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啟動企業環境信用修復工作,黃牌紅牌企業可申請修復一次

2020-12-12 瀟湘晨報

企業主動改善環境行為,可以申請修復環境信用。6月16日,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東莞今年啟動企業環境信用修復工作,環境保護信用評價等級為「環保警示企業」(黃牌)或「環保不良企業」(紅牌)的企業可申請環境信用修復一次。

企業環境信用不佳被掛上「紅牌」或「黃牌」,會影響企業參與政府採購、評先創優,甚至無法貸款上市。不過,企業主動完成整改、積極參與環境保護行動,可以申請修復環境信用。東莞市生態環境局還明確了信用修復的具體操作。

根據規定,上一年度環境信用評價等級為「環保警示企業」(黃牌)或「環保不良企業」(紅牌)的企業,可申請進行信用修復。企業環境信用在本評價周期內只能修復一次,最多上調一個等級,即「紅牌」企業最高修復至「黃牌」,「黃牌」企業最高修復至「藍牌」。

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結果公布之日起6個月內,「環保警示企業」(黃牌)或「環保不良企業」(紅牌)主動改善環境行為,完成所有扣分及「一票否決」指標的有效整改、向市生態環境部門提交修復申請並提供相應輔證材料。不過,企業涉嫌環境汙染刑事犯罪並移送公安機關的,不能參與環境信用修復工作。

全市生態環境部門將加大對「環保警示企業」和「環保不良企業」的監察力度和現場監測頻次,督促企業切實履行環保責任,針對存在的問題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整改,促進企業自律,不斷改善企業環境信用形象。

全媒體記者 周桂清

【來源:東莞時間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廣東率先在全國實行企業信用修復「一口受理一次辦成」
    南方日報訊 (記者/王佳欣 通訊員/粵市監)信用是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通行證。近日,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省市場監管局、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工作 實現信用修復「一口受理、一次辦成」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在全國率先實行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一口受理、一次辦成」,進一步解決企業信用修復多頭辦理、多次跑動問題,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
  • 納稅信用修復,助力企業發展
    納入納稅信用管理的企業納稅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在規定期限內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納稅信用修復。【注意事項】1.需向主管稅務機關提出納稅信用修復申請的納稅人應同時對糾正失信行為的真實性作出承諾。2.未按稅務機關處理結論繳納或者足額繳納稅款、滯納金和罰款,未構成犯罪,納稅信用級別被直接判為D級,在稅務機關處理結論明確的期限期滿後 60日內足額繳納、補繳的納稅人和履行相應法律義務並由稅務機關依法解除非正常戶狀態的納稅人,可在納稅信用被直接判為D級的次年年底前向主管稅務機關提出申請,稅務機關將根據納稅人失信行為糾正情況調整該項納稅信用評價指標的 狀態,重新評價納稅人的納稅信用級別
  • 企業信用如何修復?官方解答來了!
    我們以浙江省為例如何修復失信記錄一起來看看吧~信用修復根據《浙江省公共信用修復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信用修復分為自然修復和依申請修復兩種。自然修復指不良信息認定滿一定年限後自動從所在主體的信用檔案中刪除,一般時限較長。
  • 信用修復為企業糾正「無心之失」
    金山網訊 為落實省委統戰部「民營企業服務月」專題活動要求,幫助我市有條件的企業改正失信行為、糾正「無心之失」,市發改委昨天聯合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市經濟學會共同組織召開全市民營企業信用修復培訓會。「目前企業多在市場監管、行政處罰、企業註銷等方面產生失信行為。」市發改委信用建設處處長朱永新介紹說,企業失信後,其失信行為在全國信用信息平臺均可查詢到。這將影響企業參與政府採購招投標、評優評先以及銀行授信,也可能會造成其上下遊客戶的流失。
  • 永州市生態環境局召開環境違法企業信用修復培訓會
    為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2020年12月18日,永州市生態環境局召開環境違法企業信用修復培訓會。各分局及相關企業負責人參加培訓。會上,市生態環境局主講人圍繞「信用修復」主題,詳細講解了不可修復的行政處罰信息範圍、行政處罰信息的修複流程、行政處罰信息公示期限以及嚴重失信行為行政處罰信息範圍等內容,並向與會人員提供了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指南等資料。
  • 企業納稅信用管理中納稅「複評」與「修復」兩者的差異在哪裡裡?
    也就是說企業在獲知稅務機關的納稅信用評價後,對納稅信用評價的結果有有異議,在稅務機關發布納稅信用結果的當年就可以是申請複評,一般情況下稅務機關會在4月份完成企業納稅信用評價,在5月的中下旬發布上年度的企業納稅信用評價結果,那麼企業可以申請企業納稅信用複評的時間為,企業納稅信用評價結果發布當年的12月31日前。
  • 「新開局 新徵程」新疆企業信用修復全程網辦系統上線 助力企業...
    新疆網訊(記者王璇 通訊員陳碩)日前,自治區市場監管局上線了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移出全程網上辦理模塊和網上考試系統,進一步優化新疆企業信用修復程序。對資料齊全、符合法定條件的企業,可通過線上申請、審核、線上法律知識考試合格後,即可移出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
  • 看看環保誠信企業有哪些?4月市級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等級修復結果出爐
    原標題:看看環保誠信企業有哪些?4月市級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等級修復結果出爐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6月1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吳潔)近日,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發布《關於2020年4月市級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等級修復結果的公示》。
  • 廣東關於開展2019年省級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工作的通知(附企業名單)
    號),經研究決定繼續開展2019年省級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工作。2019年省級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對象為《廣東省2017年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名單》內企業(詳見附件),評價標準為2018年度修訂的省級環境信用評價指標及評分指引。二、組織企業自評和地市初審。各地應組織轄區內參評企業於2020年4月13日至4月28日期間登錄廣東省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管理系統(以下簡稱管理系統)開展企業自評。
  • ...年度東莞市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結果出爐 47家「紅牌」127家「黃牌」
    東莞市生態環境局近日公布了2019年度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結果。2019年,市生態環境局共對1428家企業進行了環境信用評級;其中,環保誠信企業(綠牌)有27家,環保良好企業(藍牌)有1192家,環保警示企業(黃牌)有127家,環保不良企業(紅牌)有47家,因停產、關閉等原因不參評企業有35家。  「綠牌」「藍牌」企業佔比85%  2019年,市生態環境局共對1428家企業進行了環境信用評級。
  • 信用修復勿各自為政
    一般而言,企業失信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因素,在經營活動中往往稍有不慎就可能「觸雷」,造成事實上的失信行為。特別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些企業經營一度出現困難,無意間或被迫出現信用瑕疵的現象有所增加。企業一旦受到行政處罰,相關信息就會同步到「信用中國」網站上公示,影響企業今後參加招投標、政府採購等。而信用修復並非易事。
  • 這些案例告訴你:環境信用評價對企業有多重要
    、採購招標、評先評優、信貸支持、資質等級評定、安排和撥付有關財政補貼資金等工作中廣泛應用,促進企業主動提升環境信用評價等級。根據2019年5月溫州市生態環境局與人民銀行溫州市中心支行聯合文件《關於通報2018年度企業環境信用等級評價結果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通知》(溫銀髮〔2019〕31號),該企業被列入2018年企業環境行為信用等級評價黃牌企業。2020年2月,該企業由於生產需要向銀行申請新增資金,銀行因該企業存在環境信用不良信息不予新增貸款。
  • 年報逾期未報、失信難修復?國務院出招企業經營有難「可休眠」
    11月28日,國務院發布第七次大督查收集轉辦部分意見建議情況的通報,在完善保市場主體政策措施等方面,提出企業經營困難可設立「休眠期」,並將完善信用修復措施。專家表示,兩項改革都涉及到企業的經營資質和信用等級方面,對於企業非常重要。但一定要充分論證它的延伸影響,例如企業休眠期間可以不履行哪些義務,休眠期限多長等。
  • 「失信」帽子難摘,信用修復不要各自為政
    記者在江蘇等地調研發現,當前企業信用修復還存在部門間程序不同、信息共享不足等問題。(10月27日人民網)罰款都交了,履約清償了債務等,失信行為已經糾正和整改完畢,但企業「失信」的帽子卻一直難摘掉,信用修復成為讓企業頭疼的難題。筆者認為,「失信」帽子難摘,勢必影響失信企業整改積極性,反正早整改晚整改,都是一樣的難摘帽結果,失信企業就有可能拖著不整改。
  • 關於給予寧波道誠建築勞務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信用修復的公示
    按照《浙江省公共信用修復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定,寧波道誠建築勞務有限公司、蘇州康澤雨建築勞務公司、浙江崑崙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寧海縣大魚皇府海鮮飯店、中鐵二十四局集團浙江工程有限公司向我局提出信用修復申請。
  • 中山:19種納稅信用失信行為可修復
    今天下午,國家稅務總局中山市市稅務局二級高級主辦張政鴻向媒體介紹了中山市優化稅收營商環境「十項行動」的相關情況。 張政鴻表示,該局將今年確定為「稅收營商環境優化年」,並於近期推出了進一步優化稅收營商環境「十項行動」,旨在實現稅收管理環節更少、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服務更好。
  • 寧德市建立失信被執行人聯合信用修復及聯合正向激勵機制
    對符合信用修復激勵條件的失信被執行人法院可對其暫緩或暫停適用失信聯合懲戒
  • 墊江縣開展企業信用培訓 助力企業信用建設
    12月15日,墊江縣開展企業信用培訓專題會,並邀請了重慶華龍強渝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信用管理師鄧凱為轄區內建築業、房地產業、商業、旅遊業等50餘家企業代表進行了信用知識專題培訓。「公共信用信息提供單位應如實記錄履行職責過程中形成的公共信用信息,並按公共信用信息目錄,依法依規向同級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歸集……」培訓會上,鄧凱從信用基本知識、企業誠信經營的重要性、企業信用修復等方面為參會人員進行了詳細解讀。現場,來自豐超建築的負責人提出,企業有行政處罰,但是在履約後,為什麼還會在「信用中國」平臺上展示呢?
  • 花1000元修復一條徵信記錄?「信用修復師」到底是什麼
    今年8月發布的《中國大眾徵信意識情況調查》報告顯示,約四分之一受訪者從不查徵信,近兩成受訪者不知道個人信用報告的出具機構,初中及以下學歷人群中,近半受訪者不關注、不了解個人徵信。從哪兒看自己的徵信狀況?手機應用軟體成了熱門途徑之一。記者以「徵信」為關鍵詞,搜索出多款宣稱可提供信用報告查詢的APP。
  • 樂清市2020年安全生產誠信「紅黑榜」名單發布(附信用修複流程)
    ,根據市信用辦要求專門通過樂清市社會信息共享平臺對每一家上報企業進行查詢應用信用記錄,嚴格核對有無其他部門失信記錄,實施多部門聯審,推動信用體系建設工作。   信用修復規定   根據《浙江省公共信用修復管理暫行辦法》,不良信息主體在本省行政區域內被認定且記入信用檔案的不良信息(如受過行政處罰等)可以通過信用修復活動進行,信用修復包括自然修復和依申請修復。   自然修復是指不良信息自認定之日起滿5年後從所在主體信用檔案中刪除,視為自然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