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匈奴,趕不走的「小三」!
前200年,韓王信部將曼丘臣、王黃等,立趙國苗裔趙利為王,收韓王信散兵,聯合在逃匈奴的韓王信、冒頓單于,多組人馬,共同攻漢。
情況,很複雜。
邊境之地,並非長安那麼溫暖。搶地盤、窩裡鬥這事,時常發生,關鍵就在於誰更強。這裡,是邊塞,從不跟你講道理,只靠拳頭來證明實力。
這一把,匈奴派出左右賢王統領上萬騎兵,與王黃等原漢將大方駐紮廣武之南,進一步,又攻到晉陽……,一步一步,得寸進尺。
匈奴此刻,就像「小三」一樣,說沒地位吧,卻又有這個實力和你「搶地盤」,說有實力吧,可實力又不是最強。這種狗皮膏藥般的存在,令劉邦心煩意亂。
一鼓作氣之下,漢軍大破匈奴於晉陽,又追擊到離石再破,接著將其趕到樓煩西北再破!一眾匈奴敗走,漢軍乘勝追擊……,冒頓單于居代谷,大漢劉邦居晉陽。
劉邦賊,派哨兵窺探軍情,哨兵回覆:可進擊。於是,劉邦鬥膽殺到平城,又衝到七裡之外的白登山,觀匈奴軍情。
不想,匈奴騎兵一把包抄過來了……,將劉邦圍困白登山。這一圍,劉邦派人跑到閼氏(音煙支),找閼氏王斡旋冒頓單于:你,搞不Si漢軍,漢軍,也弄不Si你,雙方沒必要互相搞對方。
於是,趁著匈奴放鬆警惕之際,劉邦在一個大霧天裡,混在往來的人群中,逃了。那一次被圍,整整七日。
還是陳平吩咐左右,以胡人弓箭防護的方式,救出了劉邦。這是後話。更別說,陳平使計,放話給匈奴王:漢多美女……,匈奴王信以為真,以此說服冒頓單于,助劉邦脫困。
漢軍罷兵,劉邦心知,守邊這事兒,費力不討好,心裡也一直為這事兒,煩……。
02二、劉邦曾想勸降「韓王信」?
漢十年,韓王信拉幫結派,勾連劉邦信臣陳豨,企圖共同對漢。
第二年,韓王信搞事,和胡人侵犯代地,對抗大漢。劉邦派人給韓王信捎來書信,大意是:漢王仁慈,諸侯雖有叛亂,只要重新歸附,韓王信官復原職,不殺。敗逃匈奴這事,非大罪,望速歸!
這封信,可信度有多少?
劉邦,真的是一個不會秋後算帳的人嗎?非也。韓王信認為:可信度,只有50%。
留在匈奴,拼一把,還可以苟延殘喘,回歸大漢,臉都沒地放……,韓王信,也是一個有底線的人……。
他回信給劉邦:
陛下將我從閭巷提拔,令我南面稱王,這是我一生最大的榮幸。然而,當初我被項羽圍困滎陽,我沒有死,成為項羽囚困,這是我的第一條罪。
第二,胡人攻兵馬邑,我不能堅守,以城投降,這是我的第二條罪。
第三,我今天反為寇兵,與漢軍一爭高下……,身為漢人打漢人,這是我的第三條罪。
三罪其一,足以讓我死。
當初,勾踐大功臣文種、範蠡,並無一罪,不是身死,就是逃亡……,伍子胥,更被吳王夫差用完即棄,我如今……,亡匿於山谷之間,旦暮乞食蠻夷……,我心思歸,就如癱子從未忘記過站立,瞎子從未放棄過光明,只是……,今日之形勢,我不再被允許歸漢……。
於是,韓王信依舊選擇在戰場上轟轟烈烈地拼殺,燃燒自己的生命。
柴將軍柴奇,屠城參合,在那裡,殺了韓王信。
韓王信當初逃入匈奴的時候,韓太子也跟隨父親一起,當他們逃到頹當城的時候,韓王信生了一個兒子,取名韓頹當。韓太子也生了一個兒子,叫韓嬰。
漢文帝十四年,韓頹當及韓嬰率眾降漢。漢封其為弓高侯和襄城侯。弓高侯頹當,在吳楚內亂的時候,戰功卓著,侯爵傳至孫子,孫子無子,失侯。襄城侯韓嬰,其孫大不敬,失侯……,韓頹當庶出的孫子韓嫣,地位尊貴,名聲富貴顯於當世。
一直到後面,韓嫣的弟弟韓說再封侯,韓說的孫子再封侯……。
大漢,並沒有因為某一代人的過錯,而永世不再啟用。關於功臣之後,有福蔭,有推恩,也有子孫後代自己的努力。
我是史髻官,今天,是《史記》更新的第五十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