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傳記 | 「滿招損」——漢代因「高調」被殺的陳豨

2021-03-05 新課標大語文

【參考譯文】

陳豨是宛朐人,不知當初是什麼原因得以跟從高祖。到高祖七年冬天,韓王韓信反叛,逃入匈奴,皇帝到平城而回,封陳豨為列侯,以趙國相國的身份率領督統趙國、代國的邊防部隊,這一帶戍衛邊疆的軍隊統歸他管轄。

陳豨曾休假回鄉路過趙國,趙相國周昌看到陳豨的隨行賓客有一千多輛車子,把邯鄲所有的官舍全部住滿。而陳豨對待賓客用的平民百姓之間的交往禮節,而且總是謙卑恭敬,屈己待人。陳豨回到代國,周昌就請求進京朝見。見到皇帝之後,把陳豨賓客眾多,在外獨掌兵權好幾年,恐怕會有變故等事全盤說出。皇帝就命人追查陳豨的賓客在財物等方面違法亂紀的事,其中不少事情牽連到陳豨。陳豨非常害怕,暗中派賓客到王黃、曼丘臣處通消息。到高祖十年(前197)七月,皇帝的父親去世了,皇帝派人召陳豨進京,但陳豨稱自己病情嚴重。九月,便與王黃等人一同反叛,自立為代王,劫掠了趙、代兩地。

皇帝聽說之後,就一律赦免了被陳豨所牽累而進行劫掠的趙、代官吏。皇帝親自前往,到達邯鄲後高興地說:「陳豨不在南面佔據漳水,北面守住邯鄲,由此可知他不會有所作為。」趙相國上奏請求把常山的郡守、郡尉斬首,說:「常山共有二十五座城池,陳豨反叛,失掉了其中二十座。」皇帝問:「郡守、郡尉反叛了嗎?」趙相國回答說:「沒反叛。」皇帝說:「這是力量不足的緣故。」赦免了他們,同時還恢復了他們的守尉職務。皇帝問周昌說:「趙國還有能帶兵打仗的壯士嗎?」周昌回答說:「有四個人。」然後讓這四個人拜見皇帝,皇帝一見便破口大罵道:「你們這些小子們也能帶兵打仗嗎?」四個人慚愧地伏在地上。但皇帝還是各封給他們一千戶的食邑,任命為將。左右近臣諫勸道:「有不少人跟隨您進入蜀郡、漢中,其後又徵伐西楚,有功卻未得到普遍封賞,現在這幾個人有什麼功勞而予以封賞?」皇帝說:「這就不是你們所能了解的了!陳豨反叛,邯鄲以北都被他所佔領,我用緊急文告來徵集各地軍隊,但至今仍未有人到達,現在可用的就只有邯鄲一處的軍隊而已。我何必要吝惜封給四個人的四千戶,不用它來撫慰趙地的年輕人呢!」左右近臣都說:「對。」於是皇帝又問:「陳豨的將領都有誰?」左右回答說:「有王黃,曼丘臣,以前都是商人。」皇帝說:「我知道了。」於是各懸賞千金來求購王黃、曼丘臣等的人頭。

高祖十一年冬天,漢軍在曲逆城下攻擊並斬殺了陳豨的大將侯敞、王黃,又在聊城把陳豨的大將張春打得大敗,斬首一萬多人。太尉周勃進軍平定了太原和代郡。十二月,皇帝親自率軍攻打東垣,但未能攻克,叛軍士卒辱罵皇帝;不久東垣投降,凡是罵皇帝的士卒一律斬首,其他沒罵的士卒則處以黥刑,在額頭上刺字。把東垣改名真定。王黃,曼丘臣的部下所有被懸賞徵求的,一律都被活捉,因此陳豨的軍隊也就徹底潰敗了。

高祖十二年(前195)冬天,樊噲的士卒追到靈丘把陳豨斬首。

太史公說:陳豨是梁地人,在他年輕的時候,每每稱讚、傾慕魏公子信陵君;等到後來他率領軍隊守衛邊疆,招集賓客、禮賢下士,名聲超過了實際。唉呀,太可悲了!由此可見,謀慮的成熟與否和成敗如何對一個人的影響太深遠了!

相關焦點

  • 古文傳記 | 漢朝謎案:大將陳豨,為何走上了反叛劉邦的道路?
    【參考譯文】陳豨是宛朐人,不知當初是什麼原因得以跟從高祖。到高祖七年冬天,韓王韓信反叛,逃入匈奴,皇帝到平城而回,封陳豨為列侯,以趙國相國的身份率領督統趙國、代國的邊防部隊,這一帶戍衛邊疆的軍隊統歸他管轄。陳豨曾休假回鄉路過趙國,趙相國周昌看到陳豨的隨行賓客有一千多輛車子,把邯鄲所有的官舍全部住滿。
  • 《尚書》:上古之書,深奧難懂,有大智慧,如「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意為「上古之書」,是中國上古歷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作品的彙編,春秋戰國時稱《書》,到了漢代才稱為《尚書》。我們熟知的「滿招損,謙受益」,原句是「滿招損,謙得益」,就岀自《尚書》。《尚書·大禹謨》:「惟德動天,無遠勿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故此以「滿招損,謙受益」來說明驕傲自滿招致損害,謙遜虛心得到益處。《尚書》據載原有100篇,相傳為孔子編定。
  • 「金玉良言」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
    「滿招損,謙受益」,意謂自滿招致損失,謙虛得到益處。語出《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賞析「滿招損,謙受益」是中國傳統的一句古訓,意思是說,謙虛的人會受到益處,自滿的人會招來損害。老子說:「不自以為是的人,才能夠對事情判斷分明;不自誇的人,他的功勞才會被肯定;不驕傲的人,才能夠成就大事。」
  • 第二十三戰:滅諸王(4)定陳豨,殺彭越
    隨後劉邦就命人去追查陳豨,查到了很多陳豨的賓客在財物等方面違法亂紀的事,其中不少事情的最終矛頭都指向了陳豨。陳豨聽說了風聲,開始感到害怕,於是暗中和他邊防任務中需要剿滅的韓王信流亡政府進行勾結。197年七月,劉邦的父親劉太公過世,劉邦徵召陳豨回長安,陳豨稱病。
  • 漢代周勃、樊噲與託克託
    漢代周勃、樊噲與託克託           楊利民    公元前196年,漢高祖十一年,「陳豨造反,漢將樊噲攻打陳豨
  • 第二十三戰:滅諸王(1)神秘的陳豨
    上一章中,藏荼被殺,兩個韓信一個逃往敵國,一個軟禁長安,還有幾個異姓王,我們來一個個看一下他們的最終結局吧。第一個,是趙國的老張家。公元前200年,也就是白登之圍後,劉邦回國時,從平城走趙國線視察,女婿張敖自然要好好表現一番,從早到晚親自侍奉飲食起居,態度很謙卑。
  • 陳豨起兵是怎麼回事?
    陳豨是宛朐人,當初不知是什麼原因得以跟從漢高祖劉邦。 漢高祖七年(前200年)冬天,韓王信反叛,逃入匈奴,漢高祖擊之,後於平城遭白登之圍而回,封陳豨為列侯,以趙國相國的身份率領督統趙國、代國的邊防部隊,這一帶戍衛邊疆的軍隊統歸他管轄。陳豨曾休假回鄉路過趙國,趙相國周昌看到陳豨的隨行賓客有一千多輛車子,把邯鄲所有的官舍全部住滿。
  • 陳豨反叛 漢高帝親徵(前197-前196)
    【注釋】陳豨:宛句(yuān gōu)(今山東菏澤西南)人,佐漢建國,因功封陽夏侯,為代相國。後反叛,兵敗被殺。【譯文】[2]起初,高祖任命陽夏侯陳豨為相國,同時監管趙國和代國兩國邊境的部隊。陳豨平常便知道韓信的能力,相信他,於是說:「敬遵指教!」豨常慕魏無忌之養士,及為相守邊,告歸,過趙,賓客隨之者(▲)千餘乘,邯鄲官舍皆滿。趙相周昌求入見上,具言豨賓客甚盛,擅兵於外數歲,恐有變。上令人覆案豨客居代者諸不法事,多連引豨。豨恐,韓王信因使王黃、曼丘臣等說誘之。
  • 觀點 | 宋錫同:漢代儒學的經學化概覽
    因此,漢代人稱用隸書寫的書籍稱為「今文」,而漢代以前的已經用「鎦書」」或小篆寫下來並流傳到漢代的,則稱為「古文」。雖然表面上看來,今古文經學區別似在文字,實則不然,漢代的今文經和古文經之爭,實際爭論的問題是經書背後的所涉及的問題,相當複雜。
  • 陳豨叛|韓信誅|蒯徹論各為其主
    陳豨也知道韓信非常有能力,就同意了韓信的建議。 陳豨向來很崇拜信陵君有許多門客,他駐守邊境時,回來休假,經過趙地,有很多的賓客跟隨在身邊。 趙國的國相周昌就對劉邦說,陳豨有許多門客,而且一直帶兵駐守在外,擔心日後會有變故。 劉邦就派人去查他那些門客,結果許多事都牽連到陳豨。
  •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陽夏侯陳豨反叛與韓信之死,三觀不正終致禍
    陳豨平素知道韓信的能力,相信他,於是說:「遵奉你的指教!」陳豨常常羨慕當年魏國信陵君魏無忌養士的行為,及至他做相國駐守邊境,告假回來時,經過趙國,跟隨他的賓客乘坐的車有一千多輛,把邯鄲城的官舍都住滿了。趙相周昌見此情況請求入京進見高帝,詳述陳豨門下賓客盛多,又專擅兵權在外數年,恐怕會有事變等等。高帝令人再審查陳豨賓客在代國時的種種不法之事,很多牽連到陳豨。
  • 姜廣輝:閻若璩與《古文尚書》公案
    但問題在於,究竟是《古文尚書》二十五篇抄襲了秦、漢諸傳記文獻呢?還是秦、漢諸傳記文獻蹈襲了《古文尚書》二十五篇呢?若能確定《古文尚書》二十五篇果後世造偽,則梅鷟已得其贓證矣。然而這個前提恰恰是需要證明的。而今雖然「贓證」在手,吾人卻無法判定究竟「誰抄誰」。此猶兩人皆聲稱是原創者,而互指抄襲,不能僅以兩文相同部分為證據,而須能證明究竟誰為在先的原創者,而誰為其後的蹈襲者。
  • 【國學百科】「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
    秦代的「書同文」即以這種篆書來作為標準的字體。至於六國境內的文字,與籀書、篆書不完全一樣。現在我們尚能見到的六國文字,如戰國古錢幣、青銅器、近幾十年出土的楚簡上的文字以及《說文解字》中所載「古文」,均屬此類,有的學者統稱之為「晚周古文」。這種古文字由於地區及時代早晚不同,差別較大。但它們都是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前的古文字,所以習慣上名之曰「古文」。
  • 37回:周昌拒絕廢立太子,陳豨謀反敗走匈奴
    葬禮結束之後,趙相周昌就趁機進言,對高祖說代相陳豨沒有來參加葬禮,而且他私自結交賓客,組建了一支軍隊,擔心陳豨可能謀反。高祖就派人赴代地查辦。陳豨是宛朐縣(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人,早年跟隨高祖入關,戰功累累,封陽夏侯,又被授予代相。代地靠近匈奴,高祖讓他當代相,是為了抵擋匈奴。陳豨和淮陰侯韓信關係密切,而且之前也曾經跟隨韓信平定代地。
  • 滿招損謙受益,不因自滿而驕傲,不為謙虛而卑躬
    「謙受益滿招損」,自滿招致損失,謙虛得到益處。在古代的時候,祖先們便知道了人都會犯的這個通病,於是有人通過觀察自然規律總結出了許多提醒人不要自滿的法子,比如公道杯和竹流水擺件,就是提醒人滿招損。驕傲是成功路上的攔路虎,切不可學,正如兵家所言,驕兵必敗,也是這個道理。
  • 「滿招損,謙受益」,今日小滿!
    「滿招損,謙受益」,今日小滿!我們將迎來夏天的第二個節氣小滿小滿過後就是仲夏的道路二十四節氣中其中有小暑必有大暑有小雪必有大雪有小寒必有大寒但有小滿卻獨缺大滿物致於此小得盈滿滿招損
  • 中國人的人生信仰六:謙受益,滿招損
    謙受益、滿招損的人生信仰和信念,現今仍為激勵和勸誡人們的座右銘。在先哲的早期思想中,謙受益、滿招損信仰的確立,乃基於上天主宰者的福善而懲惡意志。謙德受上天之祐而受益,自滿受上天之罰而招損。我們常說人生有一個重要箴言或座右銘需要牢記,它就是:謙受益,滿招損。這一信念的本源,乃是「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作為「時乃天道」的信仰,乃基於「惟德動天,無遠弗屆」的信念。謙受益、滿招損信仰的確立,先是奠基於天祐有德之信念,後來變為道理倫理和社會懲權機制的內在保證。
  • 簡體字才是 真·古文!
    既然你知道現代簡體字是怎麼來的,那麼我們就來聊聊,簡體字為嘛子是古文。這就要提到一個叫做近代漢字簡化運動的東西了。在1935年,錢玄同力主推動漢字簡化,民國政府正式公布了《第一批簡體字表》,但是實行了半年左右就被撤回了。
  • 謙受益,滿招損,時乃天道
    滿招損謙受益的出處《尚書·大禹謨》:「惟德動天,無遠勿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故此以「滿招損,謙受益」來說明驕傲自滿招致損害,謙遜虛心得到益處。
  • 視月讀《詩》之《漢廣》——今古文經學與四家詩
    在這些不同版本《詩經》流傳的背後,是貫穿整個兩漢時期,激烈到不可開交的今古文經學的派別之爭。經學是研究五經的學問,可以說從那些漢文典籍被尊為「經」開始,經學就出現了。研究學問的人,因立場見解等的不同而分成不同的學派,本無可厚非。但兩漢時期的今文經學派和古文經學派的產生與兩者間漫長的爭端,肇因卻在秦朝。秦始皇統一全國後下「挾書律」,查抄、燒毀並嚴禁民間私藏「《詩》、《書》、百家語」這類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