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魏瑪包浩斯博物館的淺灰色混凝土牆。
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阮佳聞):說起德國中部圖林根的小鎮魏瑪,大部分人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古典主義。因為歌德、席勒、赫爾德、維蘭德等文壇巨擘使這座城市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時候成為無可非議的歐洲文學中心。但魏瑪的出名遠不止於此,它還是對現代藝術與設計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的包浩斯運動的發源地。今年,包浩斯迎來了100周年的紀念。
1919年,德國建築師沃爾特格羅皮烏斯在魏瑪開辦了一所培養建築師和設計師的新式綜合性工藝美術學院——包浩斯學校。雖然該校此後遭納粹查封、僅存世短短14年就被迫解散,但其理論和學說定義了一個從傳統轉型到現代的新紀元,成為世界現代主義建築和設計的一大重要標誌。100年後的今天,包浩斯不單單是一個學派、一股設計思潮、一種國際視野,更是覺醒、先鋒、探索意識的象徵。2019年一整年,德國各地都將舉辦系列活動為包浩斯「慶生」。其中,最大的亮點無疑是將於當地時間4月6日在包浩斯故鄉魏瑪揭幕的全新魏瑪包浩斯博物館。
新館常設展「源自魏瑪的包浩斯」展出包浩斯經典作品。
圖林根州文化部部長班傑明·伊曼紐爾·霍夫認為,全新魏瑪包浩斯博物館的落成不僅為當地的100周年慶典活動正式拉開了序幕,也將為充滿文化氣息的圖林根州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新博物館作為現代街區的標誌,不僅僅展示了『德國製造』的建築和設計理念,也警示後人需銘記歷史,將包浩斯所代表的突破傳統、反對壓迫、崇尚自由的革新精神繼續傳承下去。它將通過自身的建築理念和舉辦不同主題的展覽,發揮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作用。博物館的開放令人振奮,卻也任重道遠!」
新館常設展「源自魏瑪的包浩斯」重點關注包浩斯的歷史地位、發展歷程和重要遺產,呈現包括瑪麗安·布蘭德的茶壺、馬賽爾·布勞耶的椅子、保羅·克利和利奧尼·費寧格的畫作、密斯·凡德羅設計的家具等在內的近1000件包浩斯經典作品。場館由建築師海珂·哈納達設計,耗資2700萬歐元,立方體造型的建築共分5層,展覽面積達2000平方米。同時也是魏瑪包浩斯大學建築系教授的海珂介紹說,自己希望用原始的淺灰色混凝土牆凸顯出新館的堅固耐用和立體感。與此同時,新館與周邊環境是否高度融合也是她設計規划過程中考慮的重點。「我想實現的目標是,一方面,博物館擁有自己鮮明的特性;另一方面,它還與毗鄰的公園和諧地成為一個整體。公園這樣一個絕佳地利是我們團隊從始至終都想要好好利用的條件。有了它,新館服務城市公眾的功能得到了體現——那就是人們可以停下腳步,從博物館裡直接眺望遠方,任思緒蔓延。」
「亨利·凡·德·威爾德,尼採和1900年的現代主義」展。
魏瑪市市長彼得·克萊納告訴記者,距離魏瑪包浩斯博物館不遠的魏瑪新博物館經過長時間的修繕也將在4月6日這一天攜「亨利·凡·德·威爾德,尼採和1900年的現代主義」展重新開放。5月18日,公眾還可以在魏瑪欣賞到當年包浩斯建築群中僅存的「號角屋」恢復原貌後的樣子。再加上其他涵蓋包浩斯遺產各個方面的展覽、研討會、包浩斯木偶戲、包浩斯音樂劇等等,魏瑪的這場包浩斯全民盛宴一定不會讓慕名前來「朝聖」的人們感到失望。「每年來魏瑪旅遊的人數約有1千萬,而包浩斯100周年相關的慶典節目無疑將會吸引到更多遊客來到魏瑪。我希望人們來這裡不僅僅是為了參觀,同時也能加入到這場以變革為主題的大型討論中。」
據悉,包浩斯100周年紀念活動是一個為期三年的大型項目,涉及德國16個聯邦州中的至少11個。還有不少德國以外的國家也積極參與到了這場盛會中,包括荷蘭、丹麥、西班牙、以色利、美國、日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