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三傑,為何只有韓信被除掉

2020-12-15 脂肪故事

大漢軍神韓信被殺,令人惋惜!但是誰讓他自己作死呢

韓信被殺,無非是兔死狗烹、過河拆橋,這也是許多人黑劉邦的「罪證」之一。許多人為韓信鳴不平,覺得他死得冤枉,可現實真是這樣的嗎?

韓信被誅,是因為謀反,證據確鑿

漢十年,即公元前197年,陳豨叛亂,劉邦親自率兵討伐,韓信卻託病留在長安。等劉邦走後,韓信派人告訴陳豨:你只管起兵,我在長安協助你。

隨後,韓信夜間假傳詔書,赦免服役的罪犯和奴隸,準備殺入宮內,幹掉呂后和太子。結果這個時候出了意外:有個家臣得罪了韓信將要被殺掉,他的弟弟向呂后告發了韓信的陰謀。呂后和蕭何先下手為強,將韓信擒住,在長樂宮鍾室將他殺掉,並被誅殺了三族。

以韓信的能力,長安城內,誰能是他的對手?只要他帶兵起事,殺掉呂后、劉盈根本不是什麼難事,一旦讓韓信得手,領兵在外的劉邦連長安都回不了!要知道,長安城集中了漢朝絕大多數政治精英和高官權貴,是漢朝最緊要的所在。

隨後,韓信與陳豨前後夾攻,滅掉劉邦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劉邦回來之後,對於呂后和蕭何誅殺韓信的事情,表示「幹得漂亮」。

謀反是十惡不赦的大罪,功勞再大,也是死罪,韓信謀反這樣實錘的事情,是他被誅殺的最主要的原因。一個喪失了忠誠的大將,除了被除掉,沒有第二條路。

韓信做人不地道,劉邦早就對他不滿

公元前203年,劉邦被項羽圍困在了滎陽,日夜攻打、形勢危急,劉邦等焦頭爛額,就在這個時候,韓信剛剛平定齊國。

他上書說:齊人狡詐多變、反覆無常,南邊又是楚國,不如設立一個代理的王來鎮守,這樣就能夠穩定局勢了。

劉邦都快被項羽幹掉了,韓信居然還來伸手要官,而且要的是大官,這不擺明了是在「威脅」劉邦嗎?劉邦迫於形勢,答應了韓信的請求,還封他為「真」齊王!

作為手握重兵的大將,用這種手段找領導要官,換成是誰,能對他放心?誰敢擔保韓信將來不會再來一出?

不僅如此,項羽兵敗之後,他的舊部鍾離眛一直被通緝,走投無路,因為他和韓信關係不錯,就投奔了他,被韓信窩藏在軍營中,結果被人告發,鍾離昧自殺。韓信窩藏敵方大將,他的眼裡還有劉邦嗎?這不是吃裡扒外、公私不分嗎?

窩藏敵人,誰敢擔保你是不是想造反?這件事足以斬了韓信!可劉邦愛惜他的才能,依舊赦免了他,只是把他降為淮陰侯!

說韓信缺乏政治頭腦也罷,說他公私不分也罷,他的作為足以為自己帶來殺身之禍。

韓信在「漢初三傑」中地位特殊

蕭何、張良、韓信是劉邦集團中功勞最大的三個人。但是這三個人「能力」卻各不相同。

蕭何最強悍的內政能力,籌措糧草、管理後勤、安撫人心、溝通協調,劉邦每次出生,蕭何都坐鎮大本營,給予劉邦以最大的後勤支持。

張良的計謀在漢初不作第二人想,家學淵源的他,奇謀頻出、胸有成竹,為劉邦戰勝項羽、平定天下出謀劃策,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兩個人,都是文官,擅長的是出謀劃策,統兵打仗能力、軍中威望基本等於零。就算他們造反,也難以翻起什麼大浪。歷史上哪有文官造反成功的先例?

韓信不一樣,他統兵打仗的本領,堪稱漢時第一人,只要給他一支軍隊,誰敢說穩勝韓信?

並且,蕭何和張良,知進退、懂利害。蕭何一生,小心謹慎、生怕踏錯一步,作為沛縣的老兄弟,深得劉邦信任。張良更是早早地退出了權力漩渦,以修道養生為名,隱居山中,從不過問朝政大事。

再看看韓信幹這事!一個作戰能力彪悍的大將,卻總是觸碰底線,這不是自己朝槍口上撞嗎?

劉邦這個人,實際上是非常念舊的,他在沛縣的老兄弟,大多數都封了侯。只要沒有犯錯誤,基本上都能夠富貴終身。

就連曾經勸韓信謀反的蒯通,最後不也被劉邦赦免了嗎?

韓信自恃功高、又不知收斂,最終走上了謀反的道路,被誅殺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任何年代,作為臣屬,忠誠始終是擺在第一位的!不忠之人,能力越強,軍事才華越高,又有何用!韓信一點都不冤枉!

相關焦點

  • 漢初三傑之韓信——行走的成語詞典
    韓信,漢初三傑之一,傑出的軍事家。在韓信短暫的三十五年人生之中,留下了不少成語典故,最廣為人知的有這幾個:胯下之辱韓信雖然落魄,但是仍然喜歡佩戴刀劍。劉邦派韓信攻打趙國,當時趙王軍隊二十萬,而韓信只有一萬步兵和兩千輕騎。韓信讓兩千輕騎繞到敵軍後方,自己則率軍在岸邊列陣。面對二十萬大軍的強敵,一萬漢軍後無退路,只能奮勇拼殺以求擊敗敵軍搏得一線生機。而這時候兩千輕騎則從背後突襲,前後夾擊之下,趙軍大敗。
  • 「漢初三傑」三人封王,為啥只有韓信被殺?主要是其他兩人太聰明
    漢太祖劉邦本來只是個無賴混混,並且在壯年時期都還無所事事遊手好閒,在滅秦一戰的時候先是鑽了空子先進了鹹陽,按照當初懷王與眾人的約定,先進鹹陽者可以封王,所以劉邦因此被懷王封了漢王。之後開始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楚漢爭霸,而項羽這個時候又做了一件錯事,就是殺了義帝熊心讓劉邦有了理由號召六國勢力圍攻項羽。最終劉邦在漢初三傑的幫助下,成功的在垓下之戰中打敗了項羽,然後建立了漢朝兩百多年的基業。
  • 同樣都是「漢初三傑」,張良為何最後不幫助韓信?
    「韓信帶兵,多多益善」,想必這樣的話不少人聽說過。確切來說,如果劉邦沒有韓信,4年楚漢戰爭劉邦根本沒有勝算,自然也不會有後來的大漢400年江山。然而,正是這麼一位對劉邦的漢家天下有著卓越功勳的頭等功臣,在劉邦統一天下坐穩江山後,劉邦的皇后呂后,還是暗地裡設計將韓信處死。
  • 漢初三傑指的是哪三個人?漢初三傑的結局是什麼
    ,劉邦所說的這三個人被稱為「漢初三傑」,那麼漢初三傑指的是哪三個人呢?他們各自的結局是什麼?  漢初三傑指的是韓信、蕭何、張良。劉邦說:「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 韓信 (西漢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淮陰侯)
    韓信 (西漢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淮陰侯) 韓信(約前231年-前196年),泗水郡淮陰縣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兵家四聖之一,古代「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後人奉為「兵仙」、「神帥」。
  • 張良(漢初三傑之一)
    秦末漢初傑出謀臣,西漢開國功臣,政治家,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劉邦曾說,他之所以天下全靠這三個人,他曾說「運籌帷幄,決勝於千裡之外我不如張良、治理國事,繳納賦稅,我不如蕭何、領兵打仗管理軍隊,我不如韓信」而這三位的結局大不相同,一個善終,一個退隱,一個被殺。今天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張良。
  • 漢初三傑 人生結局為何完全不同
    劉邦能當上皇帝,以蕭何、張良、韓信三人功勞最大,這三個人被譽為「漢初三傑」,但最終三個人的結局卻大不相同,韓信因謀反的罪名被殺,蕭何明哲保身
  • 漢初三傑
    「漢初三傑」指西漢建立時張良、蕭何、韓信這三位開國功臣。
  • 漢初三傑的韓信,為何落得身死的下場,從中可以得到哪些啟示?
    韓信,是西漢的開國功臣,軍事家,與蕭何、張良合稱為「漢初三傑」。就連漢高祖劉邦都說: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由於其在軍事上的卓越功績,被後人稱為「兵仙」。他早年很是貧寒,連飯都沒得吃,只得寄食於漂母。
  • 漢初三傑為漢出力,大家了解韓信嗎?韓信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雖然說特殊的時代造就了不同的人才,在那個戰爭頻發的年代可能會出現更多的英雄人物,而韓信就是這樣一個人。要是在現代這個年代,韓信也許根本就沒有這麼大的作為。雖然說只是一個假設,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出韓信是一個特別有能力的人,對於那個特殊的年代,人才會影響到一個時代的人。亂世出英雄,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越是在困難的時期,本來越有可能出現大有作為的人才。
  • 劉邦出身低微,性情流氓,為何漢初三傑會甘心追隨?
    劉邦出身低微、性情流氓,卻為何能得到那麼多傑出之士,特別是漢初三傑的追隨? 因此,包括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在內的諸多人才,之所以死心塌地跟隨劉邦,是因為相對於其他人來說,劉邦更能滿足他們的人生理想和要求,給出他們最滿意的價碼。
  • 漢初三傑的後人如何,蕭何子孫當上開國皇帝,韓信被滅三族
    西漢的「開國三傑」蕭何、韓信、張良三人輔助劉邦奪得天下,功名流傳天下,哪怕千年以後仍然為世人傳頌不已,可謂是人中之雄,他們對於自己子孫後裔的情況也是很難把握得住的,其中蕭何的子孫中有當上開國皇帝的,張良的子孫中有成為道教領袖的,而韓信則沒有什麼後裔流傳下來。
  • 「漢初三傑」中為何只有留侯張良善始善終,並博得「謀聖」之稱?
    作者:李大奎蕭何、韓信、張良並稱"漢初三傑",正因他們三人協助亭長劉邦打天下,立下汗馬功勞,才有了赫赫有名的西漢王朝。故漢高祖劉邦曾評曰:"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 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漢初三傑和西楚霸王在幹什麼?
    秦始皇是在他38歲的時候統一的六國,也就是說秦始皇38歲之前,漢初三傑和西楚霸王他們都是在幹什麼?想要知道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看看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漢初三傑和西楚霸王他們分別是多少歲?只有了解了他們的年齡,才能知道他們具體能夠幹什麼。秦始皇是公元前259年生人,劉邦是公元前256年生人。
  • 韓信、蕭何、張良:漢初三傑助劉邦奪得天下,卻得不到善終
    在建立西漢王朝的過程當中有三位人物居功至偉,韓信、蕭何、張良被稱之為漢初三傑,徵戰四方,過境安民,幫助才能平平的劉邦奪得天下,但是劉邦是一個可以共患難而不可共富貴的人物,漢初三傑的結局都不是盡善盡美,都遭到了劉邦的打壓,為何居功至偉的三人在後期遭到了劉邦的打壓?
  • 為何漢初三傑會追隨社會出身並不高的劉邦?而不選擇蕭何?
    初漢三傑他們看到了秦失其鹿,天下有能力的英雄豪傑都想追逐得之,以此來享受人生的華麗,人生的自我價值,認定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個小人物吶喊出來的命題,他們也想在這個大動蕩,大變局的時代歷練自己的能力
  • 漢初三傑,一個善終一個退隱一個被殺,為何結局相差這麼大?
    西漢蕭何、張良、韓信被稱為「漢初三傑」,這三人為漢高帝劉邦建立西漢王朝立下汗馬功勞。然而這三位功臣的下場卻各自不同。
  • 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漢初三傑和西楚霸王,是什麼狀況?
    那麼,漢初三傑和西楚霸王正在做什麼呢?漢初三傑之韓信生於公元前231年的韓信,統一戰爭結束之時,大概10歲。從這段時間至陳勝吳廣起義後,韓信渡過長江投靠項梁,種種跡象表明應該是個貴族,原因有四:1、 當年對於韓信有「幾十飯之恩」(韓信連續吃了幾十天)的漂母,面對韓信日後必當重謝之言,反懟了這位年輕人一番,其稱道韓信為「王孫」。
  • 揭秘千古謎題:同是漢初四傑,韓信遇難時,張良為何不施以援手?
    劉邦能夠在短短七年時間內從一介布衣北漂成功,建立大漢王朝,跟他手下三位關鍵人物密不可分,即兵仙韓信、宰相蕭何、謀聖張良,史稱「漢初三傑」。韓信是個軍事奇才。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平定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又北上降服了燕國。
  • 陳平為何沒有成為漢初三傑?陳平的歷史評價如何?
    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這是劉邦對自己取得天下的原因的解釋,張良、蕭何、韓信被稱為漢初三傑,但是為漢高祖劉邦六出奇計的陳平為何不在其中呢?劉邦為何沒有提到陳平的功勞?其實關於陳平的評價並不是那麼好,至少他的能力大家是認可的,但是大家不認可的是陳平的品性,從他身上發生的幾件事就會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