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冒頓單于兵圍白登山,劉邦能脫險只因一件兵器?

2021-02-13 冷兵器研究所

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韓王信在匈奴的軍事壓力下叛國投降。第二年,震怒的劉邦親率32萬大軍,討伐韓王信。韓王信被漢軍擊敗後投奔匈奴。匈奴王冒頓令左右賢王以萬騎南下,搶佔廣武到晉陽之間的有利地形,企圖阻止漢軍北進。漢軍殺至晉陽,在銅鞮、晉陽、廣武、離石、樓煩等戰鬥中連戰連捷,大破韓王信與匈奴聯軍,追亡逐北。鑑於正面作戰無法取勝,冒頓率軍且戰且退,誘敵深入。其時隆冬已至,天降大雪,劉邦急於結束戰事,輕敵冒進,僅率少數禁衛騎兵追擊冒頓到達平城附近的白登山,不幸陷入冒頓大軍重圍之中。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述說,劉邦率領十萬騎兵,在白登山上被冒頓四十萬大軍圍困。但後人考察古戰場後發現,白登山平臺的總面積僅有一萬平方米(曾憲法《「白登之圍」兵員數目考》)左右,根本不可能擺下十萬大軍。因此,這一仗的實際規模要遠遠小於《史記》中的記載。當時劉邦手下可能僅有萬餘禁衛騎兵,他們在登上白登山時,遭遇大雪封山,又被冒頓率軍斷絕歸路。

由於大雪封路,漢軍後續部隊無法前來解圍,劉邦和他的禁衛軍在敵軍與惡劣天氣的雙重夾擊下陷入絕境。《漢書》記載,天氣極寒,漢軍士卒「墮指者十之二三」,有很多人連指頭都凍掉了。七天七夜,漢軍糧盡援絕,陷入絕境。《史記》載,最終,謀士陳平設計,找人畫了一張美女圖,送給冒頓的閼氏(閼氏並非人名,而是一種稱號,類似於「王后」或「貴妃」),說劉邦將把此美女獻給冒頓。害怕失寵的閼氏於是大吹枕頭風,鼓動冒頓網開一面,放劉邦逃跑。

現代歷史學家對於這個近乎於演義小說一般的說法多覺得不可思議。畢竟冒頓素以心狠手辣著稱。他刺殺頭曼單于時,曾經以響箭射向閼氏,以訓練手下的絕對服從。為了向東胡示弱以驕敵,他毫不猶豫地把自己最喜歡的閼氏送給東胡。說他會因為枕頭風而改變軍國大事的決策,很難令人信服。

另一些歷史學家認為,冒頓兵圍白登山七日,但面對僅僅數千漢軍卻遲遲不敢攻山,可能另有隱情。晁錯認為,匈奴有「長技三」,漢軍有「長技五」( 晁錯《言兵事書》)。匈奴的長處是:戰馬能夠上山下澗,士卒擅長騎射,吃苦耐勞;漢軍的長處是:騎兵和車兵的衝擊能力強,有嚴格的隊列紀律,擅長肉搏戰、下馬列陣作戰,步弓手和弩手的射程遠、精度高。鹹陽楊家溝漢墓出土的漢兵馬俑表明,禁衛軍騎兵堅鎧長戟,是執銳衝堅的重騎兵。在正面作戰中,他們能夠輕而易舉地驅散匈奴騎射手。在銅鞮、晉陽、廣武、離石、樓煩等地的一系列作戰中,漢軍連戰連捷,打得匈奴連連敗退。加之韓王信的叛軍遲遲不來匯合,即使匈奴佔盡優勢,但冒頓對於正面進攻卻遲遲下不了決心。

最終,被圍七日之後,利用一個大霧天氣,禁衛軍們架起上了雙矢的強弩,突圍而走。冒頓並沒有追擊。此時,漢軍主力也已趕到平城,與禁衛軍匯合。劉邦終於脫險了。

▲銅弩機,漢代弩機在秦弩機的基礎上又有所改進,結構更加精巧

從戰略上看,白登山之戰展現出漢初國力與軍力上的局限性。劉邦動員三十萬大軍與匈奴交戰,不可謂兵力不強。漢軍士卒冒著酷寒大雪,連戰連捷。但是匈奴騎兵利用其強大的機動性,不與漢軍正面交戰,而是用遊擊戰消耗、遲滯漢軍。這樣,漢軍龐大兵力與勁弩堅甲均無法發揮作用,而龐大兵力帶來的巨大消耗反而成為漢軍最大的弱點。

從高祖到景帝的數十年間,儘管一直在執行和親政策,但匈奴仍然多次入寇,殺掠漢朝人民。文帝、景帝多次組織軍力驅逐匈奴,但匈奴始終避免與漢軍主力交戰,使漢軍耗費巨大的出徵只能做到驅逐匈奴,卻無法對匈奴造成實質性的打擊。歷史事實證明,戰國時代全民皆兵式的龐大軍隊,已經不能再適應全新的時代與全新的戰場。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主編原廓,作者矢鋒。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環首刀    漢劍    鞭鐧    陌刀    唐刀    鉤鑲     輕呂   戰錘    石斧    西域鑌鐵大刀   兵馬俑青銅劍   清弓   中國傳統弓  明式小稍弓  英國長弓   國產刺刀大全   中國騎兵軍刀   英國軍刀  空軍傘兵刀    海軍寶劍   騎士板甲    山文甲    明光甲    歐洲騎士板甲   鱗甲   古埃及西臺彎刀   阿昌族戶撒刀   蒙古刀  保安腰刀   英吉沙小刀   西班牙Navaja折刀   芬蘭國刀    長鉞   睪丸匕首  印度軟劍   麟角刀  亞塔安刀   日式刺刀   恰西克馬刀 日式刺刀 又鬼山刀   白堊紀魚骨劍   伊斯蘭盔甲   匈人武器    突厥兵器      伊朗古兵   喪屍武器   手擲類暗器  廚刀  世界盾牌    歐洲細劍日本天皇佩刀  東瀛名刀譜  玉鋼神話 兵馬俑青銅劍    趙雲亮銀槍   關羽青龍偃月刀 張飛丈八蛇矛   呂布方天畫戟   豬八戒九齒釘耙

相關焦點

  • 劉邦被困白登山是大意所致,匈奴的冒頓單于遠比項羽要狡猾!
    韓王信沒想到的是,老大那頭是表了忠心,可匈奴人是一點都不買自己的帳,公元前201年,匈奴的冒頓單于親自帶兵攻打馬邑,十萬鐵騎對韓王信發動了猛烈的進攻,韓王信有點扛不住了,有點後悔,不該表忠心逞能離匈奴這麼近了。打吧,還真打不過,投降吧,還有點不甘心,想來想去,他還真想出了個好主意。韓王信幾次派使者去面見冒頓單于,想和匈奴談和,也是想給自己多爭取點時間,等待老大的救援。
  • 匈奴單于冒頓的理想國
    冒頓治下的匈奴國力極盛,號稱有控弦之士30萬。匈奴鐵騎以壓倒性的優勢讓南方的漢王朝不得不以和親和每年贈送財物的方式換取和平。  冒頓以篡奪的方式獲得單于位。他用鳴鏑訓練衛士,鳴鏑射到哪射向誰,衛士的箭鏃也必須以此為目標。在殘忍地射殺了自己的寶馬、妻子後,冒頓的鳴鏑指向了父親——頭曼單于。
  • 冒頓圍攻劉邦七天七夜,為何最終又放虎歸山,真的因為枕邊風嗎?
    同年東冬,漢高祖劉邦親率32萬大軍北上討伐叛軍、抵禦匈奴,結果卻因輕敵冒進而被圍於白登山七天七夜,史稱「白登之圍」。根據史料記載,被圍七日之後,劉邦採納陳平之計,收買冒頓單于妻子閼氏,閼氏遂勸說冒頓單于撤軍。然而,雄才大略的大單于冒頓,真的是因為女人的枕邊風,便錯過了殺死劉邦、攻取漢朝的好機會嗎?顯然並非如此。
  • 【大同歷史名人】差點改寫中國歷史的冒頓單于
    冒頓單于冒頓(mòdú)(前234年-前174),冒頓是人名,姓攣鞮(luāndī ㄌㄨㄢ ㄉㄧ),單于(chányú)是匈奴部落聯盟的首領稱號。於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殺父頭曼單于而自立。冒頓又徵服了北方的渾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諸國。他是匈奴族中第一個雄才大略的軍事家、統帥。
  • 冒頓單于鳴鏑弒父
    YOUR HISTORY冒頓是匈奴族首領頭曼單于的長子。
  • 匈奴單于世系
    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而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最大國,左右骨都侯輔政。諸二十四長,亦各自置千長、百長、什長、裨小王、相、都尉、當戶、且渠之屬。3 老上單于 前174年——161年 冒頓單于子稽粥(母為漢朝的和親翁主劉氏)老上單于繼冒頓,從伊犁河流域驅逐月氏、烏孫徙居伊犁河流域,實為匈奴屬國,又役屬西域城廓諸國。統一蒙古草原,建立匈奴帝國。
  • 漢朝的科技優勢:劉邦白登山重圍中逃脫的真相,與單于閼氏無關
    但劉邦連勝之後輕敵冒進,中了冒頓的示弱誘敵之計,其先頭部隊進駐白登山時,主力二十萬漢軍還在樓煩馬邑一線。冒頓抓住時機,調集三十萬騎兵,將劉邦合圍在白登山,漢軍苦戰七日不得突圍。關於劉邦最後脫困的記載,《史記》上演了一出羅生門。至平城,為匈奴所圍,七日不得食。帝用陳平計,使單于閼氏,圍得以開。高帝既出,其計秘,世莫得聞。
  • 揭秘歷史上劉邦的白登之圍到底是怎麼解的
    白登之圍中,劉邦前頭部隊和外面的主力完全失去了聯繫,被圍困漢軍沒有糧草,外面援軍又聯繫不到,一度十分危險,劉邦採取了陳平的計謀,賄賂了冒頓單于的妻子,才艱難逃了出來,解了白登之圍。白登之圍也讓漢高祖劉邦意識到武力解決問題的錯誤,之後劉邦也採用聯姻的方法籠絡匈奴,使之不再來犯。以上便是什麼是白登之圍這一問題的答案。
  • 匈奴軍事家冒頓的絕招:示弱
    二、冒頓單于第一仗:射殺父王 匈奴一直和中原交戰,他們曾攻打周朝,殺死了周幽王,逼得周朝遷都。 秦朝時,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十萬大軍鎮守邊關,並修建長城,抵抗匈奴入侵。 這時,匈奴的單于叫做頭曼,看從秦朝那裡討不到便宜,就往北遷徒。
  • 白登之圍
    時值寒冬天氣,天降大雪,劉邦不顧前哨探軍劉敬的勸解阻攔,輕敵冒進,直追到大同平城,結果中了匈奴誘兵之計。劉邦和他的先頭部隊,被圍困於平城白登山,達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隊斷絕了聯繫。後來,劉邦採用陳平之計才得脫險。 秦漢之際,匈奴冒頓單于殺死其父頭曼單于,自立為單于,並且東擊東胡,西攻月氏,南並樓煩、白羊河南王,統一了匈奴各部,逐漸強盛起來。
  • 冒頓與匈奴的崛起,一個龐大的遊牧帝國開始出現於長城以北
    冒頓單于與成吉思汗一樣有著傳奇的經歷。他雖然是頭曼單于的長子,但是其生母去世後,頭曼喜愛年輕貌美的新閼氏,愛屋及烏,冒頓繼母所生的幼子也深受頭曼寵愛。頭曼單于想廢除冒頓而改立幼子,便使出借刀殺人之計,派冒頓到月氏去當人質。冒頓當了月氏的質子之後,頭曼卻緊急調集軍隊攻打月氏,想借月氏之手除去冒頓。月氏果然中計,準備殺死冒頓作為報復。生死一瞬之間,冒頓偷走了月氏的寶馬,連夜逃回匈奴。
  • 漢朝最大的敵人,不是匈奴,又是誰?
    我們首先來看一看,漢朝和匈奴的戰爭是否真的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在西漢剛剛建立的時候,也就是公元前200多年左右的時候,劉邦也意識到了匈奴的威脅,所以率兵長驅直入,打入了匈奴的腹地。歷史的記載是劉邦輕敵冒進,最後導致了白登之圍。然而,如果匈奴比漢朝強,以他們的性格,會讓劉邦長驅直入深入匈奴的腹地嗎?
  • 匈奴單于鷹頂金冠實為曼鳥金冠
    匈奴單于鷹頂金冠實為曼鳥金冠(BSBQ197)1972年,在內蒙古鄂爾多斯杭錦旗的阿魯柴登墓葬裡出土了一件金質鷹形冠飾,被稱為匈奴單于鷹頂金冠,現為內蒙古博物館的鎮館寶藏文物。這件文物當中的圖騰,實際不是鷹圖騰,而是曼鳥圖騰。匈奴王名叫頭曼,其子名叫冒頓。
  • 匈奴四十萬騎兵包圍三十二萬劉邦漢軍,為什麼沒有一舉殲滅?
    被匈奴的四十萬騎兵圍困於平城白登山,漢軍後援步兵也被匈奴截住不能進入,劉邦被圍白登山達7天7夜,雙方激戰都傷亡慘重,匈奴也沒有攻下白登山,當時天氣異常寒冷,再加上劉邦方面彈盡糧絕,眼看就要全軍覆沒了。
  • 匈奴單于號研究
    這些單于都 是在立為單于後,立即獲得一個專屬於自己的單于號。西漢後期,呼韓邪諸子依次繼為單 於,亦循此制,各有單于號。看起來,單于而有單于號,源於匈奴的政治文化傳統,那 麼,是不是西漢所有單于都有單于號呢?《史記》所記最早的兩位匈奴單于是頭曼和冒頓您,「匈奴單于曰頭曼……單于有太子 名冒頓」。從這個敘述看,頭曼和冒頓應當是名字。冒頓死後,「子稽粥立,號曰老上單 於」。
  • 五十八|白登之圍
    而到了秦朝末年的時候,由於中原大亂,北方戍邊的隊伍也不如原先那麼強盛了,開小差的人特別多,匈奴人就瞅著這個機會,又逐步返回當初佔據的地方。到了劉邦建立漢朝的時候,匈奴再次重返黃河以南,並頻繁襲擾漢朝北方邊界。恰恰在劉邦奪取天下的時候,匈奴也出了一位極具能力的領袖人物——冒頓。
  • 白登之圍:陳平秘計的秘密
    使人覘匈奴,冒頓匿其壯士、肥牛馬,但見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輩來,皆言匈奴可擊。上復使劉敬往使匈奴,未還;漢悉兵三十二萬北逐之,逾句注。劉敬還,報曰:「兩國相擊,此宜誇矜,見所長。今臣往,徒見羸瘠、老弱,此必欲見短,伏奇兵以爭利。愚以為匈奴不可擊也。」是時,漢兵已業行,上怒,罵劉敬曰:「齊虜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軍!」械繫敬廣武。
  • 白登之圍的陰謀只有一人看破,此人的一個建議讓漢朝太平70年
    ,劉邦才得以脫險的。再加上沒有軍隊的支援想要反抗也沒有能力,就這樣被困了7天7夜,這就是所謂的白登之圍。後來,是通過陳平獻計才解了劉邦的「白登之圍」。陳平看到冒頓單于對閼氏寵愛有加,兩人情深意篤,情意綿綿。於是就向劉邦獻計,從閼氏身上打主意,劉邦採納陳平的建議派遣使臣下山向閼氏獻了好多金銀珠寶。
  • 白登之圍:劉邦的輕易冒進,導致大漢盡失優勢,為了休養生息,只能...
    白登之圍,是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的事件。 劉邦 由於韓王信與匈奴交戰,敗多勝少。公元前201年秋季,冒頓單于親率軍隊,以10萬鐵騎圍攻馬邑,韓王信只得多次派使者與匈奴求和。
  • 李廣、李陵和匈奴單于的故事
    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興起於今內蒙古陰山山麓。秦末漢初匈奴逐漸強大,在驍勇善戰的冒頓單于統率下,四面出擊,重新控制了中國西北部、北部和東北部的廣大地區。 西漢王朝建立後,匈奴曾數次入侵邊境,攻城屠邑,掠奪財物和人口,給西漢北方地區民眾帶來沉重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