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德國,「包浩斯」到底是「誰」?

2020-12-12 維京遊輪

如果你對家裝或是現代建築風格有所涉獵,或是對德國現代藝術流派感興趣,那你應該有聽過「包浩斯」這個「名字」,因為包浩斯幾乎是德國近一個世紀以來在設計藝術方面的代名詞。很多人乍聽包浩斯,會直覺性地將它認作是一位德國建築大佬,但其實包浩斯並非一個人,而是一家於1919年在德國魏瑪成立的設計學院。

▲包浩斯100周年紀念海報@德國國家旅遊局

2019年4月1日,包浩斯迎來了它的100周年生日。這間設計學院以「反叛」之姿創立,一舉顛覆當時繁複臃腫的設計理念,成為現代主義發展路上的裡程碑。今天就和維京遊輪一起淺談包浩斯,解鎖德國現代審美情趣的新一面。

包浩斯初創人:格羅比烏斯

1919年,建築師和教育家格羅比烏斯(Walter Gropius)別出心裁地將德文Hausbau(房屋建築)一詞調轉成Bauhaus來作為校名,以顯示自己和其它傳統學校的不同。

▲格羅比烏斯

這間由工藝美術學校與魏瑪藝術學院合併而生的設計學院,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為發展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院。包浩斯的創始人格羅比烏斯先生,不僅長相帥氣,還才華橫溢。在德國柏林和慕尼黑讀書的時候就提前畢業,妥妥學霸一枚。工作以後,第一家單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彼得貝倫斯的事務所。(這裡插播一句,彼得貝倫斯也是設計界不得不提的又一大佬。他的事務所成立之初就招收了三位員工,其中兩位便是包浩斯學院第一人校長格羅比烏斯、第三任校長密斯凡得羅,另一位則是現代建築的奠基人勒·柯布西耶。)

▲法格斯鞋楦工廠@德國國家旅遊局

從彼得貝倫斯事務所工作三年後,格羅比烏斯自立門戶。28歲的他以法格斯鞋楦工廠揚名立萬,開創性地使用了柱承力結構(再此之前都是牆承力結構),還將「玻璃幕牆」推向世界,並由此提出「技術美學」的概念,認為從建築外看到建築結構也能成為審美的一種。如今城市中,我們對建築的玻璃幕牆都習以為常,但在當時的設計界,這樣的處理方式絕對是審美情趣的顛覆。

▲法格斯鞋楦工廠@德國國家旅遊局

1919年,參戰回來的格羅比烏斯對戰爭極為厭倦,希望通過設計教育聚集一批有理想的人,像一個理想國般一步步實現天下大同。

《包浩斯宣言》:...建立一個新的設計師組織,在這個組織裡面絕對沒有那種足以使工藝技師與藝術家之間樹立起自大障壁的職業階級觀念。同時將我們創造出一棟將建築、雕刻、繪畫結合而成三位一體的新的未來殿堂,並用千百萬藝術工作者的雙手將之矗立在雲霄高處...」

極具人格魅力和才華的格羅比烏斯召集了一波大拿教員,包括但不限於美國畫家利奧尼·費寧格、瑞士畫家約翰·伊登,德國雕刻家格哈德·馬可斯,荷蘭風格派領袖人特奧·凡·杜斯伯格,還有說出著名金句「少即是多」的設計大師密斯凡得羅。

包浩斯風格到底是什麼

1933年,德國納粹政府認為包浩斯是布爾什維克主義,是非德國的,下令永久關閉。從1919年創立到1933年關閉,包浩斯真正存在的時間只有14年,但包浩斯風格卻在100年後的今天依舊是設計界的主流之一。

當我們簡單地總結包浩斯風格,其核心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包浩斯風格

1.藝術與技術的統一

2.設計的目的是功能,而不是產品

3.設計必須遵循自然和客觀的原則

在包浩斯風格產生前,建築設計繁複臃腫,通常好的設計都是為權貴而生,很難適應工業化大批量生產的要求。而包浩斯以「設計為大眾服務」,其目標在於利用工業革命的技術設計工人階級用的起的可以批量生產的產品。包浩斯作為現代設計理念的奠基石,將「功能」推向了設計的中心,以理性的、科學的思想為人們帶來簡潔的美感享受。

▲包浩斯檔案館Joel Filipe_Unsplash

坐落於德國柏林的包浩斯檔案館,是格羅比烏斯親自設計,其不僅是柏林最重要的文化象徵之一,還能一站式了解包浩斯設計風格。在這裡你可以找到包浩斯風格的海報、家具、建築圖紙等,直觀認識包浩斯的精神內核。

▲包浩斯風格作品:法蘭克福廚房Armin Herrmann

建築師Margarete Schütte-Lihotzky於1926年設計出來的這間廚房,現在看起來平平無奇,卻是當時劃時代的作品,標誌著工業化進入日常生活。

▲包浩斯風格作品:瓦西裡鋼管椅Armin Herrmann

馬歇爾·拉尤斯·布勞耶於1925年設計出來的這把瓦西裡鋼管椅,是包浩斯風格家具的經典,在此之前沒有人用鋼管設計椅子。這把鋼管皮革椅,設計靈感來源於自行車把,對新材料新工藝的使用以及結構造型的突破,不僅僅代表了包浩斯設計的風格——追求功能實用性和現代簡約形式的統一,更體現了包浩斯注重為普通大眾提供經濟方便的產品。

▲包浩斯風格作品:埃森關稅同盟煤礦工業區第十二號礦井德國國家旅遊局

距離科隆一小時車程的埃森關稅同盟煤礦工業區是歐洲重工業發展的縮影。如今這個礦區憑藉其深受包浩斯風格影響的建築成為現代工業建築的標誌。

包浩斯德紹校舍

▲包浩斯校舍@德國國家旅遊局

1926年12月4日,由格羅皮烏斯設計的包浩斯德紹校舍開放。建築平面由兩個倒插的「L」型組成,根據功能設定共劃分三部分:教學樓、生活用房和附屬職業學校。

格羅皮烏斯在設計校舍時便完全排斥復古主義的建築思想,從實用功能出發,利用鋼筋、鋼筋混凝土和大片的玻璃立面,簡潔突出材料的本色美。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全體包浩斯師生都參與了包浩斯德紹校舍的設計和建造過程,室內的家具和裝飾也是由師生們設計。

▲包浩斯校舍@德國國家旅遊局

包浩斯德紹校舍的設計體現了格羅皮烏斯提倡重視功能、技術和經濟效益,藝術和技術相結合的原則。它的設計布局、構圖手法和建築處理技巧等在以後的現代派建築中被廣泛運用,也被認為是現代建築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典範作品。

如今,包浩斯德紹校舍作為人們了解包浩斯理念的重要窗口,以博物館的形式講述包浩斯風格,也成為許多設計迷來德國打卡的重要一站。

▲@Thanos Pal_Unsplash

100年後的今天,當我們漫步在繁華的都市街頭,眼見摩天大樓的巨大玻璃立面,源頭便是包浩斯風格;

當我們裝修新屋購置家具時,我們喜愛的北歐風格、常見的鋼管椅,都能找到包浩斯風格的原型之作;

令許多「果粉」為之瘋狂的蘋果產品設計,是包浩斯設計精神的現代演繹。

包浩斯風格,遠比其表面存在的14年影響重大。各位設計迷如果有興趣,維京也希望可以與你親自探訪德國,在包浩斯主義的誕生地親自探索。

相關焦點

  • 德國 | 魏瑪包浩斯大學(包浩斯設計學院)
    -  魏瑪包浩斯大學(包浩斯設計學院)Bauhaus-Universität Weimar申請難度:4.5優勢專業:建築設計、造型藝術、媒體院校地址:德國魏瑪市            包浩斯(Bauhaus,1919/4/1—1933/7),是德國魏瑪市的 「公立包浩斯學校」(Staatliches Bauhaus)
  • 德國安哈特大學包浩斯學院
    年至1932年,包浩斯在德紹迎來了自己的鼎盛時期。現存世界各地的絕大多數包浩斯建築都是在這一時期在德紹的包浩斯校舍內被設計完成的,並成為20世紀的標誌性建築。(更多信息請參考:百年包浩斯 Bauhaus)以當時的包浩斯校舍為基礎,這片土地上現在矗立著德國安哈特大學的德紹校區。校區地圖
  • 德國魏瑪開啟包浩斯100周年慶典
    全新魏瑪包浩斯博物館的淺灰色混凝土牆。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阮佳聞):說起德國中部圖林根的小鎮魏瑪,大部分人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古典主義。因為歌德、席勒、赫爾德、維蘭德等文壇巨擘使這座城市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時候成為無可非議的歐洲文學中心。
  • 包浩斯百年 探訪發源地德國魏瑪 (3/7)
    包浩斯百年 探訪發源地德國魏瑪 (3/7) "← →"翻頁
  • 包浩斯百年回首:柏林與德國各地,現代主義依舊蓬勃
    包浩斯學院(Bauhaus)是德國1919年成立的一所綜合建築、設計、手工藝、繪畫、雕刻等為一體的設計學院,是當時眾多具有革命思想先鋒者的聚集地。包浩斯的思想和美學趣味影響著一代人。2019年,隨著德國慶祝包浩斯一百周年,德國政府將在包浩斯學校曾經所在地魏瑪和德紹開設新的博物館。
  • 杭間:為什麼把包浩斯看作是設計的現代啟蒙?
    2014年10月26日,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及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杭間在深圳OCAT圖書館為觀眾帶來一場題為《為什麼把包浩斯看作是設計的現代啟蒙?》的講座,主要探討包浩斯對現代設計基本法則創立及現代設計藝術教育的基本和模式的奠定起到決定性作用。以下是對本次講座的精彩紀要。
  • 「紀念包浩斯—德國藝術與設計學院系列展」在蓉啟幕
    遊客觀看展覽昨日,「紀念包浩斯—德國藝術與設計學院系列展」在許燎源現代藝術設計博物館拉開序幕。作為「2020成都·歐洲文化季」收官之作,此次展覽將持續一個月。據了解,本次活動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駐成都總領事館、錦江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駐成都總領事魯悟剛、市政府外辦相關負責人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 為何歷經百年仍讓人熱血沸騰 | 包浩斯
    雖然過去了整整100年,但當提到「包浩斯」這個名字時,還是會讓人熱血沸騰。1919年,Walter Gropius在德國創立了引領現代主義風格的設計學院——包浩斯。它僅存在了14年,但至今包浩斯的設計理念依然滲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 「紀念包浩斯—德國藝術與設計學院系列展」在蓉啟幕,免費向公眾開放
    11月27日,「2020成都·歐洲文化季」收官之作「紀念包浩斯—德國藝術與設計學院系列展」在許燎源現代藝術設計博物館拉開序幕。德國、荷蘭、新加坡、以色列、瑞士、波蘭、韓國、奧地利等8個國家駐蓉總領事及領館官員代表、在蓉德國友人、在蓉高校及藝術家代表等70餘位嘉賓參加開幕式。1919年,包浩斯學校在德國誕生,歷經魏瑪、德紹、柏林三址,於1933年關閉,2019年正值它的百年紀念。
  • 文化遺產之:德國魏瑪、德紹和貝爾瑙的包浩斯建築及其遺址
    文化遺產之:德國魏瑪、德紹和貝爾瑙的包浩斯建築及其遺址 (26/26) "← →"翻頁
  • 包浩斯是什麼
    包浩斯是一所設計學校,成立於二戰後的德國。名字本身的意義是「house of building」。它的建立者瓦爾特·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立志在設計和教育方面要和過去的習俗一刀兩斷。他僱用有才華的教師來授課,然後這些教師會挑選出他們的得意門生來執教。目的是用符合機器時代的簡潔風格取代維多利亞時代的設計風格。
  • 快樂設計周 感受包浩斯 VIFA威法攜手包浩斯驚喜亮相
    高端家居定製企業VIFA威法高端定製今年將連續第二年參與廣州設計周,除了展現威法特色的新興產品之外, VIFA威法也將與國際知名的設計學府包浩斯大學展開戰略合作,以「讓包浩斯普及中國「為主題驚喜亮相廣州設計周,藉由廣州設計周平臺全面推廣包浩斯大學影響力。
  • 包浩斯建築與設計從A到Z
    這家位於芝加哥的設計學校是延續德國機構思想並將其傳播給美國的關鍵。一年後,新包浩斯關閉,因為資助學校的商人撤回了他們的錢。Moholy-Nagy將學院重新命名為設計學院,該學院在1944年成為設計學院,然後在1949年成為伊利諾伊理工學院的一員。
  • 百年包浩斯給我們的啟示
    德國包浩斯作為世界現代設計歷史上著名的學院,其現代設計美學思想和現代設計教育理念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對於我國橋梁藝術創意設計和橋梁工程設計人才的培育,具有深刻的現實價值和廣泛的啟示意義。包浩斯的現代設計體系價值追溯歷史,包浩斯誕生於1919年一戰後滿目瘡痍的德國,是倡導「技術+藝術」融合的首個現代設計學院。
  • 「理想國」包浩斯:瓦爾特·格羅皮烏斯
    談到包浩斯,即便你不是建築設計從業者,也不會對它感到陌生,實際上包浩斯是一所學校,1919年由德國建築師瓦爾特·格羅皮烏斯創建,遺憾的是這所學校僅存在了14年便被迫關閉,不過包浩斯解體後卻影響了未來100年的設計風潮。「包浩斯」有三個基本觀點: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設計必須遵循自然與客觀的法則來進行。
  • 為德國設計買單,真的值得嗎?
    似乎從很早之前開始,「這個設計很德國!」就成為了一句等同於「這是一個好設計」的誇讚之詞。它代表著這件物品或這個器具不僅擁有克制與純粹之美,也能夠功能至上,能夠讓使用者感到舒適與自在。所以,德國設計到底是什麼設計,我們一直說的「很德國」到底是什麼樣子?
  • 包浩斯不僅僅只是極簡而已
    有人問我寫寫包浩斯對鐘錶設計的影響,我知道包浩斯給人們的印象都停留在極簡,好像只要是性冷淡的設計風格都可以稱為包浩斯風格一樣,所以我們難免把那些設計線條很簡單的表款都歸納在包浩斯風格裡,可其實包浩斯代表的不僅僅是一種風格,更是現代工業設計的啟蒙學說。
  • 包浩斯100周年,它的設計為何能顛覆全球?
    芭莎TOPIC 第7期今年正逢包浩斯(BAUHAUS)100周年,關於它的關注以德國為中心蔓延至全球各個角落。包浩斯,這個學校、流派、風格、理念……對世界產生的顛覆性影響是全人類有目共睹的,甚至可以說今天幾乎一切的生活,正是在包浩斯的理念之上建構完成的。那麼,對於當下來說,包浩斯的神話背後究竟包含哪些意義,又有何批判的角度?
  • 百年包浩斯——為大眾的設計
    ◆ 徐明松  上周,為紀念包浩斯設計學院成立100周年,一輛承載了包浩斯精神的大篷車從德國出發,歷經發源地德紹、柏林
  • 《設計》專訪|宗明明:超越包浩斯—探索未來
    從事高校工業設計教育三十五年,主要關注 與研究:設計基礎與思維表達,德國工業設計教育,福祉文化與民生服務。2019年,「好設計珠海中心」是包浩斯100年德國官方紀念活動「超越包浩斯—塑造未來」國際競賽及學術活動的中方合作夥伴。大賽共收集到來自全世界50多個國家的1500餘件作品,最終有20項作品喜獲殊榮。