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漢初三傑之一,傑出的軍事家。在韓信短暫的三十五年人生之中,留下了不少成語典故,最廣為人知的有這幾個:
胯下之辱
韓信雖然落魄,但是仍然喜歡佩戴刀劍。有一天,一個地痞攔住韓信的去路,並嘲諷:「你雖然長得高大,喜歡佩戴刀劍,但你其實是個膽小鬼。如果你不怕死,就那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鑽過去。」這樣的侮辱,一般人肯定無法忍受,還嘴罵回去算是輕的,不動手揍這個地痞就算心善了。然而韓信卻忍氣吞聲,真就從地痞的胯下鑽過去。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在項羽那裡不受重用的韓信來到了劉邦麾下,經過蕭何、夏侯嬰的舉薦,劉邦築壇拜將,讓韓信統領漢軍。項羽將劉邦封在巴蜀地區,又將秦朝降將章邯、董翳、司馬欣(合成「三秦」)封在秦國舊地,還把進入巴蜀的棧道給燒了,想要困死劉邦。為此,韓信獻計,表面派人重修棧道,暗地裡則派人開鑿陳倉小道。當「三秦」被「明修棧道」給麻痺時,漢軍早已「暗度陳倉」,最終「還定三秦」。

背水一戰
劉邦出川,天下進入「楚漢相爭」時期。劉邦派韓信攻打趙國,當時趙王軍隊二十萬,而韓信只有一萬步兵和兩千輕騎。韓信讓兩千輕騎繞到敵軍後方,自己則率軍在岸邊列陣。面對二十萬大軍的強敵,一萬漢軍後無退路,只能奮勇拼殺以求擊敗敵軍搏得一線生機。而這時候兩千輕騎則從背後突襲,前後夾擊之下,趙軍大敗。

多多益善
有一天劉邦讓韓信評價其他將領的才能,韓信一一道來。最後劉邦又問韓信:「依你看朕能帶多少兵?」韓信說:「陛下只能帶十萬人。」劉邦聽了就不高興,反問道:「那你呢?」韓信很自信地說:「對我來說,當然是多多益善。」劉邦哈哈大笑:「你帶兵多多益善?那怎麼又被我抓住呢?」韓信連忙解釋:「陛下不善於帶兵,而善於御下,這就是為什麼我會被陛下抓住的原因。而且陛下的這種能力是上天賜予的,不是普通人努力就能達到的。」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當初韓信離開項羽去投奔劉邦,雖然有蕭何、夏侯嬰的舉薦,但劉邦沒有重視,只是讓韓信擔任「治粟都尉」。一開始韓信還是兢兢業業,並且獨創「推陳出新」的方法,把糧倉管理的井井有條。但時間一長,韓信再度失望,便打算離開巴蜀。多虧了「蕭何月下追韓信」,劉邦才沒有失去韓信這個軍事天才。

而在天下統一後,韓信過高的軍功和過低的政治情商,讓劉邦越來越想要除掉韓信。但劉邦自己不想背上「濫殺功臣」的惡名,便讓皇后呂雉代勞。於是呂雉讓蕭何設計,把韓信騙到了長樂宮,韓信因此被殺。也許蕭何不想殺韓信,但韓信的死蕭何卻無法推卸責任,正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除了這幾個成語典故之外,還有一飯千金、推陳出新、解衣推食、拔旗易幟、國士無雙、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鍾室之禍等等,堪稱「行走的成語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