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回:周昌拒絕廢立太子,陳豨謀反敗走匈奴

2021-02-13 漢考克讀歷史

高祖聽說貫高自盡,非常可惜,就把陪伴張敖來京師的門客,全都封侯。張敖自己,則被降為宣平侯,把代地和趙地合併,讓劉如意做了趙王,認命御史大夫周昌為趙相。周昌是沛縣人,就是前御史大夫周苛的弟弟(周苛於34回在滎陽犧牲),高祖讓周昌繼承了他兄長的職位,加封汾陰侯。周昌有口吃的毛病,不擅長講話,唯獨性格耿直,說話直來直去,就算一時說不清楚,爭得面紅耳赤,也要陳述自己的意見。所以蕭何曹參等都非常敬畏他,就連高祖都怕他三分。

一天周昌有事奏報高祖,到了內殿,結果瞅見高祖和戚夫人正在嬉笑調情,周昌轉身就走。結果高祖看見了他,就撇下戚夫人,外出追趕周昌。高祖大喊周昌的名字,周昌不敢再走,就轉身跪下面見高祖。高祖用雙腳夾住周昌的頭,詢問他:「你來了又走了,向來是不願和朕講話,那麼你覺得朕是什麼樣的君主呢?」周昌憋了半晌,說陛下好像桀紂。高祖聽了就大笑不止,把腳挪開,聽周昌匯報了事情,周昌匯報完事情就揚長而去。

高祖寵愛戚夫人,而且戚夫人能歌善舞,甚得高祖喜愛。戚夫人既然得到寵愛,就懷著奪嫡的心思,讓高祖改立太子。高祖不免心動,而且因為太子劉盈生性柔弱,就想廢立。只是呂后在旁邊虎視眈眈,看戚夫人母子就像眼中釘肉中刺。等到劉如意改封趙王,已經十歲了,高祖就想讓他直接去趙國。高祖對戚夫人說:「你是為了劉如意麼?我本來想把劉如意封為太子,只是廢長立幼名義不順,就從長計議。」結果戚夫人嚎啕大哭,高祖拗不過她,就和群臣商議。

高祖和群臣商議廢立太子,群臣都非常驚駭,異口同聲,說是立嫡要立長,是從古到今的慣例。而且太子已經立了一段時間了,沒有什麼過失,無端廢立不合適。高祖一意孤行,就讓臣子草擬詔書,被周昌阻止。高祖就詢問周昌是什麼原因。周昌越是著急,越是結巴,憋了半晌說:「臣嘴裡無法說話,但是臣知道這件事不可行。陛下欲廢太子,臣不會奉詔。」高祖也被周昌的結巴逗樂了,朝堂內充滿了快活的空氣。高祖退朝,群臣都起身退出,有侍衛讓周昌前去見呂后。呂后見到周昌直接跪下,感謝周昌保住太子名位。高祖退朝之後,戚夫人大失所望,又來嚼高祖的耳根子。高祖說:「群臣沒有一個贊同廢太子,就算廢立劉如意,他也不會安全。我勸你從長計議,就是為了這個。」戚夫人哭著對高祖說:「妾不是一定要廢長立幼,只是妾身母子性命,都在皇后手中,希望陛下保全。」高祖因為這個頭疼了好幾天,沒有好的辦法。

御史趙堯,年少多智,知道高祖的隱情,就詢問高祖 :「陛下每天愁眉不展,向來是因為趙王年幼,戚夫人又和皇后有爭執,恐怕萬歲去世之後,趙王無法自保麼?」高祖答是。趙堯說:「陛下何不為趙王挑一個賢能的相,當然這個相必須要讓皇后太子和諸位大臣都敬畏,然後這個人保護趙王,大王就不用擔心了。」高祖說:「我也想到這個,只是沒有合適人選。」趙堯推薦了御史大夫周昌。周昌哭著說:「我自陛下起兵之日,就跟隨陛下。您為什麼要半路把我扔到諸侯王那裡呢?」周昌也知道劉如意是個燙手山芋。高祖說:「我知道讓你去做趙國國相就像被貶了一樣。但是我擔心趙王,除了你之外別人沒這個能力了,只好讓你去,希望你不要推辭了。」周昌無奈,只能和劉如意一起前往趙國。而御史大夫的職位,由趙堯接替。

漢高祖十年七月,太上皇病逝,安葬在櫟陽北邊。等到葬禮結束,就在太上皇陵寢旁邊建造了一座城池,取名萬年(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武屯鎮)。

葬禮結束之後,趙相周昌就趁機進言,對高祖說代相陳豨沒有來參加葬禮,而且他私自結交賓客,組建了一支軍隊,擔心陳豨可能謀反。高祖就派人赴代地查辦。陳豨是宛朐縣(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人,早年跟隨高祖入關,戰功累累,封陽夏侯,又被授予代相。代地靠近匈奴,高祖讓他當代相,是為了抵擋匈奴。陳豨和淮陰侯韓信關係密切,而且之前也曾經跟隨韓信平定代地。被授官代相的時候,陳豨曾經去和韓信告別。韓信偷偷對陳豨說:「你奉命前去代地。代地兵強馬壯,你又深受皇上信賴。如果有人誣告你謀反,皇上不一定會信任。一而再再而三,皇上不信任你,御駕出徵的時候,我就做你的內應,裡應外合,奪取天下。」陳豨到了代地,就暗地裡結交賓客,準備起事。他的偶像是魏信陵君魏無忌(戰國四公子之一,號稱門下食客三千),自己也禮賢下士,一些富商和盜賊都歸屬他,此次和韓信密謀,就養了一支龐大的私兵。有一次陳豨休假路過趙國,跟隨他的隨從太多,把邯鄲城旅店都住滿了,引起周昌懷疑,就報告高祖。高祖派員奔赴代地,查到陳豨手下門客有許多不法行為,陳豨因為可能是同謀,高祖暫時不願發兵,就找陳豨入朝。陳豨拒絕進京,圖謀作亂。韓王信當時距離陳豨不遠,查到這個情況,就派部將王黃、曼丘臣去引誘陳豨。陳豨就率兵叛變,自稱代王。

高祖接到報告,就率領 大軍,星夜兼程,趕到邯鄲。周昌出城迎接,高祖就詢問周昌陳豨兵的去向。周昌回答陳豨未來邯鄲,高祖笑著說:「陳豨不知道佔據邯鄲,只是以漳河作為險阻,我知道他無能為力,如今一看果然如此。」周昌報告說:「常山郡一共二十五座城池,現在已有二十座被佔領,應該把郡守和郡尉治罪。」高祖問郡守郡尉造反沒有,周昌回答說尚未造反。高祖說:「既然他們沒有反叛,為何要治罪?他們只是兵力不足,所以無法守衛城池。如果不詢問原因胡亂治罪,就是逼著他們造反。」隨後高祖頒布號令,赦免各守、尉,而且趙、代地軍民,一時被陳豨脅迫造反的,也可以回到漢地,不追究責任。又讓周昌在趙地募集兵士,準備出徵。周昌挑了四個先鋒,入見高祖。高祖先把他們罵了一頓,然後又封他們為千戶,讓他們帶兵出徵。左右不理解高祖的意圖,就詢問高祖,且提及之前很多開國功勳還沒有封賞,現在卻封賞四個毫無功績的人。高祖說:「你們不懂。現在陳豨造反,趙、代的土地基本都被陳豨佔據。我傳令四方讓他們派兵支援,現在還沒有到達。現在我們僅僅靠著邯鄲的兵馬攻擊陳豨,我不能在乎這四千戶的封賞,必須要給趙地的子弟一些甜頭,不然他們沒有動力啊。」高祖又探查陳豨的屬下多半都是商人,於是拿出許多金子,一面讓手下將領前去售賣陳豨的下屬;另一方面懸賞千金捉拿王黃、曼丘臣二將。二將短時間沒有捕獲,而陳豨手下的商人陸續投降。到了高祖十一年元月,各路兵馬陸續前來討伐陳豨。陳豨正在派遣部將張春渡黃河攻擊聊城(山東省聊城市),王黃屯兵曲逆,侯敞帶兵四處遊擊接應,而陳豨自己和曼丘臣駐紮襄國(河北省邢臺市)。韓王信也渾水摸魚,佔據參合(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趙利入手東垣。高祖也分兵前去攻擊,聊城一路,讓將軍郭蒙及丞相曹參前去守衛;曲逆一路,派灌嬰前往;襄國一路,讓樊噲帶兵;參合一路,付與柴武;高祖親率酈商和夏侯嬰等人,前往攻擊東垣。另派絳侯周勃,從太原出發,進攻代郡。因為陳豨不在代郡,被周勃一鼓作氣拿下。周勃乘勝進攻馬邑,一番鏖戰順利收復。郭蒙和齊軍會師,擊敗張春。樊噲平定清河(河北省邢臺市清河縣)、常山(河北省保定市唐縣)等縣,擊敗陳豨和曼丘臣。灌嬰斬殺侯敞,把王黃擊退。各路大軍都旗開得勝。只有高祖攻佔東垣,二三十天都沒拿下來,勸降的時候反被守城的將士口吐芬芳。高祖被熱鬧,冒著溜箭和飛石的危險親自率軍猛攻,直到城裡彈盡糧絕,才開城投降。高祖命令把之前口吐芬芳的士兵全部處斬,只有沒開罵的保全了性命,方解心頭之恨。趙利棄城逃跑,無法捕獲。

各路大軍依次會師,把代地平定,王黃和曼丘臣都被抓獲,先後被斬首,陳豨一敗塗地,逃往匈奴。只有漢將柴武遲遲未傳捷報。高祖正想派兵接應,傳來消息,參合已經攻破,韓王信也被斬首。原來柴武進攻參合的時候,最開始想招降韓王信,就派人送信給他。韓王信卻說到了這個地步已經走投無路了,只有殊死一戰。柴武見此情況,就領兵攻擊,打了幾個勝仗。韓王信敗退,固守城池,不出來應戰。柴武假裝退兵,引誘韓王信出城,一舉斬殺韓王信。

高祖留下周勃防禦陳豨,自己率大軍向西回洛陽。高祖想到不能把趙、代合併,免得一家獨大,就在趙、代分封兩王。諸侯王和眾將都說劉恆(漢文帝)有才能又很溫柔,高祖就把劉恆封為代王,都晉陽(山西省太原市)。劉恆的母親就是薄姬。高祖臨幸薄姬之後,薄姬懷孕生子劉恆。後來高祖寵愛戚夫人,就把薄姬冷落下來,薄姬也毫無怨言,獨自撫養劉恆。此次劉恆受封,臨行前把薄姬也帶了過去,母子團聚,薄姬反而因此躲過了一場禍端,安享榮華富貴。

蔡東藩有詩曰:

其道生離不足歡,北行母子尚團圞;

試看人彘貽奇禍,得寵何如失寵安!

高祖把代王劉恆母子遣到晉陽,忽然接到呂后密報,說韓信謀反被誅,夷三族。究竟韓信緣何被誅,且看下回說明。

相關焦點

  • 陳豨叛|韓信誅|蒯徹論各為其主
    劉邦很喜歡他,因為覺得如意最像自己,而太子過於仁弱,雖然封了如意為趙王,但是經常讓他留在京都。因為按理來說,封王以後,是要回到自己的封地去的。 戚姬經常陪伴在劉邦身邊,日夜啼哭,讓劉邦改立自己的兒子如意為太子。皇后呂雉年齡也不小了,和劉邦的關係也日漸疏遠,劉邦也想要廢掉太子改立趙王如意。
  • 劉邦要廢太子,周昌堅決反對,雙方吵得很兇,誕生半個成語
    劉邦一生有八個兒子,其中長子劉肥是私生子,失去了繼位的可能性;次子劉盈是呂雉嫡出,早早被立為太子;三子劉如意是戚夫人所生,雖然是庶出,但母親得寵。劉邦通過一段時間觀察後,發現太子劉盈性格懦弱,「不類我」,而劉如意果敢大氣,「類我」。在戚夫人的煽慫恿下,劉邦有意廢黜劉盈,另立劉如意為太子,此舉在朝堂上引起軒然大波。
  • 周昌:一個結巴的傳奇人生
    / 劉邦後來想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這是朝野上下都知道的。當然輿論也是一致的支持太子劉盈。眾所周知,周昌是個結巴,現在情緒又是這麼激烈,一時蹦不出字來也屬正常。 在稍許的平靜之後周昌終於亮出了自己的牌,臣雖然是個結巴,但陛下您要是堅決要換太子的話臣期期.期期.不能奉詔。 本來氣氛挺緊張的朝堂被周昌這麼一結巴,大家哄堂大笑,連劉邦也忍不住笑出聲來(上欣然而笑)。
  • 劉邦拜託周昌保護一個人,周昌盡力盡責,卻還是失手了
    劉邦聽後,感覺不好意思,回想當年,周昌跟隨自己南徵北戰,立下汗馬功勞,如今,天下平定,周昌也未曾做過對不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卻要降級使用他,於情於理,都是說不通的,但是,這件棘手的事情,非得周昌出馬,才能做好。
  • 「立嫡以長不以賢」:側面解讀劉邦易太子失敗的根本原因
    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 從這段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到,劉邦晚年甚是寵愛戚夫人,愛屋及烏,對她所出之趙王也是偏愛有加,常說趙王「如意類我」,而戚夫人看到劉邦如此寵愛如意,也極力鼓動劉邦,廢棄太子劉盈,改立自己所出的趙王為太子,「戚姬幸,常從上之關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 西漢初期大臣| 周昌書法賞析
    周昌(?-公元前192年),沛郡人,西漢初期大臣。秦時為泗水卒史。秦末農民戰爭中,隨劉邦入關破秦,任御史大夫,封汾陰侯。耿直敢言。劉邦欲廢太子,他直言諫止。後為趙王劉如意相,劉如意為呂后所殺,周昌自覺辜負劉邦,鬱悶不樂,三年後去世,諡號悼。
  • 陳豨起兵是怎麼回事?
    陳豨是宛朐人,當初不知是什麼原因得以跟從漢高祖劉邦。 漢高祖七年(前200年)冬天,韓王信反叛,逃入匈奴,漢高祖擊之,後於平城遭白登之圍而回,封陳豨為列侯,以趙國相國的身份率領督統趙國、代國的邊防部隊,這一帶戍衛邊疆的軍隊統歸他管轄。陳豨曾休假回鄉路過趙國,趙相國周昌看到陳豨的隨行賓客有一千多輛車子,把邯鄲所有的官舍全部住滿。
  •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陽夏侯陳豨反叛與韓信之死,三觀不正終致禍
    陳豨平素知道韓信的能力,相信他,於是說:「遵奉你的指教!」陳豨常常羨慕當年魏國信陵君魏無忌養士的行為,及至他做相國駐守邊境,告假回來時,經過趙國,跟隨他的賓客乘坐的車有一千多輛,把邯鄲城的官舍都住滿了。趙相周昌見此情況請求入京進見高帝,詳述陳豨門下賓客盛多,又專擅兵權在外數年,恐怕會有事變等等。高帝令人再審查陳豨賓客在代國時的種種不法之事,很多牽連到陳豨。
  • 古文傳記 | 「滿招損」——漢代因「高調」被殺的陳豨
    【參考譯文】陳豨是宛朐人,不知當初是什麼原因得以跟從高祖。到高祖七年冬天,韓王韓信反叛,逃入匈奴,皇帝到平城而回,封陳豨為列侯,以趙國相國的身份率領督統趙國、代國的邊防部隊,這一帶戍衛邊疆的軍隊統歸他管轄。陳豨曾休假回鄉路過趙國,趙相國周昌看到陳豨的隨行賓客有一千多輛車子,把邯鄲所有的官舍全部住滿。
  • 韓王信:為什麼漢初大將,謀反後都逃往匈奴?
    01一、匈奴,趕不走的「小三」!前200年,韓王信部將曼丘臣、王黃等,立趙國苗裔趙利為王,收韓王信散兵,聯合在逃匈奴的韓王信、冒頓單于,多組人馬,共同攻漢。情況,很複雜。邊境之地,並非長安那麼溫暖。一眾匈奴敗走,漢軍乘勝追擊……,冒頓單于居代谷,大漢劉邦居晉陽。劉邦賊,派哨兵窺探軍情,哨兵回覆:可進擊。於是,劉邦鬥膽殺到平城,又衝到七裡之外的白登山,觀匈奴軍情。不想,匈奴騎兵一把包抄過來了……,將劉邦圍困白登山。這一圍,劉邦派人跑到閼氏(音煙支),找閼氏王斡旋冒頓單于:你,搞不Si漢軍,漢軍,也弄不Si你,雙方沒必要互相搞對方。
  • 古文傳記 | 漢朝謎案:大將陳豨,為何走上了反叛劉邦的道路?
    【參考譯文】陳豨是宛朐人,不知當初是什麼原因得以跟從高祖。到高祖七年冬天,韓王韓信反叛,逃入匈奴,皇帝到平城而回,封陳豨為列侯,以趙國相國的身份率領督統趙國、代國的邊防部隊,這一帶戍衛邊疆的軍隊統歸他管轄。陳豨曾休假回鄉路過趙國,趙相國周昌看到陳豨的隨行賓客有一千多輛車子,把邯鄲所有的官舍全部住滿。
  • 第二十三戰:滅諸王(4)定陳豨,殺彭越
    一個如此巨大的流量倒下了,也把陳豨這個漢廷想要掩蓋的歷史人物重新曝光到了歷史舞臺上。 下面讓我們看看陳豨的造反經過吧。陳豨那次上千賓客住滿旅館的拉風返鄉後被劉邦派給自己三小子趙王劉如意的國相周昌盯上了。周昌打了小報告,說他賓客眾多又獨掌兵權、恐怕會有變故。
  • 重識薛家(增五)太子李承乾被廢,李世民為何不立李泰為新太子?
    在貞觀年的中後期,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之爭在朝廷中掀起了軒然大波。太子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長子,母親為長孫皇后,從李世民即位起便被立為太子。魏王李泰是李承乾的弟弟,是長孫皇后所生的嫡次子,也是李世民的第四個兒子。因為從小聰明過人,在文學上很有天賦,所以受到李世民的寵愛。
  • 康熙帝廢立太子之紛爭
    康熙末年,廢立太子事演為反覆的政治鬥爭,自1708年九月太子胤礽被廢至康熙帝病死的十多年間,圍繞著太子的廢立形成長期的紛爭。 一、眾多優秀的皇子康熙共有35個兒子,其中15個早殤,1個出繼,真正有19個兒子。長子胤禔是惠妃納喇氏所生,所以不得立為太子。二子胤礽出於康熙帝第一位皇后;大臣索尼之孫女赫舍裡後,立為太子。
  • 皇帝想廢太子,發現太子旁站了4個老頭,皇帝:太子已經動不了
    皇帝想廢太子,發現太子旁站了4個老頭,皇帝:太子已經動不了人在有了權勢之後總是會忍不住幹一些喜新厭舊的事情,西漢時期劉邦還在當小官的時候,呂雉就嫁給了他
  • 面對太子李承乾謀反,李世民為什麼不去殺太子,卻想要拔刀自刎?
    面對太子李承乾謀反,李世民為什麼不去殺太子,卻想要拔刀自刎?由於太子李承乾涉嫌謀反,李世民將其廢為庶民,接著,李世民摒退其他朝臣,只留下長孫無忌、房玄齡、李世、褚遂良四位重臣。在得知李承乾密謀造反後,李世民極其傷心,這並非裝出來的,再怎麼說那可是親生兒子,且是寄予厚望的太子。另一個呢,是自己最喜歡的兒子李泰,這回李世民有點理解他父親李淵了。李淵在李世民、李建成爆發矛盾後,一直很難做,他一直想方設法減緩雙方的矛盾,但這都無濟於事,直至晚年喪子的慘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