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三傑

2021-02-23 若虹媽媽講故事

「漢初三傑」指西漢建立時張良、蕭何、韓信這三位開國功臣。

漢高祖劉邦曾問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領。

劉邦遂說:「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


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

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秦末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佔取了關中。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於是,劉邦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漢朝建立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被人告發謀反,貶為淮陰侯。 後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 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 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 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


張良(約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潁川城父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張良的祖父、父親等先輩在韓國的首都陽翟(今河南禹州)任過五代韓王之相。

曾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叔父項伯,使劉邦得以脫身。後又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幫助呂后扶持劉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為留侯。

他精通黃老之道,不留戀權位,晚年據說跟隨赤松子云遊。張良去世後,諡為文成侯。《史記·留侯世家》專門記載了張良的生平。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評價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表現出張良的機智謀劃、文韜武略。後世敬其謀略出眾,稱其為「謀聖」。


蕭何(前257年-前193年),漢族,沛豐人,早年任秦沛縣縣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

攻克鹹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

蕭何採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喜好黃老之術。漢十一年(前196年)又協助劉邦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劉邦死後,他輔佐漢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諡號「文終侯」。



免責聲明:文字 語音若虹媽媽撰寫朗讀。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刪

「若虹媽媽講故事」是若虹媽媽創建的自媒體平臺,

每天都有免費動聽的故事,

陪伴您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官  方  論 壇:滕雲的誦讀世界
◆荔       枝FM:FM473268

◆喜馬拉雅FM:搜索「若虹媽媽」
◆交 流 QQ 群: 564195503

下載音頻請點左下方"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漢初三傑指的是哪三個人?漢初三傑的結局是什麼
    ,劉邦所說的這三個人被稱為「漢初三傑」,那麼漢初三傑指的是哪三個人呢?他們各自的結局是什麼?  漢初三傑指的是韓信、蕭何、張良。劉邦說:「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 張良(漢初三傑之一)
    秦末漢初傑出謀臣,西漢開國功臣,政治家,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劉邦曾說,他之所以天下全靠這三個人,他曾說「運籌帷幄,決勝於千裡之外我不如張良、治理國事,繳納賦稅,我不如蕭何、領兵打仗管理軍隊,我不如韓信」而這三位的結局大不相同,一個善終,一個退隱,一個被殺。今天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張良。
  • 「漢初三傑」三人封王,為啥只有韓信被殺?主要是其他兩人太聰明
    漢太祖劉邦本來只是個無賴混混,並且在壯年時期都還無所事事遊手好閒,在滅秦一戰的時候先是鑽了空子先進了鹹陽,按照當初懷王與眾人的約定,先進鹹陽者可以封王,所以劉邦因此被懷王封了漢王。之後開始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楚漢爭霸,而項羽這個時候又做了一件錯事,就是殺了義帝熊心讓劉邦有了理由號召六國勢力圍攻項羽。最終劉邦在漢初三傑的幫助下,成功的在垓下之戰中打敗了項羽,然後建立了漢朝兩百多年的基業。
  • 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漢初三傑和西楚霸王,是什麼狀況?
    那麼,漢初三傑和西楚霸王正在做什麼呢?漢初三傑之韓信生於公元前231年的韓信,統一戰爭結束之時,大概10歲。從這段時間至陳勝吳廣起義後,韓信渡過長江投靠項梁,種種跡象表明應該是個貴族,原因有四:1、 當年對於韓信有「幾十飯之恩」(韓信連續吃了幾十天)的漂母,面對韓信日後必當重謝之言,反懟了這位年輕人一番,其稱道韓信為「王孫」。
  • 漢初三傑,為何只有韓信被除掉
    韓信被誅,是因為謀反,證據確鑿漢十年,即公元前197年,陳豨叛亂,劉邦親自率兵討伐,韓信卻託病留在長安。等劉邦走後,韓信派人告訴陳豨:你只管起兵,我在長安協助你。隨後,韓信夜間假傳詔書,赦免服役的罪犯和奴隸,準備殺入宮內,幹掉呂后和太子。
  • 漢初三傑 人生結局為何完全不同
    劉邦能當上皇帝,以蕭何、張良、韓信三人功勞最大,這三個人被譽為「漢初三傑」,但最終三個人的結局卻大不相同,韓信因謀反的罪名被殺,蕭何明哲保身
  • 韓信 (西漢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淮陰侯)
    韓信 (西漢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淮陰侯) 韓信(約前231年-前196年),泗水郡淮陰縣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兵家四聖之一,古代「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後人奉為「兵仙」、「神帥」。
  • 為何漢初三傑會追隨社會出身並不高的劉邦?而不選擇蕭何?
    初漢三傑他們看到了秦失其鹿,天下有能力的英雄豪傑都想追逐得之,以此來享受人生的華麗,人生的自我價值,認定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個小人物吶喊出來的命題,他們也想在這個大動蕩,大變局的時代歷練自己的能力
  • 劉邦出身低微,性情流氓,為何漢初三傑會甘心追隨?
    劉邦出身低微、性情流氓,卻為何能得到那麼多傑出之士,特別是漢初三傑的追隨? 因此,包括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在內的諸多人才,之所以死心塌地跟隨劉邦,是因為相對於其他人來說,劉邦更能滿足他們的人生理想和要求,給出他們最滿意的價碼。
  • 漢初三傑之韓信——行走的成語詞典
    韓信,漢初三傑之一,傑出的軍事家。在韓信短暫的三十五年人生之中,留下了不少成語典故,最廣為人知的有這幾個:胯下之辱韓信雖然落魄,但是仍然喜歡佩戴刀劍。面對二十萬大軍的強敵,一萬漢軍後無退路,只能奮勇拼殺以求擊敗敵軍搏得一線生機。而這時候兩千輕騎則從背後突襲,前後夾擊之下,趙軍大敗。
  • 漢初三傑,一個善終一個退隱一個被殺,為何結局相差這麼大?
    西漢蕭何、張良、韓信被稱為「漢初三傑」,這三人為漢高帝劉邦建立西漢王朝立下汗馬功勞。然而這三位功臣的下場卻各自不同。
  • 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漢初三傑和西楚霸王在幹什麼?
    秦始皇是在他38歲的時候統一的六國,也就是說秦始皇38歲之前,漢初三傑和西楚霸王他們都是在幹什麼?想要知道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看看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漢初三傑和西楚霸王他們分別是多少歲?只有了解了他們的年齡,才能知道他們具體能夠幹什麼。秦始皇是公元前259年生人,劉邦是公元前256年生人。
  • 「漢初三傑」中為何只有留侯張良善始善終,並博得「謀聖」之稱?
    作者:李大奎蕭何、韓信、張良並稱"漢初三傑",正因他們三人協助亭長劉邦打天下,立下汗馬功勞,才有了赫赫有名的西漢王朝。故漢高祖劉邦曾評曰:"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 同樣都是「漢初三傑」,張良為何最後不幫助韓信?
    然而,正是這麼一位對劉邦的漢家天下有著卓越功勳的頭等功臣,在劉邦統一天下坐穩江山後,劉邦的皇后呂后,還是暗地裡設計將韓信處死。只能說,對於有著「漢初三傑」、「兵家四聖」以及「兵仙」美譽的韓信來說,追其一生功過,結局可謂悲哉!對此,有人問,劉邦的開國功臣都被處死了嗎?張良不是一直都好好的?他為何不替韓信求個情?
  • 遊覽漢中古漢臺,了解劉邦逃離鴻門宴依靠漢初三傑建立漢王朝的事
    後來,劉邦在「西漢三傑」的幫助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逼得項羽自刎烏江(註:此烏江可不是貴州紅軍強渡過的那個烏江。)。劉邦不但當上了老大,還取得了天下,定國號為「漢」。扯得太遠了,現在該回到正題上來了。漢中的漢中博物館是劉邦封漢王時住的府邸舊址嗎?是的。劉邦當年在漢中被封漢王時住的府邸舊址就叫漢臺,為漢朝基業的象徵,人們稱其為古漢臺。
  • 漢初三傑的後人如何,蕭何子孫當上開國皇帝,韓信被滅三族
    西漢的「開國三傑」蕭何、韓信、張良三人輔助劉邦奪得天下,功名流傳天下,哪怕千年以後仍然為世人傳頌不已,可謂是人中之雄,他們對於自己子孫後裔的情況也是很難把握得住的,其中蕭何的子孫中有當上開國皇帝的,張良的子孫中有成為道教領袖的,而韓信則沒有什麼後裔流傳下來。
  • 漢初三傑之張良:集家國情懷與超然獨存於一身
    漢初三傑之張良:集家國情懷與超然獨存於一身張良,字子房,西漢開國功臣,政治家,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他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值得認真研究的人物。司馬遷在《史記》中專門將其列入世家,著《留侯世家》,一方面是張良的祖上在韓國任過五代國相,另一方面,就是協助劉邦建立西漢厥功至偉。漢高祖劉邦對他讚譽有加。
  • 漢初三傑的韓信,為何落得身死的下場,從中可以得到哪些啟示?
    韓信,是西漢的開國功臣,軍事家,與蕭何、張良合稱為「漢初三傑」。就連漢高祖劉邦都說: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由於其在軍事上的卓越功績,被後人稱為「兵仙」。他早年很是貧寒,連飯都沒得吃,只得寄食於漂母。
  • 他們被稱為漢末三傑,為何最後卻無法拯救東漢?
    他們被稱為漢末三傑,為何最後卻無法拯救東漢?漢初有三傑:名為蕭何、張良、韓信。而東漢末年也有三人,他們被稱為漢末三傑,這三人就是:盧植、皇甫嵩、朱儁。關於他們三人的記載三國演義上其實並不多,就是在黃巾之亂露了露頭,也沒有細說,並且把討伐黃巾軍的功勞讓給了其他人物。
  • 漢初三傑為漢出力,大家了解韓信嗎?韓信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還請他去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也是中國歷史上特別有名的中西餐,他還被稱為漢初三傑,也是漢朝的一個著名的將領,但是他壽命很短,只活了30多歲。在很多書籍中都有記載,韓信他出生是很平凡的,只是一個普通人家的人,即便如此他既然能夠有這樣大的作為。雖然韓信是特別的窮,但是總是帶著一把劍,著名的歷史學家易中天說他有可能是一個家道中落的貴族出身。韓信為什麼會總是帶著一把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