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聽說貫高自盡,非常可惜,就把陪伴張敖來京師的門客,全都封侯。張敖自己,則被降為宣平侯,把代地和趙地合併,讓劉如意做了趙王,認命御史大夫周昌為趙相。周昌是沛縣人,就是前御史大夫周苛的弟弟(周苛於34回在滎陽犧牲),高祖讓周昌繼承了他兄長的職位,加封汾陰侯。周昌有口吃的毛病,不擅長講話,唯獨性格耿直,說話直來直去,就算一時說不清楚,爭得面紅耳赤,也要陳述自己的意見。所以蕭何曹參等都非常敬畏他,就連高祖都怕他三分。
一天周昌有事奏報高祖,到了內殿,結果瞅見高祖和戚夫人正在嬉笑調情,周昌轉身就走。結果高祖看見了他,就撇下戚夫人,外出追趕周昌。高祖大喊周昌的名字,周昌不敢再走,就轉身跪下面見高祖。高祖用雙腳夾住周昌的頭,詢問他:「你來了又走了,向來是不願和朕講話,那麼你覺得朕是什麼樣的君主呢?」周昌憋了半晌,說陛下好像桀紂。高祖聽了就大笑不止,把腳挪開,聽周昌匯報了事情,周昌匯報完事情就揚長而去。
高祖寵愛戚夫人,而且戚夫人能歌善舞,甚得高祖喜愛。戚夫人既然得到寵愛,就懷著奪嫡的心思,讓高祖改立太子。高祖不免心動,而且因為太子劉盈生性柔弱,就想廢立。只是呂后在旁邊虎視眈眈,看戚夫人母子就像眼中釘肉中刺。等到劉如意改封趙王,已經十歲了,高祖就想讓他直接去趙國。高祖對戚夫人說:「你是為了劉如意麼?我本來想把劉如意封為太子,只是廢長立幼名義不順,就從長計議。」結果戚夫人嚎啕大哭,高祖拗不過她,就和群臣商議。
高祖和群臣商議廢立太子,群臣都非常驚駭,異口同聲,說是立嫡要立長,是從古到今的慣例。而且太子已經立了一段時間了,沒有什麼過失,無端廢立不合適。高祖一意孤行,就讓臣子草擬詔書,被周昌阻止。高祖就詢問周昌是什麼原因。周昌越是著急,越是結巴,憋了半晌說:「臣嘴裡無法說話,但是臣知道這件事不可行。陛下欲廢太子,臣不會奉詔。」高祖也被周昌的結巴逗樂了,朝堂內充滿了快活的空氣。高祖退朝,群臣都起身退出,有侍衛讓周昌前去見呂后。呂后見到周昌直接跪下,感謝周昌保住太子名位。高祖退朝之後,戚夫人大失所望,又來嚼高祖的耳根子。高祖說:「群臣沒有一個贊同廢太子,就算廢立劉如意,他也不會安全。我勸你從長計議,就是為了這個。」戚夫人哭著對高祖說:「妾不是一定要廢長立幼,只是妾身母子性命,都在皇后手中,希望陛下保全。」高祖因為這個頭疼了好幾天,沒有好的辦法。
御史趙堯,年少多智,知道高祖的隱情,就詢問高祖 :「陛下每天愁眉不展,向來是因為趙王年幼,戚夫人又和皇后有爭執,恐怕萬歲去世之後,趙王無法自保麼?」高祖答是。趙堯說:「陛下何不為趙王挑一個賢能的相,當然這個相必須要讓皇后太子和諸位大臣都敬畏,然後這個人保護趙王,大王就不用擔心了。」高祖說:「我也想到這個,只是沒有合適人選。」趙堯推薦了御史大夫周昌。周昌哭著說:「我自陛下起兵之日,就跟隨陛下。您為什麼要半路把我扔到諸侯王那裡呢?」周昌也知道劉如意是個燙手山芋。高祖說:「我知道讓你去做趙國國相就像被貶了一樣。但是我擔心趙王,除了你之外別人沒這個能力了,只好讓你去,希望你不要推辭了。」周昌無奈,只能和劉如意一起前往趙國。而御史大夫的職位,由趙堯接替。
漢高祖十年七月,太上皇病逝,安葬在櫟陽北邊。等到葬禮結束,就在太上皇陵寢旁邊建造了一座城池,取名萬年(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武屯鎮)。
葬禮結束之後,趙相周昌就趁機進言,對高祖說代相陳豨沒有來參加葬禮,而且他私自結交賓客,組建了一支軍隊,擔心陳豨可能謀反。高祖就派人赴代地查辦。陳豨是宛朐縣(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人,早年跟隨高祖入關,戰功累累,封陽夏侯,又被授予代相。代地靠近匈奴,高祖讓他當代相,是為了抵擋匈奴。陳豨和淮陰侯韓信關係密切,而且之前也曾經跟隨韓信平定代地。被授官代相的時候,陳豨曾經去和韓信告別。韓信偷偷對陳豨說:「你奉命前去代地。代地兵強馬壯,你又深受皇上信賴。如果有人誣告你謀反,皇上不一定會信任。一而再再而三,皇上不信任你,御駕出徵的時候,我就做你的內應,裡應外合,奪取天下。」陳豨到了代地,就暗地裡結交賓客,準備起事。他的偶像是魏信陵君魏無忌(戰國四公子之一,號稱門下食客三千),自己也禮賢下士,一些富商和盜賊都歸屬他,此次和韓信密謀,就養了一支龐大的私兵。有一次陳豨休假路過趙國,跟隨他的隨從太多,把邯鄲城旅店都住滿了,引起周昌懷疑,就報告高祖。高祖派員奔赴代地,查到陳豨手下門客有許多不法行為,陳豨因為可能是同謀,高祖暫時不願發兵,就找陳豨入朝。陳豨拒絕進京,圖謀作亂。韓王信當時距離陳豨不遠,查到這個情況,就派部將王黃、曼丘臣去引誘陳豨。陳豨就率兵叛變,自稱代王。
高祖接到報告,就率領 大軍,星夜兼程,趕到邯鄲。周昌出城迎接,高祖就詢問周昌陳豨兵的去向。周昌回答陳豨未來邯鄲,高祖笑著說:「陳豨不知道佔據邯鄲,只是以漳河作為險阻,我知道他無能為力,如今一看果然如此。」周昌報告說:「常山郡一共二十五座城池,現在已有二十座被佔領,應該把郡守和郡尉治罪。」高祖問郡守郡尉造反沒有,周昌回答說尚未造反。高祖說:「既然他們沒有反叛,為何要治罪?他們只是兵力不足,所以無法守衛城池。如果不詢問原因胡亂治罪,就是逼著他們造反。」隨後高祖頒布號令,赦免各守、尉,而且趙、代地軍民,一時被陳豨脅迫造反的,也可以回到漢地,不追究責任。又讓周昌在趙地募集兵士,準備出徵。周昌挑了四個先鋒,入見高祖。高祖先把他們罵了一頓,然後又封他們為千戶,讓他們帶兵出徵。左右不理解高祖的意圖,就詢問高祖,且提及之前很多開國功勳還沒有封賞,現在卻封賞四個毫無功績的人。高祖說:「你們不懂。現在陳豨造反,趙、代的土地基本都被陳豨佔據。我傳令四方讓他們派兵支援,現在還沒有到達。現在我們僅僅靠著邯鄲的兵馬攻擊陳豨,我不能在乎這四千戶的封賞,必須要給趙地的子弟一些甜頭,不然他們沒有動力啊。」高祖又探查陳豨的屬下多半都是商人,於是拿出許多金子,一面讓手下將領前去售賣陳豨的下屬;另一方面懸賞千金捉拿王黃、曼丘臣二將。二將短時間沒有捕獲,而陳豨手下的商人陸續投降。到了高祖十一年元月,各路兵馬陸續前來討伐陳豨。陳豨正在派遣部將張春渡黃河攻擊聊城(山東省聊城市),王黃屯兵曲逆,侯敞帶兵四處遊擊接應,而陳豨自己和曼丘臣駐紮襄國(河北省邢臺市)。韓王信也渾水摸魚,佔據參合(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趙利入手東垣。高祖也分兵前去攻擊,聊城一路,讓將軍郭蒙及丞相曹參前去守衛;曲逆一路,派灌嬰前往;襄國一路,讓樊噲帶兵;參合一路,付與柴武;高祖親率酈商和夏侯嬰等人,前往攻擊東垣。另派絳侯周勃,從太原出發,進攻代郡。因為陳豨不在代郡,被周勃一鼓作氣拿下。周勃乘勝進攻馬邑,一番鏖戰順利收復。郭蒙和齊軍會師,擊敗張春。樊噲平定清河(河北省邢臺市清河縣)、常山(河北省保定市唐縣)等縣,擊敗陳豨和曼丘臣。灌嬰斬殺侯敞,把王黃擊退。各路大軍都旗開得勝。只有高祖攻佔東垣,二三十天都沒拿下來,勸降的時候反被守城的將士口吐芬芳。高祖被熱鬧,冒著溜箭和飛石的危險親自率軍猛攻,直到城裡彈盡糧絕,才開城投降。高祖命令把之前口吐芬芳的士兵全部處斬,只有沒開罵的保全了性命,方解心頭之恨。趙利棄城逃跑,無法捕獲。
各路大軍依次會師,把代地平定,王黃和曼丘臣都被抓獲,先後被斬首,陳豨一敗塗地,逃往匈奴。只有漢將柴武遲遲未傳捷報。高祖正想派兵接應,傳來消息,參合已經攻破,韓王信也被斬首。原來柴武進攻參合的時候,最開始想招降韓王信,就派人送信給他。韓王信卻說到了這個地步已經走投無路了,只有殊死一戰。柴武見此情況,就領兵攻擊,打了幾個勝仗。韓王信敗退,固守城池,不出來應戰。柴武假裝退兵,引誘韓王信出城,一舉斬殺韓王信。
高祖留下周勃防禦陳豨,自己率大軍向西回洛陽。高祖想到不能把趙、代合併,免得一家獨大,就在趙、代分封兩王。諸侯王和眾將都說劉恆(漢文帝)有才能又很溫柔,高祖就把劉恆封為代王,都晉陽(山西省太原市)。劉恆的母親就是薄姬。高祖臨幸薄姬之後,薄姬懷孕生子劉恆。後來高祖寵愛戚夫人,就把薄姬冷落下來,薄姬也毫無怨言,獨自撫養劉恆。此次劉恆受封,臨行前把薄姬也帶了過去,母子團聚,薄姬反而因此躲過了一場禍端,安享榮華富貴。
蔡東藩有詩曰:
其道生離不足歡,北行母子尚團圞;
試看人彘貽奇禍,得寵何如失寵安!
高祖把代王劉恆母子遣到晉陽,忽然接到呂后密報,說韓信謀反被誅,夷三族。究竟韓信緣何被誅,且看下回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