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家:1歲半是孩子的語言爆發期,學會三種引導學話又快又好

2020-12-22 騰訊網

從出生時的第一聲哭啼,到嬰兒期的牙牙學語,寶寶的每一次成長對於父母而言,都意義非凡,父母在孩子的成長期裡也是傾注了很多心血。可孩子的成長過程並非總是一帆風順,磕磕絆絆總是少不了的。

當孩子進入牙牙學語階段時,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總是無法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一句話總是斷斷續續,並且不知所言何物。家長在一旁也是聽得撓心抓肺,恨不得替孩子一口氣說完。

最初家長還能以孩子剛開始學說話來安慰自己,可時間久了,其他孩子都能和他人流利溝通時,自己的孩子話卻仍說得磕磕絆絆。帶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沒毛病;在家裡孩子也很喜歡語言表達,可這話卻總說不好。這時候,部分家長就有些一籌莫展了。

腦科學家:1歲半是孩子的語言爆發期,出現這些表現說明該「練習」了

臺灣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教授研究發現:孩子10個月大時,就能清晰分辨並理解大人的話,在1歲半時將會迎來他語言能力發展的爆發期。

而這也是培養孩子語言運用、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時期

但是這一階段的孩子,通常會因為所處語言環境過於複雜,或是家長的忽視而出現以下幾種表現行為,這時候家長就應敲響警鐘了。

一、著急說卻說不出來

當孩子說話時出現雖然情緒十分著急,但卻說不出話的現象時,說明孩子現階段的語言表達能力已經無法滿足孩子的表達欲望了,這時候的孩子需要更高階的語言訓練,來滿足他的表達需求。

二、喜歡邊說邊做動作

有些小孩在講話時喜歡用肢體動作輔佐自己的語言表達,手舞足蹈的樣子在大人眼中不知幾多可愛,殊不知這種行為暴露了,孩子不能充分闡述想法的缺點。正是因為言語表達的匱乏,孩子才會想到用肢體語言使表達更完整。

三、說話時性格急躁

孩子在說話時總是容易發脾氣,家長便會覺得小孩的性格不好,太過焦躁。其實,孩子暴躁的原因更多是對自身的不滿。

他們不滿於自己無法表達的現狀,不滿於自己詞不達意的樣子,他們迫切地想要表達自己,可卻被語言表達所限制,所以他們才會發小脾氣,出現急性子。

當孩子處於語言爆發期時,學會三種合理引導,才能讓寶寶說話又快又好

一、重視語言輸入,為孩子提供表達模板

幼兒期的寶寶語言學習的渠道主要為兩種:一是在和父母面對面的交流中鍛鍊自己的聽說能力;二是旁聽周圍環境中的對話或是父母提供的讀本閱讀,積累詞語表達和語言表達的素材。

要想為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打好基礎,讀繪本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家長可以利用繪本中圖案豐富的插圖,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的同時,在一旁對繪本內容進行講解。

這樣一來,既可以做到和寶寶的面對面交流,又可以提供語言輸入,何樂而不為呢?

二、保持傾聽耐心,提供良好表達環境

孩子剛開始學說話時,總會出現吞吞吐吐、詞不達意的現象。這時候一些急性子的家長總是忍不住打斷孩子的話,或是猜中孩子的想法,替他說完剩下的話;或是一心二用,對孩子的話敷衍了事;更甚者,直接不耐煩地讓孩子閉嘴

而孩子學習語言,最需要的就是家長的鼓勵和傾聽。鼓勵是為了激發孩子表達的興趣,傾聽是為了方便家長了解孩子的語言不足處,及時加強有關訓練。

家長應保持平和的心態來對待正在學說話的孩子,寧願多耗費一點時間,也要聽寶寶說完,並鼓勵他們多多表達。

三、用趣味性方式幫助他們表達

外向的孩子總是無時無刻不在表現自己,而內向的孩子就需要外界的推動才能多張口說話。這時候家長就需要藉助一些小遊戲,來幫助孩子走出自己的世界,與外界溝通。

例如,躲貓貓、猜一猜和親子閱讀等方式。

早教書不失為一個遊戲的好素材,圖書內容的日常性和趣味性也能充分滿足孩子和家長的需求,讓孩子的玩耍中學會說話。

留言板話題:你家寶寶在牙牙學語時,有什麼趣事兒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語言啟蒙,沉默期到詞語爆發期,卡爾威特:抓住孩子2個階段
    孩子語言啟蒙,沉默期到詞語爆發期,卡爾威特:抓住孩子2個階段孩子的語言啟蒙,對孩子來說,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孩子的語言系統完善過程,是從沉默期到爆發期的,只不過是一個時間上早晚的問題,最早階段的孩子語言爆發期是在孩子22-24個月的時候,孩子們在這個成長階段的時候
  • 「小話嘮」孩子家長要注意,抓住語言爆發期,4點做好領先起跑線
    孩子處在語言爆發期,家長千萬別這麼做1.嫌孩子煩很多家長面對孩子話多是不耐煩的,因為手裡的事情多,如果孩子一直纏著自己說話的話,就會耽誤很多的事情。留下孩子自己一個人自說自話家長。該做什麼就做什麼,這樣也是不利於孩子語言發展的。抓緊語言爆發期,對孩子有什麼好處?1.豐富語言,滿足好奇心孩子的語言是需要不斷豐富和強化的。當孩子處在語言爆發期,就是孩子學習語言最好的時期。
  • 孩子詞彙量少說話不完整怎麼辦?改正4點幫孩子開啟語言天賦
    031-3歲寶寶需要這些「語料」第一、1-2歲,孩子的語言發育需要大量的信息輸入,據統計,父母每天至少要滿足幼兒聽辨5000以上的詞彙。輸入詞彙少,詞彙簡單,都會讓孩子的「語料」缺乏營養。第二、3歲以後,每個孩子都會出現一個詞彙增長的高峰期,詞彙增長之快,會讓父母都感到驚訝,這是孩子特有的「學話敏捷性」,這個時候母語學習機制才算是正式進入高速通道。
  • 孩子3歲半才開口說話,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可能是養育方式不當
    這是他會說的第一個不是疊詞的詞,然後他似乎解鎖了說話的技能,在20天內兩個字、三個字詞會說的會說的越來越多,還會自創新詞給我開玩笑,我們終於等來了孩子的語言爆發期,在他三歲半的時候。感覺等這一天太久了,幸福突然來的時候,甚至有些懵懵的不敢相信。在此之前,我的心態從淡定到崩潰再到淡定,終於歸於平靜。把我們的經歷分享給大家,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 孩子6歲前有四個敏感階段,開啟針對式教育,讓娃贏在起跑線上
    「敏感期」這個詞想必各位家長都不陌生,但很多父母不知道的是,當孩子處在敏感期時,開啟針對式教育,讓娃贏在起跑線上。0~6歲孩子的敏感期1、語言敏感期——0~6歲從孩子出生起,一直到他們6歲都是語言發展的敏感期:0-1歲是語言敏感期的第一個階段,主要表現為咿呀學語,從簡單的單音節發音到連續發音再到學話的萌芽階段。
  • 腦科學家洪蘭:3個方法激活孩子大腦,在家就能完成,簡單有效
    人的大腦神經細胞會再生,所以三歲定終生這種話是不對的。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每個孩子都是要走到終點的,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孩子學得慢一點沒有關係,別的孩子練一次,我的孩子可以練100次,總是能學會的,所以沒有所謂的「輸在起跑線」。
  • 孩子的語言發展規律,聰明爸媽都應該知道
    詞彙大爆發階段(18-24個月)寶寶們從18個月開始,就會進入詞彙爆發期,這個階段開始,寶寶們開始將具體的事物與發音相對應,喜歡命名式的學習詞彙,這一時期寶寶們每個星期大約就可以掌握10-20個新詞,絕大多數都是名詞,寶寶的語言能力也開始進入了一個爆發期。
  • 5歲孩子動不動就罵人?多半是「詛咒敏感期」到了,家長謹慎引導
    前幾天我帶孩子到小區散步,很多小朋友都聚在一塊玩,有一個小朋友非常「蠻橫」,搶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嘴裡還不停說著粗鄙的詞彙。這個小孩只有5歲,平時都是奶奶在帶,進入了「詛咒敏感期」時,完全忽略了孩子語言表達上的教育。
  • 寶寶學話先叫「爸」,寶媽心塞不開心,其實原因真的很簡單
    所以關於寶寶先叫誰的問題,寶媽也不用過於糾結,寶寶只要學話成功就是一件好事,寶寶還在學習說話的階段,早晚都能學會叫「媽媽」,所以寶媽就不要吃醋。另外,寶寶在學話期間,寶媽也可以做一些事情,這樣可以幫助寶寶更快學會說話。
  • 孩子從語言發育遲緩到迎來語爆期,父母應懂的道理:學會主動出擊
    自己的孩子是一名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在3歲的時候,他還沒有自我表達意願的能力,到了醫院,醫生給自己的一個最大的鼓勵就是:你的孩子只要是一直在進步就好。父母良好的心態,是孩子快樂成長的前提。每個面對語言發育遲緩孩子的父母都需要明白:只要孩子是一直處於進步狀態就好。
  • 3歲娃愛說「悄悄話」,多半到了「語言敏感期」,如何引導很重要
    棉花糖比小錦鯉小一歲多,今年剛剛3歲。由於今年過年的特殊情況,算下來我已經快半年沒有見到小傢伙了。這次見面,小傢伙顯然和我有些生疏,而且顯的很緊張。不過還好,熟悉了一會很快就和我親近了。而孩子的「自我語言敏感期」,正是孩子由嬰兒語言向我們成人的正常語言轉變的一個過渡時期。大部分孩子的「自我語言敏感期」都出現在3-4歲之間,少數孩子也會出現提前或者延後的情況。
  • 澳貝聰腦營養補充劑越來越受到家長的認可,助力孩子語言發育效果好
    澳貝聰幫你讀懂孩子的全新成長指南指導中心經常收到家長留言說:孩子2歲多了,只會叫爸爸媽媽,就沒有其他主動語言了,就是兩個字的詞,孩子的發音都不準確或者不想說,曾經看過醫生懷疑是自閉症,但是診斷孩子又不是,坐爬走跳跑都很正常,身體協調性很好,到底怎麼辦才好?有人調侃說,孩子就像一件沒有說明書的三無「產品「,常常讓父母抓狂。
  • 著名腦科學家洪蘭:激活孩子大腦的最好方式,是掌握「3把鑰匙」
    父母可以比較以下兒童頭圍參數表,對照下自己孩子的頭圍大小是否在正常範圍內。那麼頭圍大的孩子真的比頭圍小的孩子聰明嗎,其實這是謠傳。著名的腦科學家、心理學教授洪蘭說,在統計學上,腦袋大小和聰明的關係係數只有0.34,只有12%的IQ可以歸因到腦體積的大小。
  • 4歲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差,影響以後嗎?育兒專家:抓住語言敏感期
    1、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 蒙特梭利認為3歲是孩子語言敏感期的關鍵。抓住這個敏感期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很重要的影響。 有的語言發育比較早的孩子,2歲半以後就會進入敏感期。因此,語言敏感期需要父母及時發現,並針對性進行引導。
  • 14個月萌娃語言能力超強,在家這樣教0-3歲寶寶語言能力突飛猛進
    14個月萌娃會說60多個詞語了,語言能力超強,在家這樣教寶寶語言能力「突飛猛進」。教0-4歲寶寶學說話一定要分階段掌握技巧。每個孩子發育不同,說話早晚也不同,說話要的孩子不一定更聰明,但說話早代表孩子語言能力發育好,會影響行為動作,也會增強孩子表達的自信心。
  • 寶寶1歲是學話關鍵期,想要孩子開口早,給他念這10首兒歌就行了
    有的家長為自己的孩子說話早而開心,也有不少家長為孩子遲遲不說話而擔心。  當然最重要的是看到別家孩子的家長炫耀:我家寶寶可聰明了,已經會喊爸爸媽媽了。聽到這話,那個孩子的家長心裡也會著急,都是同齡人,我家孩子咋還不會說話呢?
  • 成都兒童語言康復中心哪裡好
    成都兒童語言康復中心哪裡好 時間:2020-12-02 13:47成都中童兒童康復醫院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發現有些孩子學話早,有些孩子遲遲不會說話,大家安慰說「過兩年就會說了,沒事」,有些寶寶雖然會說話了,但是只會說單音節,複雜的句子不會說,急的直哭。
  • 著名腦科學家:激活孩子大腦並不難,三個有效方法,很多家長不知
    眾所周知的腦科學專家,洪蘭教授及其團隊經過科學驗證,最終提出了三種幫助孩子激活大腦,開發智力的方法:1、保持每天適量運動的習慣洪蘭教授說過,大腦的開發需要神經的連接,神經連接越多,大腦智力越高。因此,我們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運動情況。每天安排一個小時或者一個半個小時,帶著孩子去跑跑步、打打籃球或者羽毛球等,都能幫助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
  • 如何養出高智商的孩子?日本腦科學家:讓孩子從小炒菜做飯
    文丨美媽很帥4歲的瑤瑤走進廚房,準備幫媽媽攪拌已經打好的雞蛋,誰料媽媽以她還小為由,把她趕了出來。瑤瑤不死心,奶兇奶兇地對媽媽說,「我就是要攪,就是要攪!」媽媽白眼一瞪,會察言觀色的瑤瑤馬上閉嘴了,悶悶不樂好長一段時間,才想起小她1歲的表弟,然後忘記了剛才的不愉快,很快又和表弟打成一片。廚房,在許多父母的眼裡,是禁區。
  • 腦科學家: 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 運動、閱讀和遊戲!
    洪蘭,臺灣著名教育家,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腦科學家,臺灣第一位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人的大腦神經細胞會再生,所以三歲定終生這種話是不對的。我們要知道,沒有所謂的「輸在起跑線」。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我們的孩子是要走到終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