一、美國風投專家尼克·漢諾爾表示,他們對研究結果「深感震驚」。美國知名商業月刊《快速公司》對蘭德公司的研究進行了高度概括:美國大量社會財富已經集中掌握在1%的極其富有者手中,多年來,他們從金字塔下面90%的大眾手中「竊取」了50萬億美元。
  • 貧富差距為什麼會存在,會擴大嗎?能改變嗎,該怎麼消除
    貧富差距為什麼會存在?因為我們實行的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是什麼,就是大家都出賣的自己的產品,有的出賣自己的智慧,有的出賣自己的體力,有的出賣自己才藝,等等。大家都先賣,而後再買。這就是貧富差距的初始原因。這也是客觀現實,大家能力不一樣,貢獻不一樣,收入憑啥會一樣?這是個殘酷的現實。貧富會有差距,是個客觀存在。但這個客觀的差距,對於每個人也並不是壞事。因為人為的消除差距,才更加的恐怖。想想之前的大鍋飯,計劃經濟。那時候貧富均等(實際也不均等,政治地位高的處於優勢地位),但大家都沒有積極性。
  • 美國的貧富差距有多大?今年全暴露了,「報應」已出現
    印度是世界上出了名的擁有巨大貧富差距的國家,人們對這個國家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窮,主要就是因為印度的貧窮人口太多,而且很多人還是窮到吃不上飯的那種。當然,作為發展中國家,貧富差距是避免不了的,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有,只不過是孰輕孰重的問題。但其實在發達國家行列中,美國作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同樣也存在貧富分化這個問題,而且其問題的嚴重性甚至堪比印度。可能在很多人看來,美國經濟發達,早已實現了全民富裕。
  • 美國、俄羅斯、日本的貧富分化
    貧富分化是指人們之間的財富出現了差距,財富是以貨幣來表示,貧富分化也就是說人們之間支配的貨幣出現了差別。 一,美國的貧富差距。 據統計,每 8 個美國人中就有 1 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高於全球發達國家貧困率的平均水平。
  • 貧富差距到底有多大?數據給出答案,感覺自己又拖後腿了
    窮人永遠只知道如何用自己的資源來賺錢,但富人會通過整合更多的資源來賺錢。隨著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貧富之間的差距自然會擴大。貧富差距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社會現象,不僅存在於美國等發達國家甚至全世界。根據美國公布的一項調查,美國最富有的1%家庭擁有大約40%的資產。
  • 美國大公司貧富差距:庫克工資是員工201倍,星巴克差距過千倍
    郭一璞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一年一度的美國大公司「貧富差距」排行榜又來了。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2015年的規定,上市公司必須披露CEO和員工薪資中位數的比率,因此,每年的這個時候,社畜們都會收到「去年老闆又賺了1個億」的打擊。現在,標普500指數裡最大的100家公司已經有19家披露了這個「貧富差距」數據,美國媒體Business Insider將它們整理成了一張排行榜。
  • 義大利南北貧富差距有多大?最大時差距七倍,發達國家的獨一份
    義大利南北貧富差距有多大?最大時差距七倍,發達國家的獨一份通常來說,我們認為,發達國家就是我們心目中共同富裕、大家都有錢的固有印象。基本上不可能出現一部分經濟很發達,另一部分卻很落後的狀況。地區差距的確存在,但絕不會有嚴重的地區發展失衡問題。不要讓我拿中國的人均GDP去和美國日本對比,因為實在沒法比。中國最富裕的地方,人均GDP實際上和每日最窮的地方差不多。北京上海的人均GDP剛剛超過衝繩縣,距離美國最窮的密西西比州,還有很大差距。到底是匯率問題還是計算問題,我也搞不懂。可以確認的是,中國的一線城市,暫時還達不到發達國家水平。
  • 未來全球最嚴重的問題:21世紀的貧富差距,會回到馬克思那個時代
    其實這是關係到貧富差距的大問題。  追求效率,其實就是經濟發展問題,效率越高,經濟發展越好嘛。  所以效率優先,是一個做大蛋糕的過程。  而公平,就是如何分蛋糕。  在冷戰,他的庫茲涅茨曲線理論,證明了資本主義越發展,貧富差距越小,最終會實現人人富裕的共產主義。  1959年,時任美國副總統裡根,和時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赫魯雪夫,進行了一場廚房辯論。
  • 各國錢袋子分布地圖:中國最富的不是北上廣 美國貧富差距大
    各國錢袋子分布地圖:中國最富的不是北上廣 美國貧富差距大  蘇新明 • 2017-10-02 16:10:09 來源:前瞻網 E1928G0
  • 達裡奧:資本市場已不再「自由」 貧富差距達1930年代以來最嚴重
    美聯儲通過史無前例的規模數萬億美元的刺激措施緩解了人們的擔憂,並幫助推動金融市場實現驚人復甦,即使美國經濟仍步履維艱。達裡奧稱,美國目前的貧富差距為1930年代以來最嚴重,並稱各國央行將需要繼續向經濟注入資金。「你會看到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急劇膨脹,他們不得不這麼做,因為船在下沉,」他說。
  • 中國的貧富差距有多大?國家統計局給出「答案」
    在這個世界上,不管是在哪個國家,有的人比較富有,而有的人比較貧窮,而且這種貧富差距說實話基本上是無法避免的。富有的人出入都是豪車,甚至是私人飛機,吃的更不用說了,而貧窮的人考慮的問題是如何才能活下去。即使是在美國,這種貧富差距也很明顯,根據數據顯示,5%的美國人掌握著60%以上的財富,而剩下的40%由95%的美國人共同掌握,可見不管國家多發達,貧富差距都不可避免。中國也是存在貧富差距的,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