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涓在孫臏臉上刺字,挖他的膝蓋骨,孫臏復仇時有多狠?

2021-01-19 文史記

古時的人們非常信奉因果報應,先秦諸子百家亦有記載:「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如若有自己對別人犯下的錯誤,那麼總有一天會得到相應的報應。

古往今來,一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總是會不顧及他人的看法,自然更加不會在意他人的死活。這樣的人自私自利,也算是一代惡人,如果遇上貪生怕死柔弱者,或許這些惡人將更加猖狂無比;但又如若遇上那些剛毅者,那或許又將會是另一番結局,就如孫臏與龐涓的一生一般。

孫臏與龐涓這兩人的關係很微妙,而他們之間的仇恨是無法化解的。龐涓因為嫉妒孫臏便在他的臉上刺字,不僅如此,還挖了他的膝蓋骨。但孫臏並沒有忍氣吞聲一輩子,而是開啟了他的復仇之路,那麼他的復仇之路究竟有多狠呢?

孫臏是戰國時期的軍事家,出生於「阿、鄄」之間,本名無從考證,但是在山東孫氏族譜中孫臏為孫伯靈,而關於他的祖先更是眾說紛紜,有的說他是衛國公子惠孫的後代,而有的又說是孫武的後代,具體是怎樣無從得知,不過人們更加相信他是孫武的後代。據記載,孫臏與龐涓是同窗的關係,兩人一同學習著兵法,而他們的老師便是鬼谷子。

雖說龐涓與孫臏是同窗,但兩人的關係並不好。在兵法這一塊,孫臏要比龐涓學的好,也正是如此,龐涓非常的不服孫臏。學成後的兩人分別告別恩師四處找尋歸處,龐涓很快便在魏國做上了將軍,因為怕孫臏來到魏國後搶了他的風頭,於是暗中給他捏造罪名,讓孫臏成為了罪犯,不僅如此,龐涓還把他的雙腿弄斷,臉上也刻了字。

當然,孫臏雙腿殘廢於外界也是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龐涓只挖了他的膝蓋骨,還有一種便是直接砍了他的雙腿。但無論是哪一種方法都已經讓孫臏無法行走了,對於一個學習兵法的人而言,沒有了雙腿就相當於失去了飯碗,在加上臉上還有代表罪犯的字,對他而言這都是莫大的侮辱。

龐涓做了這些之後,認為孫臏從此就會鬱鬱寡歡,為了面子甚至都不會出門,更別說前途。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孫臏遠比他想的要堅強很多。因為在魏國沒有辦法待下去了再加之要報仇,所以在齊國使臣出使魏國時,孫臏便與齊國使臣取得聯繫並請求將他帶去齊國。而使臣也覺得孫臏是個人才於是便將他帶回了齊國。

孫臏本就精於兵法,很快便取得了齊國大將田忌的賞識,也因此做了他的門客。後來的孫臏更是在田忌與別人賽馬時說出了一套理論,得到了齊威王的賞識,成為了齊國的軍師。孫臏已經有了後臺,再想想當年的仇恨,他自然不會善罷甘休,正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在周顯王十五年時,魏國攻打趙國,齊國收到了趙國的求救,於是齊威王便決定派兵救援。田忌原本打算直接前往趙國與魏軍對峙,但孫臏卻表示,此戰魏國肯定派遣了全部的兵力,後方必定空虛,所以可以直取魏國首都逼退他們。田忌覺得孫臏此法可行,便依之所言。

沒想到的是,魏國的兵力布防果真如孫臏說的那般。龐涓聽聞大梁有難,即刻返回,不曾想孫臏還在他回城的必經之路中設有埋伏。因為這次孫臏的計謀,趙國得以安全,齊軍也大傷了魏軍。在十多年後,魏國又攻打韓國,韓國依舊向齊國發起了求救,而孫臏依然運用了那一招,不同的只是多了幾個計謀。

那時的人們行軍打仗在吃飯時和現在有所不同,以前的人們多數會在地上挖個坑然後放上柴火與鍋等用具。進入魏國之後,孫臏讓士兵們第一天多挖一點坑,到了第二天則少挖一點,第三天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少挖一點,這樣的話就會給魏國製造出一定的假象,認為齊軍膽怯。

而龐涓雖說已經有了上次的教訓,但看到齊軍如此作為,便放鬆了警惕並且已經把上次的教訓拋之腦外,他只想趁勝追擊取了孫臏的性命。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孫臏早已設好埋伏只等他前來。就這樣,龐涓到了馬陵時,才發現自己中了計,卻已經無力回天,看著自己戰死的兄弟們,最終他也沒有臉面便自刎而死,此戰最終仍舊是齊國勝利。

如果龐涓沒有嫉妒孫臏,而是和他共進退,或許這一生也不會有此下場,終歸還是他自己釀下的大錯。

參考資料:

《尚書·太甲(中)》

相關焦點

  • 龐涓挖掉孫臏膝蓋骨,在他臉上刺字,看看孫臏復仇的時候有多狠!
    相信「田忌賽馬」大家都很熟悉,而當時在賽馬的比賽中對田忌建議使用策對論的方法進行賽馬,並在最後幫助田忌獲得了重金的賭注的人就是孫臏,說出「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也是孫臏,就是這樣一個人為什麼會被龐涓挖掉膝蓋骨,並被龐涓在臉上刺字,最後孫臏是如何報復龐涓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孫臏和龐涓是什麼關係?為什麼龐涓要如此對待孫臏?
  • 孫臏被龐涓臉上刺字,挖膝蓋骨,他復仇的時候有多狠?
    在這一時期,湧現出了許多至今仍為我們所用的經典案例,孫臏的"圍魏救趙"就是其中之一。孫臏作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兵法家、謀略家,他的一生雖然都帶著一副殘破的軀體,但他的能力卻無人能及,甚至是他的師兄龐涓也死在他的計謀之下。那麼,龐涓為何要殘害自己的師弟?孫臏又是如何向他的師兄復仇的呢?
  • 孫臏臉上被刺字,膝蓋骨被剔,復仇時的狠勁真恐怖!
    每個人狠起來都不同,但是有一點很相同,狠勁都十分嚇人!解放戰爭時期,同是黃埔軍校的人,在戰場上應該相輔相成才對,但是最終走上敵對陣營,戰場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可見這種狠勁多殘忍。早在戰國時期也有同窗相互傷害的例子,孫臏臉上被刺字,膝蓋骨被剔,復仇時的狠勁很恐怖!
  • 龐涓挖去孫臏膝蓋骨,臉上刺字,孫臏復仇時如何對他?終自刎而死
    龐涓和孫臏的師父都是鬼谷子。戰國時期,時局動蕩,孫臏學成後去師兄所在的魏國謀生。師兄龐涓注意到師弟的本領遠在他之上,害怕他的地位不保,於是生出了殺心。他設計陷害師弟通敵賣國,又給他臉上刺字,把他膝蓋骨挖掉,讓孫臏受盡屈辱。這些激發了孫臏復仇的信念。
  • 龐涓挖掉孫臏的膝蓋骨,在他臉上刺字,孫臏對他的復仇有多兇狠?
    讀《史記》,說《史記》,今天讓陶陶為大家解讀《史記·孫臏列傳》。漢代是一個崇尚復仇的朝代。《公羊春秋》有云:「九世猶可以復仇乎?雖百世可也。」由於漢武帝等統治者對《公羊春秋》的崇尚,也使得復仇意識從官方擴散到民間。而復仇英雄,也在漢代朝野間得到普遍崇拜。而這種復仇意識,也深為太史公司馬遷所推崇。
  • 龐涓處以孫臏臏刑,挖其膝蓋骨,孫臏出逃後在復仇時有多狠?
    我們讀小學時,就會學習到龐涓陷害同門兄弟孫臏的故事,龐涓曾與孫臏在一個師父門下學習過兵法,後來龐涓在魏國得以重用,擔任魏惠王的將軍,但他認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
  • 龐涓將孫臏挖去膝蓋骨,斷其雙足,臉上刺字,孫臏後來如何對他
    02孫臏和龐涓師出同門,都是研習兵法之人。按理說兩人應該能情同手足,互通學習之道,共同進步,可惜的是,龐涓為人格局很小,忌賢妒能,他十分看不慣比自己能力強、更有思想的孫臏,所以是沒有辦法和孫臏真正成為好同學,好兄弟,二人的關係也很是微妙。
  • 龐涓在孫臏臉上刺字,挖他膝蓋骨,孫臏最終這麼報復他!
    原來,龐涓與孫臏還在一起求學時,龐涓就非常嫉妒孫臏比他更有才華,這一次孫臏出山,龐涓當然害怕才華過人的孫臏比自己更受到重用,威脅自己的地位,因此出此損招。龐涓利用職務之便給孫臏安了一個罪名,讓孫臏被處以殘忍的臏刑(挖掉膝蓋骨,使犯人終身落下殘疾之症),還在其臉上刻上了代表犯過罪的侮辱性刺青。想讓孫臏永遠埋沒於世。
  • 龐涓在孫臏臉上刺字,挖其膝蓋骨,孫臏卻在龐涓死後為其立下碑文
    在龐涓的讒言下,孫臏曾慘遭極刑之痛,不僅臉上被刻字,膝蓋骨也被挖去,可謂是慘不忍睹。 在常人看來,這是不共戴天之仇,即便是對其千刀萬剮也難解心頭之恨,那麼孫臏又是如何復仇的呢?然而在他遇到孫臏後,這種極強的好勝心理逐漸轉變成了一種嫉妒,更像是一種恐懼,他害怕才華在自己之上的孫臏奪走自己的一切,童年的不幸在他的心裡留下了不可修復的創傷,當孫臏來到魏國並獲得魏王的賞識時,這種恐懼終於爆發了。 此時的龐涓已經身居魏國大將軍,掌握十萬軍馬,東徵西戰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深得魏惠王青睞。這樣一來,魏王自然對他的師兄孫臏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 龐涓迫害孫臏剜其膝蓋骨,臉上刻刺青,看看孫臏是如何對其復仇的
    說到這裡,很多人都會想到孫武,作為兵家的聖,其地位與知名度時至今日,依然令後人津津樂道。劇照他的後代孫臏在軍事上也很有造詣,說道孫臏自然得說說龐涓,因為這兩人恩怨甚深。孫臏龐涓都師出鬼谷子,龐涓因嫉妒孫臏,在得勢後報復孫臏,在其臉上刺字並挖了其膝蓋骨,孫臏也成了廢人,那麼後來,孫臏又是怎樣回報龐涓的呢?對於孫臏受到的折磨,曾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認為他被剜去膝蓋骨,孫臏將自己的名字改為"臏"字,時刻銘記斷骨之仇;另一種說法是認為,孫臏被斷兩足,意思就是孫臏被砍去了雙腳。
  • 龐涓在孫臏臉上刺字,挖其膝蓋骨,孫臏是怎麼報的仇?
    鬼谷子見他為人正派且能夠耐得住寂寞,就教授他《孫子兵法》和兵書十三篇,這也使得孫龐鬥法時孫臏能技高一籌。龐涓也寫信請孫臏來魏國,後來經過墨子的弟子秦華禮推薦給魏國。兩人皆輔佐魏惠王。鬼谷子曾說,他的這兩個徒弟不能侍奉同一位君主,這也為後來的孫臏龐涓鬥法的導火索。
  • 龐涓折磨孫臏:毀他容、挖膝蓋骨,孫臏的復仇是你難以想像的狠毒
    龐涓折磨孫臏:毀他容、挖膝蓋骨,孫臏的復仇是你難以想像的狠毒春秋戰國時期講究的是自由思想和作戰攻略,這種自由的軍事戰略思想一時之間促使了很多軍事家的出現,很多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都是這個時候湧現出來的。想當年龐涓因為十分嫉妒孫臏的軍事才能和其他方面的才能,於是就設計將孫臏的臉刮花了,在他的臉上刻字,還將孫臏的膝蓋骨挖掉了,把這個自己曾經的同窗一度變成了一個殘廢,那麼碎玉龐涓這樣對自己,孫臏最終又是怎麼報復回去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龐涓與孫臏一起學習兵法,在書中,他們兩個一起拜鬼谷子為師,一起學習。
  • 龐涓在師弟孫臏臉上刺字、斷其雙足、剔去髕骨,孫臏的復仇更狠
    但他卻因為龐涓忍受了一輩子的殘疾之苦。那麼倆人到底有什麼樣的過節,以至於會落得一殘一死的下場?按理說兩人應該能情同手足,互通學習之道,共同進步,可惜的是,龐涓為人格局很小,忌賢妒能,他十分看不慣比自己能力強、更有思想的孫臏,所以是沒有辦法和孫臏真正成為好同學,好兄弟,二人的關係也很是微妙。
  • 龐涓在孫臏臉上刺字、剔去膝蓋骨、斷其雙足,孫臏是怎麼復仇的?
    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十分神秘的人物名叫王詡,即我們所熟知的鬼谷子,他被後世譽為「謀聖」,他深諳兵法,精通韜略,卻常入山靜修不問世事。可是他培養的弟子個個都是都是各國的棟梁之才,比如說蘇秦、張儀、李牧、商鞅、白起、孫臏、龐涓等等,不過鬼谷子縱有天徹地的智慧,卻也難掩人性中的險惡。
  • 龐涓在孫臏臉上刻字,挖掉他膝蓋骨,孫臏復仇時會怎麼對他
    春秋戰國時期也是一個很特殊的時期,天下諸侯紛爭,思想家政治家們層出不窮,其中有一個很厲害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做孫臏,他的故事也是一個傳奇。孫臏其實孫臏的本命並不叫做孫臏,而是因為他遭人陷害,受了古代的一種刑罰,即臏法,而且他在獄中沒有放棄自己,完成了一本著作,所以後人稱他為孫臏,其實也是一種尊稱了。
  •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孫臏被龐涓刺字挖膝蓋骨,他復仇時卻更加狠毒
    嫉妒之心可以說非常可怕,龐涓就是因為嫉妒孫臏的才華,才在他的臉上刺字,並且挖掉了他的膝蓋骨,使孫臏變成了一個廢人。說起兵法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孫子了,而孫臏就是孫子的後人,在少年時龐涓與孫臏一起拜在「謀聖」鬼谷子門下。
  • 龐涓殘害師兄孫臏,挖其髕骨臉上刻字,而孫臏復仇方式有多狠毒?
    而這個時候的孫臏依然在埋頭苦讀,不問世事。學成之後的孫臏前往探望他的那位同門師弟龐涓,卻不知是羊入虎口。最初的時候相處的還十分融洽,但是當龐涓發現他的這位師兄才能遠勝於自己,並且得到魏王的賞識,龐涓心感不安,擔心有一天他會取代自己。
  • 孫臏為何被刺字挖膝蓋骨?山東出土竹簡,他做的事比刺字更殘忍
    現如今,越來越多人讀《鬼谷子》,它脫去了過往的神秘色彩,成為了成功學的代表作品。而鬼谷子一生中收徒無數,孫臏和龐涓他門下有名的徒弟,只不過那時候孫臏和龐涓都不知曉,兩人的關係成為了後代津津樂道的存在。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孫臏和龐涓一見如故,但兩人性格天差地別,一人心善,一人心惡。
  • 孫臏被挖去膝蓋骨,裝瘋賣傻逃過一劫,看看他最終的結局會是怎樣
    孫臏與龐涓是同門師兄弟,一同拜入鬼谷子門下孫臏是山東齊國人,他本無名,後來龐涓對他施以「臏刑」,挖去膝蓋骨,致使雙腳殘廢,所以人們後來叫他孫臏(髕)。據說他是孫子的後代,孫臏繼承了孫子的優良傳統,有很高的軍事天賦,但他也求學不倦。
  • 孫臏受龐涓欺騙,被臉上刺字和剔去膝蓋骨,事後他如何報復的
    孫臏到魏國後,魏王要封他官做,但龐涓擔心孫臏會取代他,所以暗中使壞,沒有讓魏王給孫臏封官。之後龐涓又誣告孫臏謀反,導致孫臏被處以臏刑和黥刑,成了一個不能行走的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