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戰:滅諸王(4)定陳豨,殺彭越

2021-02-13 渤海小吏的封建脈絡百戰

韓信離去了,但他倒下的整個過程中,陳豨都有著最直接的關係。

 

一個如此巨大的流量倒下了,也把陳豨這個漢廷想要掩蓋的歷史人物重新曝光到了歷史舞臺上。

 

下面讓我們看看陳豨的造反經過吧。

陳豨那次上千賓客住滿旅館的拉風返鄉後被劉邦派給自己三小子趙王劉如意的國相周昌盯上了。

周昌打了小報告,說他賓客眾多又獨掌兵權、恐怕會有變故。

隨後劉邦就命人去追查陳豨,查到了很多陳豨的賓客在財物等方面違法亂紀的事,其中不少事情的最終矛頭都指向了陳豨。

陳豨聽說了風聲,開始感到害怕,於是暗中和他邊防任務中需要剿滅的韓王信流亡政府進行勾結。

197年七月,劉邦的父親劉太公過世,劉邦徵召陳豨回長安,陳豨稱病。

197年九月,又是這個長天一色秋馬肥的日子,陳豨自立為代王,聯合了組建流亡政府的韓王信舉兵反叛。

韓王信南攻馬邑方向,陳豨自東垣南下,兩路進兵。

代,趙皆危。

劉邦這邊,知道陳豨造反後,一面令周勃,柴武自晉陽向北反擊,一面自己親率樊噲,酈商,夏侯嬰,灌嬰等往趙國趕,並廣徵諸侯兵。

劉邦再次使出自己的打群架套路,所有能動的全都去抽人。

十一月,劉邦疾馳至邯鄲。

趙國第一重鎮邯鄲此時仍然屬於漢帝國控制,劉邦大悅道:「陳豨不據守邯鄲,阻擊漳水,由此可知他不會有什麼作為了。」

劉邦這話說的,非常有水準,打了一輩子仗的他,此時也已經上升到了戰略家的層面了。

趁這個機會要說說趙國在華北平原上的這片土地了。

朋友們可能會疑問,這一片大平原,有啥可說的?

還是很有些代表性的。

前面我們詳細的講過關中的四塞之固,函谷關,武關,潼關和蒲坂渡口這些著名景點基本意味著八百裡秦川的歸屬。

我們講過秦嶺對於漢中和關中間的關鍵性,講過漢水對於溝通這兩個地區的潛在意義。

講過滎陽虎視關東,總扼中原咽喉。

這些都是中國非常著名的兵家必爭之地,屬於一地系千裡興亡的大爭地。

除了這些著名地點,每個省,郡,同樣也有小爭地。

比如說趙國,看一下我們曾經展示的這張圖吧。

趙地南部是大平原,唯一的天險就是漳水和黃河,只要拿下漳水這條線,整個趙國平原往北就再無險可守。

邯鄲是趙地第一大城,經濟實力,人口數量都最強,算是整個黃河以北最重要的物資補給地點。

邯鄲卡在關鍵大動脈上!

來看一下宏觀地圖吧。

而且如果細觀察的話,更為有意思的是,不光在秦漢,時至今日,華北平原上的主要城市仍然是太行山邊上的這一串。

在當時,這一條線不僅有秦馳道,實際上也代表著整個華北最為值錢的地方。

陳豨自造反後,只能從北往南的這一路太行山角啃下來,東邊的那一大片平原的意義反而不是很大。

為什麼河北的這些大城市要緊貼著太行山呢?

原因比較多,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的老母親。

太搖擺了。

這圖看的亂的話上靜態圖,最粗的那根黑線是此時的黃河。

黃河母親脾氣大,泥沙多,所以整個華北平原不定期的總要接受「洗禮」,用我們主席比較浪漫主義話講:「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

而靠著太行山這一大遛呢,由於地勢高,所以水往低處流的母親就橫溢不到那裡去,尤其在對天災沒有反抗能力的古代,太行山麓天然自帶避險屬性。

誰家過日子都是奔著天長地久去的,也不想天天提心弔膽當魚鱉,所以太行山麓這條線上的人民們上百年下來,就積累成了華北經濟帶。

除此之外,還有氣候原因。

南邊的暖風到了太行山脈就過不去了,上升凝結成雲導致這地方溼潤愛下雨。

由於西伯利亞冷空氣流南下有太行山扛了一大下。

導致太行東麓經濟帶不僅比山西高原暖和的多,還比東邊沒有擋頭的大平原有溫度。

藏風聚氣好風水啊!

劉邦做完對戰爭形式的判斷後又來到用人藝術專場。

周昌上奏把反情嚴重的常山郡守、郡尉斬首,理由是:常山有二十五座城,陳豨一反叛迅速就丟了二十座。

劉邦問:那郡守、郡尉反了嗎?

周昌說:那倒沒有。

劉邦說:不怨人家,他們力量不足,陳豨是領邊防軍的大將,打不過正常,隨後赦免了他們並恢復了官職。

之後,劉邦又詢問了陳豨的將領都有誰?

左右回答說:有王黃、曼丘臣等。

緊接著,參謀們還附加了一句額外的情報:陳豨的幫手們大多以前都是商人。

劉邦說:「我知道怎麼辦了。」

社會人劉邦派出間諜展開了金錢攻勢,去賄賂陳豨的部將們,並開出了大額賞金,懸賞王黃,曼丘臣等人。

緊接著劉邦又問周昌:趙國還有能帶兵打仗的嗎?

周昌說:我這還有四個。隨後喊了那四將來拜見劉邦。

劉邦繼續欲揚先抑的老招數,一見便先一通大罵:你們這幾個癟犢子也能為將?

就在四個人瑟瑟發抖之時,劉邦又每人封了千戶。

不僅巨大的廣告效果又出來了,這四個備胎還被狐狸精嗔怒後的一個媚眼徹底拿下了。

又準備為了女神炸碉堡去了。

左右近臣諫勸道:領導您這不是胡來嗎!無功咋能亂賞呢?

劉邦說:你們知道個屁!陳豨叛後,邯鄲以北都丟了,我現在急令天下兵往這趕,都還沒到呢!現在正指著人家邯鄲兵呢!

何必吝惜千戶不撫慰趙國子弟呢!

正式開打後,漢軍與陳豨叛軍的交鋒打了一年,漢軍在曲逆城下攻擊並斬殺了陳豨的大將侯敞、王黃,又在聊城把陳豨的大將張春打得大敗,斬首一萬多。

另一路,太尉周勃進軍平定了太原和代郡,在攻打馬邑時出現了巨大阻礙。

周勃大怒,再次發動了猛烈攻擊,攻陷後,展開了報復性屠城。

馬邑老百姓實在是比較倒黴。

十二月,劉邦親自率軍攻打反革命老窩東垣,但未能攻克,大量的叛軍士卒辱罵劉邦。

頂級大流氓都敢罵,膽兒太大了。

不久後,東垣投降,凡是罵劉邦的士卒一律斬首,其他沒罵的士卒處以黥刑,在額頭上刺字。

劉邦餘怒後把「東垣」改名「真定」,估計大意是「真龍搞定」。

後來這地方因為一個大名人而享譽全國,七出七入的常山趙子龍先生。

真定這個名字後來一直用了一千多年,直到公元1723年,為了避清皇帝,大名鼎鼎的四爺胤禛的「禛龍」名諱,「真定」被改為了「正定」。

這個名字跟各種龍有關的地方又過了二百多年,有一個小夥子下地方從政的第一站就是這裡,在這裡當了三年的縣委書記,並後來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好地方啊。

東垣拿下的同時,王黃、曼丘臣被劉邦的金錢攻勢所結果,他們的部下殺了他們投降漢軍,陳豨的反叛也因此基本宣告了大勢已去。

另一路同樣出現了重大突破,在周勃拿下馬邑後,柴武在參合(山西陽高縣)斬殺了韓王信。

第三位被幹掉的諸侯王。

兩個韓信,基本上算是同一時間離開了劉邦。

 

韓信死後一年,打了很久遊擊的陳豨被樊噲追到靈丘斬殺。

這是在劉邦開國後的數次平叛中,最牽連日久,抵抗最頑強的一次。

本來應該有更多細節的,但史書中卻寥寥數筆。

為什麼漢史要如此掩蓋一個大能量的人物,有三個原因。

第一,陳豨和當年造反讓李信背了黑鍋的昌平君一樣,都是皇帝親自部署寄予厚望的。

當得知陳豨反後,劉邦說了這麼句話:豨嘗為吾使,甚有信。代地吾所急也,故封豨為列侯,以相國守代。

陳豨是他非常信得過的,卻傷害他非常深。

第二,  陳豨造反的前後,涉及了兩個韓信的死,尤其是那位「千古無二」,需要掩蓋的太多了。

第三,陳豨跟呂家的關係,非常不一般。

呂家,又是漢史要重點抹去的痕跡。

下一戰中,我們還將提到一個我們並不熟悉的重量級人物。

這個人,將再次刷新我們的認知。

劉老三這個天下,真的並非僅僅是一個好漢三個幫拿下來的!

陳豨的反叛告於段落,但作為漢初最大爆破手的他,在牽死了兩個韓信之後,又波及了另外兩個人。

這個死亡的遊戲,還在繼續。

劉邦在討伐陳豨時,曾經向彭越徵兵,但彭越說有病,只派出將領帶著部隊到了邯鄲,自己沒有去。

彭越的病來的很不是時候,這個表姿態的關頭,你說你病了,但領導並不一定這麼想。

劉邦很不高興,還是像前面對韓王信那樣,派人去責備彭越。

此時的劉邦,心態有點過於膨脹了。

因為這樣的做法大概率還是會逼反彭越,北邊您還沒拔出腿來呢!

現在這個時候惹天下第一遊擊隊長是很不明智的,畢竟當年彭越是怎麼噁心項羽他是知道的。

但所幸是,彭越真的不想反,他很害怕,打算親自前往謝罪。

劉邦前面的所作所為已經明白的昭告了天下,臥榻之側,他劉邦是不允許他人酣睡的,他的部將扈輒就說:"大王當初不去,被他責備了才去,去了就會被捕。不如就此出兵造反。"

畢竟已經有先例了,韓信就是這麼死的啊,但彭越並沒有聽從他的意見。

紕漏還是出在自己這,彭越的高級幹部太僕得罪了他,彭越準備殺掉他。

但這位太僕看來是比較了解新聞時事的,知道現在中央的第一大方針就是打擊不是姓劉的,於是太僕逃到了劉邦處,控告彭越謀反。

彭越冤嗎?

挺冤的,但冤又有什麼用呢。

劉邦一聽有人告彭越造反,十分興奮,派出了特種小分隊潛入梁地,實施斬首行動,趁彭越沒有準備,在他的根據地將其逮捕,並押回了洛陽。(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覺,捕梁王)

由於整個秦末漢初就是一筆爛帳,後面的誅滅諸呂更是亂的一塌糊塗,因為前面這幫劉家所謂的亂臣賊子在歷史中的定位是處在對立面的,裡面的很多問題都不好說。

再次讓人詫異不已的劇情出現了。

天下第一遊擊隊長,最擅長敵進我退、避實擊虛的彭越,居然被斬首行動窩囊的控制了。

對方可是諸侯國的國王啊!

韓信也是劉邦將他調出大本營才拿下的,而且拿下後劉邦馬上紅利安撫楚地,並麻溜的跑回了自己的地盤。

彭越被拿下這段,可信度太低!

因為你去對方勢力穩固的中心去拿下人家的老大,變數太多!


最大的可能就是根本拿不下,人家當時就反了!

即便你拿下了,人家兒子也反了。

這其中,應該有很多細節的操作。

最大的可能,就是彭越的權利核心中,幹部構成肯定有大文章。

很多魏國關鍵崗位的幹部都有問題!

但具體人事資料我實在找不道了。

期待將來捋清這個懸案的論文出現。

彭越被立案審查後,經司法部門審理。

經多方會審,「不出意外的」,彭大王的謀反罪證具備,請求劉邦依法判處。

劉邦大度赦免了他,畢竟此時已經沒有威脅了,彭越被廢為平民百姓,流放到蜀地青衣縣。

彭越埋頭西去,走到鄭縣,正趕上呂后從長安來,打算前往洛陽。

彭越看到了當年的劉大嫂,認為長嫂為母,小叔子是兒,也許能幫幫自己,於是對著呂后大哭一場,分辯自己沒有罪行,自己老了,富貴也不要了,只希望終老於故鄉昌邑。

呂后答應下來,又帶著他一塊向東去了洛陽。

見到劉邦後,呂后露出了冷酷的嘴臉,說:彭越,壯士也,如今把他流放蜀地,這是給自己留下禍患,不如殺掉他,你看,我把他帶回來了。

蜀地可比梁山泊更容易打遊擊,看到自家政委這麼一提醒,劉邦斬草除根的心再次被攪動了。

什麼過往的交情,都煙消雲散吧。

殺彭越,夷三族。

相關焦點

  • 第二十三戰:滅諸王(1)神秘的陳豨
    上一章中,藏荼被殺,兩個韓信一個逃往敵國,一個軟禁長安,還有幾個異姓王,我們來一個個看一下他們的最終結局吧。第一個,是趙國的老張家。公元前200年,也就是白登之圍後,劉邦回國時,從平城走趙國線視察,女婿張敖自然要好好表現一番,從早到晚親自侍奉飲食起居,態度很謙卑。
  • 陳豨起兵是怎麼回事?
    漢高祖十年(前197年)七月,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去世,劉邦派人召陳豨進京,但陳豨稱自己病情嚴重。九月,便與王黃等人一同反叛,自立為代王,劫掠了趙、代兩地。劉邦聽說之後,就一律赦免了被陳豨所牽累而進行劫掠的趙、代官吏。 劉邦親自前往平叛,到達邯鄲後高興地說:「陳豨不在南面佔據漳水,北面守住邯鄲,由此可知他不會有所作為。」
  • 哨噠 | 彭越墓
    陳勝、項梁揭竿而起,有年輕人就對彭越說:「很多豪傑都爭相樹起旗號背叛秦朝,你可以站出來,也效仿他們。」彭越說:「兩條龍正在搏鬥,還是等一等吧。」過了一年多,澤中青年聚集了一百多人,前去追隨彭越,說:「請你做我們的首領。」彭越拒絕說:「我不願和你們一塊幹。」青年們執意請求,才答應了。跟他們約好明天太陽出來集合,遲到的人殺頭。第二天太陽出來的時候,遲到的有十多人,最後一個人直到中午才來。
  • 劉邦規定異姓不得封王,他被迫封的8個異姓王,都是什麼結局
    劉邦在世時,與諸將白馬為盟,定下條約:「非劉不封王,無功不封侯」。這也相當於他為子孫定下一條祖訓,子孫需要遵守。但劉邦與諸將定下這條規則之前,他本人卻因為迫於形勢,或者拉攏諸侯的需要,封了八個「異姓王」,劉邦坐穩天下後,這八個「異姓王」命運如何?
  • 彭越被殺後,不允許任何人為他收屍,此人一段話讓劉邦羞愧不已
    但可惜的是,彭越位極人臣後,並未得到善終。公元前197年,大將軍陳豨自立為代王后,起兵反叛。劉邦得知後迅速調兵鎮壓,並下令讓彭越相助。然而,彭越接到消息後,只是讓手下領兵支援邯鄲,自己則以病為由留在了封地。當時,在陳豨謀反後,劉邦便對自己的部下逐漸失去了信任。此時,見彭越沒來參加平叛,不由的懷疑起他的用心來。於是,為了敲打彭越,劉邦特意派人前去指責。
  • 景芝與彭越
    編者按:景芝鎮南5公裡,有彭旺店子、葛家彭旺、王家彭旺、李家彭旺,據村史記載,因地處彭王冢附近,遂冠以姓氏取名X家彭王。後彭王演變為「彭旺」。
  • 非劉不封王,劉邦在建漢之初封的異姓王,遭遇了什麼結局
    項羽死後,彭越也被封為了梁王。彭越的被捕和韓信頗為類似,都是不聽謀士之言,不忍心起兵造反,被劉邦直接綁到了洛陽。而他手下舉報他謀反,經過審理,他的謀反的罪證具備。劉邦沒有殺他,而是把他廢為平民百姓,流放到蜀地。流放途中,彭越碰到了呂雉。彭越請求呂雉讓他回家鄉昌邑,呂雉答應了下來。
  • 西漢戰爭:劉邦對兄弟下手,七位異姓王僅活一人
    樊噲、周勃兩路大軍在代郡匯合,樊噲進軍參合,擊殺韓王信,後又在橫谷擊敗陳豨從匈奴借來的騎兵部隊,生擒王黃等十一位叛軍將領。周勃則在靈丘擊敗陳豨的部隊,陳豨兵敗被殺。至此,自漢七年爆發的北方叛亂基本平定,劉邦封四子劉恆為代王,代王劉恆便是後來的漢文帝。
  • 彭越:世界戰爭史上遊擊戰的始祖
    但另一個原因是,起義是需要擔風險的,在講劉邦的時候,我們講到蕭何、曹參比劉邦的職位高,卻讓劉邦做了老大,除了劉邦本身的人格魅力之外,還有一條就是起義,只殺領頭的,而且是滅三族。彭越估計也是想到了這個原因,才需要好好考慮,順便看看形式。這一等就是一年,公元前208年,彭越終於決定,幹了!
  • 【讀通鑑】彭越有眼無珠,竟然相信了她!
    過了一年多,湖上少年聚集了百把人,前去追隨彭越,說,請你做我們的首領。彭越說,我不願和你們一塊幹。少年們執意請求,彭越才答應下來,約好第二天太陽出來集合,遲到的人殺頭。第二天太陽出來的時候,遲到的有十多人,最後一個直到中午才來。
  • 劉邦殺功臣,從來不殺發小兄弟,為何卻派軍打關係最鐵的盧綰
    劉邦當了皇帝後,殺了不少功臣。不過仔細分析,他所殺的那些人,都是在他和項羽在楚漢相爭的過程中,背叛項羽投奔過來的。比如韓王信、彭越、英布等人。
  • 韓信有「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免死金牌,為何還被殺?
    原為假王便。」意思就是齊國比較壞,反覆無常,它南邊就是楚國,如果沒有個王來鎮守,恐怕要出問題,我請求做這個代理王。劉邦看後氣得火冒三丈,本以為韓信能來救他,可是韓信卻在那趁火打劫,還要稱王。見劉邦如此,陳平、張良馬上踩住了劉邦的腳,並勸道:「現在漢軍形勢不佳,要穩住韓信,不如直接冊立他為齊王,才是上策。」
  • 劉邦為何要殺韓信、誅彭越,逼反英布?他們為何不聯合反抗?
    彭越是西漢開國功臣,他和韓信、英布三人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但彭越最後下場卻是被劉邦誅滅 三族,其理由是彭越造反。不過彭越的死和韓信有幾分相似,背後都是被呂后安上了一個謀反的罪名, 彭越到底是有造反之心還是劉邦擔心會有後患才將其除掉,目前已經不得而知了。
  • 韓信有「三不殺」的承諾,是怎麼被呂后殺的呢?
    韓信的「三不殺」除了「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還有另外一種的說法「天不殺韓信、君不殺韓信、鐵不殺韓信」,另外還有一種「無不死」的說法,即「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君不死,沒有捆他是繩,沒有殺他的刀」。
  • 漢史|彭越,從開國大將到肉醬的悲情演繹
    彭越說了一句不像強盜說的話:兩條龍剛開始搏鬥,再等等。過了一年多,反秦的起義如火如荼,小夥伴們再次請求彭越領頭起事謀富貴,被再次拒絕。後在大夥的再三懇求下,才勉為其難接受,並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第二天太陽出來集合,遲到的殺頭。第二天太陽出來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準時趕到集合地點,但遲到的仍有十多人,最晚的一個居然到了中午才來。
  • 遊擊戰的鼻祖彭越,無法準確評價自己的地位而死
    滅秦之戰後,項羽分封諸侯,彭越既無功勳也無顯赫身份,雖手握十餘萬大軍,仍入項羽法眼,他成了沒有地盤沒有歸宿沒有前途的"三無幽神"。這是彭越走向遊擊戰的背景。後來,彭越先後接受了田榮和劉邦的任命,一生堅定地追隨給自己貼上"三無"標籤的項羽,與他為敵。
  • 古文傳記 | 「滿招損」——漢代因「高調」被殺的陳豨
    【參考譯文】陳豨是宛朐人,不知當初是什麼原因得以跟從高祖。到高祖七年冬天,韓王韓信反叛,逃入匈奴,皇帝到平城而回,封陳豨為列侯,以趙國相國的身份率領督統趙國、代國的邊防部隊,這一帶戍衛邊疆的軍隊統歸他管轄。陳豨曾休假回鄉路過趙國,趙相國周昌看到陳豨的隨行賓客有一千多輛車子,把邯鄲所有的官舍全部住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