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錄片《中國》裡,聆聽千年歷史迴響

2020-12-11 騰訊網

2020年12月7日刊|總第2346期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文化從未斷流、始終傳承下來的只有中國。中華文化歷經千年,源遠流長,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寶藏和人文精神,為中華兒女提供了取之不竭的養分和能量。

由《河西走廊》製片人李東珅、總撰稿鄧建永,以及《大國崛起》執行總導演、總撰稿周豔聯袂打造的紀錄片《中國》,將於12月7日登陸湖南衛視和芒果TV。紀錄片以《中國》為名,承載的是主創再現歷史、傳承文化的使命感和宏大願景。

《中國》共三季,從籌備到完成,用了三年時間。第一季從先秦諸子的思想啟蒙、百家爭鳴,講述到盛世唐朝的博採眾長、包羅萬象。以當世大家的思想和國家制度為主線,呈現一場「穿越」千年的歷史文化深度對談。

以人物為引溯源中華文化

「他們似乎從未遠去,歷史沒有留下他們的影像。他們卻印刻在中國人的心間,他們的智慧依然閃光。他們的堅持令人感動,他們的灑脫令人心生嚮往,他們的聲音仍在激蕩迴響,他們的洞見穿越了千年,他們的才華打敗了時光。」

《中國》並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通史,不同於傳統紀錄片的線性敘事結構,《中國》採用人像展覽式結構,從人物入手,選取歷朝歷代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圍繞他們的故事展開敘述,再現歷史中思想閃光、文化繁盛的時刻。

《中國》第一季第一集,從中國的春秋時期開始。三百年的春秋,史書記錄下無數名士的思想和故事,其中最具影響力的自然是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孔子。第一集重點講述了孔子生命中兩個重要的事件。

一個是孔子拜會老子。孔子和老子所代表的儒家和道家,是對中國文化影響最深遠的兩種思想,他們的相會是中國歷史上最具象徵意義的一次會面。

另一個是孔子與弟子遭遇陳蔡之厄。他們周遊列國,傳播思想和文化,在飢餓、困苦的處境中掙扎求存。家國離亂,禮崩樂壞,在中國精神早期的艱難時刻,他們堅守的禮教和傳承,是文人不屈的風骨,是中華民族綿延至今的精神柱石。

《中國》以人物為支點,講述了歷史上每個時代不同的精神主題,串聯和勾勒歷史演進的脈絡,講述歷史內在規律,梳理歷史發展邏輯。「流水的王朝,鐵打的制度;有形的疆域,無形的思想。」國家制度和主流思想是維持中華民族大一統、文化不斷流的兩根支柱。

孔子用盡畢生心血記錄和傳播的禮教,歷經千年傳承,已經成為我們思想深處習以為常、時時恪守的「仁義禮智信」。這就是屬於我們的,積澱千年的中華文化。中國在歷史中經歷了數次分裂與統一的循環,國家制度也在興衰更替中不斷完善和進步,直到今天。

當代中國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創新實踐。《中國》以影像的形式,在歷史中追溯我們的思想文化源流,對樹立文化自信、追尋偉大復興中國夢,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頂級聲畫為歷史註解

《中國》實現了劇情片的藝術性、視覺性,以及紀錄片的紀實性、精準性的統一。全片以真實史料為基礎再現歷史,通過情景再現、演員表演的方式講述歷史故事,充分利用電影語言和鏡頭調度,引領觀眾進入歷史的畫卷。

視覺總監、攝影指導羅攀,曾獲得第九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獎;日本音樂家梅林茂及國內著名作曲家徐鯉聯手為《中國》製作配樂。古典風格的色調、頂級的構圖與光影、恢弘大氣的音樂給觀眾帶來一場絕佳的視聽盛宴。

參與拍攝的演員,既有來自北京人藝、國家話劇院的老戲骨,也有何炅、汪涵、於朦朧等觀眾熟悉的面孔。

配音由著名主持人何炅、周濤分別完成,為《中國》注入飽含情感的解說,周濤溫柔的女性聲音為歷史講述增加了溫度,也讓《中國》成為國內首個採用女聲配音的重大歷史紀錄片。

雖然有電影級的製作團隊,但《中國》卻用去劇情化、純紀實的方式進行拍攝。團隊假裝回到一個歷史時代,用攝像機去記錄人物生活的點點滴滴。

演員服化道力求真實,不刻意修飾,以鬆弛、生活化的方式表現人物。全片少有人物對話和細節刻畫,取而代之的是以全景來展現人物行走坐臥、喜怒哀樂的真實狀態。

以往的歷史類紀錄片大多以解說為主,剪輯團隊根據解說詞剪輯畫面、對位解說內容。《中國》則反其道而行之,以極致的影像為基礎,輔以精雕細刻的文本。解說詞用詳實的信息、豐沛的情感,給予畫面文字性的提示或者應和。

《中國》的聲畫光影,深諳中國古典美學中「留白」的意境,含蓄雋永,意味悠長。這是屬於全體中國人的文化共鳴。

【文/喬木】

相關焦點

  • 聆聽傳承的迴響——厚德路小學2019年校園文化藝術節
    6月6日,厚德路小學舉行了「聆聽傳承的迴響」大型校園文化藝術節展示活動。活動以「文化之根」「非遺之美」「藝術之韻」「運動之魂」為展示內容,採用移步易景的實景呈現方式,詮釋厚德路小學的辦學理念及辦學特色。五千年的歷史長河,從遠古奔向未來,從洪荒奔向文明,中華經典的搖曳風姿在我們眼前浮現,優秀民族精神在我們血脈中流淌。聆聽,傳承!
  • 《中國》紀錄片即將登場:冠以國名,願不負歷史、不負中華!
    真摯、率性、友善、自信、樂觀,他們一起點亮了這片載滿希望與榮耀的土地——中國。」這是《中國》紀錄片的預告片的旁白。中國,多麼恢弘、多麼偉大的名字,能被應允作為一部紀錄片的名字,讓人心嚮往之、心動不已。湖南衛視製作、匯聚國內頂級紀錄片製作力量,積蓄5年之久,以電影級品質、獨特新穎的視角,弘揚中國文化數千年之精髓,希望能見到的是一個氣勢恢宏的史詩中國,不負歷史、不負中國。12集的第一季《中國》,挖掘從春秋時期開始,把中國的思想和制度作為主線,「他們似乎從未遠去,歷史沒有留下他們的影像。他們卻印刻在中國人的心間,他們的智慧依然閃光。
  • 《中國》紀錄片將登場:冠以國名,願能不負歷史、不負中華!
    真摯、率性、友善、自信、樂觀,他們一起點亮了這片載滿希望與榮耀的土地——中國。」 這是《中國》紀錄片的預告片的旁白。中國,多麼恢弘、多麼偉大的名字,能被應允作為一部紀錄片的名字,讓人心嚮往之、心動不已。湖南衛視製作、匯聚國內頂級紀錄片製作力量,積蓄5年之久,以電影級品質、獨特新穎的視角,弘揚中國文化數千年之精髓,希望能見到的是一個氣勢恢宏的史詩中國,不負歷史、不負中國。
  • 紀錄片《蜀道風流》收官:千年古道穿越半部中國歷史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千年以前,李白對蜀道做了如此詮釋。然而,就在這「不與秦塞通人煙」的自然環境下,四川卻成為沃野千裡的天府之國;安史之亂、抗戰內遷等國難之時,成為了整個國家的支撐點和根據地。放眼今日中國,雖北上廣深經濟領跑,佔盡流量,但四川卻越發為國人視為心目中的理想家園,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 紀錄片《中國》12.7正式開播:一場穿越千年的深度對談,在偉大歷史...
    《中國》的揚帆起航,並共同完成一場「穿越」千年的歷史文化深度對談。在觀看體驗上,他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他認為這是一部有文化門檻、需要歷史儲備的作品,也是一部能讓人汲取能量的紀錄片,召喚大眾從歷史學習,把責任、使命放到實踐裡面去。在《中國》中,其中的人物已經成為歷史長河中的星辰,而在現實中國,他們可以是每一個人。
  • 紀錄片《中國》即將開播,再現五千年中國歷史故事!
    一部以「中國」命名的紀錄片,一次對中國歷史的精神導讀。以全景影像,梳理歷史發展大脈絡;以文化自信,探尋中國精神的源流。讓每個中國人,更了解歷史,熱愛中國。12月7日,紀錄片《中國》向大家講解中國的故事。紀錄片《中國》基於大量的中國學、油畫審美,把舞臺擺在大自然、錄音棚裡。《中國》的第一季將講述春秋到盛唐的中國故事。
  • 歷史紀錄片《中國》開播 回到歷史現場見證歷史流變
    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8日電 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國》於12月7日起開播。第一季共12集,故事從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時期,一直講述到開放進取、兼容並蓄的大唐盛世。作為首部以「中國」命名的歷史紀錄片,全片將用三季共36集體量,在全景視野下,以意識形態與國家制度為主線,挖掘從春秋時期開始,對今日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人和故事,並通過電影化的拍攝手法,再現中國歷史群星的個人選擇及閃耀瞬間,用一幅有血有肉的歷史畫卷,讓當代的中國和中國人,在影像中探尋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自信的源泉和密碼。
  • 我和娃的大歷史觀,被這部國人製作的歷史紀錄片《中國》給...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國史學科專家組成員  王子今  紀錄片《中國》向我們展示每一個時代,那些有能力主宰國家發展方向的人所做出的努力。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 權家玉  這是一部以「人」為核心的歷史紀錄片。宏大敘事的歷史場景,條文繁密的政治制度,波瀾壯闊的社會演進,均被隱藏在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背後。
  • 聽歷史耳語,紀錄片《中國》講述悠悠千年古國的精神圖騰
    「紀錄片《中國》裡的人物已經是燦爛星辰,而在當代中國,他們可以是我們每一個人。」由湖南衛視、芒果TV與北京伯璟文化聯合出品的紀錄片《中國》,近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學術報告廳舉行發布會。紀錄片《中國》共12集,以思想與制度為主線,挖掘從春秋時期開始,對今日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人和故事,並通過電影化的拍攝手法,再現中國歷史群星的個人選擇及閃耀瞬間,向大眾展現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追溯今日中國和中國人「來時的路」。
  • 讀懂歷史,更愛中國 對話紀錄片《中國》製片人、總導演李東珅
    新華社長沙12月29日電題:讀懂歷史,更愛中國——對話紀錄片《中國》製片人、總導演李東珅新華社記者袁汝婷、柳王敏講述中國歷史的紀錄片《中國》第一季日前收官,其在網際網路平臺播放量和相關評分位居前列,獲得廣泛讚許。
  • 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國》發布會在京舉行
    12月2日,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湖南衛視、北京伯璟聯合攝製的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國》,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學術報告廳舉辦發布會。
  • 紀錄片《中國》講述孔子一生 為何影響後世兩千年
    12月7日,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聯合出品的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一集《春秋》,在芒果TV、湖南衛視正式播出。
  • 這部紀錄片,名叫《中國》
    它與以往大多數紀錄片不同:不局限於某一段歷史、某一個主題或者某個事件的講述。「了解自己從哪裡來,幾乎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好奇心。」讓我們一起走進《中國》,開啟了一次滿載信仰與心血的尋根之旅。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數千年的歲月從未斷流,橫亙千年的中華文明歷史,記錄了太多星河璀璨,如何選擇和取捨,成為《中國》面臨的第一道難關。
  • 紀錄片《中國》 以純紀實手法追溯歷史之源
    新快報訊 記者徐紹娜報導 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聯合出品的人文歷史紀錄片
  • 紀錄片《中國》多次登上熱搜,歷史有多迷人
    被稱作中國紀錄片天花板的紀錄片到底講了啥?這是一部特別注重以思想創新、文化文明和高質量精神生產為主線回顧中國歷史文化的傑出作品。——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國史學科專家組成員 王子今紀錄片《中國》向我們展示每一個時代,那些有能力主宰國家發展方向的人所做出的努力。
  • 紀錄片《中國》12月7日正式開播——一場穿越千年的深度對談
    紀錄片《中國》12月7日正式開播——一場穿越千年的深度對談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陳薇12月2日,大型歷史紀錄片8K高清晰度的拍攝也彰顯出品方的目標和「野心」,盼望《中國》能夠領跑歷史紀錄片的新道路。為何要做《中國》這部作品?發布會上,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董事長張華立為大家解答了疑惑。他認為,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
  • 紀錄片《重返刺桐城》傳奇揭秘泉州千年繁華
    《重返刺桐城》是一部三集共150分鐘的系列紀錄長片,分集題目為《向海的選擇》《多元的盛宴》《博弈的新生》,歷經近4年的精心打磨,從全球視野解碼中國海洋文明的東方色彩和時代影響,用當代視角解構千年海港,揭秘泉州千年繁華。播出後,社會各界給予高度評價。  一、展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千年繁華,彰顯中國海洋文明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 紀錄片《中國》爆火!這些中華歷史故事值得家長和孩子一起看!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數千年的歲月從未斷流,橫亙千年的中華文明歷史,記錄了太多星河璀璨,如何選擇和取捨,成為《中國》面臨的第一道難關。 它採用以思想和制度的發展為主線的結構方式,挖掘每朝每代中對今日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人和故事,再現中國歷史群星的個人選擇及閃耀瞬間。通過他們的命運,映照出歷史的流變,以點帶面展現中國歷史、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
  • 聽音樂賞鑑古今,從《春秋戰國》看紀錄片《中國》裡的歷史
    歷史在你的內心深處是什麼樣的?是歷史書上那一筆一划的白紙黑字,還是網絡上一段又一段的歷史影像故事?12月7日,向來以青春偶像出名的湖南衛視,播出了一部名為《中國》的特殊紀錄片,因此上了熱搜。大片的畫面質感、精緻走心的服化道和實景拍攝,讓這部紀錄片一下子就抓住了觀眾的眼球。紀錄片從春秋戰國講到新時代,追溯中國上古三代和中國神話,採用全景的方式,將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通過生動逼真的影視向演繹,而不是枯燥乏味的歷史書籍呈現人前,讓更多人,再次深入地了解中國,了解歷史。紀錄片首篇便從孔子的春秋時代開始講起。
  • 紀錄片《中國》開播:在偉大歷史中尋找中國自信的淵源
    《中國》的揚帆起航,並共同完成一場「穿越」千年的歷史文化深度對談。而關於紀錄片《中國》為何以這樣的樣貌出現在大眾面前,他表示紀錄片《中國》並非是傳統意義上的通史,它帶著強烈的主觀色彩和濃烈的思想感情,是從當代人的眼光觀望文化歷史的一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