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涓處以孫臏臏刑,挖其膝蓋骨,孫臏出逃後在復仇時有多狠?

2021-03-05 臥薪嘗膽123

我們讀小學時,就會學習到龐涓陷害同門兄弟孫臏的故事,龐涓曾與孫臏在一個師父門下學習過兵法,後來龐涓在魏國得以重用,擔任魏惠王的將軍,但他認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擔心孫臏將來奪走他的光芒,因此捏造罪名將孫臏處以臏刑和黥刑,即在孫臏臉上刺字,挖其膝蓋骨。

孫臏遭此劫難,心中憤恨,但當下首要的還是保住性命,恰巧當時齊國的使者出使到魏國大梁,於是孫臏秘密拜見了齊國使者,並且用言語打動了對方,之後孫臏就被帶去了齊國,後得到了齊國名將田忌的重用。

我們也學習過「田忌賽馬」的故事,田忌與齊威王和諸公子設千金作為賭注,比試賽馬,按照以往的比拼,最終獲勝的將會是齊威王,但此時田忌有孫臏的計謀,因此取得了最終勝利,之後孫臏又得到了齊威王的重視,擔任了齊威王的兵法教師。

公元前354年,趙國對魏國的盟國衛國發起了進攻,很快就佔領了漆及富丘兩地,從而惹怒了魏國,趙國首都邯鄲被強大的魏軍圍困,危在旦夕,因此趙國向齊、楚兩國求救。

孫臏趁機又獻上良計,他與田忌一起去救援趙國,另一路兵馬則去圍攻魏國的襄陵,此時由龐涓統帥的魏軍主力已經攻破邯鄲,田忌打算直接與魏軍交戰,但被孫臏阻止,後採用了聲東擊西、圍魏救趙的計謀。

龐涓果真中計,被孫臏擒獲,昔日的同窗、敵人,如此相見,分外讓人感慨。

不過桂陵之戰並沒有擊潰魏軍主力,公元前352年,魏惠王調用了韓國的軍隊,然後打敗了包圍襄陵的齊、宋、衛聯軍,所以齊國不得不去向楚國求助,後由楚國大將景捨出面調停,各國休戰。

魏惠王與趙成侯結盟後,龐涓也就被釋放了,而他決心要擊敗孫臏,孫臏的復仇大計依然在進行。

公元前342年,魏國將領擊敗了韓國名將孔夜,韓昭侯十分恐慌,因此向齊國求救,孫臏再一次向田忌獻計,還是採用了圍魏救趙的戰術,龐涓在這上面跌倒過一次,沒成想還是中計了。

而齊軍怯戰名聲在外,龐涓是個張狂的人,於是孫臏繼而採用了誘敵深入的戰術,孫臏步步為營,龐涓防不勝防。此次,孫臏是決心要龐涓的命,而且要龐涓死得很難看。

馬陵之戰的每一步都在孫臏的計劃之內,後來孫臏估算到龐涓天黑能進到馬陵,而馬陵道路狹窄,兩旁又多是峻隘險阻,孫臏便命士兵砍去道旁大樹的樹皮,露出白木,然後在樹上寫下「龐涓死於此樹之下」。

龐涓果然在當晚到了樹下,並且看到樹上寫著字,因此點火查看,字還沒看完,就遭到了齊軍的萬箭齊發,魏軍毫無防備,頓時亂成一鍋粥,龐涓自知敗局已定,在樹旁自刎了,臨死前嘆道:「遂成豎子之名!」

當年龐涓陷害孫臏,就是要讓孫臏永無出頭之日,結果孫臏卻用龐涓的性命成就了自己的名聲,估計龐涓臨死前還想過,如果那日自己心狠些,將孫臏殺掉,也就不會有今日這般局面,可惜龐涓千算萬算,卻沒能提前算到這一步。

相關焦點

  • 龐涓在孫臏臉上刺字,挖他的膝蓋骨,孫臏復仇時有多狠?
    這樣的人自私自利,也算是一代惡人,如果遇上貪生怕死柔弱者,或許這些惡人將更加猖狂無比;但又如若遇上那些剛毅者,那或許又將會是另一番結局,就如孫臏與龐涓的一生一般。孫臏與龐涓這兩人的關係很微妙,而他們之間的仇恨是無法化解的。龐涓因為嫉妒孫臏便在他的臉上刺字,不僅如此,還挖了他的膝蓋骨。但孫臏並沒有忍氣吞聲一輩子,而是開啟了他的復仇之路,那麼他的復仇之路究竟有多狠呢?
  • 龐涓挖掉孫臏膝蓋骨,在他臉上刺字,看看孫臏復仇的時候有多狠!
    相信「田忌賽馬」大家都很熟悉,而當時在賽馬的比賽中對田忌建議使用策對論的方法進行賽馬,並在最後幫助田忌獲得了重金的賭注的人就是孫臏,說出「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也是孫臏,就是這樣一個人為什麼會被龐涓挖掉膝蓋骨,並被龐涓在臉上刺字,最後孫臏是如何報復龐涓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孫臏和龐涓是什麼關係?為什麼龐涓要如此對待孫臏?
  • 孫臏被龐涓臉上刺字,挖膝蓋骨,他復仇的時候有多狠?
    在這一時期,湧現出了許多至今仍為我們所用的經典案例,孫臏的"圍魏救趙"就是其中之一。孫臏作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兵法家、謀略家,他的一生雖然都帶著一副殘破的軀體,但他的能力卻無人能及,甚至是他的師兄龐涓也死在他的計謀之下。那麼,龐涓為何要殘害自己的師弟?孫臏又是如何向他的師兄復仇的呢?
  • 龐涓挖掉孫臏的膝蓋骨,在他臉上刺字,孫臏對他的復仇有多兇狠?
    讀《史記》,說《史記》,今天讓陶陶為大家解讀《史記·孫臏列傳》。漢代是一個崇尚復仇的朝代。《公羊春秋》有云:「九世猶可以復仇乎?雖百世可也。」由於漢武帝等統治者對《公羊春秋》的崇尚,也使得復仇意識從官方擴散到民間。而復仇英雄,也在漢代朝野間得到普遍崇拜。而這種復仇意識,也深為太史公司馬遷所推崇。
  • 龐涓在孫臏臉上刺字,挖其膝蓋骨,孫臏卻在龐涓死後為其立下碑文
    在龐涓的讒言下,孫臏曾慘遭極刑之痛,不僅臉上被刻字,膝蓋骨也被挖去,可謂是慘不忍睹。 在常人看來,這是不共戴天之仇,即便是對其千刀萬剮也難解心頭之恨,那麼孫臏又是如何復仇的呢?在這種心理下,他開始設計陷害孫臏,最終孫臏被處以臏刑,被挖去膝蓋骨,以至終生不能行走;後又遭受黥刑之痛,臉上被刻字,毀掉容顏,魏王也打消了重用孫臏的念頭。
  • 龐涓在孫臏臉上刺字,挖其膝蓋骨,孫臏是怎麼報的仇?
    遭臏刑賢才成殘廢,金蟬脫殼離虎穴孫臏剛到魏國時,就去拜訪了自己的師弟龐涓,龐涓設宴款待,笑臉相迎,卻是口蜜腹劍。他極好名利,雖然表面上對孫臏言辭關切,背地裡卻是嫉賢妒能,生怕孫臏有一天會取代自己。不久,魏惠王宴請孫臏。
  • 孫臏臉上被刺字,膝蓋骨被剔,復仇時的狠勁真恐怖!
    每個人狠起來都不同,但是有一點很相同,狠勁都十分嚇人!解放戰爭時期,同是黃埔軍校的人,在戰場上應該相輔相成才對,但是最終走上敵對陣營,戰場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可見這種狠勁多殘忍。早在戰國時期也有同窗相互傷害的例子,孫臏臉上被刺字,膝蓋骨被剔,復仇時的狠勁很恐怖!
  • 龐涓挖去孫臏的臏骨很無情?你看看孫臏的做法才叫真的無情
    龐涓很嫉妒孫臏的才華,於是想方設法陷害對方。最終,孫臏在龐涓的陰謀詭計下被施以「臏刑」,也就是被挖去了臏骨。對孫臏來說,無疑是雙重打擊,既被同門師兄陷害,又要承受身體的疼痛!同門情誼至此蕩然無存,雙方之間只剩下仇恨。
  • 龐涓在孫臏臉上刺字,挖他膝蓋骨,孫臏最終這麼報復他!
    原來,龐涓與孫臏還在一起求學時,龐涓就非常嫉妒孫臏比他更有才華,這一次孫臏出山,龐涓當然害怕才華過人的孫臏比自己更受到重用,威脅自己的地位,因此出此損招。龐涓利用職務之便給孫臏安了一個罪名,讓孫臏被處以殘忍的臏刑(挖掉膝蓋骨,使犯人終身落下殘疾之症),還在其臉上刻上了代表犯過罪的侮辱性刺青。想讓孫臏永遠埋沒於世。
  • 龐涓迫害孫臏剜其膝蓋骨,臉上刻刺青,看看孫臏是如何對其復仇的
    說到這裡,很多人都會想到孫武,作為兵家的聖,其地位與知名度時至今日,依然令後人津津樂道。孫臏龐涓都師出鬼谷子,龐涓因嫉妒孫臏,在得勢後報復孫臏,在其臉上刺字並挖了其膝蓋骨,孫臏也成了廢人,那麼後來,孫臏又是怎樣回報龐涓的呢?對於孫臏受到的折磨,曾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認為他被剜去膝蓋骨,孫臏將自己的名字改為"臏"字,時刻銘記斷骨之仇;另一種說法是認為,孫臏被斷兩足,意思就是孫臏被砍去了雙腳。
  • 龐涓折磨孫臏:毀他容、挖膝蓋骨,孫臏的復仇是你難以想像的狠毒
    龐涓折磨孫臏:毀他容、挖膝蓋骨,孫臏的復仇是你難以想像的狠毒春秋戰國時期講究的是自由思想和作戰攻略,這種自由的軍事戰略思想一時之間促使了很多軍事家的出現,很多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都是這個時候湧現出來的。但是孫臏卻沒有龐涓想像中的那樣自暴自棄下去,他在一次齊國的使者來到魏國時,想方設法地與對方搭上話,最後齊國的使者認為孫臏確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便將孫臏帶走了。到了齊國後,深得用兵之道的孫臏幾乎是立刻就得到了田忌的賞識,繼而成為了田忌的門客。
  • 孫臏為什麼被挖去膝蓋骨?山東出土竹簡,他做的事比挖骨更殘忍
    書·刑德》載:「放臏者,脫去人之臏也。」通過這些古籍記載可以得知,「臏」的意思就是剔掉膝蓋骨,導致受刑者雙腿殘疾的一種刑罰。對孫臏實施這項刑罰的人,便是他的師哥龐涓,二人同屬鬼谷子門下。普遍流傳的版本是這樣說的:二人下山後,龐涓出仕魏國,但他嫉妒心和攀比心很強,認為自己才能不比孫臏,害怕被超過,所以偷偷派人監視他。
  • 孫臏被挖去膝蓋骨,裝瘋賣傻逃過一劫,看看他最終的結局會是怎樣
    這其中湧現出許多的軍事家,例如張儀、蘇秦、孫臏、龐涓等著名的軍事家。孫臏與龐涓是一對大冤家,同門師兄弟,他們倆的故事,歷來備受爭議。龐涓使孫臏雙腳殘廢,而孫臏以其人之心還治其人之道,讓龐涓自刎樹下,永世不得翻身,完美地進行了復仇計劃。今天小編給大家聊聊他們倆的故事。
  • 龐涓在孫臏臉上刻字,挖掉他膝蓋骨,孫臏復仇時會怎麼對他
    春秋戰國時期也是一個很特殊的時期,天下諸侯紛爭,思想家政治家們層出不窮,其中有一個很厲害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做孫臏,他的故事也是一個傳奇。孫臏其實孫臏的本命並不叫做孫臏,而是因為他遭人陷害,受了古代的一種刑罰,即臏法,而且他在獄中沒有放棄自己,完成了一本著作,所以後人稱他為孫臏,其實也是一種尊稱了。
  • 膝蓋骨對人體到底有多重要?軍事家孫臏受「臏刑」後終生無法站立
    中國古代有一種刑法叫「臏刑」,即剜去髕骨。歷史上最有名的獲刑者,是兩千多年前的齊國軍事家孫臏。孫臏被魏國的龐涓設計,遭受臏刑,以致後來 「身居輜車,坐為計謀」,殺龐涓、平魏國。可見,失去了髕骨的孫臏,喪失了站立和行走的能力,只能坐在戰車上出謀劃策、排兵布陣。
  • 古代臏刑剔除膝蓋骨讓人無法逃跑,以戰國名將來命名的刑罰!
    臏刑又稱為是刖刑,不過和刖刑還是有區別的,臏刑主要是挖斷受刑人的膝蓋骨,而刖刑是砍斷雙腳。
  • 鬼谷子的高徒,龐涓和孫臏的恩怨情仇
    你讓我生不如死,我讓你死無葬身之地,孫臏的復仇讓師兄龐涓兵敗身死,就連監軍的太子也被活捉。其實,孫臏不叫孫臏,臏是一種刑罰,戰國時叫刖,所以孫臏應該叫孫刖。孫悅、孫越,你們知道嗎?具體我們後面再講,我們先來看看孫臏和龐涓的恩怨情仇。
  • 龐涓殘害師兄孫臏,挖其髕骨臉上刻字,而孫臏復仇方式有多狠毒?
    同門師兄弟,因為妒忌成為不共戴天的仇人孫臏,本名不詳,之所以得此名,全是拜他的同門師弟龐涓所賜。在《東周列國志》中記載,龐涓和孫臏同時拜在奇人鬼谷子門下。但是龐涓心並不在求學上,學到了一些本領後,便下山企圖一展凌雲志。到了魏國憑藉著其學識,受到重用,當起了將軍。
  •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孫臏被龐涓刺字挖膝蓋骨,他復仇時卻更加狠毒
    鬼谷子收徒無數,可是被稱為「鬼谷四友」的人只有張儀、蘇秦、孫臏、龐涓,而讓人促膝長談的事情,只有孫臏和龐涓這兩個師兄弟之間的故事了。嫉妒之心可以說非常可怕,龐涓就是因為嫉妒孫臏的才華,才在他的臉上刺字,並且挖掉了他的膝蓋骨,使孫臏變成了一個廢人。
  • 臏刑有多殘忍?活活挖下人的膝蓋骨,單是想想就覺得疼!
    提起鬼谷子我們都知道,他有四個聞名於世的徒弟,但不知是何原因這四個徒弟紛紛兩兩相爭,並且還有兩位分別被施刑古代酷刑,一個是受臏刑的孫臏,一個是受車裂而死的蘇秦。今天我們暫且不談蘇秦,講一講受臏刑而導致殘疾的孫臏。孫臏受臏刑完全是受到了師兄龐涓的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