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被困白登山是大意所致,匈奴的冒頓單于遠比項羽要狡猾!

2021-02-23 品讀二十四史

經過這此韓信事件以後,劉邦覺得,這不是姓劉的王還真有點靠不住,就把自己的幾個兒子和本家人封了王,讓他們駐守在幾個重要的地方。

不行,還有一個人要提前處理一下,那就是韓王信。韓王信的封地處在一個極其重要的位置,乾脆,劉邦就給韓王信換了個封地,讓他去太原,繼續當他的韓王。這一則可以解除韓王信對自己的威脅;二則嘛,也可以讓他為自己檔一下匈奴的軍隊。可劉邦萬萬沒想到的是,他的這個舉動,險些要了自己的老命。

韓王信到了晉陽(今天的太原)不久,就積極向皇帝大人表現,他上書給劉邦,說晉陽離邊疆太遠,不利於防禦匈奴的進攻,我想把我韓國的都城遷到更北方的馬邑。見韓王信這麼為國家安危著想,劉邦很是欣慰,他馬上下旨,批准了韓王信的請求。

韓王信沒想到的是,老大那頭是表了忠心,可匈奴人是一點都不買自己的帳,公元前201年,匈奴的冒頓單于親自帶兵攻打馬邑,十萬鐵騎對韓王信發動了猛烈的進攻,韓王信有點扛不住了,有點後悔,不該表忠心逞能離匈奴這麼近了。

打吧,還真打不過,投降吧,還有點不甘心,想來想去,他還真想出了個好主意。韓王信幾次派使者去面見冒頓單于,想和匈奴談和,也是想給自己多爭取點時間,等待老大的救援。沒想到的是,沒等來救兵,卻等來了皇帝的呵斥。劉邦派人去指責韓王信,告訴他不要妄圖私通匈奴,要擺正態度,和匈奴放手一搏。

劉邦的初衷也許是好的,可他這樣的舉動卻是嚇到了韓王信,之前莫名其妙的被老大從白菜心趕到了邊疆,現在老大又不滿意了,我的命還能不能保住嗎?韓王信一狠心,乾脆就把馬邑當作見面禮,投降了匈奴。而後又充當嚮導,跟匈奴合兵一處,揮師南下。很快,這夥聯軍就進入了雁門關,而後又攻下了不少土地。

這還了得,劉邦哪容得下屬勾結外人打自己啊,公元前200年冬季,您記好了,是冬季,漢高祖劉邦親率三十二萬大軍,他要收拾叛亂的韓王信,趕走來侵犯的匈奴。漢軍在皇帝的帶領之下,從和敵軍接觸起,連連取勝,特別是在銅鞮一戰,大敗韓王信的主力部隊。

韓王信損失慘重,只好向北逃竄,找匈奴人去躲避風頭。韓王信手下的大將曼丘臣和王黃,不知道從哪裡找出一個趙國的後代趙利,他們重新聚集起韓王信的殘兵敗將,而後擁護趙利為王,準備再次跟匈奴聯合,繼續和漢朝對抗。

韓王信被打敗了,可還有匈奴人在,冒頓單于派左右兩位賢王各帶一萬騎兵,和漢朝的叛軍聯合起來在晉陽一代形成一道封鎖線,想擋住漢軍北進的步伐。但是漢軍實在是打得太順利了,他們很快就在晉陽打敗了敵人的聯軍,而後趁勝追擊追到離石,再一次打敗韓王信和匈奴的部隊。

匈奴人還是比較頑強的,他們再次在樓煩西北集結兵力,結果還是一樣,又一次被漢軍擊潰。幾次獲勝之後,劉邦覺得這匈奴人也不過如此,看來這次出徵,不但可以平定韓王信的叛亂,搞不好,還能一舉蕩平匈奴嘛!

帶著這樣的情緒,漢軍就來到了晉陽,派出的探馬回來稟報,匈奴的軍隊駐紮在代谷一帶,這個時候的劉邦還是有點清醒的,他沒有冒進進攻匈奴人,而是派人進一步去偵查匈奴人的虛實。可匈奴人實在是奸詐,他們把精銳的士兵和肥壯的牛馬都藏了起來,把老弱病殘的士兵和瘦弱的牲畜擺在了明處,漢軍的十幾次偵查都得到了同樣的結果,那就是匈奴人不堪一擊。

可劉邦還是不放心,他就把手下最小心謹慎的婁敬派去出使匈奴,很快婁敬回來了,陛下,按理說,兩國交兵,應該向對方展示自己的優勢才對,可我去他們那裡,看到的只是瘦弱的牲畜和老弱的士兵,我覺得,匈奴人一定是把精兵壯馬都藏了起來,等著我們去鑽他們的圈套,我認為我們不該和他們交戰。

這時候的劉邦,已經集結起了二十萬大軍,做好進攻匈奴的準備了。他聽了婁敬的話之後是勃然大怒,你這個孬種,我是不謹慎的人嘛?我這一次次的偵查,一次次的試探,不就是為了得知敵人的虛實嗎?你可好,看到的東西不相信,還拿看不到的東西來嚇唬我。你這樣靠嘴皮子當上官的人,我早晚要收拾。而後劉邦就派人把婁敬監押起來,等著自己凱旋之後再做處置。

氣勢高漲的劉邦,一馬當先率領騎兵到達了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這時候漢軍的步兵還在後面沒有趕到,冒頓單于一看劉邦來上套了,就命人在白登山設下了埋伏,劉邦的騎兵一進入伏擊圈,就被匈奴的人馬團團圍住,而後匈奴的四十萬大軍又截住了漢軍步兵。

劉邦這下可尷尬了,想衝衝不出去,外面的援兵還進不來,因為來的急,身邊又沒有多少糧草。雖然是這樣,可劉邦手下的騎兵素質還是很高的,冒頓單于組織了幾次夾擊,想衝垮劉邦的防線,都沒有能得手,雙方都有不小的損失,就這麼僵持起來了。

咱們前面說過,劉邦出兵的時候是冬天,天氣十分嚴寒,漢軍士兵很不習慣北方的冬天,很多人都被凍傷了。最嚴重的是,很多漢軍士兵都被凍掉了手指。就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漢軍雖然衝不出去,可匈奴人足足圍了七天七夜,也沒有能拿下白登。

雖說漢軍將士們足夠英勇,可人是鐵飯是鋼啊,很快他們的糧食就吃光了,再加上天氣寒冷不習慣,估摸著也撐不了多久了。好在這次劉邦出徵帶上謀士陳平,這陳平因為職業習慣,十分喜歡觀察,他發現冒頓單于十分寵愛他的閼氏,就在匈奴大軍圍困白登山的時候,冒頓單于經常和閼氏一起騎馬進進出出,兩人是你儂我儂,感情十分好,陳平眼睛一轉,就打起了冒頓閼氏的注意了。

很快劉邦就批准了陳平的建議,在一個大霧瀰漫的早晨,漢軍派出使者,帶著豐厚的金銀財寶下山去見了閼氏。不知道那使者都對閼氏說了什麼,也許他什麼都沒有說,因為那些金銀財寶足以代替任何語言。

很快,閼氏找上了冒頓單于,大單于,我聽說漢朝有幾十萬大軍正趕來救援他們的皇帝,搞不好明天就能到啊!

冒頓單于一驚,我都不知道,你是怎麼知道的?

閼氏沒有正面回答,而是扯起了另一個話題,我們匈奴和漢朝生活在兩個世界,本來就不該牽扯的太深,現在漢朝人的皇帝被困在山上,他們怎麼會善罷甘休?肯定會來拼命的!就算你打敗了漢人,殺了他們的皇帝,奪取了他們的城池,那漢人的地盤我們也住不習慣。如果我們滅不了漢人的軍隊,等他們救兵一來,內外這麼一夾擊,我們也很難佔到便宜的。

冒頓單于一下子對閼氏就另眼相看了,想不到你還有這樣的見識,那你說說,我接下去該怎麼辦?

閼氏看冒頓單于上道了,就不緊不慢的說,漢人皇帝被我們困了七天,可他們一點都沒有慌亂的意思,這肯定是有神靈在幫助他們,這樣看來,我們是奈何不了他們的,大單于您又何必逆天而行,乾脆放他們走就是了,免得日後神靈怪罪。

聽完閼氏的這番話,冒頓單于陷入了沉思,他倒不是因為相信鬼神之說,而是最近有一件事情讓他比較擔憂。本來王黃、趙利和匈奴約定了日期前來會師,可時間已經過去好幾天了,還不見他們的蹤跡。

嗯,搞不好趙利他們已經和漢軍走到一起了,萬一真的引來了漢軍的大部隊,事情還真不好收拾。

這麼一來,冒頓單于就採用了閼氏的建議,命令軍隊打開一個豁子,讓漢軍逃命去吧。

有這樣的好事,劉邦肯定不會猶豫了,他就率領手下將士們脫離了匈奴的包圍圈,回家之後,劉邦首先把那些從匈奴那裡探來虛假情報的使者給殺了,而後放出了婁敬,婁敬得到了很多的賞賜,還被封了侯。

相關焦點

  • 劉邦被困白登山的時候韓信在幹嘛?血淚交織的西漢史,看著心疼
    白登之圍劉邦被困白登山七天,彼時北方天寒地凍,劉邦與將士們手腳都凍僵了。如果沒有陳平別出心裁的脫困計策,恐怕不等漢軍主力到達白登山,劉邦就先被匈奴的冒頓單于擊殺了。劉邦當時為何不用西漢最能打的韓信去平定韓王信的叛亂,進而北擊匈奴呢?其中的微妙原因正是血淚交織的西漢史,看著讓人心疼。
  • 項羽能打得過匈奴人嗎?
    【白登城之戰,劉邦和冒頓單于打成平手。】公元前201年,韓王信反叛漢朝,勾結匈奴冒頓單于,大舉進攻漢朝邊境,企圖攻佔太原。劉邦親率32萬大軍反擊匈奴,在銅輥(今山西沁縣)大敗冒頓單于所率30萬騎兵,後來又乘勝追擊,直至樓煩(今山西寧武)一帶,在山西平城再次擊敗匈奴。
  • 匈奴單于冒頓的理想國
    冒頓治下的匈奴國力極盛,號稱有控弦之士30萬。匈奴鐵騎以壓倒性的優勢讓南方的漢王朝不得不以和親和每年贈送財物的方式換取和平。  冒頓以篡奪的方式獲得單于位。他用鳴鏑訓練衛士,鳴鏑射到哪射向誰,衛士的箭鏃也必須以此為目標。在殘忍地射殺了自己的寶馬、妻子後,冒頓的鳴鏑指向了父親——頭曼單于。
  • 匈奴冒頓單于兵圍白登山,劉邦能脫險只因一件兵器?
    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韓王信在匈奴的軍事壓力下叛國投降。第二年,震怒的劉邦親率32萬大軍,討伐韓王信。韓王信被漢軍擊敗後投奔匈奴。匈奴王冒頓令左右賢王以萬騎南下,搶佔廣武到晉陽之間的有利地形,企圖阻止漢軍北進。
  • 匈奴四十萬騎兵包圍三十二萬劉邦漢軍,為什麼沒有一舉殲滅?
    被匈奴的四十萬騎兵圍困於平城白登山,漢軍後援步兵也被匈奴截住不能進入,劉邦被圍白登山達7天7夜,雙方激戰都傷亡慘重,匈奴也沒有攻下白登山,當時天氣異常寒冷,再加上劉邦方面彈盡糧絕,眼看就要全軍覆沒了。
  • 冒頓圍攻劉邦七天七夜,為何最終又放虎歸山,真的因為枕邊風嗎?
    同年東冬,漢高祖劉邦親率32萬大軍北上討伐叛軍、抵禦匈奴,結果卻因輕敵冒進而被圍於白登山七天七夜,史稱「白登之圍」。根據史料記載,被圍七日之後,劉邦採納陳平之計,收買冒頓單于妻子閼氏,閼氏遂勸說冒頓單于撤軍。然而,雄才大略的大單于冒頓,真的是因為女人的枕邊風,便錯過了殺死劉邦、攻取漢朝的好機會嗎?顯然並非如此。
  • 【大同歷史名人】差點改寫中國歷史的冒頓單于
    鳴鏑弒父冒頓單于冒頓原為其父頭曼單于的太子,後來頭曼單于所愛的瘀氏生了個小兒子。頭曼單于就想廢除冒頓而立小兒子為太子,於是便派冒頓到月氏去當人質。冒頓即已來到月氏當了人質,而頭曼卻急攻月氏,月氏欲殺冒頓,冒頓偷了月氏的良馬,騎著它逃回匈奴。
  • 韓王信:為什麼漢初大將,謀反後都逃往匈奴?
    01一、匈奴,趕不走的「小三」!前200年,韓王信部將曼丘臣、王黃等,立趙國苗裔趙利為王,收韓王信散兵,聯合在逃匈奴的韓王信、冒頓單于,多組人馬,共同攻漢。情況,很複雜。邊境之地,並非長安那麼溫暖。一眾匈奴敗走,漢軍乘勝追擊……,冒頓單于居代谷,大漢劉邦居晉陽。劉邦賊,派哨兵窺探軍情,哨兵回覆:可進擊。於是,劉邦鬥膽殺到平城,又衝到七裡之外的白登山,觀匈奴軍情。不想,匈奴騎兵一把包抄過來了……,將劉邦圍困白登山。這一圍,劉邦派人跑到閼氏(音煙支),找閼氏王斡旋冒頓單于:你,搞不Si漢軍,漢軍,也弄不Si你,雙方沒必要互相搞對方。
  • 如果項羽打敗了劉邦,我們會不會像歐洲那樣小國林立?
    在楚漢相爭的時候,冒頓單于已經取代頭曼單于成為了匈奴的首領。此時,冒頓單于正在統一蒙古高原以及中國長城以北廣大地區的徵程之中,他幾乎和劉邦同時完成了統一大業。匈奴擁有數十萬騎兵,徵服了東胡、樓蘭、烏孫、呼揭、屈射、丁零、鬲昆等數十個國家或部落,逼迫月氏西遷,控制了西域大部分地區,並重新佔領了河套以南。
  • 堂堂大漢皇帝,差點成了匈奴的俘虜……
    項羽和劉邦忙著逐鹿中原,對北方的匈奴早已無暇顧及。當楚軍和漢軍在滎陽前線緊張對峙的時候,匈奴人統一了北方草原,然後乘機一步步再度往南逼過來。  這時候,匈奴人的首領是冒頓單于,這是一個雄才大略而又心狠手辣,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人物。他為了謀取王位,處心積慮地訓練一支絕對忠於自己的軍隊。
  • 冒頓單于鳴鏑弒父
    YOUR HISTORY冒頓是匈奴族首領頭曼單于的長子。
  • 漢朝初年和匈奴的第一次大交鋒:劉邦被圍七天七夜,幾乎命喪於此
    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的蒙恬率軍大敗匈奴以後,匈奴一度元氣大傷,長時間無力騷擾秦朝北部邊境。只可惜秦始皇一死,二世(胡亥)即位後,天下又開始大亂——先是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再是劉邦項羽直逼鹹陽,以至於秦朝只傳了三代帝王(最後一位是秦王子嬰)就消逝在歷史的長河裡。這段時期和後來的「楚漢相爭」都為匈奴的再次崛起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 從高帝劉邦到武帝劉徹,淺談西漢與匈奴的「表面友好」關係
    在劉邦和項羽逐鹿中原的同時,北方的匈奴也沒有閒著,冒頓單于在短短時間內輕而易舉的消滅了東胡,趕走大月,兼併樓煩,出兵燕、代,秦朝大將蒙恬所奪取的匈奴之地也被冒頓悉數收回。西漢建立之後,匈奴就成為了西漢邊界最大的不穩定因素,漢高帝六年,韓王信轉投匈奴,為匈奴大軍引路攻下太原,直達晉陽城下。
  • 漢朝的科技優勢:劉邦白登山重圍中逃脫的真相,與單于閼氏無關
    但劉邦連勝之後輕敵冒進,中了冒頓的示弱誘敵之計,其先頭部隊進駐白登山時,主力二十萬漢軍還在樓煩馬邑一線。冒頓抓住時機,調集三十萬騎兵,將劉邦合圍在白登山,漢軍苦戰七日不得突圍。關於劉邦最後脫困的記載,《史記》上演了一出羅生門。至平城,為匈奴所圍,七日不得食。帝用陳平計,使單于閼氏,圍得以開。高帝既出,其計秘,世莫得聞。
  • 匈奴軍事家冒頓的絕招:示弱
    二、冒頓單于第一仗:射殺父王 匈奴一直和中原交戰,他們曾攻打周朝,殺死了周幽王,逼得周朝遷都。 秦朝時,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十萬大軍鎮守邊關,並修建長城,抵抗匈奴入侵。 這時,匈奴的單于叫做頭曼,看從秦朝那裡討不到便宜,就往北遷徒。
  • 匈奴鐵騎讓先帝劉邦屈服了,每年進貢財物和女人,漢武帝表示不服
    秦始皇選擇了修築長城,長城如同一道籬笆分開了農夫和牧人的土地,但它沒能阻擋匈奴鐵騎,秦始皇沒有解決的難題,留給了漢朝的皇帝。對於大漢帝國來說,匈奴是比任何敵人都要兇悍可怕的對手,他們自稱是狼的後代,身體裡充滿狼的基因,他們沒有固定的居所,馬背就是他們的家,匈奴人的馬走到哪裡,版圖就擴大到哪裡,他們稱首領為單于,單于的意思就是像天子一樣廣大的首領。
  • 劉邦為什麼打不過匈奴?漢武帝又是因何才能打敗匈奴的呢?
    劉邦打匈奴同漢武帝打匈奴是兩回事兒,劉邦是威懾,漢武帝是降服。所以,主觀意識的不同,決定了戰爭結果的差異。劉邦對匈奴的戰爭如果不是韓王信投降匈奴,劉邦也不會對匈奴動武,原因很簡單,他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
  • 揭秘歷史上劉邦的白登之圍到底是怎麼解的
    後來韓信與匈奴冒頓單于經常交戰,但是戰果卻是匈奴勝的多,公元前201年,韓信更是多次派遣使者向匈奴求和,引起了劉邦的懷疑,韓信因害怕劉邦會因此殺死他,決定與匈奴合作共同進攻漢朝。劉邦也做出回應,派出32萬大軍,由劉邦親自帶領攻打匈奴,在起初連戰連捷,打敗韓信的軍隊,使韓信的軍隊遭受大創,只能撤退到匈奴再次與匈奴合作。
  • 白登之圍真相:劉邦是靠美女才活下來的?
    於是劉邦將太原郡和直至北部邊界的三十一個縣劃給韓王信(與擊敗項羽的韓信重名,因為他被封為韓王,所以史稱韓王信)作為封地,作為一個分封的屬國去抵禦匈奴。可是當年秋天,匈奴來攻的時候,韓王信卻和匈奴約定好共同攻打漢朝。韓王信獻出了國都馬邑,投降了匈奴,並率軍攻打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