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歷史耳語,紀錄片《中國》講述悠悠千年古國的精神圖騰

2020-12-11 瀟湘晨報

「紀錄片《中國》裡的人物已經是燦爛星辰,而在當代中國,他們可以是我們每一個人。」由湖南衛視、芒果TV與北京伯璟文化聯合出品的紀錄片《中國》,近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學術報告廳舉行發布會。

紀錄片《中國》共12集,以思想與制度為主線,挖掘從春秋時期開始,對今日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人和故事,並通過電影化的拍攝手法,再現中國歷史群星的個人選擇及閃耀瞬間,向大眾展現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追溯今日中國和中國人「來時的路」。

會上,出品方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董事長張華立也闡述了這部紀錄片製作幕後的追求和堅守。他表示,《中國》項目的誕生充滿了艱難,但有幸獲得了多方相助,希望《中國》能夠熱播,讓耕耘得到收穫。

張華立直言,思想是時代的回聲。眾所周知,當代中國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創新實踐。「當今時代,最為鮮明的時代背景,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交匯,它也深刻指導著新時代中國的改革實踐。」作為思考和創作的基本出發點,《中國》項目的初衷,就是追溯我們的歷史、梳理我們的文化源流,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中國》並不是一部傳統意義和經典樣式的通史,它還不僅僅是視頻藝術樣式帶來的區別。「比如,春秋三百年寫300集也寫不完,但在紀錄片《中國》第一季,我們就寫了一集,而這一集實際上也就講了兩個故事:第一個是孔子拜會老子的故事,第二個便是陳蔡之厄;前一個故事構成了中華文化最偉大的思想圖景,後一個故事則展現了中國精神早期最嚴峻的時刻。」

所有的史料都是珍貴的,但選擇和敘述方式也是珍貴的,《中國》企圖以當代人的眼光觀望文化歷史、並毋庸諱言帶有濃烈思想感情。「從結構上來講,《中國》也是一次「長視頻精品路線」的嘗試——在敘事上,採用了戲劇的從中間打開的結構,而不是採用線性的結構。按線性結構敘事,得從上古三代開始說到今天的新時代。而《中國》第一季從春秋開始寫到唐代,共只有12集,同時我們採用了人像展覽式結構。通常來講,戲劇有開放式、閉鎖式和人像展覽式,但前兩者適合小戲,對《中國》這樣宏闊偉大的題材,人像展覽式的戲劇結構顯然更為適宜。」

張華立還表示,欣賞《中國》的最佳狀態,大約需要做「四個準備」:一是熱愛中華歷史文化;二是具備一定的歷史常識儲備;三是擁有豐富的想像力;四是建議更新一下視聽設備。慢慢地!慢慢地看完《中國》,以獲得澎湃的驕傲和平靜的自信。「作為首部以「中國」命名的紀錄片,我們期望,它能夠與當代青年達成溝通。在《中國》裡,那些人物已經成為燦爛星辰,而在今天,他們可以是我們每一個人。」

瀟湘晨報記者周詩浩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紀錄片《中國》 以純紀實手法追溯歷史之源
    新快報訊 記者徐紹娜報導 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聯合出品的人文歷史紀錄片
  • 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私學是他創辦的 紀錄片《中國》告訴你這些故事
    12月7日晚,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一集《春秋》中,就展現了孔子如何用執著的一生,踐行「禮」與「仁」的理念。紀錄片《中國》由《河西走廊》主創團隊耗費近5年時間打造而成,該片並非是傳統意義上的通史,而以獨特的切入角度再現華夏歷史切面,挖掘古代中華文明中對今日中國社會最具深遠影響的人與故事,回溯中華文化淵源,為觀眾帶去悠悠千年古國的精神圖騰,提升民眾文化自信。
  • 到底是怎樣一部紀錄片,取名為《中國》?
    作為首部以「中國」命名的歷史紀錄片,《中國》將在這個冬天再現華夏歷史切面,挖掘古代中華文明中對今日中國社會最具深遠影響的人與故事,回溯中華文化淵源,為觀眾帶去悠悠千年古國的精神圖騰
  • 在紀錄片《中國》裡,聆聽千年歷史迴響
    中華文化歷經千年,源遠流長,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寶藏和人文精神,為中華兒女提供了取之不竭的養分和能量。 由《河西走廊》製片人李東珅、總撰稿鄧建永,以及《大國崛起》執行總導演、總撰稿周豔聯袂打造的紀錄片《中國》,將於12月7日登陸湖南衛視和芒果TV。紀錄片以《中國》為名,承載的是主創再現歷史、傳承文化的使命感和宏大願景。
  • 紀錄片《中國》講述孔子一生 為何影響後世兩千年
    12月7日,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聯合出品的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一集《春秋》,在芒果TV、湖南衛視正式播出。
  • 紀錄片《中國》首播講述孔子一生,為何影響後世兩千年
    紅網時刻12月7日訊(通訊員 羅亞琪)在人類思想大爆發的軸心時代,中國大地上雙星閃耀,老子的「道」與孔子的「儒」,成為中國思想的原點。理想主義者孔子用執著的一生,踐行「禮」與「仁」的理念,影響了後世兩千年。
  • 紀錄片《中國》即將開播,再現五千年中國歷史故事!
    漫漫歲月長河,又聽何人訴說。一部以「中國」命名的紀錄片,一次對中國歷史的精神導讀。以全景影像,梳理歷史發展大脈絡;以文化自信,探尋中國精神的源流。讓每個中國人,更了解歷史,熱愛中國。12月7日,紀錄片《中國》向大家講解中國的故事。紀錄片《中國》基於大量的中國學、油畫審美,把舞臺擺在大自然、錄音棚裡。《中國》的第一季將講述春秋到盛唐的中國故事。
  • 紀錄片《蜀道風流》收官:千年古道穿越半部中國歷史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千年以前,李白對蜀道做了如此詮釋。然而,就在這「不與秦塞通人煙」的自然環境下,四川卻成為沃野千裡的天府之國;安史之亂、抗戰內遷等國難之時,成為了整個國家的支撐點和根據地。放眼今日中國,雖北上廣深經濟領跑,佔盡流量,但四川卻越發為國人視為心目中的理想家園,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 《中國》紀錄片即將登場:冠以國名,願不負歷史、不負中華!
    真摯、率性、友善、自信、樂觀,他們一起點亮了這片載滿希望與榮耀的土地——中國。」這是《中國》紀錄片的預告片的旁白。中國,多麼恢弘、多麼偉大的名字,能被應允作為一部紀錄片的名字,讓人心嚮往之、心動不已。湖南衛視製作、匯聚國內頂級紀錄片製作力量,積蓄5年之久,以電影級品質、獨特新穎的視角,弘揚中國文化數千年之精髓,希望能見到的是一個氣勢恢宏的史詩中國,不負歷史、不負中國。12集的第一季《中國》,挖掘從春秋時期開始,把中國的思想和制度作為主線,「他們似乎從未遠去,歷史沒有留下他們的影像。他們卻印刻在中國人的心間,他們的智慧依然閃光。
  • 推薦第一彈:九部好看的紀錄片——歷史,中國
    千年時光走,山水仍悠悠《我在故宮修文物》《北京中軸線》三、《楚國八百年》--講述悠悠八百年的璀璨楚文化中國歷史上第一段長城、第一個縣、第一支毛筆,甚至第一把鐵劍,都出現在楚國。三千年前曾創造輝煌歷史的楚國,今天的人們卻知之甚少。全盛時期的楚國北到黃河,東達東海,西至巴蜀,南抵嶺南。
  • 《中國》紀錄片將登場:冠以國名,願能不負歷史、不負中華!
    真摯、率性、友善、自信、樂觀,他們一起點亮了這片載滿希望與榮耀的土地——中國。」 這是《中國》紀錄片的預告片的旁白。中國,多麼恢弘、多麼偉大的名字,能被應允作為一部紀錄片的名字,讓人心嚮往之、心動不已。湖南衛視製作、匯聚國內頂級紀錄片製作力量,積蓄5年之久,以電影級品質、獨特新穎的視角,弘揚中國文化數千年之精髓,希望能見到的是一個氣勢恢宏的史詩中國,不負歷史、不負中國。
  • 歷史紀錄片《中國》開播 回到歷史現場見證歷史流變
    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8日電 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國》於12月7日起開播。第一季共12集,故事從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時期,一直講述到開放進取、兼容並蓄的大唐盛世。作為首部以「中國」命名的歷史紀錄片,全片將用三季共36集體量,在全景視野下,以意識形態與國家制度為主線,挖掘從春秋時期開始,對今日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人和故事,並通過電影化的拍攝手法,再現中國歷史群星的個人選擇及閃耀瞬間,用一幅有血有肉的歷史畫卷,讓當代的中國和中國人,在影像中探尋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自信的源泉和密碼。
  • 紀錄片《中國》多次登上熱搜,歷史有多迷人
    這是一部特別注重以思想創新、文化文明和高質量精神生產為主線回顧中國歷史文化的傑出作品。——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國史學科專家組成員 王子今紀錄片《中國》向我們展示每一個時代,那些有能力主宰國家發展方向的人所做出的努力。
  • 這部紀錄片,名叫《中國》
    它與以往大多數紀錄片不同:不局限於某一段歷史、某一個主題或者某個事件的講述。「了解自己從哪裡來,幾乎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好奇心。」讓我們一起走進《中國》,開啟了一次滿載信仰與心血的尋根之旅。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數千年的歲月從未斷流,橫亙千年的中華文明歷史,記錄了太多星河璀璨,如何選擇和取捨,成為《中國》面臨的第一道難關。
  • 應天書院,一座千年文脈的圖騰
    二、範仲淹與應天書院千年書院今猶在,不見當年範仲淹。應天書院的歷史是商丘文化歷史文脈傳承的歷史,也是書院精神傳承的歷史。作為應天書院精神圖騰象徵的範仲淹,對於應天書院文化精神,甚至對中國自從宋以後傳統士大夫精神之影響,也可謂「功莫大焉」。範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世稱「范文正公」。範仲淹少有大志,慨然以天下為己任,16歲便立志:不為良相便為良醫。
  • 紀錄片《中國》12.7正式開播:一場穿越千年的深度對談,在偉大歷史...
    《中國》的揚帆起航,並共同完成一場「穿越」千年的歷史文化深度對談。紀錄片《中國》的登場,是在2020這不平凡的一年對中國和中國人的感恩回饋——在危難之時力挽狂瀾的民族,值得被讚揚,也值得被記錄。紀錄片《中國》以思想與制度為主線,挖掘從春秋時期開始,對今日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人和故事,並通過電影化的拍攝手法,再現中國歷史群星的個人選擇及閃耀瞬間,向大眾展現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 湖南衛視出品的紀錄片《中國》,為什麼請日本人配樂?
    近日,湖南衛視、芒果臺等聯合出品的大型歷史紀錄片,備受好評。該片挖掘了中華文明歷史中最具深遠影響的人與故事,再現了悠悠千年古國的精神圖騰。該片敢以「中國」命名,確實也承載了再現歷史、傳承文化的使命感和宏大願景。
  • 四大古國圖騰:中國最神通,能呼風喚雨,此國最奇葩,崇拜蜣螂蟲
    圖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明標誌,文化背景不同,圖騰也不相同。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指的是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和中國。這四個古國的圖騰各有特色,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龍。中國的圖騰,受中國影響,東亞各國也視龍為神獸、鱗蟲之長,象徵祥瑞。
  • 紀錄片《中國》爆火!這些中華歷史故事值得家長和孩子一起看!
    這是一部特別注重以思想創新、文化文明和高質量精神生產為主線回顧中國歷史文化的傑出作品。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國史學科專家組成員 王子今 紀錄片《中國》向我們展示每一個時代,那些有能力主宰國家發展方向的人所做出的努力。
  • 讀懂歷史,更愛中國 對話紀錄片《中國》製片人、總導演李東珅
    新華社長沙12月29日電題:讀懂歷史,更愛中國——對話紀錄片《中國》製片人、總導演李東珅新華社記者袁汝婷、柳王敏講述中國歷史的紀錄片《中國》第一季日前收官,其在網際網路平臺播放量和相關評分位居前列,獲得廣泛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